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
平凡人
平凡人

我對馬硬久找賴幸媛當陸委會主委的看法…………..

2008/05/02 23:50:11 網誌分類: 政治
02 May

我對馬硬久找賴幸媛當陸委會主委的看法…………..

 

馬哥,爲何呢?

 

(1) 按照情況分析;這匹馬,又硬,又久(長時間作戰,僵持不下),沒必要找一個52嵗不嫁或嫁不出的老姑婆/老處女吧?

 

又硬又久,加上馬哥是帥哥,有此天賦,應該美女如雲吧……….

 

因此,男歡女愛之事應該不在此範疇内.

 

(2) 如果是為了那40%的臺獨選民就要如此的找一個旗幟鮮明的臺獨份子去管理陸委會,真不可思議.

 

請問,曾特首能否為了那些支持支聯會/民主黨的選民就……找司徒華/李柱銘當官呢?

 

請問,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可否?英國的保守黨和工黨可否?

 

(3) 馬哥在選内閣的時候有否咨詢國民黨内部各山頭的意見呢?

 

a.       有咨詢,各位大佬的意見或者說經過協商以後的意見是,賴老処是合適人選。

 

b.       沒有咨詢,我想怎樣就怎樣。

 

 

以上情況,希望炒三通股的朋友自己思考。。。。。。。。。。。。

 

回應 (6)
我要發表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05/03 11:44:15 回覆
QFII抄底重握话语权国内基金溃败难寄厚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 11:04 经济观察报

  QFII成功抄底

  但从5000点陆续撤退的QFII却成了一个精明的抄底者。

  QFII中国A股基金月度报告显示,去年末,QFII仓位高达99.95%。但今年2月份,纳入统计的10家QFII中国基金平均仓位下降到了87%。

  但就在3月的最后一周,持续降低仓位积蓄了大笔力量的QFII资金开始出现清晰的抄底动向。

  “去年我们就劝说客户离开A股,因为这个市场已经缺乏理性,并且充满着投机的味道,但是现在我告诉投资人,可以回来了。我想这就是国内看到的抄底吧。”一家QFII的基金经理调侃道,2007年,中国股市是亚洲大型股票交易所中表现最好的一家,但隐藏的问题其实也是很严重的,而且没有支撑的增长是必然面临调整的。“中国股市太过昂贵了,现在却可以投资了,但是还是要谨慎。”

  3月底至4月,与基金的源源不断的减持截然相反,QFII却在有条不紊地增持。

  QFII持续加仓,剑指大蓝筹特别是金融股。

  中证登公司数据显示,3月份可查QFII账户资金整体增加。从3月下旬以来,QFII开始小幅增仓;进入到4月,买入幅度明显加快。4月的前两周,据不完全统计QFII净流入已经过百亿元。

  Topview数据显示,4月的第三周,QFII云集的中金公司 (陆家嘴(17.79,0.71,4.16%,))营业部(A3261席位)合计买入41.9亿元,卖出25.2亿元,资金净流入16.7亿元。而4月17日以来,A3261席位已连续4个交易日蝉联沪市单日资金净流入席位状元。

  印花税下调后首个交易日,A股全线涨停,并一度逼近3600点。A股的短期反弹已经确立,因此从这次市场表现的起伏看,QFII再次扮演了成功抄底的角色。

  话语权重落QFII

  “这并不是什么抄底,是我们基于自己的投资模型和策略。”一位QFII基金经理认为,当时中国的股票太贵了,但就在不断下跌过程中,很多股票的投资价值出现了。

  曾经一度被认为定价权回归的A股投资者不得不承认,相对于QFII深刻而专业的判断、老到而娴熟的操作,国内基金依然远落后于QFII。

  “看看QFII,非理性杀跌让基金尽失水准,我们自己都觉得很难理解基金的这次整体恐慌性杀跌。“一位基金公司的高层向记者反思道。

  据悉,上交所曾制作专门的图表分析此轮操作中主力机构的行为,国内基金的非理性追涨与非理性杀跌正是此轮暴涨与暴跌的主力制造者。

  此前,在A股从1000点一路飙升至6000点之上时,QFII可谓几度撤退,又几度前进。而国内基金的一路凯歌,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产重估,到中国作为新兴市场高速发展下的高估值持续,以及动态市盈率对于股价的提前透支,专业的投资机构——基金公司与券商不断地迎合股指的上涨来修正自己对A股的估值。

