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2008/07/17 15:08:35 網誌分類: 心臟病科
17 Jul

[轉載文章]

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Archive3.cfm?File=Archive/diseases/heart01.txt


      心臟病乃本港第二號「殺手」,平均每年有近五千人因各種心臟病而喪命,患者更不計其數,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殺手病。

     心病有很多種,只要心臟任何一部份發生病變﹑損傷或壞死,都會形成各種可致命的心臟病,影響個人健康及生活質素,而這些病變可以分為先天性或後天形成兩種。先天性的心病較後天性的少見。

※先天性心臟病
出生時已有的心臟異常,便是先天性心臟病,多是遺傳基因及染色體異常,或是在胎兒期間受到感染所致。

◎心臟位置異常(右位心)
我們的心正常來說應該偏左,但有的人出生時心臟卻生在右邊,位置有點偏差。雖然右位心較少見,通常無損心臟的功能,但擁有右位心的人可能尚有其他毛病,如氣管炎、不育及腸胃轉移等。

◎心房心室間隔缺損
心臟分左右邊,一邊負責泵帶氧的血到身體,另一邊則要把無氧的血送到肺加氧,若兩邊中間有缺損,兩邊的血液便有機會互通,影響健康,這種情況俗稱心漏。

◎瓣膜異常
心臟瓣膜本來可防止血液倒流,但若瓣膜口過於狹窄或有血液倒流,血液便鎖死在心臟,不能流到身體其他部份,長期會導致心肌肥大及心臟衰竭,嚴重的可以令人一命嗚呼。除了天生外,一些藥物亦可能令心瓣異常。

◎大動脈血管異常
包括大動脈狹窄﹑動脈導管未閉症﹑大動脈轉位等,均會令心臟出現毛病。
※後天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
多數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主要由喉部受到鏈球菌感染造成,可誘發心臟瓣膜狹窄閉塞﹑心律不整﹑心臟衰竭,進而危及性命。

◎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心臟病。緊貼包圍心臟的動脈血管叫冠狀動脈,若有過多脂肪積聚在冠狀動脈內,血管便會慢慢收窄,令較少的血液流到心臟肌肉,長期如此,動脈可能會會被完全阻塞,這情況稱之為「動脈粥樣硬化」。
由於血管阻塞,血液根本不能流到心臟肌肉,令心肌缺氧壞死,導致心臟病。若壞死部份面積愈大,患者面對的死亡威脅亦愈高。

◎高血壓性心臟病
血壓是指把血液泵出心臟的力量,血壓升高即指心臟需要以較高的動力才能將血液推出,心臟的負擔自然加重﹔長期如此,會形成補償性心肌肥大,而高血壓亦會令動脈硬化,引起其他心臟病發生。

【成因】

不可改變的因素

●先天性
可能是遺傳﹑胎兒期間受到感染﹑細胞分裂的出錯等等。

●老化過程
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會隨着年齡增加而下降。

●遺傳
如直系親屬曾患心臟病和中風,患上心臟病的機會會增加。

●社會背境
繁忙的生活﹑工作壓力﹑精神緊張等,會令心臟病發的機會增加。

●性別
男性患上心臟病的機會比女性高3-5倍,但在女性絕經或五十歲後,這個差距會收窄。

●種族
美國人患病率比香港人高,日本則比香港低。

可改變的因素﹕
●吸煙
--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刺激腎臟產生激素,令心跳加速。
--燒煙產生的一氧化碳則會令心肌的含氧量減低。
--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均會增加血小板的黏度,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流。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高血壓和血糖可令脂肪沉澱在動脈壁上,令血管硬化,同時亦會直接損害動脈的內膜。

●飲食習慣
過量食用太肥﹑太鹽﹑太甜和含酒精的食物,會令血膽固醇增加,增加血管硬化﹑血壓升高的機會。

●缺乏運動

●精神緊張﹑工作壓力﹑過量運動
這些均會增加心理負擔,令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的負荷。

【徵狀】

心臟與人一樣,有病未必一定有徵狀可以看到,但部份人的身體會發出警號,要主人留意。


●氣促﹑出汗

●胸痛﹑心悸

●頭痛﹑頭暈

●疲倦

●水腫

●腿肌痛

●昏厥

●心絞痛
這是因心臟的氧氣量不足,例如在勞動﹑運動﹑情緒劇變時,心絞痛便會突然發生。一般會在前胸開始,像有物件重壓﹑鉗夾著心臟,感到其突然收縮﹔痛楚跟著會向外放射到肩部﹑頸部或左臂內側。同時可能有其他徵狀,如氣促、心悸等。如心絞痛未能在服食藥物後十五分鐘消除,病人必須找醫生檢查。

