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萬法皆歸華夏儒家之周易文化

2021/08/12 18:51:49 網誌分類: 聖經文化
12 Aug

萬法皆歸華夏儒家之周易文化 

 古往今來,人們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都奉獻給了上帝。上帝無處不在,上帝無所不知,上帝無所不能。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然而上帝在哪裡?誰是上帝,上帝是什麼樣子,上帝的來龍去脈如何,世人大多都沒有清醒的認識和圓滿的回答,而只能揣著糊塗裝明白,盡可能的表現出對上帝的虔誠和崇拜。

 其實,《聖經》《新約》的《約翰福音》開篇就告訴了我們:“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可惜的是福音先生以及聖經的前前後後都沒有把“上帝”說個清楚,亦沒有把“道”講個明白。那麼什麼是道?道之理何在,認識了道也就認識了上帝,探討什麼是道也就成了一個關鍵的問題。而西方人又很難把這個道同華夏的道聯繫起來去認識,致使西方這個道空有其名,玄而無解。更多的則是信著道,聽著道,講著道,內心卻難免排斥和抵觸著另門的道,好像世界上真的有兩個不同的道。

 天下如果有兩個道,真正的道理就無有定論,聖人的心如果不一樣,聖人又該從何談起,故有古人:“天下無二道,聖人無二心。”因之,展示華夏祖先認識的道就大有必要和理所當然了。早在東漢時期公元前一一九年的張蹇出使西域,以及逐漸形成的絲綢之路就已經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奠定了基礎,可以說西方聖賢大德認識的道與華夏祖先認識的道絕無異同是不可置疑的。更何況的是由《聖經》中隱喻的華夏傳播而去的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以及一系列的華夏瑰寶的顯現即是鐵的證明,且更有令人驚奇發現的是其中竟有確切的透露著張蹇出使西域前就有華夏祖先遷徙西域的歷史故事,以及那東方博士不辭艱辛西方傳道的歷史記載。

 什麼是道。上帝是道,天主是道,真主是道,實相是道。無極是道,太極是道,心是道,理是道,一陰一陽謂之道,與早期猶太教文獻相吻合的周易文化揭示的“三十二個宇宙奧妙密碼”亦是道。“道”是中國道教的最高教理和根本信仰,是道家思想的最高哲學範疇。被道教尊奉為教主的老子認為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華夏祖先發明的道字已經論述了道的概念,道字,走之兒與首字組成,走之兒者,運動變化也,首者,前也,先也。道乃宇宙萬物發生變化前的非有非無的和合狀態,道乃宇宙萬物的本源。

 道。是中國先秦道家信仰的最高境界。道的概念來自於華夏的周易文化系統。而周易文化則是中國儒家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遠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近古的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創立的周易文化學說的核心是“無極而太極”,“太極本無極,虛涵萬化之根”。先秦道家“老子”把這虛涵萬化之根名之謂“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西方聖賢大德謂之曰;“上帝”,或曰:“天主”,或曰:“真主”。名相異,義相同。它們共同表示的是宇宙萬物及人類的始祖,萬事萬物本來的實相。

 上帝是道。“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以成萬物,所謂始震而終艮也。”上帝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操持著陰陽的生殺大權,創造著世界的萬物,主宰著世界上的一切。

 天主是道。“天主”,取自《史記·封禪書》中的“天主”一詞作為其信奉的獨一真神的稱謂,意為至高至上的主宰。1703年,北京天主堂“救世主堂”落成後,清康熙皇帝根據傳教士對他講解的宗教教義為該堂題寫匾額“萬有真原”四字並撰對聯一副:“無始無終先作形聲真主宰;宣仁宣義聿昭拯濟大權衡”。後來,信徒們把這副對聯改為“無始無終肇造天地神人萬物真主宰;宣仁宣義先作形聲聿昭拯濟大權衡”,並將“萬有真原”和“無始無終肇造天地神人萬物真主宰”視作“天主”(或上帝)的定義。天主者,上帝也,道也。

