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信教就等於是在修行嗎?

2023/02/14 08:52:01 網誌分類: 佛教亂象
14 Feb

    自從古代的春秋時期孔老夫子將儒道傳世之來,一時儒道之哲理成為當時皇親、貴族、士大夫與平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佳圭臬,「儒」者人之需也,「儒道」就是指傳播人人都需要遵守的做人處事道理,後來有孔老夫子的弟子,將孔老夫子所說的這些哲理整理成書傳承給後世以啟發世人之智慧,這些儒道的書籍爾後還成為歷朝歷代皇帝科舉取士之考題與教材,而這些學習儒道的學子也尊崇孔老夫子為「至聖先師」,紛紛成立研習團體來相互切磋,一般人將學習儒道並尊崇孔老夫子為儒教之創教宗師者均視為儒教之信徒,其餘釋教、道教、耶教與回教等宗教之傳教聖哲也以度化眾生之模式陸陸續續的降世至民間,並成立傳達各種不同角度來解釋大道哲理之宗教,以因應凡塵道局之需要,這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萬教林立以及八萬四千法門或三千六百道門傳世渡化萬靈蒼生之濫觴,而古代一些部落民族對大自然有一種特殊的景仰與崇拜,但因為他們這些崇拜只有祭拜儀式,並沒有經典、教義、教主或成為特定的修行團體,因此目前仍沒有納入宗教之範疇。

    「宗教」兩字的最初含意是指道宗之教化,「道宗」者係指大道理哲之源頭,為什麼世界上要有宗教信仰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有分別心、比較心、執著心與貪嗔癡心等人性,若不藉著大道理哲之教化,則未來人類必因每一個人、團體或國家利益之衝突而導致殺戮、對抗、破壞與戰爭,如此人類在這個凡塵之間便會越走越沒有路,到最後導致互相殘殺與毀滅,但如果藉著宗教教義之教化,則人類的思維可以由迷轉悟,由愚蠢轉菩提,而社會與國家亦可轉危為安,但人類因悟性不同,道根深淺不一,並非人人都有這個悟性去理解存在於宇宙之間那個唯一的「真理」,所以必須要靠高智慧者的引導才能漸漸的瞭解萬事與萬物之真相,因此所有宗教團體之成立均是在引導世人去領悟宇宙間之「真理」,「真理」只有一種,但是每一個人對「真理」的領悟力不同,因此便會各自參悟與解讀「真理」,於是世人便會因為對這個「真理」的參悟與解讀程度不同而各說各話,並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這就是目前世界上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演化的由來,而「修行」之目的就是要改變我們自己以往錯誤的觀念與行為以符合宇宙間之「真理」,因此既然各教信徒所堅持的真理不同,當然對修行的見解與方式認知也會不同,但是只要各教信徒能深入去參悟自己宗教之教義與經典,其實要悟道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各宗教的哲理都是由「大道之源頭」所演化出來的,如能追本溯源即可找回源頭,所以「宗教」的原意就是在指道宗之教化也。

    但是「修行」與「信教」是兩回事,為什麼呢?因為修行的對象是「自己」,而信教的對象是「他人」,也就是說宗教的教義與經典都瞭解了,但是自己錯誤的觀念與行為都沒有改變,那怎麼能說自己是已經在修行了呢?例如有些神父、法師宗教的教義與經典都很熟悉,但還是會強姦婦女或詐騙信徒錢財,那怎麼能說他有真正在修行呢?其次目前宗教界所在實施的各種「有為法」也跟修行扯不上任何關係,例如宗教界盛行的辦法會、降乩、扶鸞、打坐、浴佛、曬佛、灌頂、加持、開玄關竅、印心、唸經、抄經、進香、繞境、跑靈山、苦行、托缽、剃度、入門、拜師、禮佛、拜神、吃素…等等,都只是宗教吸引信徒的手法,跟真正修行的含意也是不相干,修行的主體是「自心」,而所有的有為法都是一種「表相」,我們總不會傻到看到一個穿袈裟的剃度僧侶或是一個穿禮衣的靈修者就認為他們都是已經真正在修行的人吧!穿袈裟、剃度或穿禮衣都只是一種「表相」,內心有沒有在修你怎麼能夠看得出來呢?因此在宗教界中有許多頂著大師、上師、宗師、金剛上師的頭銜的人因為貪嗔癡心非常重而被信徒申告上媒體的假修行人大有人在,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在修行嘛!所以現在許多想修行的人為什麼遲遲不能悟「道」,有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誤將「信教」當成是在「修行」,將「行善」當成是在「修行」,信教的人可以修行,但「信教」的行為卻不等於是在「修行」啊!行善的人求的是「福報」,而修行的人求的是「靈體解脫」,兩者的目標是完全不一樣的,宗教的經典、教義、傳教士與教堂都是中性的,它們可以啟發我們的智慧,但也可以導誤我們走向偏差之修行路,因此信教不會讓我們悟道或心靈解脫,真正能讓我們悟道或心靈解脫的關鍵因素是我們的「心」而不是「宗教」,因此凡是有此種將「信教」當成是在「修行」的錯誤觀念之人應該要趕緊轉念,以免浪費自己寶貴的修行時間。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