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2015/11/23 21:25:30 網誌分類: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23 Nov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管轄著一切天神、、地祗、人鬼。祂住在天宮,辦公室是金碧輝煌的金闕雲宮一一淩霄寶殿,手下有許多文武仙卿,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靈神、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官,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千里眼、順風耳等,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濟真人、許旌陽真人等。祂還管轄著四海龍王、雷部諸神,以及地藏、十殿問羅。(《西遊記》)

   玉皇大帝的形象出現較晚,但其原型一一天帝的出現卻極早,玉皇大帝是源於上古的天帝崇拜。

 人類最初的宗教信仰(即原始宗教)是對日、月、風、雨、雷、電及山川、河流的自然崇拜。自然崇拜廣泛在於原始社會中,人們把各種自然物和自然力想像為各種自然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認識也復雜起來,對一些現象感到大惑不解。如複雜的氣象過程,常常是烏雲聚積起來,黑雲滿天,然後亮起閃電,響起轟雷,同時常伴隨刮起大風,接著是大雨傾盆,最後雨過天晴,紅日露頭,一道彩虹掛在天際。這一過程很有規律,年年如此,雲、電、雷、風、雨諸神為何配合如此默契?它們是否聽命於一個更高的大神?到了殷商時代,這一諸神中之最高神,終於應運而生,天帝產生了。

   殷商時期,人民稱最高神為帝,或上帝(當時人間最高的統治者稱「王」,「皇帝」的稱呼是秦朝以後的事)是一位支配天上其他諸神的大神乞在殷墟乞辭中,充分證明了「上帝有很大的權威,是管理自然與下國的主宰」(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殷人認為上帝支配日、月、風、雨等一切自然現象,並用於影響人間的禍福。認為上帝具有支配社會現象和支配社會統治者的神性,如能註定人的壽天、生死,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和謀事的成敗..吉凶等。

西周以後,對上帝的稱呼有了很大發展,有了皇天、上天、昊天、天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多種神稱。這些神稱大量見於《詩》、《書》、《左傳》等先秦著作中,說明天帝信仰已廣泛流傳。

   周代統治者利用天帝崇拜,大力鼓吹:「君權神授」宣稱:周王是天帝委派,代表上帝來教化百姓的,天子統治萬民是天帝交給的天職。《詩經一周頌。時邁》中云:時邁其邦,昊子其子之,實右序有周。

這幾句唱的是:巡行那邦國,大帝愛他跟兒子一樣,實在保保佑我周宗。國君宣稱自已是天帝的兒子,故自稱「天子」天帝會像父愛子一樣保護天子,天子又是人間與天帝聯絡的合法代表,所以只有天子才能郊祀祭天。如此便神化了「天子」神化了其統治權。當時,宣揚天帝保佑周天子的說法,不絕於書。

    同時,周統治者大肆鼓吹天意、天命。周天子曾說:上天為了保佑下民,才任命國君和賢師,幫助上帝統治天下四方,判民有罪或無罪,是按上帝意志辦的,國君是不敢超越上帝的意志行事的(《周書、泰誓上》)。後來興起的儒家也主張順應天意和天命,儒家為了恢復周禮和實行仁君的賢人政治而鼓吹天命。《論語。堯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要人民眾跟著知天命的仁人君子走。儒家的說教「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流傳了2500年,至今還有廣泛的影響。

   後來由於社曾分工的複雜化和國家官僚機構的增大,人們根據人間的社會現象,幻想出天上的神仙世界,在上帝崇拜中,逐漸演變成叩個以天帝為中心的龐大神系。到了東漢,道教產生,道徒們便把天帝請了過去,於是天帝成了神仙界的皇帝,並總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還給祂起了不少名稱,諸如玉皇、玉帝、玉皇大帝、昊天金闕玉皇大帝等。(鸞門尊稱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經書俱稱昊天上帝,民間則俗稱為天公或天公祖。)玉皇大帝成為我國全民崇拜的最高神(道教則以元始天尊為最高神)。

《玉皇經》說:在遙遠的年代,有個光嚴妙樂國,統治者是淨德國王,妻子叫寶月光王后。淨德國王年老無嗣,心中憂慮,於是詔諸道眾,遍請真聖。一夜,寶月光王后夢太上道君與諸至真,駕五色龍輿而至。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身上毛孔放百紅光,王后一見大喜,乞求道:「今主無嗣,願乞此子為社稷主。」道君答言:「願特賜主。」王后夢醒而有孕。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於王宮。王子幼而敏慧,長而慈仁,繼位後捨其國,於普明香岩山中修道,行藥治病,拯救眾生,令其安樂。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號日:清靜自然覺王如來,教諸菩薩頓悟大乘正宗。又經億劫,始證玉帝。(《高上玉皇本行經》)

    玉帝總管三界(天界、地界、水界或欲界、色界、無色界)、十方(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儼然是宇宙總皇帝,稱為「玉皇大帝」自然當之無愧。

到了宋代,統治者更加鼓吹君權神授,宣揚趙家天子得玉帝護佑,並載於正史:帝(宋真宗)於大中祥符五年(西元1012)十月,語輔臣日:「朕夢先降神人傳玉皇之命云:「先命汝祖趙某授汝天書,令再見你,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指太上老君)。」(《宋史。禮志七》)

   這位末皇派來的趙天子的視上,就是什麼「態仙儀衛天尊/真宗夢見他對自己說:「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趙之始祖,再降, 乃軒轅皇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