  上述基金经理无奈地表示,基金业内为了追求相对排名却忽视了基民的利益所在,国内的基金应该好好反思。

  基金的卖出和QFII的买入虽然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是发生在指数下跌了40%以后的大环境下多少让人有点无法接受。虽然当时市场混沌不明,但是在低点持续卖出,显然是没有足够的理由。

  尤其是在外资已经认为市场具有投资价值的情况下,还要继续一味地做空,意图获得更廉价的筹码,这其实是一种损人不一定利己的行为。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指出,在更加熟悉本土情况的基金和更加了解投资“真义”的QFII中,居然是外国的“和尚”在拯救市场,同时利用国内市场的动荡赚取丰厚的利润——这样的利润又是国内主力资金心甘情愿地送给人家的。

  在摈弃价值投资者的道路上,国内基金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为自己盲目追涨杀跌的行为付出了不菲的学费。

  年轻的国内基金业还要继续拜QFII为师,待学成之时才有可能真正掌握A股话语权。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05/03 11:43:57 回覆
QFII抄底重握话语权 国内基金溃败难寄厚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 11:04 经济观察报

  黄利明 赵娟 袁朝晖

  QFII又一次成功抄底。

  4月22日,上证综指盘中一度跌破3000点关口。两天后,印花税下调的首个交易日,A股以全线涨停的态势开始报复性反弹,至当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涨至3693点。股市“红五月”仿佛可以期待。

  不同于国内基金在大跌中一路减仓导致恐慌性杀跌场景,从3月底逐步加仓的QFII却踌躇满志地展开了抄底行动,并成功地把握了此轮反弹的先机。

  此时,曾经一度被认为话语权回归的A股投资者——国内基金们猛然发现,与老道的QFII相比,无论在判断和操作上,稚嫩的自己都还不是QFII的真正对手。

  基金溃退

  3月,A股指数依然没有止住下跌的脚步。

  上证指数在破4500点心理关口之后步步下滑,垂直跌破3000点,最低探至2990.79点。

  深跌之下,被称为专业的投资者——基金公司方寸大乱,恐慌之下一路源源不断的减持。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2月以来的30个交易日累计约1000亿元机构资金净流出。

  3月25后机构资金净流出明显趋缓,至4月1日,机构资金累计净流出仅52亿元。博弈之下,市场的资金似乎在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之后两天,机构资金流向出现明显逆转,两个月来首次出现大幅净流入,两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达102亿元,同时机构数猛增2380家,大盘机构持仓增加0.3%。

  但市场的故事总是耐人寻味。

  4月7日,周一,上证指数暴涨4.45%,上涨153点,收于3599点。机构却借机出货,当周的前三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出合计57亿,机构持仓降至18.298%。

  以部分基金为首的35家基金公司,当周5个交易日净抛出107亿,基金继续成为市场的最大做空力量。

  “股指在跌破4000点、3500点之后,基金对市场的整个估值体系崩溃了,已经没有了底线,恐慌远远超过了贪婪,其他基金减持,大家都跟着减持。”一位基金经理无奈地告诉记者,在理性估值之下,到3500点之下基金应该说是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做空。

  从6000点一直减到3300点,基金公司总体仍然趋向净流出。数据统计4月中旬股票型基金的仓位平均降到了67%,这与它们60%、65%的仓位下限已经很接近了——可以说是卖无可卖。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再继续做空市场,无异于打七伤拳,伤人七分,自损五分。”

