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電影 走到盡頭?

2019/11/02 04:12:41 網誌分類: 生活
02 Nov
          2019年尚有兩個月才完結,替過去十個月的港片進行搜尋的話,似乎總會在叫好又叫座的港片中,看到爾冬陞、張家輝、古天樂等「熱門」搜尋關鍵字。

          以爾冬陞為例,他監製的《犯罪現場》口碑及票房不俗,還未正式落畫,他監製的另一部極具觀看意欲的新片《催眠‧裁決》,又正準備月中上映,此片由張家輝擔正,極有可能與古天樂領頭的《犯罪現場》短兵相接。

          或許有人會問本土電影製作是否已走到盡頭?

          可能有人會答「是」,他們會說本土電影產量大不如前,而監製、導演、演員又熟口熟面等,較為「悲觀」的解說。

          今日本土電影的產量不如八、九十年代全盛年代是事實,但今日爛片數目也近乎零,每部上映港片都有質素,又以《催眠‧裁決》為例,它是前年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的獲獎電影計劃。整個故事早於四年前開始構思,講述張家輝飾演的催眠師,在威迫下向案件陪審團進行催眠,試圖改變退庭商議的審訊結果,將法庭與催眠兩個元素放在一起。該劇本亦在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NAFF 2016中分別奪得MONEFF Award、Wave Lab Award以及The Color Award獎項。這反映今日港片改了生產模式,並非走至盡頭,只是由昔日「量產」走向「求質」而已。

          另外,近年也有不少新晉導演名字湧現,如:麥曦茵、陳小娟、李駿碩、李卓斌、陳詠燊等。再以快上映的《催眠‧裁決》為例,它的幕後團隊,除有爾冬陞外,同樣找到了新名字,就是三位新晉導演施柏林、黎兆鈞及劉永泰。所以,港片人腳並非悲觀至熟口熟面的局面,只是新人舊人互補而已!

        珠海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高級講師

        文化評論人

        梁德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