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子 -「阿彌陀佛」
小吉子 -「阿彌陀佛」
小吉子 -「阿彌陀佛」

明佛陀教育 (10)

2020/09/21 22:42:02 網誌分類: 教育
21 Sep

(淨空老法師開示)

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的目的

我在這一生當中,最低限度要像蕅益大師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不再搞六道輪迴了,不再搞十法界了,這就對了。這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教化眾生的目的。我們不要誤會,要懂得佛菩薩的意思,知道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要知恩報恩。用什麼報恩?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報恩;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全是假的。那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間要放下。釋迦牟尼佛一生做出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世間人爭名逐利,釋迦牟尼佛身為王太子,他要是不出家,他可以繼承父親的王位,但他不要。王位能夠捨棄,宮廷裡面富貴的生活能夠捨棄,一生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過這樣的生活,他為什麼?示現給我們看的。我們要學佛,就得學他這個樣子。富裕的生活可不可以過?可以過,但是不能給人做最好的榜樣。並不是說過富貴的生活就不能往生,不能成佛,不是的;一樣可以往生,一樣可以成佛。佛這種示現是憐憫一切眾生,教導一切眾生要放下,像我一樣放下,沒有絲毫留戀,你的心很快就恢復到「清淨、平等、覺」。你要是不能放下,相當不容易。自己要成就,也要給別人做好樣子,你就是自利利他。所以,一定懂得這是內證。

能引起我們覺性就是佛菩薩

諸佛如來「普為眾生起神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又何嘗不是為眾生起神變?我們幹壞事、受惡報,讓人家看到這壞事做不得,做了受惡報,你不是在起神變嗎?你做好事,得好報、得福報,別人看了之後認為這好事是應當要做的。你說做好事、做壞事,這人是眾生還是佛菩薩?這好像是真的,做得這麼逼真,不真那就做得不像,你說這些人是佛、還是真的造業眾生?如果我看這一幕覺悟了,他就是佛菩薩示現的;我看到這一幕麻木不仁,他真的在造業。

你說有沒有佛菩薩?什麼叫佛菩薩?能引起我們的覺性就是佛菩薩,人也是、物也是、山河大地也是,你看到這個現象豁然覺悟。佛菩薩是什麼?就是覺。覺在哪裡?覺不在外邊,覺在自己,外面種種現象是在啟發我們、誘導我們,這是佛法所講的真實智慧、善巧方便。

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

現前社會學佛的人多,真學佛的人不多,迷信的人多,覺悟的人少。為什麼?我初接觸佛法的時候,我跟章嘉大師三年,我佛法的基礎是他老人家給我奠定的,我非常感恩。那個時候我還在政府機關服務,是小職員,所以我親近章嘉大師的時候連居士都談不上,我沒有受過三皈五戒。我跟章嘉大師將近一年,還是別人勸我,你應該要皈依,別人想親近章嘉大師都沒有這個緣分,你常常跟他親近,你為什麼不拜老師?所以我才正式請他傳授我三皈五戒,老師也很歡喜。他告訴我,「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話是特別對我受五戒的時候說的。不重形式,要重實質,這個意思是傳授三皈五戒是形式,傳了之後你能不能做到?你做不到,不是假的嗎?老師告訴我,五戒你做到一條,這一條戒你真正受持,你得到了,得戒;你做到兩條,就得到兩條。跟我講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話說得很重,我去受五戒,受了菩薩戒是菩薩,你連個菩提心都沒有,是什麼菩薩?受了三皈五戒,我是佛弟子,你要是做不到,就是把佛教形象破壞了,這個罪很重,一般人不講這個,講了會得罪人。我尊敬老師就是他跟我講實話,他不會騙我,教導我的都是踏踏實實的。

菩薩救苦救難靠什麼?解惑

我們學佛,第一部看釋迦牟尼佛傳,你得要認識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樣的人,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釋迦牟尼佛一生好學。我們中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世,他的學生稱讚老師的德行是溫、良、恭、儉、讓。孔夫子日常生活狀況,學生們說夫子是溫和、善良、恭敬,對人對事認真恭敬;節儉,生活節儉;忍讓,跟任何人從來沒有爭執,都是讓,這個讓有忍讓、謙讓、禮讓。我們看看釋迦牟尼佛也如是,釋迦牟尼佛的溫良恭儉讓不但對人,他對小動物也是,甚至於對花草樹木,你看他的心態都能看得出來。一生從事教學,這就是菩薩救苦救難,靠什麼?解惑。苦難從哪來的?苦難從迷惑顛倒來的,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言語、錯誤的行動,造成了災難。

經典稱為法寶

我們有機緣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佛菩薩,遇到佛法,現在釋迦牟尼佛雖然不在世,遺教還在,經典在,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菩薩所在之處。我們遇到經典,經稱為法寶,道理在此地。我們對經一定要恭敬,見到經就像見到佛一樣,為什麼?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展開經卷讀一遍,能得多少利益與你誠敬的心有關係,讀經如是,聽經也如是,所以沒有恭敬心,你看不懂,聽不明白。誠敬心起感應,真有誠敬心利益多,不但自己的誠敬心與自性相應,而且還得佛菩薩威神加持,加多少也要看你自己的誠敬心。這就是印祖所說的,你一分誠敬,佛菩薩加持一分;二分誠敬,佛菩薩加持二分。他的加持跟你自己的功夫是相對的,成正比例的,也不會多也不會少,也不是佛菩薩有意,是自然感應如是。佛經術語叫法爾如是,這個本來就是這樣的。誠敬多麼重要!

 

來源:

http://www.amtb.org.tw/enlighttalk/enlighttalk.asp?web_choice=4&web_amtb_index=111#godata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