 真主是道。真主,有時亦稱真宰。《古蘭經》第一一二章忠誠做了最簡明的概括:“你說他是真主,,是獨一的主,真主是萬物所仰賴的;他沒有生產,也沒有被生產;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古蘭經》五十九章22—24曰:“他是真主,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他是全知幽玄的,他是至仁的是之慈的,·····他是君主,他是聖潔的,是健全的是保佑的,是見證的,是萬能的,是尊嚴的,是尊大的,讚頌真主,超絕萬物,他是超乎他們所用以配他的,他是真主,是創造者,是造化者,是賦形者,·····他是萬能的,是至睿的”。伊斯蘭著作《天方典禮》在闡述真主其本質及德性時依據《古蘭經》經文,予以精闢的論述;“維皇真宰,獨一無相”,“前無始,後無終,大無外,細無內”,“無遐邇,無對待”,“生天生地,生人生物”,“則先天地、人物而有者也”,“無物之初,唯一真宰之本然,至清至靜,無方所,無形似,不牽於陰陽,不屬於造化,實天地、人物之本原也。一切理氣皆從本然而出。所謂盡人合天者,合於此也。所謂歸根復命者,復於此也。是一切理氣之所資始,亦一切理氣之所歸宿”。真主者,道也。

 無極是道。“無極而為太極”是儒家周易文化思想體系的核心。這裡的“無極”是對萬物歸根的大道的一種形容,是無窮無際之意。《列子·湯問》說:“物之終始,初無極矣。”《太上老君開天經》對:“無形大道”創造宇宙萬物過程的具體描為:未有天地之時,無陰無陽,無生無亡,無南無北,無形無象,無量無邊,浩浩蕩盪,自然空玄。無極者,戊己也,道也,華夏祖先探索宇宙奧秘的密碼。宇宙萬物變化前的狀態,亦即本來的實相。

 太極是道。《莊子·大宗師》:“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所謂:“太極”,是指道的性質和狀態,非實體概念。《周易·繫辭上》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像生八卦。”意為“太極”是至高無上的宇宙本源,,由太極剖析,產生天地,陰陽,再由天地,陰陽產生春夏秋冬四時,四時產生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周易》將“太極”作為天地萬物的本源實體,對後世影響較大。漢代讖緯流行有五運之說,《孝經鉤命訣》:“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極,是謂五運。”認為太極是混沌的元氣,為五氣變化,形成天地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以上諸說構成道教“太極”說的理論來源。然太極者,戊也、己也。是生兩儀,非生兩儀者,道也。

 實相是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起信論說;“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實如此之本來面目,恆常如此不變不異,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即無為法。亦即一切眾生的自性清淨心,亦稱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等。實相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諦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惟此獨實,不變不壞,故名實相。

 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個陰一個陽組成了這個世界的萬物萬象。《繫辭》有:“天尊地卑”,“乾陽物也,坤陰物也”和“陽卦奇,陰卦偶”。凡是類似男、高、奇、清、輕、動的都屬於陽性的範疇,凡是類此女、低、柔、濁、重、靜的都屬於陰的範疇。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對立和統一的兩個方面,哲學中的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是陰陽對立的關係,數學中的正與負,有理數和無理數是陰陽對立的關係,物理學中的正電荷負電荷是陰陽對立的關係,人類的男與女,其它動植物的雌與雄是陰陽對立的關係,自然界的天與地,日與月,晴與陰,白與晝,明與暗是陰陽對立的關係,人類社會中的對與錯,是與非,得與失,榮與辱,進與退,貧與富,貴與賤,文與武,官與民,勝與敗,輸於贏,盛與衰,強於弱,是陰陽的對立關係。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分為二,合而為一,陰陽和合為之道。地球的地核為之道,原子核的中子為之道,它們是無東無西,無南無北,無生無亡,無陰無陽的最高典範。地球的岩漿與磁場為之道,原子核的質子與電子為之道,它們是一陰一陽,一分為二,合二為一,陰陽和合的最高典範。生物界的夫妻雌雄結合時一陰一陽,一分為二,合二為一,陰陽和合的最高典範。。

 心是道。心者,萬事萬物的中央之處。根據方位的屬性而論,前南後北,左東右西,頂上底下,然心的絕對屬性則是不南不北,不東不西,不上不下。在人類社會中,心是道者則是守心是道,同心是道。守心同心者善心良心也。善心者,羊之綿善本性,食素也。,看點與艮字組成之良字,點示心,艮為山為止為不動,良心者,不動之心也。可見守心是道,同心是道,善心是道,良心是道,團結是道,友好是道,和平是道,共處是道,和睦為道,和諧為道,雙贏為道,共贏為道,共和為道,協商為道。我們華夏祖先發明這個心字已經暗示後代子孫,心字者,中點意為靈魂藏胸腔之中,左點為陽右點為陰,陽為善陰為惡,惡貫滿盈違道墜死地,積善成聖與天齊。心是道者,不前不後,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不離不棄,一心一意,同心同德之志也。和諧的社會,需要愛心的奉獻。需要道的的理念的信仰、理解、行動和念念處處記在心頭。人人都奉獻關愛之心,這個社會就一以定會真正的美麗。

