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尼戒經》    

2019/03/13 19:12:44 網誌分類: 佛教出家戒律
13 Mar

《沙彌尼戒經》    

1. 沙彌尼初戒 —— 不得殺生 慈心憐憫群生,如同父母掛念孩子,甚至哀憐小爬蟲類,猶如對待剛出生的嬰兒。怎樣算不殺?守護身行、言語、意念。  

身行不殺人、動物、甚至小飛蟲類。自己不動手,也不教他人這麼做。看見眾生被殺害,不要去吃。聽見眾生被殺發出叫聲,不要去吃。懷疑眾生是被殺的(不是自己死的),就不要去吃。專為自己殺的,不要去吃。  

言語中不說:要殺誰,要傷害誰,來為自己報仇。也不要說,怎樣死得快,怎樣殺起來快。哪個肥,哪個瘦,哪個肉多肉好,哪個肉少。  

意念中也不想:要殺哪個痛恨的對象,讓自己痛快解恨。或哪個牲畜肥,哪個牲畜瘦。  

要憐憫一切眾生,如同對待自己的骨髓,如同對待父母、孩子,如同對待自己身體,等無差別。以同樣的心,對待一切眾生,心中常立志修學大乘佛法。這就是沙彌尼,最開始要修學的戒律。    

2. 沙彌尼戒 —— 不得盜竊 重量在5克以上的草、葉、毛、米,不得去拿。主人沒有親手給,就不要去拿。言語中不要說,拿什麼之類的話。也不要想,拿什麼的念頭。眼睛不要看著喜歡的東西,耳朵不要愛戀好聽的聲音,鼻子不要偷聞香氣,舌頭不要偷嚐味道,身體不要貪戀衣服,心中不要有竊取的慾望。經六感官生起的情感,不著落在任何地方。常建立起,懂得取捨的智慧。這就是不盜。這就是沙彌尼戒。    

3. 沙彌尼戒 —— 不得放縱情慾 怎樣算不放縱?專懷清潔的心,身體不放縱情慾,口中不說淫詞濫調,心中不想情慾事。立場鮮明地控制住自己。如同空中的風,什麼也不依靠。身體不行男女事,眼睛不看男女事,耳朵不聽男女事,鼻子不聞勾起性慾的香氣,口中不說淫詞濫調,心中不存男女慾望。  

觀察身體的四大組成物質,其實身體本來就什麼都沒有。通過思想地、水、火、風四大物質,引發聯想到:沒有自我的存在、沒有人的存在、沒有壽命、沒有生命。哪裡去放縱男女情慾,情慾著落在哪裡呢?要立志願,看一切都是虛空無相。這就是沙彌尼戒。    

4. 沙彌尼戒 —— 不得兩舌、不得說粗惡的話 言語要安詳。沒有看見,別說看見了。沒有聽到,別說聽到了。看見不好的事,不要傳播。聽到不好的事,不要宣說。面對他人的粗惡話,直接迴避。行為常與慈、悲、喜、舍相應。不存在的事,別去說。要說就說真道,不得論說世間事。不講國家領導人、官員、以及不法之事。常讚歎佛經佛法,菩薩修習的正戒。志向修學大乘佛法,不為修學小乘佛法。行為與慈、悲、喜、舍相應。這就是沙彌尼戒。    

5. 沙彌尼戒 —— 不得飲酒、不得沉溺於酒、不得嘗酒 酒會造成三十六種過失,使人失去正道、破壞家庭、危害健康、喪失性命,這些都是由飲酒造成。飲酒使人東倒西歪,東拉西扯。使人不能背誦經文、不尊敬三尊。使人隨意更換導師和朋友、不孝順父母。使人心中閉塞,每一世都處在愚癡狀態中。使人遇不到大真理,心中也不能認識。所以不要飲酒,要遠離色、受、想、行、識;遠離色、聲、香、味、觸;遠離貪欲、生氣、昏睡、躁動、懷疑佛法;獲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得以救度脫離世間五道。這就是沙彌尼戒。    

