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子 -「阿彌陀佛」
小吉子 -「阿彌陀佛」
小吉子 -「阿彌陀佛」

勸深信因果 (52)

2020/08/02 17:59:43 網誌分類: 教育
02 Aug

(淨空老法師開示)

命運自己可以改,怎麼改?

第一個,「順現法受業」,我們叫現世報,你現在所造的,現在就受到果報。你造罪業,現在受到國家法律的刑罰,這是現世報;你造善業,你會得到社會大眾的讚歎,這是現報。我們看袁了凡先生的四訓,家庭四訓。了凡先生聽了雲谷禪師的開示,知道命運是自己造的,命運自己可以改,怎麼改?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樁事情,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他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從什麼地方入門?他教我修布施,三種布施,布施就是放下。財布施,果報得財富;法布施,果報得智慧;無畏布施,果報得健康長壽,教我修這三樣,這三種布施是因,得三種果報。

了凡先生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發了心之後真幹,命運真改了。第二年參加考試,孔先生算他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提升了,這是果報。命中沒有兒子,他也是積功累德,求兒子,果然得到一個好兒子。他只有一個兒子,可是這個兒子給他生了六個孫子,所以家庭就旺起來了,第二代就興旺起來了。一直到現在,這一家人都很好。過去我住在跑馬地的時候,我跟他們有聯絡,跟了凡的家人(後代)有聯絡。難得!後世子孫還是依教奉行,這一家好人。

命裡面沒有進士、沒有舉人,這叫功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學位。古時候最高的學位是進士,第二個學位是舉人,第三個學位是秀才。他只有秀才的命,命裡頭沒有舉人、沒有進士,結果也是發願,斷惡修善求功名,他去參加考試考中了,舉人也考中了,進士也考中了。做官,他命裡頭有官運,小官,四川一個很小縣分的縣長,這叫縣令、知縣。結果命運改了,他考取進士之後,發表他到寶坻當縣令。寶坻縣是直屬於中央的,像現在的直轄市,不是歸省管的,這個身分地位就高了。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沒有求長壽,他是七十四歲過世的,延壽二十一年。可以改,命運能改,不是不能改。

身體都無法控制,何況身外之物?

第二,「隨緣行:謂眾生無我,皆由業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這教我們看芸芸眾生,站在什麼地方看?站在清淨平等覺的這個位置來看,看一切眾生,眾生無我。自己一個錯誤的概念,以為有我,這個錯誤概念在佛法的名詞叫「遍計所執性」,用現在的話來說大家容易懂,就是一個抽象的念頭,錯誤的抽象概念,它不是真的,都從緣生的。「若得勝報榮譽等事,皆是過去宿因所感,緣盡還無,何喜之有」。這一生得到善的果報,這個果報是他過去善因生的。譬如過去財布施,這一生發大財;過去法布施,這一生聰明智慧過人;這一生健康長壽,過去生中無畏布施。這三種果報,財富、地位、聰明、長壽,果報,他這一生都得到了,過去生中修的,這一生當中應該得到。但是還是緣,如果緣盡了,福報享盡,緣盡了,享完就沒有了,他沒有再造。你了解因果事實真相,得到了不會歡喜;失掉了,失掉也沒事,也不會耿耿於懷,假的,哪來的得失!連身體都得不到,都無法控制,何況身外之物。所以他心清淨,不受外面環境干擾,得到不生歡喜,失掉沒有怨恨,清淨心現前。

所以「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心無增減,心是定的,「喜風不動」,歡喜是八風之一,喜怒哀樂無動於衷。「冥順於道」,冥是靜默,它跟道,道是自性,就是清淨平等覺相應,這叫隨緣行。賢首大師的四德,把這個擺在第一條,隨緣妙用,冥順於道就是妙用,真妙!得到沒有歡喜,失去沒有煩惱,得失不放在心上,一個人能進入這個境界,吉凶禍福都沒有了。這叫得大自在,真正離苦得樂,真正是佛家講的解脫自在。以這樣的心態念阿彌陀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彌陀會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時間一定是很短,不會很長,真正得利益。

於身命財,要捨施,不可吝

「於身命財,行檀捨施,心無慳惜」。修行,我們對於身體(身命)、財物能布施、能捨,一絲毫慳貪的心都沒有。慳惜就是吝嗇,自己有,捨不得給別人。貪是貪而無厭,愈多愈想要多,累積無量無邊罪業。貪的果報是鬼道,這個心重,將來墮餓鬼;瞋恨心重,地獄道;愚痴心重,愚痴是理事因果他不相信,他不能理解,認為這是假的,愚痴墮畜生道。三種都幹,肯定是地獄道,無間地獄。現在這個世間眾生造無間地獄的太多了!大家不相信,說因果、輪迴這是騙人的,這是宗教人士欺騙人民的,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們敢作敢為。可是你要是冷靜細心去觀察,果報就在眼前,會被你看到。那些造作一切不善的人果報現前,死於非命,或者是家破人亡,他們真看到了。看到相信了,看到了害怕,於是乎他回頭,他的善緣成熟了。回過頭來有救,要是遇到淨宗,回過頭來不但有救,他還能成佛、成菩薩,得大利益。有親身經歷的同修,我希望他們有機緣能在此地給諸位現身說法,給經教作證轉,他們來給你做證明,證明經上講的是正確的。

所以修布施不要吝惜,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沒有帶一分錢來,走了以後一分錢帶不去,財物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對於財物生貪戀心,不能放下,你這一生也沒有做什麼大惡,來生呢?來生還在這個地方,不肯離開,這是他自己的產業。那怎麼辦?這個房子裡頭有螞蟻、有蟑螂,有這些小動物,老鼠,他去投胎,投這個胎來了,他對它貪戀。要放下,決定不要佔有它,經書、佛像都如是。

陷害我的,一概不計較,平等對待

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度就是要教導大家,全心全力義務的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表演給我們看。願饒益一切有情,一切有情是平等對待,於一切眾生不計較、不分別親疏恩怨,真平等。對我有恩的人知道報恩,對我有怨的人,他怨恨我,他毀謗我,他障礙我,甚至於陷害我,一概不計較,平等對待。為什麼他有這些態度來對我?我們沒有開悟,沒有宿命通,不知道,但是我們相信因果,決定有前因,前因不在這一世,在過去世,一定有。佛教導我們,對於冤親債主要懂得化解,要化解恩怨,要平等對待,甚至於要格外加以照顧,幫助他們降低罪業;也就是將來的果報要幫助他們減少痛苦,真誠心愛護他們,最普通的做法就是自己修持、積功累德要迴向給他們。他們這一生迷惑,來生後世會明白,明白之後他就報恩了,不會再冤冤相報,就化解了,這非常重要。

「亦無彼我之分」,這個分是分別,「更無違怨之想」,這想是執著,不再分別、不再執著,「視同一子,平等普度」,就如同愛護獨生子一樣。大乘講到極處,同體大悲,他跟我是一體,當然要平等普度。「故經云:亦無彼我違怨之想」,末後這一句,沒有這個念頭,沒有這個分別執著。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一切諸佛如來跟我也是一體,這個想法、看法是正確的,是真的。

 

來源: http://www.amtb.org.tw/enlighttalk/enlighttalk.asp?web_choice=2&web_amtb_index=89#godata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