  那基金为何还要继续减持?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指出,其实目前国内的基金境况非常尴尬,他们也知道现在股票具备了投资价值,但是市场人气极其虚弱,稍微一涨,便招来抛盘如潮,而在这种多方势弱,抛盘、恐慌盘层出不穷的今天实难敢于大胆建仓,贸然做多只怕给人家做了嫁衣,所以被迫随波逐流,指数跌了,也就随大流再减减仓。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05/03 11:35:05 回覆
解禁洪峰将至 机构暗战银行股估值(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 14:38 中国经营报

  数据显示,持有工行的23家机构本次解禁的股份数量均未达到工行总股本的1%。这意味着他们的减持将不受证监会“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数1%须在大宗交易系统平台进行”的新规限制,不必顾忌减持公告和大宗交易问题,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抛售。

  尽管这些公司没有直接表态,但是或许可以从其他上市公司的表态中发现一些端倪。“东电B”(900949.SH)公司就曾发布公告称,其持有的兴业银行(40.77,1.62,4.14%,)(601166.SH)、招商银行(35.01,1.53,4.57%,)(600036.SH)、交通银行(10.83,0.35,3.34%,)的限售股股份解禁后,将适时减持。“所以对于那些大小非是民营企业的公司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减持动力是很强的”,张曦指出,和大型国企不同,他们的逐利特性更明显,减持带来的业绩效果也更直接。

  “这些股票不过是他们一年多前打新股得来的,份额也并不很大,目的还是获得投资收益,他们没有理由会一直拿着。”一位市场人士分析,减持只是迟早的事情。

  机构分歧

  工行、中信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股的解禁潮相继来临,这将进一步考验银行股整体走势。“不可避免的,短期之内银行股的走势会受到大小非解禁的压制,市场会有所担心。”一位基金经理如此点评。

  在复杂的市况下,面对工行当前大批限售股解禁的情况,机构投资者的表现也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大笔买入和卖出者均有人在。

  4月28日,首日解禁当天的数据为例,根据指南针赢富数据显示,有9家基金拿出6.9218亿元买入,另外则有3家基金抛售了3.3058亿元的工行股票。而T字头的席位当天全部呈现卖出状态,5家席位共计卖出4.5958亿元。而我们知道,T字头的席位背后的力量是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也就意味着,中国人寿(36.69,2.79,8.23%,)、太保和平安保险持有的股票很可能已经在悄悄卖出,基金则承接了它们绝大部分的卖盘。

  4月25日银行股大跌当天,数据显示,基金和T字头席位共同扮演了空头角色。当天基金净卖出0.7287亿元,T字头席位共卖出2亿多元。承接者则基本上为各个营业部,其中还出现了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买入0.7026亿元。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2007年以及2008年一季度银行股整体业绩仍算不错,但基金经理对银行股的走势则出现分化。汇丰晋信一位基金经理认为:“在整个金融业中,银行股有相对优势,全年保持高速增长不成问题,仍然看好。”另一位已经募集完毕、即将进入建仓期的基金经理亦表示,银行股目前还相对便宜,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将是建仓的重点对象。

  但是上海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则认为,尽管银行股估值已经不算贵,但是也不是特别便宜,“若工行再跌20%以上,那我肯定会买”。(中国经营报记者:李辉)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05/03 11:34:43 回覆
解禁洪峰将至 机构暗战银行股估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 14:38 中国经营报

  两市权重最大的银行板块即将面临解禁潮。

  4月28日,工商银行(6.66,0.21,3.26%,)(601398.SH)向A股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的28.8461亿股股票以及中信银行(7.19,0.38,5.58%,)(601998.SH)向A股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的5.17238亿股股票上市流通。

  受此消息影响,4月25日,银行板块整体下跌1.5%,其中工行跌幅最大,达到4.7%,中信银行跌3.22%,市场对于限售股解禁的恐惧心态可见一斑。

  工行和中信银行的限售股解禁不过是大批限售银行股解禁的先锋部队,更多的银行限售股解禁还在后面。统计显示,继工行和中信之后,浦发银行(600000.SH)、交通银行(601328.SH)、华夏银行(600015.SH)、深发展A(000001.SZ)和民生银行(600016.SH)在5月和6月均有一批限售股上市流通,合计解禁规模为165.66亿股。从5月份开始到年底,共有9家银行共计234.88亿股限售股解禁。

