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本事」和「軟實力」

2016/07/05 08:58:13 網誌分類: 職場
05 Jul

一家矽谷公司招來了三個暑期實習生,分別來自中國、印度和美國。

美國實習生只求把事情做完,下班就走,他對一些問題儘管一知半解,卻能侃侃而談,一分鐘可以講完的問題,能講5分鐘。

中國實習生很努力,工作做得最多最好,但不愛多說話。

印度實習生工作做得沒有中國實習生那樣精細,講話還帶有濃厚鄉音,但最愛發問,擅長表達自己。

在實習期間,最勤力的是中國實習生,但結果最後人家聘請留任的,卻是那位印度學生。

這個故事由中國人來演譯,就會說人家不公平,因為中國人看重「硬本事」,按照我們熟悉的價值觀,只要努力幹活,不怕吃苦,掌握技術,就會有人賞識,而印度人和美國人,只懂賣弄口乖,沒有真本事,不值得學習。

美國矽谷是美國人的地頭,美國人能夠在這裡吃得開,坐擁高薪厚職,自然不用解釋,但為何印度人也能夠在矽谷站穩住腳,也能得到晉升,我們不比他們愚蠢,這點就令我們費解。

原來印度教育看重「硬本事」,也看重一些「軟實力」,即是一個人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說話是否風趣幽默等,而他們的教育,不單純為了職業,學習一些技能,也著力培養一個有質素、有內涵、有趣味的人。

職業培訓是為了飯碗,而「素質」教育,則是為了讓人不只是一件職業工具。

中國父母普遍較不重視文化內涵的培養,許多朋友一聽到子女想讀歷史、文學、藝術,或者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就會很生氣,認為這些「軟本事」沒有任何用,沒有出息,將來不容易找工作。

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些「軟本事」「軟實力」,剛好就是用來培養一個有質素、有內涵、有趣味的人。這個世界需要「硬本事」弄技術的人,但更需要一些知識淵博和情緒穩定的人來管理。一個了解歷史、社會、政治和經濟的人,才會有可能是社會中的領袖和成功人士。

中國教育只要求學生乖乖聽話,能言善辯不是我們的那一杯茶,但隨着互聯網資源的流通發達,各類專業技術通過Google就可以查到,「硬本事」的相對價值在越來越降低。

在全球一體化的社會中,對於「軟實力」的需求比以前大增。我們需要眼光遠大的領袖,如果中國人不在「軟本事」方面追趕美國和印度,就只能繼續在下層做一些技術性低利潤的工作,而高利潤和高收入的工作,就繼續由西方和印度人來把持。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