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lie
shirlie
shirlie

回答 blog 友問題

2008/09/28 09:40:36 網誌分類: 影視
28 Sep

路過首先,很感激閣下撰新篇回覆筆者的回應,至於,筆者當日留言的意思為,確實,筆者深信香港有很多對戲劇質素有要求的人,這許些人已對TVB的劇作抱放棄態度,當中也包括筆者我… 但誠然,依筆者的觀察,沒要求的觀眾確佔總數中的大多數,而電視台劇作質素的持續不濟,確會帶來結構性的惡性循環!這將令香港電影走入窮巷,以前電視台主要的責任,就是培養新人,但現在一個可擔重任的也沒有,現在,香港的電影圈還不是要靠那些80年代出道的嗎?更遑論香港已沒有香港的女主角,每套電影的大都是外援,那這又將是一個怎樣的警號呢?

這問題可歸結作為一個循環吧,也不起始於這幾年,倒想是開始於90年末期,香港踏入濫拍成風的一段時間…

以往,香港確是亞洲的第一電影中心,但那是在一個有完整機制的環境下得名的,香港不是美國,主要的電視台只有2間,以前新人的冒頭,縱有不少也靠點關係,但當時,電視台中有很多演技好的老戲骨,如鄧碧雲等,這伙老戲骨是有良心的一群吧?縱他們不會指點一二,但縱那些靠關係上位的後輩,也還有點良知,懂得尊師重道!這些年輕人與前輩同台合作,也是一種磨練,雖然有許些那年代的,到現在還是一個樣,但總算出了不少真正的演技派…

但現在呢,貴文提到馬國明的例子,馬也當了好幾年的跑龍套,但怎麼演技還是這麼不濟呢?筆者認為,首要就是現在電視台已沒了那種有良心的老戲骨,而且負責做Casting的,根本就沒認真看待當一回事… 

站在沒了那種有良心的老戲骨一項,以先前《溏心風暴》作例子吧,這套所謂的大劇,故事主線還以50過外的老演員作主導,而年輕的就只在群戲出現,作反應之類的… 又或這樣想,這班50過外的,他/她們沒可能不知道劇本寫得有多爛的,怎麼這些人不運用自己的影响力呢?就如當年拍真情的曾江,發現不對勁就該出聲吧! 雖然也知道,發表了也沒用… 但總好過同流合污吧…

(不好意思,寫開很多話想寫,但怕越寫越長)但總之,背靠大陸是不可能的吧?就如當日吳大導抿着良心說的話,他在光明頂的訪問時說,大陸對批閱劇作的尺度很寬鬆,沒啥阻撓與限制,這種話就是沒良心的,又出了名的人說的吧?演員倒還可以到大陸拍,好戲之人不少,但他們的心態若何,又是另一個故事吧…

我會告訴這位朋友, 

影像是一塊鏡子,每一個人放多少心機於製作上,都可以清楚從鏡頭反映出來。

現在香港影星想着背靠大陸來賺錢,但是,如果他們不教打基礎的話,任他們有觀眾緣,也敵不過時間,觀眾對眼是雪亮,當有實力有觀眾緣的內地影星冒起時,香港影星就無法生存。

ALAN 看到馬國明不懂看劇本,一個完全不懂看劇本的人,就算他演了10年戲都一定沒有進步。若非鏡頭告訴 alan ,馬國明是一個humble 的人,alan 都不會叫小妹幫馬國明執下。

另外要講的是,教演員是導演責任。

有心學就會有心做,沒有老戲骨在旁不是籍口,我可以告訴你真人真事。

英國影星 gary oldman 為了入行,他特意看 malcolm mcdowell 的作品去磨練演技,在他之前,所有英國演員基本上要演過舞台劇才會列作演出電影的考慮。

gary oldman 演技如何我相信閣下心中有數,他縱有無敵天才也有付出努力。

以下是 gary oldman 的資料。引用自 wiki 。

http://en.wikipedia.org/wiki/Gary_Oldman

Oldman was born in London, England, the son of Kathleen, an Irish-born housewife, and Len Oldman, a former sailor who worked as a welder.[7][15] Oldman has said that his father was an abusive alcoholic who left his family when Oldman was seven.[16] Oldman was an accomplished singer and pianist as a child, but gave up music to pursue an acting career.[17] His inspiration was Malcolm McDowell's performance in 1970 movie The Raging Moon.[18][19] In a 1995 interview with Charlie Rose, Oldman said: "Something about Malcolm [McDowell] just arrested me, and I connected, and I said 'I wanna do that'."[20]

全世界好清楚看到 gary 是因為 malcolm 而入行,raging moon 另外有一個名叫 long ago tomorrow ,是一部講傷殘人仕相戀的電影。

gary 已經不止於一個interview面前講他看了不少 malcolm 的電影,全球演員向視 gary 為演技之神,地位等同 daniel day lewis。

gary 天份奇高,又肯用心去研究演技,不如全個大中華的網民幫小妹去問下全香港的影視製作工作者,他們究竟放了多少心思於製作上。

有心練演技的,alan 提供了一大堆電視電影名單去教,小妹只會因材施教,不會胡亂叫演員去看作品。

每個人天資不同,對學識的吸收能力不同,點解 sight and sound 前主編不斷強調同一個故事拍在不同導演手會有不同效果呢?

那就是因為每個人看事物的不同會影響他或她對電影的取材。

為什麽我會建議全個大中華的導演看看事發的19分鐘這本書呢?

本書有多個章節,有事發前1個月,事發前的17年前,事發前的6個月,只是呢3個章節,班導演可以拍出來的劇本已經有至少6個。

你們可知這個劇本順敍寫,倒敍寫,平衡剪接寫等,用事發前1個月的觀點拍和用事發前6個月的觀點拍就已經有不同效果。

不如全個大中華的網民齊齊看完本事發的19分鐘呢本書去告訴小妹,這本書可以拍到多少套電影?

我之前講過,alan 斷定香港影視系學生寫 a touch of zen 的論文最多只有7000 字,你們可曾細想這是一件很糟糕之事嗎?

全個大中華最易看的電影,人地美國,英國,波蘭的學生可以寫到70,000 字時,alan 看過一次電影就已經可以寫到500,000 字,胡金銓和張徹的電影,只要個學生有一定基礎,就已經容易看得明。學生們如用心去看場面調較,鏡頭運用,美術設計等,求其拿一樣去寫,都可以寫到至少5000 字樓上。

a touch of zen 的opening title,寥寥數分鐘已經講出整部電影的重心時,試問怎可能寫不出論文呢?

我認識的馬來西亞的影視製作系學生,都可以寫到30000字時,不如你們幫小妹去研究下,香港影視製作系的學生究竟出了什麽問題。

在 alan 眼中,香港影視製作系學生不能活用所學的知識套用於寫論文時,那就是說他們不懂得看劇本強弱處,不曉得用個人技巧去拯救垃圾劇本等。

一個沒有決斷能力的導演,遇上了徐少強的天蠶變事件時,不如全個大中華的網民齊齊去問下全香港的影視工作者,這類彌天大禍會否令到個導演從此於影壇消失仲實際。

別忘記,徐克,杜琪峰等人會老,這班影視製作系學生程度如此時,你們認為他們能否接軌呢?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