  套现收益可观

  “这么大规模的限售股解禁,肯定会影响到股价。”长江证券研究员贺晟指出。但从4月28、29日两个交易日的走势看,工行和中信的走势确实没有此前市场想象的那么悲观。28日工行和中信分别收跌2.00%和1.59%,29日在市场整体氛围的带动下,二者走势出现区别,前者上涨1.42%,后者则与上日持平。

  “解禁日期市场早就知道,应该说市场对于负面因素已经有所反应,这样等到解禁当天到来反而不一定会有很大的问题。”海通证券高级研究员邱志承对上述现象如此解释。

  银河证券金融业研究员张曦则从股东结构给出更乐观的预计:“限售股的这点资金量根本不会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你看看这些战略投资者都是什么公司,全是大型国企,他们根本不缺这点钱。”

  资料显示,本次解禁的工行A股由23家机构持有,包括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太保(601601.SH)和平安保险(601318.SH)等9家保险公司,仅其中的前3家公司的持股量就高达11.38亿股,占本次解禁总量的40%,此外还包括华能集团、宝钢集团、东风汽车(600006.SH)和首都机场等大型国有企业。与工行的情况类似,持有中信银行5.17亿股份的20家战略配售者,也以大型央企为主。

  张曦认为,对于这些大型企业而言,投资收益主要用于市值管理,在其需要的时候才会卖,“比如公司哪年的盈利目标没有完成,为了凑数,可能会卖掉部分股票,赚取投资收益”,因此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减持冲动并不那么强烈。

  工行的限售股是从2006年10月27日开始锁定,占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总额的50%,当时发行价仅为每股3.12元。尽管工行股价从最高价9元跌到目前6.66元(4月30日收盘价),但是和当初的3.12元的发行价相比,获利仍在一倍之上。中信银行的股东则没有这么好运气,和当初的发行价5.80元相比,如今的7.19元(4月30日收盘价)仅有23.97%的涨幅。

  工行董秘潘功胜告诉记者:“我们和这些机构投资者交流过,他们对我们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应该不会抛售。”潘功胜认为,无论是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看,目前工行股价都已经处于合理区间,而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6.1%的成绩也相当喜人。“除非哪家公司的财务有困难了,否则不可能卖”。

  减持意愿不可低估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与通常意义的“大小非”所持的非流通股相比,机构对战略配售股的套现冲动或许更为强烈。中原证券研究所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历史资料显示,首发和公开增发的机构配售股解禁之后,股票的市场表现通常都比较差。

  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指出,这些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具体会如何操作,并没有公开信息,都是隐蔽性的,因此外界难以窥测。“在现时的市况下,可能并不会大规模抛售,而是逐步减持”,他们也许在预期市场还有更好的反弹。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05/03 11:28:17 回覆

看來阿爺真的不停招,連環拳出擊了.

 

融资融券五月试点 首批入选券商或增至5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 03:37 经济观察报

  融资融券五月试点 首批入选或增至5家

  张勇

  获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券商名单将在本月公布。据知情人士透露,中信证券(39.64,2.80,7.60%,)海通证券(51.99,3.82,7.93%,)及中国建银投资证券(下称中投证券)等三家券商将有幸成为首批试点。

  这意味着融资融券业务正式启动。上述人士称,未来几个月试点还可能大面积铺开,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做好准备。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部门人士也透露,上证所有望在五一后公布试点初期融券标的证券名单。

  规则制定完备

  上海某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说:“(融资融券)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就等管理部门批准。”

  日前,国务院颁布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监管条例》)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加上2006年出台的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融资融券的业务规则已经全面准备就绪。

  4月底,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还表示正在研究改革证券账户管理制度,以提高效率,并提高投资者的使用便利性。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认为,“对资金达到一定规模的投资者放开同名多账户,目的之一也是为方便实施融资融券业务。”