 理是道。理字,王字與里字組成,王者,高也,裡者,深也。,華夏祖先發明文字時已經告訴我們,真正的道理是既高且深的,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道理就是天理而且是永恆的、是先與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實體,它不是以人的主觀推論而成立的,是經得起人類歷史的實踐檢驗的。在這裡我們不能不提到一個嚴重的問題,早期猶太教文獻對聖經《創世記》最初幾章的喻意性註釋和思辨中認識的上帝創造宇宙的“三十二條秘密智慧之道”與華夏的周易文化之精髓是何等的吻合。除了質疑希伯來人的歷史身份之外,我們不能不為人類已經擁有的奇異瑰寶華夏的周易文化而欣慰。無奈的是早期猶太教對聖經《創世記》最初幾章的喻意性註釋和思辨不得公開講授,僅“在四隻眼睛下”即師生之間傳授。而華夏的周易文化亦只能在少數人中去探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類要想充分的認識“上帝”和那個“道”,就應該把周易文化請入一部分人的講學課堂,尤其應作為世界範圍內政要人員的必修課,因為周易文化中蘊藏著解決世界各種危機的靈丹妙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周易文化的三十二個奧秘符號極其豐富的蘊含著宇宙人生的道,自然界的理。

 道的理是什麼,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都有它的道理,人類社會三百六十行的存在,運作和價值亦都有它的道理,而每一個道理都有一個客觀事物的具體存在,亦就是陰與陽,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的共同存在。而事物最美好最精彩的時期,則一定是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陰與陽高度和合的時期。和合者,合二為一也。《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這裡的“一”是指天地萬物產生形成,正常運作的普遍本質,其意義同於“道”。故《淮南子·詮言訓》說:“一也者,萬物之本也,無敵之道也。”《太平經》也說:“一者,乃道之根也,氣之始也,命之所繫屬,眾心之主也。”認為“一”同“道”一樣,是天、地、人的根本。葛洪在《抱朴子·地真篇》中又進一步解釋說:“一能成陰生陽,轉步寒暑,春得一以發,夏得一以長,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其大,不可以六合階,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一者,陰陽和合也,大道之理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一旦生一生二就有了陰陽之分,就有了從屬於陰陽的一切的屬性,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輕為陽重為陰,清為陽濁為陰,升為陽降為陰,盛為陽衰為陰,強為陽弱為陰,美為陽醜為陰,善為陽惡為陰,貴為陽賤為陰,富為陽貧為陰,樂為陽苦為陰,思維為陽存在為陰,精神為陽物質為陰。在人類社會中,有了陰陽就有了貪欲,就有了善惡,就有了攫取、有了掠奪、有了侵略和殺戮。陰陽為道所生離道已遠。故爾,守一之道,民之根本,國之根本,世界之根本,萬事萬物之根本也。道之理是和合。合二為一,和好如初,共求實相,在萬事萬物的過程中都能得到求證。

 道之德是奉獻。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周易·繫辭上》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像生八卦。”《莊子·天地篇》:物得以生謂之德”,“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易·繫辭》雲:“天地之大德曰生。”《太平經》中也說:“天道惡殺好生。”根據歷代聖賢大德的認識可知“生”是天地從道那裡秉受的最大的德性。而生生不息,循環往復,永無休止,又是道的永遠的德性。我們亦可從華夏祖先發明的德字中發現蘊藏的聖賢大德者對道的大德的認識。德字有雙立人、十字、四字、一字、心字組成。雙立人者在周易文化中代表木主仁;十字代表土主信;四字代表金主義;一代表水主智;心代表火主禮。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義生智,智生仁,仁生禮,禮生信,信生義。生即是奉獻,生生不息,循環往復,永無休止,即是德字的內涵。亦是道性的體現。

