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人類文明的早期象形文字,有部份是外星(昴宿星)文字

2023/03/17 20:33:38 網誌分類: 外星人
17 Mar

人類文明的早期象形文字,有部份是外星(昴宿星)文字,所以在人類文明早期外星文明早已在影響人類,例如: 米索不達尼亞古文明的契形文字和埃及古文明的文字,而古中國雖是源自外星金星龍族人的影響,但古象形文字反而沒受外星文明影響,

關於米索不達尼亞古文明最早源自阿奴納奇蜥蜴混種人種族外星文明,而埃及古文明最早源自外星種族仙女星座文明,這兩個人類古文明起源的最初都來自外星文明,最初也是延用外星文字後來經歷歲月演變又自創當地文字,

後來的米索不達尼亞古文明的契形文字和埃及古文明的文字都加入不少自創文字,所以後來只能在類似象形文字中找到部份的外星文字,可以參考下圖我圈住的部份。

天界在地球的使者

延續資訊…
來自維基百科

米索不達尼亞古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亞拉姆語:ܒܝܬ ܢܗܪܝܢ‎,希臘語:Μεσοποταμία,阿拉伯語:بِلَاد ٱلرَّافِدَيْن‎)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謂,μεσο意為中間,ποταμία為古希臘文中河流之意,轉化成為「(兩條)河流中間的地方」。這兩條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兩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產生和發展的古文明稱為兩河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它大體位於現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時間從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紀,是人類最早的文明。

由於這兩條河流每年出現氾濫,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機物和礦物質,水源和土壤提供種植糧食的必需品,成為孕育文明的基礎,但同時該地氣候乾旱缺水,所以當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開始運用灌溉技術,灌溉為當地帶來大規模的人力協作和農業豐產。經過數千年的演化,美索不達米亞於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眾多城市及周圍的農業社會。

由於美索不達米亞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有多個民族在此經歷接觸、入侵、融合的過程,蘇美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亞述人、埃蘭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後進入美索不達米亞,他們先經歷史前的歐貝德、早期的烏魯克、蘇美和阿卡德時代,後來又建立起先進的古巴比倫和龐大的亞述帝國。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將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推向鼎盛時期。但隨着波斯人和希臘人的先後崛起和征服,已經輝煌幾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廢,接着漸漸為沙塵掩埋,最後被人們所遺忘。直到19世紀中期,伴隨考古發掘的開始和亞述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實物被出土,同時楔形文字逐漸被破解,塵封18個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才慢慢呈現在當今世人面前。

蘇美人於公元前3200年左右發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爾的書吏學校、三四千年前蘇美人和巴比倫人的文學作品、距今2600多年前藏有2.4萬塊泥板書的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有前言和後記及282條條文構成的《漢摩拉比法典》、有重達30多噸的人面帶翼神獸守衛的亞述君王宮殿、古巴比倫人關於三角的代數的運算、公元前747年巴比倫人對日食和月蝕的準確預測、用琉璃磚裝飾的新巴比倫城和傳說中的巴別塔和巴比倫空中花園,以及各時期的雕塑和藝術品,這些成就都屬於美索不達米亞這個古老的文明。

埃及古文明
古埃及(阿拉伯語: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的一段時間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開始於公元前32世紀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終止於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發現羅塞塔石碑,1822年法國學者商博良解讀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學才誕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見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卡夫拉金字塔(第四王朝)和獅身人面像(約公元前2500年)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遊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進行固定式的耕作,這個居民逐漸聚集並建立了村落的地方,即尼羅河下遊河谷一帶,有着夏季氾濫沖刷的豐富沃土,適合在秋冬的乾季進行種植活動,公元前4千年後半期,此地逐漸形成國家,至公元前343年為止,共經歷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後王朝9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參見「古埃及歷史」一節)。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時(公元前15世紀)達到鼎盛,南部尼羅河河谷地帶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區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亞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

古埃及在古埃及語言中稱為「凱美特」或「凱米」( Kemet[kuːmat];意爲「黑土之國」) ,與之相關的現代科普特語稱為Ⲭⲏⲙⲓ(Khēmi)。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統,完善的行政體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統,其統治者稱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稱為法老時代或法老埃及。古埃及的國土緊密分佈在尼羅河周圍的狹長地帶,是典型的水力帝國[來源請求]。

古埃及文明的產生和發展同尼羅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古埃及時,尼羅河幾乎每年都泛濫,淹沒農田,但同時也使被淹沒的土地成為肥沃的耕地。尼羅河還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們比較容易的來往於河畔的各個城市之間。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綿延數千年而不間斷,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對與外部世界隔絕的地理環境,古埃及北面和東面分別是地中海和紅海,而西面則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東北部有一個通道通過西奈半島通往西亞。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進入埃及,從而保證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續。相比較起來,周圍相對開放的同時代的兩河流域文明則經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古埃及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對古埃及的研究在學術界已經形成一門專門的學科,稱為「埃及學」。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