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融圓通
圓融圓通
圓融圓通

談「互聯網+」的威力

2016/01/05 08:41:39 網誌分類: 經濟
05 Jan
        日前跟一位資深銀行家聚舊,談到中國「互聯網+」的威力。經歷了2000年美國科網股一役,筆者至今記憶猶新,卻發現國家的人力成本及物流行業在今次互聯網發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跟當年美國的情况可能有點不同。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於2015年9月發表的《2015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6,140億元,比重增長48.7%,而網購用戶規模達4.17億人,比重增長達19.1%。2015下半年的增長同樣高企,單是看雙11的數據,首18秒便達成1億人民幣的交易額,整日下來更做到了912億人民幣的成交。

        不論數字本身有沒有「水份」,網購幾乎已經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有趣的是,網購的普及,據筆者觀察,內地人比香港人可能更喜歡和更熱衷,而手機支付在國家亦比香港更流行。差不多身邊內地的朋友也有一個手機電子錢包,用WeChat支付日常消費和雜項帳目,這是很多香港朋友仍在研究中的。

        這位銀行界朋友更指出,縱然「互聯網+」不是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也是一個重要的支撐點,因為不少民工提供了基本而相對低廉的勞動力,他們有機會無需離鄉別井工作,在自己地方亦可以賺取生活金錢,這股運輸勢力對推動「互聯網+」發展非常重要。

        互聯網在內地發展如此快速,歸根究柢的原因是網購行為愈來愈深入民生。網購的平台透明度高,競爭大,中介人(或售貨商)賺取高利潤的機會相對低。可別忘記,買家還可以聯絡賣家「講價」。所以,唯有以批量取勝,希望有大宗交易,「山大斬埋亦有柴」,所以擁有強大的物流基地和運輸團隊會是決勝關鍵。

        反觀香港的市場結構跟內地截然不同,要迎合「互聯網+」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如何好好抓緊這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便需要思考自己本身獨特的優勢,再發揚光大,不能「人走我跟」。香港一直是國家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市場基建及結構優越,「互聯網+金融」應該是不二之選,難怪科技金融在今年依然被市場看好。

        如有任何意見,歡迎透過以下電郵跟我們聯絡。info@yuantung.com.hk

        資深財經公關

        陳民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