母感電夢天人,生於壽丘。後唐時,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總治下方,主趙氏之族,

今已百年。皇帝善為撫育蒼生,無怠前志。」天尊說罷,「乘雲而去」。

「人皇」為天皇、地皇、人皇「三皇」之一,三皇有一些不同說法,是我國古代傳說中著名的神人。傳說人皇有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共有「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宋真宗竟假借玉帝託夢,把其老祖說成是遠古傳說中的人皇之一,據而又成為為軒轅皇帝(即中華民族的始祖皇帝),趙家天子成了「正統嫡傳」所以,「奉玉帝命」總治下方,建立宋朝趙家天下,也正是「順應天帝」。

   於是宋真宗也就跟真的似的,在宮內滋福殿恭設玉皇像,不久即大中祥符七年( 1014年),又上玉皇大帝聖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續資治通鑑》卷三十一)。「玉皇大帝」之稱,蓋始於此。

人們對玉帝的認識,並非來自道教經典《玉皇經》,主要來自有關小說如《西遊記》、《南遊記》(《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北遊記》(《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等,有關戲曲以及廟中玉帝的塑像。玉帝的塑像或畫像,一般身著九章法服,頭載十二行珠冠旒,有的手持玉笏,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統治集團合道士們,只能用世間最尊貴的形象,去塑造諸神之王:人間帝王也樂於天上帝王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玉帝是道教尊神,故在道觀中無觀不在。全國各地有許多著名的玉皇廟、玉皇觀,玉皇閤。舊時北京專祀玉帝的玉皇庵、玉皇廟就有二十來座。號稱全真派「天下第一叢林」的北京白雲觀玉皇殿,十分著名,殿內正中奉祀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神餚前掛有百壽幡,中間為幡門,兩側為幡條、幢幡。這掛壽幡不同尋常,是西太后作六十大壽時,所用之物,後來賜給了白雲觀,玉帝像兩旁,供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三十六帥。

二十八宿及四大天師。

道教把玉皇大帝的誕辰,定為正月初九,即所謂「玉皇誕」這個日子據說也有來歷,明代王逵說,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於正月初九者,陽數起於一,而終於九,原始要終也。」《蠡海集》「九」這個數字,在古代常是表示大數、多數的虛數,也作為極數、最大數。《素問。三部九侯論》稱「九」是「天地之至數,始力一,終於九焉」。所以,形容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廣曰「九域」仙眾稱「九仙」,地極深稱「九幽」水極深稱「九淵」「九」是個神秘而又神聖的數字,故道教用此極數作為玉帝的誕辰,農歷正月九日這個極尊日子,也只能為玉皇大帝所佔有。

  「玉皇誕」是道教重要祀日,是日,道觀舉行盛大的祝壽道場,誦經禮懺,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山門鼎盛,道法興隆。。道教又以每年臘月(12月) 25日,為玉皇大帝出巡日,此日,玉帝要下界巡視眾生,考察人間善惡、禍福。是日,道教宮觀舉辦道場,迎接玉帝的玉駕,當晚子時,舉行接駕儀式,很是莊嚴隆重,舊時,民間也有接送玉皇的習俗。明。劉桐《帝京景物略》卷二載,「(十二月)二十五日五更,焚香堵,接玉皇,曰玉皇下查人間也,竟此日,無婦嫗罵聲。三十日又焚香堵送迎,送玉皇,迎新灶君下界。」

在我國玉皇大帝的信仰,極為普遍,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也深受崇拜(如羌族七月十九有「玉皇會」),各族人民中,流傳著各種各樣,有關玉皇大帝的傳說故事,當然是受漢族的影響,玉皇大帝是中華民族,普遍敬奉的神明之一。(馬書田)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不僅道教宮觀,例要舉行重大法會,有些佛寺也舉行「齋天」儀式,也很吸收了一些看熱鬧的民眾,自然也少不了上供的香客,拋錢的施主。道教的尊神,怎麼會由僧人給祂做生日呢?原來佛教本身是有「齋天」法事的,但他們所說的天與玉皇是兩碼事,而是從婆羅門接收過來的諸天帝,如帝釋、梵天等等,在佛教中祂們為佛的護法,也享受著相當的禮遇,民間稱祂們為「諸天菩薩」清代又訛為「朱天菩薩」,並且附會說是為了從此寄託對朱明王朝的懷念的,不管如何,佛教的「齋天」與玉皇原來是無關的,後來不知怎麼搞的,某些寺院定於正月初九,將齋諸天與齋玉皇混淆起來了,似乎也跟著道教,承認玉皇是正宗的天帝了。

   玉帝的祭祀在道觀中舉行,家中的擺香案,並不一定要面對神像的。孔子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不過為適應民間崇拜的需要,也有一種玉皇大帝神碼流行,那是一種版畫,在淩霄寶殿的匾額下,端坐著帝皇裝扮的玉帝,除了兩邊對稱的仙伯侍衛外,畫面下方特別有道裝打扮者,跪著上章奏。為什麼要添上這麼個人物呢?畫上題辭,點個醒目大字,世間善惡表章,註定富貴貧賤。看來那道流或是神仙,上章內容對所涉及的人家來說,真是休戚攸關,這種神碼,原是民間鎮宅神圖的一種,看來它的崇拜意義,鎮宅去惡意義和教誡意義,是渾為一體的。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