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高峰
勇闖高峰
勇闖高峰

昆明飲食尋根

2020/01/10 04:13:01 網誌分類: 生活
10 Jan
          踏入新一年,我從小至今的新年願望都一樣,天天學多點,見識多點,要終身學習才能與時並進。踏入二○二○,剛好給我一個寓工作為樂趣的機會,我獲邀參加一個昆明考察團,了解當地的文化民生同時,了解到他們農業和科技同步向前的一面;今次行程更讓我有機會吃到真正的雲南過橋米線,別小覷一碗米線,當中見證了雲南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香港雖然過橋米線店開得成行成市,但由用料、做法以至味道都大相逕庭,今次真的讓我眼界和嘴巴都大開了。

          今次旅程之一是到梯田區觀光,坐三個多小時車才到的閆雷的元陽梯田,車程是長但見到梯田壯麗的畫面就將疲憊一掃而空。不說不知,這裏亦是梯田的發源地,當年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為原本不宜耕種的陡峭山坡打造成可發展為賴以為生的耕種地方,在二○一三年紅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舉世知名。

          有這強大的文化背景下,昆明的工商發展亦一日千里,城市交通便利,人民生活水平亦高,而當地人對飲食文化亦盡力保留,就以今次我吃到的「雲南過橋米線」為例,和香港吃到自稱雲南米線完全兩回事。不少人誤會米線要「過橋」是一個品牌,實情是相傳一位賢妻每天都會送米線做午餐給小島努力讀書的夫君,可是每次都要行過長長的橋才到小島,湯和米線都已涼了,偶然發現原來以滾油封在湯面可以令湯的溫度維持,賢妻就自將佐料以滾灼熟,然後將帶油的湯煮滾盛好,到夫君面前才加入佐料和米線,夫君吃得津津有味,其他人亦爭相仿效,流傳至今亦沿用這方法煮「過橋米線」。在昆明的店子吃米線,都會將不同的廿四小食佐料放在客人面前,米線放在一旁,奉上滾熱油湯,客人將自己喜歡的佐料和米線加入來吃,風味果然跟香港吃過的截然不同,入口仍然保持溫度,肉類剛熟更爽滑,菜蔬亦然鮮甜脆口。

          讀萬卷書亦要行萬里路,細心留意身邊事物,不要人云亦云,多角度思考,才是真正終身學習之道。

        香港商業專業評審中心榮譽會長

        余壽寧

        
■地道廿四小碟雲南過橋米線。p/  
 ■地道廿四小碟雲南過橋米線。

   

■昆明梯田風光。 作者實地拍攝p/  
 ■昆明梯田風光。 作者實地拍攝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