●心律紊亂
即心跳不正常,可以是心跳次數維持正常水平但呈不規則頻率﹑過慢或過快等。

●心力衰竭
心臟因長期不能發揮正常功能,以致有呼吸急促﹑下肢水腫,平臥時呼吸困難,皮膚呈紫色,血壓下降,身體冰冷﹑出汗,甚至休克。

●猝然死亡

【治療】


●控制血壓、糖尿病和膽固醇

●藥物
1)亞斯匹靈﹕影響血小板的功能,令血液較難凝結,但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
2)利尿劑﹕藉增加排尿,令血液較濃縮,可減低血壓力和心臟的負擔。
3)血管擴張劑﹕令血液更流暢。

●手術
1)心瓣手術﹕修補受損的瓣膜,常用於先天瓣膜異常和後天的風濕性心臟病。

2)通波仔/搭橋﹕當心臟血管積聚太多脂肪,造成阻塞時,兩種手術都可使血管管腔擴大。兩種手術的成功率均相當高,而通波仔的危險性較低,所以通波仔較搭橋普遍。

3)心臟起搏器﹕調控心臟跳動,避免它停止跳動。

4)心臟移植﹕若心肌嚴重衰竭,年輕的患者應考慮進行心臟移植,但風險頗大。

【預防】

●治療及預防高血壓、膽固醇和糖尿病

●健康的生活習慣
以清淡的飲食為原則,少吃含高糖分﹑鹽分﹑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可減低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的機會。

●戒煙戒酒

●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能幫助強化心臟,亦可消耗脂肪,但運動量不能超過身體負荷,否則可能會令心臟負荷過重,出現急性心臟病病發的情況。

心跳速度可以做運動量的指標,一般而言,運動時的心跳應該是最高心跳的60-80%,這樣便不會危險。最高心跳率的計法是(220-年齡)。
若本身已有長期病的人,應該向醫生請教哪種運動較適合。

●保持心情輕鬆愉快

●控制體重,因肥胖會令心臟負荷增加,生病的機會自然高些。

● 定期檢查,可以及早發現病,儘早治療。

鳴謝:香港大學醫學院心臟內科何世華副教授

 

 

少男患心血管疾病機會比少女高 2008年5月13日
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hksh3.cfm?File=20080513/express/0001.txt


      人員都知道,男性罹患心臟病 的機率,一向比女性為高,但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男性在青春期期間,可能已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因素。換句話說,基於身體發育和成長上的轉變,心臟病對男士造成較大威脅的情況,其實在發育期已形成。


      明尼蘇達大學的莫蘭教授(Dr. Antoinette Moran)與一班學者,曾經向超過五百名學童作了一項研究,以了解心臟病對兩性之間的早期影響。參加這項研究計劃的男生和女生,在其十一歲的時候,無論身體組成、脂肪 含量和血壓都沒有太大的分別,發育期間,兩者的身高體重指數(BMI Index)及腰圍亦有同步的增長;不過,醫學人員卻發現,隨著年齡增長,這些男生的甘油三酸脂水平有急促上升的趨勢,好膽固醇 水平卻相對下降,收縮壓在兩性都有上升趨勢,但男士的上升幅度特別顯著。莫蘭教授指出,到了十九歲的時候,這些男生比女生明顯有較多「胰島素抗阻」(Insulin Resistance)的現象,這無疑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項研究,令學者們大感意外。莫蘭教授說:「我們一向以為身體愈多脂肪,愈能提高心臟病的機率,但這不可一概而論。」她表示,男性在正常的發育期期間,即使多生肌肉而少生脂肪,也未能免去心臟病的潛伏因素。「由青春期至更年期 之前,女性的身體似乎有一種免受心臟病威脅的抵禦機制。」她相信,這可能與女性賀爾蒙有關:「也許雌激素 對此有益,雄激素對此有害,但我們還要在有關課題作進一步研究。」雖然如此,莫蘭教授強調,無論男生女生,只要是過重過胖,都不能倖免地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一族。

回應 (2)
我要發表
小女子
小女子 2013/12/14 16:08:01 回覆

{#merry_christmas_happy_new_year.jpg}

2008/07/17 15:47:53 回覆

FR417 ~ Good Afternoon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user

最新回應

包
2021/09/21

芷,中秋節快樂

炎澄魂
炎澄魂 2017/12/31


炎澄魂:新年快樂啊~芷~(要我送相嗎?都可以的.)


2017/12/31 1711 炎

小女子
小女子 2017/09/30

祝你貓月兩團圓

{#A1321452839.jpg}

383383
383383 2017/06/24

"哈哈哈"

"現在吧"

"別等了"

"我愛你"

"咪玩啦"

"慳啲啦"

"口痕呀"

哈…那三個字好呢?

中國還有三字經呢…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要做,想做,就去做好了。還要等?

明天,太多變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