6. 沙彌尼戒 —— 不得拿香、花香薰自己;不得裝點衣服;不得在被子、鞋子上繡花 不得弄些五顏六色的東西。不得拿珍寶,給自己製作鏈珠。不得身穿高檔面料的花飾衣服。眼睛不得關注好看的東西。當身穿青色、黑色、深咖啡色、藍色的粗製衣服,以及出家人穿的里衣,低著頭行走。要除掉色、聲、香、味、觸、法,以戒律為香。求念誦深層次的佛法,以為真寶。以三十二種佛身體徵,以為瓔珞。以八十種隨形好相,以為衣服被子。求願自己獲得六種無障礙的神通力,引導他人。這就是沙彌尼戒。    

7. 沙彌尼戒 —— 不得躺臥(坐)在金銀高床上;不得使用花飾刺繡的被子,精美的裝飾物 不得心裡去想,不得委託他人去要,好的床榻坐席,彩繪的扇子,上等的塵拂。手臂上不得戴手鐲、戒指。一心信戒律,從戒律中對照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廣泛學習佛法,獲得智慧,專心精進在佛法中。常求禪定,以此為床榻,心不動搖。各種智慧,自然油然而生,以此為坐具。七覺支不轉動,志向與道心。這就是沙彌尼戒。

《備註》 七覺支:常念禪定、選擇真道理、精進正法不疲倦、獲得真道而喜悅、身心輕鬆、入禪定心不散亂、心不偏頗不執著。    

8. 沙彌尼戒 —— 不得聽歌舞音樂聲;不得順著節奏,打節拍 自己不要這樣做,也不要教人這樣。常修習身行,順行正法,不做邪惡事。一心歸向佛,誦經、行正直的事,以此獲得建立在佛法上的快樂(真正的快樂)。不因世間事而快樂。學習佛經,思想深入大道理中。如果不是有病,不得乘坐車、騎馬、騎大象。佛法中的八種不可思議能力,自然會使人獲得神通力,身體感覺輕鬆。以此為乘坐的車馬,救度脫離八難。這就是沙彌尼戒。

《備註》 不得乘坐車、騎馬、騎大象: 古時交通不發達,沒有公共交通。經文描述,一般指上檔次的專車。 八難:地獄、餓鬼、畜生、鬱單越、長壽天、聾啞瞎子、世俗的聰明、出生在佛世前或佛世後    

9. 沙彌尼戒 —— 不得積累珍寶 不得拿珍寶,也不得教他人去拿。常專心在精進中,以真道為寶,以佛經為上,以經文道理為妙。明白萬物虛空、萬物無相狀、沒有什麼可求願的意思。不求貪欲,要遠離(因今生貪欲導致後世成佛)的九種煩惱。永遠在真道中,修行沒有邊際,也不存在於任何地方。這就是沙彌尼戒。    

10. 沙彌尼戒 —— 不在規定時間外用食 常在規定時間內用食,不要失去節制。中午過後,不再用食。即使有非常好吃的美味,也不要再去吃了,也不要教他人違犯。心中也不要想著美味。就算是最美味、自然出現的食物(類似於天上掉下來的食物),也不要再去吃了。哪怕是長者、國家領導人,過了中午來請自己用食,也不要去吃。就算死,也不犯這條戒律。常在禪定中。一切飲食,雖然出家人在其中食用。但有取捨的用食,不過是用來維持生命。要透徹明白一切,心中無憾。獲得佛的十種特殊能力,以此為飲食。這就是沙彌尼戒。         

沙彌尼已經接受了十戒。這些道理,已經了解透徹,能夠修行這十條戒律。如此,比丘尼五百條戒律,自然能全部受持。就好比身體的頭、手、足、眼、耳、鼻、口、身、意、腹背沒有被毀掉,各肢體還完整,那麼腸胃、肺、肝等五個器官、身體各肢節筋脈,也會完好。就好比樹根如果完好,不枯乾、腐爛的話,那麼莖節、枝葉、花朵、果實,自然茂盛。沙彌尼也是這樣。     

