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水火
木水火
木水火

英爆Fb Ig 欺詐海嘯 Meta卸責捱轟

2023/06/18 12:00:00 網誌分類: 詐、騙、貪
18 Jun

       消費者權益組織「Which?」政策及宣傳主管康查指出,Meta需要承擔責任阻止詐騙氾濫,「他們將資金轉移給騙徒引起詐騙氾濫,卻將受害人視作過錯一方,拒絕補償他們,加劇他們的經濟損失和心理傷害。英國政府需要盡快通過金融服務和市場相關法案,讓支付平台也要補償受害人。」

英爆Fb Ig 欺詐海嘯  Meta卸責捱轟

2023-06-18 04:01:08    國際

         平均每7分鐘有用戶受騙 報告石沉大海銀行「找數」

        香港文匯報訊 科企Meta名下社媒擁有眾多用戶,然而對於平台層出不窮的詐騙問題,Meta卻鮮有處理。英國《衛報》前日引述統計顯示,英國現時平均每7分鐘就有人在Meta名下社媒遭遇詐騙,當地民眾的損失估計今年就有2.5億英鎊(約25億港元)。多間英國的銀行和消費者權益組織都批評Meta打擊網絡欺詐不力,未能阻止社媒上的「詐騙海嘯」。

        英國巴克萊銀行近期一項統計顯示,英國民眾現時遇到的詐騙約77%都發生在網絡上,包括Meta名下Facebook(Fb)和Instagram(Ig)等社媒,以及眾多網購商店等。《衛報》訪問不少受害人都提到,他們很難向Meta報告自己遭遇詐騙,多數報告只會收到自動回覆,甚至石沉大海。

         加密幣活動騙75萬 Fb沒跟進

        英國居民梅爾是Ig詐騙受害人之一。梅爾表示自己註冊Ig後,一直在搜索適合兒子初入職場的穿着,Ig向她推薦一個6折折扣促銷廣告,其鏈接卻指向一個冒牌網站。梅爾訂購價值1,200英鎊(約1.2萬港元)的全套西裝,等待數日仍不見到貨,「我撥通正牌客服電話,才發現我根本沒有收到訂單確認郵件,我被騙了。」

        梅爾向銀行投訴後追回款項,但59歲的簡妮卻沒有如此幸運。簡妮去年12月被Fb的「加密貨幣促銷活動」吸引,其後在騙徒「隨時會失去所有投資」的施壓下,合共投入多達7.5萬英鎊(約75萬港元),結果血本無歸。簡妮的朋友向Fb投訴,卻只收到一條自動回覆,沒有任何後續跟進,讓簡妮倍感痛苦,「我生命中從未經歷過如此沉重的精神壓力。」

         銀行撤回廣告向Meta抗議

        Meta每年在英國盈利頗豐,單是Fb去年的廣告營收就達33億英鎊(約331億港元),按年增幅達37%。英國多間銀行都指出,Meta幾乎從未為受騙用戶提供足夠支援,最終要由銀行協助找數。英國私人銀行Starling Bank前年就宣布從Meta名下平台撤回所有付費廣告,抗議Meta沒有解決欺詐問題,「我們失望的是,找數的責任只落在銀行身上,作為欺詐源頭的社媒卻逍遙法外,Meta從這些犯罪中獲利,卻不受法律管轄。」

        消費者權益組織「Which?」政策及宣傳主管康查指出,Meta需要承擔責任阻止詐騙氾濫,「他們將資金轉移給騙徒引起詐騙氾濫,卻將受害人視作過錯一方,拒絕補償他們,加劇他們的經濟損失和心理傷害。英國政府需要盡快通過金融服務和市場相關法案,讓支付平台也要補償受害人。」

        英國影子數碼、文化、傳媒和體育大臣鮑威爾也形容,科企已經脫身許久,幾乎從未就社媒平台詐騙問題承擔責任,「如今是政府停止向既得利益者低頭、為消費者和受害人挺身而出的時候。」

https://www.wenweipo.com/a/202306/18/AP648e1105e4b043f386354250.html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