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
平凡人
平凡人

北京現象

2009/03/11 12:46:03 網誌分類: 經濟
11 Mar

北京現象

 

最近有朋友從北京囘港經過深圳,就與朋友談起北京的情況,前文我也有提到。昨天再打電話給北京的其他朋友詢問北京情況,的確有點怪。

怪在什麽地方呢?怪在北京的樓价的確大跌了,但是,市面上沒有香港那種金融海嘯的感覺,香港市面愁雲漫佈,而北京則紅紅火火。

(1)北京有朋友最近將10多年前以40万買的2居室房子賣掉,挂牌2天就賣了,賣價80万。賺100%利潤。好賣是因爲交通便利,家門到地鐵口步行5分鐘就到。適合任何打工一族。(因此,我以前說過,投資房產出租的話,第一是交通,第二是交通,第三也是交通)。

       朋友用這筆錢馬上交首付買了一個120平方米的新房,買價17000元/平方米,(2007年12月的時候賣25000/平方米,因此,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北京樓价的確大跌)。大家不要誤會這個樓盤有什麽缺點,所以覺得降價如此大幅度。

        這個樓盤就在人民大學附近,步行10分鐘到。開發商是知名的,小區綠化及設施很好。而且大家要明白北京的老話;

東富,西貴,南貧,北賤。

而這個樓盤就是西貴的貴,北京的年輕父母選擇買房時候,很大因素會考慮附近又沒有好學校給兒女上學。而人民大學内的(附小)小學就是北京市排名前10大小學之一,就這一點,樓价就可以比別的樓盤多出10%的溢價。

再者,這個朋友在選擇樓房的質量方面絕對不會是傻瓜,因此不存在不懂的問題。朋友是在中國排位前3甲的園林設計公司之一裏面當某個所的所長,數年前曾經任職整個桂林市改造工程的總工程師。(因此,對樓房絕對不傻)。

以上問題,我想說的是,北京樓盤毫無疑問的大跌了。無需再去看媒體那些亂七八糟的正反爭論。

(2)那麽爲何北京的市面上紅紅火火呢?朋友說,三八婦女節那天,他們去北京金融街的LV店買手袋,竟然要排隊,還要拉閘逐批放人進去買。就像我們在銅鑼灣SOGO看到的LV店,排隊的都是自由行來港的國内遊客。

其實很簡單的原因;

前段時間,阿爺推出4万億,各路諸侯馬上要上京燒香拜山(頭),跑部錢進。這些諸侯就是各大商場各大食肆的客人啊。想想幾個省市吧?

最近又2會,各路諸侯又雲集京城,哇塞!怎麽不發達呢?

股市回升在望? 地產高峰已過!

一、

「傳統智慧」認為在經濟困頓時,最佳的消閒讀物莫如旅遊小冊子,它們絕對報喜不報憂,讀之心曠神怡,煩惱隨之消散,不失為苦中免費作樂的妙法;同理,香港股民虧損慘重,那些以為持有滙豐便可無憂退休的股民尤為痛心疾首,一切「打氣」式的空言都無濟於事,在這種情形下,想一想那些於馬多夫和史丹福醜聞中輸掉全副家當以至「聖」如畢非德亦一再看錯市蝕掉一半身家,心裏也許好過一點。這種「聯想」當然沒有實質得益,卻可收「精神勝利」之效,總教整天長嗟短歎「健康」。事實上,美國股民(說精確點,是投資美股的人),不論「賢與不肖」,在金融海嘯下都虧損纍纍,成分股包括幾乎所有在美國三大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威爾郡五千指數(一九七四年創設,○四年四月道瓊斯公司負責編彙計算,遂稱「道瓊斯威爾郡指數」〔Dow Jones Wilshire5000 Index〕)目前企於七千點水平(周一收六八五八點四三),為十三年新低,股票市值蒸發掉十一多萬億(美元.下同)─美國的GDP為十二萬億,持有美股者損失之重,不難想像。從另一角度看,奧巴馬此次以高票當選,意味大多數美國選民對他會振興經濟進而把股市搞上去,寄予厚望,可是,奧巴馬上任不過二個月,美股已跌掉一萬六千餘億,奧巴馬「粉絲」傷心欲絕,論者遂把跌市稱之為「奧巴馬熊市」(如果振興經濟計劃無效經濟負增長加劇,便稱「奧巴馬蕭條」)─跌市由來已久,與新政府何干,奧巴馬真是黑狗當災!