 生即是奉獻。無有奉獻就無有回報。無有回報就無有榮耀。無有榮耀就無有信譽。無有信譽就無有依托。有了奉獻才有了萬物,才有了五彩繽紛的世界。無有奉獻一切都不存在。無有奉獻而獲取者那一定是貪心在作怪,一定是掠奪。一定不是公道而是霸道。霸道就要有壓力。霸道有霸道的代價。霸道就要有霸道的報應。群雄爭霸,國無安寧,兩虎相鬥。民眾遭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厚德載物。德高望重。因果報應分毫不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是道的準則,亦是尊奉道德與否的後果。世人大都高談奢談道德二字,然道德的內涵是什麼卻少有人去探索,人們的思想與行為是否符合道德的準則又少有人追究。如果人們都能夠真正下功夫去研究道德的內涵,按道德的內涵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那這個世界何愁不成人間天堂。

 陰陽和合為之道,奉獻付出為之德。道乃宇宙的本來的狀態,德乃宇宙運行變化必然的規律。在人類社會中,人類的宇宙觀或者自然觀、世界觀即是人類的道德觀亦是屬於道的那一部分。因之,我們的人類如何尊道如何行德就顯而易見了,道德涵養與道德敗壞亦就有所區分了。在我們的人類社會中,凡是維護和平、維護安定、維護團結的即是屬於具有道德涵養素質的理論方針政策和思想行為。

 道有普遍性。世上一切有形可見的事物皆含道性,無論其是否具有自我意識,都蘊含有“道”的特性,道性是體道機緣。老子認為“道生萬物”,為之奠定了宇宙生成論和道有普遍性的哲學基礎。莊子繼承此思想加以推衍,認為“道”無所不在,甚至連稊稗之類的無識之物、屎溺之類的污穢物中都存在有“道”。“道”無處不在,“道”無時不有,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道”生一,一生二,一分為二,合二為一,我們人類與萬物的生生滅滅都是由於有那一個陰和一個陽而構成。我們共同的基因都是那質子和電子。質子和電子,一分為二,合二為一,數量相等。性質相反,陰陽和合是道的普遍性的根本體現。

 道就是上帝。我們人類的生老病死,地球的成住壞空,萬物的生生滅滅,都是循的那個“道”,都是因為“上帝”的存在,都是上帝的意志和安排。故而,我們理所當然的應該對上帝由衷的虔誠和無限的崇拜,謹言慎行,尊著上帝那個道,循著上帝那個理,行著上帝那個德。古人云:“人在作,天在看。”這裡的天就是天道,就是上帝的道。世人常常都愛祈求上帝,而祈求上帝沒有錯,關鍵是看你的言行是否符合上帝的道。上帝的道是陰陽的和合,上帝的德是付出與奉獻。道德的區分是行為的善惡的屬性。善惡屬性的後果必定受上帝的評判,上帝的準則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果報應,分毫不差。惡有惡報,善有善報,該報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道,一切都報。可悲的是一些人甚麼都祈求上帝,甚至作著違背道德的行為亦要祈求上帝,這些人心中的上帝其實什麼也不是。幾個賭徒在耍牌,心裡都在暗中祈禱上帝來幫忙,上帝該咋辦?上帝只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辦。最後賭徒沒有一個好下場。小偷要行竊,祈求上帝給方便,而主人也天天禱告上帝保平安,上帝該咋辦?問題的關鍵是防範的措施得力不得力。心中有上帝,心中有個道,謹言慎行之,上帝自然會保佑的。貪心不足,胡作非為,背道而馳,天天祈求禱告都沒有用。

 上帝秉承的是公道,它不會因人的意志而改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尊奉上帝的道,“當背十字架,跟從我”就是尊奉上帝的道。人是萬物之靈,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今生不識道,枉來世一遭,一失人身,萬劫難復。當今世界正在提倡免除死刑,可見世人是多麼尊重生命,然而有誰知道只有尊奉上帝的道,尊奉上帝的理,尊奉上帝的德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世人,上帝在向我們招手,上帝永遠都在向我們招手。

道乃華夏文化的組成部分。道的理論根源來自於周易文化。周易文化係有遠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近古的孔子為代表的華夏儒家所創造。周易文化系統是東方文化的精華,文字可考的就已有約五千年的歷史,它是中華文化百家學說的思想寶庫。它的內容廣博宏大,無所不備,既有天道規律,地道法則,也有人道準則。可以說,周易文化是世人研究一切學科的根本大法。是哲學界研究思維與存在、物質與精神的關係,人與世界的關係,以及它們的變化規律的根本大發法。周易文化更是研究各大宗教思想理念根源的根本大法。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