  种种迹象表明,等待了一年零八个月的融资融券业务正迎来启动的合适时机,配套制度规则的制定以及参与机构的充分准备已经完成,两个月前也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融资融券业务相关办法目前正在内部征求意见。

  融资融券业务是股指期货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虽然目前尚未确定股指期货推出的具体时间表,但据两会上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介绍,“今年年内推出来问题不大。”

  “实际的操作可能会更快。”上述知情人士说,融资融券在今年内有必要运作成熟。“试点至少要用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在行业内大面积推开,在这种情况下,试点工作的启动不能再拖。”

  本报获悉,上证所关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准备工作早已就绪,测试也已经做过,随时可以启动相关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初期的标的证券名单也将有望在近期公布,交易保证金比例基本确定在50%。”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人士也证实,深交所的确也有类似安排,但具体细节不清楚。

  另外,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也已经准备好向券商开设“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融券专用证券账户”和相关结算账户。

  在授信、证券担保方面,知情人士说,在目前分业管理条件下,靠一个专业融资公司推动信用证券交易难度较大,而通过券商实施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和集中交易的方式控制风险更适合目前的情况。

  目前绝大多数券商营业部实现了保证金第三方存管。

  试点名单扩军

  “证监会对于首批券商试点的态度似乎开始放松。”接近证监会高层的人士说,出于对业务推行时间上的要求,券商试点名单可能在原来三家的基础上增加两家,第二批试点规模则可能达到五家。

  近期证监会完成了对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综合评审,首先被拟定试点融资融券业务的是中信证券。

  据中信证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由于与管理部门一直有密切沟通,中信起草的业务实施方案甚至对证监会在2006年6月30日公布并声称在当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也有一定影响。

  不久前,中信证券在业务实施方案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监管层的最新要求。在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方面,内部人士表示,中信除了将以自有资金为主之外,还计划通过发行信托来筹集更多的资金,“甚至也会考虑动用集合理财计划的资金,不过这是针对今后发行的集合理财计划。”

  上海某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说,他们近日去证监会递交相关材料时也了解到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券商初步拟定,虽然不清楚具体有哪几家,但中信证券入选首批试点“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消息人士称,资金实力的增强是券商试点名单得以扩大的主要原因。根据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3月底,国内两家规模最大的券商中,中信证券净资产规模达到516亿元,海通证券为366亿元。

  虽然中投证券的入选有些令人感到意外,但其经过重组之后,资产状况得以明显优化,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客户基础。

  不过,三家券商对于融资融券试点一事的态度都十分低调,中信及中投总裁办的相关人士都表示尚未接到有关通知,海通证券的人士称,对于海通证券进入首批试点名单一事并不知情,不过,“在这项业务上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一家公布2007年年报的上市券商东北证券,在其年报中也声称2008年公司还计划取得开展包括融资融券和直接股权投资等各项业务所必须具备的业务准入资格。行内人士认为,一旦有融资融券试点推出,大规模铺开应该很快,“否则将对没有这项业务资格的券商的经纪业务产生挤出效应,也会造成大量股民向有试点这项业务的券商转户,导致交易极端集中在某几个券商,可能导致交易通道堵塞的情况。”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08/05/03 00:04:30 回覆

平凡coco兄,以下純粹揣測,馬帥哥上年去大陸,有乜數要講,可能一早同大陸講掂晒,陸委會已經係歷史遺物。

user

最新回應

立 冬
立 冬 2018/07/16

怪不得人哥幾年沒上來頭條呢.  {#icons_cat9}

WongHD
WongHD 2015/07/21

平凡兄,我沒有這個情況呀。

住家小男人(政见不同请勿拍砖)

long time no see {#icono0_45},你地可以打牌,吾准食糊 {#icons_boy4}

WongHD
WongHD 2015/06/17

係呀,真係甘,我會守多陣。 之前,我見到1788升到8蚊,所以無追入,後悔中... 你呢個post嘅兩條問題,我未遇過,所以答唔到你,希望有些網友能幫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