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詐騙日益猖獗 須多方聯線加強打擊

2023/10/09 00:29:18 網誌分類: 生活
09 Oct
        

網絡詐騙罪行近年不絕於耳,手法層出不窮,除了常見的網購騙案、釣魚騙案、投資騙案和電話騙案,近年不法之徒又透過WhatsApp或WeChat等通訊軟件,或在社媒開設群組,冒認股評人分享獨家投資心得,騙取金錢;涉及加密貨幣的騙案也日益增加。犯罪集團更不斷朝組織化、科技化、跨境化擴展勢力。面對不斷上升的詐騙數字,各地政府及相關機構都在想方設法阻截打擊。

根據環聯近日發表的報告,全球可疑數碼詐騙交易在今年上半年有所增加,香港的相關比率更高達18.3%。源自香港的數碼交易中,可疑交易的宗數較去年同期大增57%,當中以語音釣魚為最常見的詐騙手法,其次為網絡釣魚及短訊釣魚。

另據保安局的數據,今年1月至8月共有25521宗詐騙案,7成屬網上騙案,當中網上購物佔35%、投資騙案佔15%、求職騙案則佔約14%;電話騙案更較去年同期升73.6%。

為打擊網絡騙案,本港警方自去年9月起積極與通訊辦及電訊商合作,透過分析市民的舉報,成功攔截逾4800個網頁連結及暫停1600個電話號碼電訊服務;約10萬張未能提供所需資料的電話卡被拒登記。警方今年6月更與金管局及銀行業合作,勸阻超過200人存款予騙徒。

其實,除了與通訊及銀行業合作,本港亦可與更多第三方通力配合,利用更多科技手段對詐騙行為一網打盡,保護市民權益。

在內地,網絡詐騙也日益猖狂,黑客盜幣、勒索交易、線上賭博、傳銷盤、資金盤、洗黑錢等事件更「轉戰鏈上」,而即使是正常的區塊鏈專案,也存在金鑰洩露、帳號盜用、DDoS攻擊等安全隱患。如何防範、打擊這類案件,同樣成為一線機關和行業的共同挑戰。

內地政府去年底實施《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除列明國務院負責建立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機制、統籌協調打擊治理工作以及各級政府組織的規管和教育等工作外,亦列明個人和單位,不得為電訊網絡詐騙行為出售、提供個人訊息;並加強個人信息的保護,建立防範機制。內地公安更借助金融科技公司之力,將技偵戰法和區塊鏈大資料,運用到加密貨幣案件中,通過結合多種決策分析方法和偵查邏輯,快速地對被調查案件的位址、資金流向、關係脈絡及交易行為、數據等特點進行分析、監控等,判斷該帳戶是否有可能涉及洗黑錢,再根據標籤通過AI算法實現及時的預警。相關系統目前已收集逾億個地址標籤,覆蓋國內外百餘間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礦池、錢包等機構,借助鏈上龐大的位址標籤庫,銀行和反洗錢機構可從多個維度分析加密貨幣洗錢活動,迅速精準預防、打擊反洗錢活動。目前已協助四川、浙江、上海等27個省市的警方偵破加密貨幣犯罪案件,追回上百億元資金。

其他地區如馬來西亞,其國家銀行亦將與PayNet和金融業合作,於明年中推出反詐騙網站(簡稱NFP網站),在國家詐騙應對中心(NSRC)的框架和基礎上,從一開始的鑒定和投報,到追討回損失的款項,統一金融詐騙案端對端(end-to-end)的回應,加快協助受害者追回被騙款項。NFP網站將會擴展至預防性評估、先進的分析及資金追查演算法,來整理詐騙分子使用的錢驢戶頭及其他資料。一旦該網站鑒定錢驢戶頭,它可預防受害者的款項流入該戶頭,協助受害者追回失款的同時,亦助執法當局把詐騙者控上法庭。

新加坡為打擊惡意軟件詐騙行徑,政府成立反詐騙指揮處,與銀行聯手阻截受害人將款項轉給不法之徒;並推出手機APP供民眾下載,透過比對已知的詐騙號碼清單,過濾來電及簡訊,至今已攔截至少770萬則詐騙簡訊及86000通詐騙電話。同時,零售銀行也實施反詐騙措施,例如銀行一旦偵查到客戶手機內有惡意軟件,會彈出警告,阻止客戶使用手機應用。

上述各地的經驗都有可取之處,事實上打擊詐騙,不能單靠警方之力,金融機構、電訊機構、網絡商也須與警方多方合作,再結合市場上更多技術機構的高科技手段,全面阻絕詐騙活動。各行各業亦需提升數據、分析及技術能力,更準確及更有效地辨識潛在的詐騙活動。同時市民也要加強防範詐騙的意識,各方聯成一線,才能發揮更有效的防護網。

蔡晋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