如果能夠齊備十戒,並以此為本。那麼比丘尼五百條戒律,也都全部受持,可獲得神通力,無所不能。就如同田地好,長出來的植被不會差。風雨按時節運行,五穀豐收,人的一些病也能不生。沙彌尼如果能夠遵守這十戒,那麼就能承受比丘尼五百條戒律。就好比國君,如果主張和平,那麼萬民就安寧。沙彌尼也是這樣,若能受持這十條戒律,那麼比丘尼五百條戒律,自然就能承受。若父母慈心和氣,那麼子孫、親戚、傭人、客人,自然就跟從。  

11. 還有,沙彌尼常應當尊敬佛法僧三寶,尊敬大德僧師,超過尊敬父母百千萬倍。父母也就是一世,但大德僧師救度的眾生卻是無極限。經常要想著報答僧師,不要忤逆違背。

12. 常厭惡這個污穢的身體,好比人被關在監獄裡,掉入骯髒的廁所中。不貪婪女子身,不燃起身體的慾望。就好比在大火中,就如同遇到了賊。

13. 心念一切眾生,如同對待父親、母親、孩子、自己身體。常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心存愧疚感。 現在這個身體,要明白本來就不存在,猶如幻化。無男無女,一切體徵都是從行為中而生。天地間五道本來都不存在,何況是男女?  

求學大乘佛法者,要明白一切都是空無的,如夢幻泡影。只不過這一切幻影,影響著野馬般不安的內心。風吹芭蕉,在深山中發出聲響,一切由因緣對應著產生。本來就什麼都沒有。要相信:身體就如同影子,痛癢就如同芭蕉,思想就如同野馬,生死就如同水泡,意識如同幻覺。這些並非是真實的我。一切由因緣合成,沒有因緣,便一切都沒有。獨來獨往,沒有一樣可以跟隨。  

想行在真理中的人,要以取捨的智慧為父母。喜樂佛法,以此為兄弟。不離深層次道理,以此為大德僧師。以慈悲、喜,守護自己。認真在正法中,以此為男女。無邊際的六波羅蜜救度法門,以此為伴。神通智慧,以此為車乘。不違背佛經中的戒律,思惟空的道理,以此為房屋。  

14. 還有,沙彌尼不得單獨出行,要與同類結伴,或二人,或三人。如果找不到沙彌尼,就和女居士、或婢女同行。

15. 不得和男僧坐在一起。不可和男僧,說些亂七八糟的話。        

16. 還有,如果沒有生病,不得在男僧寺廟中停留居住。        

17. 不要老是和居士們來往。

18. 如果居士請經說法,才為他們說法。說法的沙彌尼和請法的居士,應該同一個輩分。因為兩者年齡差不多,所以能恭敬順從。不得態度傲慢,叫別人去傳話教導。       

19. 若對方有過失,不應當在公開場合勸諫,也不要在人眾中宣說。但如果是聽到或者遇到良善的事情,就可以在人眾中傳揚。聽到、或者遇見不好的事,不得傳說,只可以告訴大德僧師,不得對其他人說。  

20. 常常苛責自己,見賢思齊。遇見罪惡,反過來審察自己。要為那作惡的人感到悲哀,因為也就是出於意念之差。  

21. 若沙彌尼想找個僧師,應當找個聰明智慧,遵守順從佛法的人。她世世能救度人。好比有條堅固完好的船,能夠渡眾生到彼岸。如果僧師不聰明,行為與佛法不相應,就不算是大師,只能是個名義上的僧師。就好比人乘在壞船中,想要渡過海,卻在中途淹沒了。既然讓眾人都溺水了,那麼僧師也就眾人命途一樣,不可能僥倖逃脫。  

僧人剛開始運用佛法,教授人佛經戒律。如果教的正確,就被認為是師傅。若沙彌尼聽說誰是大師傅,然後想能成為自己的僧師,其實那人本來也是從沙彌尼作起。如果自己不能成為那人的弟子,只要遠遠稱念這人名字,向她禮敬,那麼便是自己的僧師,未必要見面。心靠近了,那麼就靠近了。心遠離了,那麼就遠離了。身體雖然離得近,卻不同心,兩顆心相隔億裡。  

22. 沙彌尼不得與男子一起同行,同路相隨。不得與男子、出家男子,同一個寺廟中,房間互相挨著(如果一方生病,無奈留宿,房間也要空開)。男女互相分開,這是佛法大節操。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