環球股市跌個不亦樂乎,不過,大淡友「末日教授」魯賓尼似乎已看到美股墜道的一線光明,昨天在其網站上指出今年十月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可能見六百點─前天(周一)成六七六點五三,意味再挫百分之十強便大勢底定,對他有信心的人,現在也許應開始擇肥(?)而噬;不過,現在到十月尚有七個月時間,對翻江倒海是常態的股市,七個月已是「長期」,期內會發生什麼足以令股市「逸出常軌」的意外,誰也說不準。面對不明朗的國際政經前景,利用OPM的對沖基金和一般股市基金經理,為了手續費和分紅,會奮不顧身,盲目購進瘋狂沽出,但作為資金主人的投資者,則要非常謹慎。

一如各位知道,數據及資訊有變,預測者可理直氣壯地修改看法;投資者因而要做好這種急轉彎的應變措施,不然還是待局勢明朗化後才入市,這樣做也許錯過最佳入市時機,但現在正是活學活用「留得青山在」、「小心駛得萬年船」這些「古老智慧」的時候。

股市基金特別是對沖基金在投資上所以膽大心粗,主要是賺蝕其負責人都財源廣進(他們的「必賺法」過去說之已屢,不贅),昨天《紐約時報》有推介指數基金(Index Fund)一文(過去筆者亦曾作一文推介),指迄去年底的二十年,指數基金平均年回報毛率百分之十、互惠基金百分之三點五而對沖基金百分之十九;表面上看,當然要購進獲利最厚的後者,可是,「三除四扣」之後,互惠及對沖基金依次只錄得百分之三點五及百分之九的淨回報而指數基金的回報率不變!基金經理「食水太深」,投資者要知所選擇!

二、

香港物業市道的黃金期已過!

回歸後「不變」的五十年的確是很長的時間,但時間不斷向前推移,等於和中國「合體」的日子日近,香港人的生活習慣和營商手法,都要慢慢有序地改變才能適應新環境。中共治下縱有千般不是,惟其致力拉近貧富差距和力求社會公平的理念,不會動搖,在這種情形下,筆者不相信物業商人在建築與實用面積間巧取豪奪的手法可以持續下去,這種做法一定要收斂甚至停止……。物業發展是一項厚利卻非暴利生意。

香港的物業市道在政府及寡頭地產商操控下,價格升幅太大,不能作為一般投資回報的準繩,筆者因此引用英國的資料。據Nationwide建屋互助會(網站同名)的統計,在一九五五年至去年底,撇除通貨膨脹,英國樓價平均年增幅百分之二點七,GDP的數字是百分之二點四,同期的股價(不計股息)增幅百分之一點二,而加上股息,股價與樓價及GDP的升幅大致相若。在這種情形下,何以一般人仍以為置業遠較買股票有利?美國二位大學者阿卡洛夫和舒拉的新書《非理性衝動》(Animal Spirits,稍後當評介之)認為這與「貨幣幻覺」有關—你在一九七四年(書中的年份)以二萬美元購進的物業,現在可能值三十萬,業主「賬面」大有所得,但把通脹因素考慮在內,業主的利潤與GDP和股價差不多。

「貨幣幻覺」誤人不淺。不過,置業確有許多這二位名家看不到的好處,筆者只舉犖犖二點—第一、住在自置物業,於「自動」升值之餘,還可炫之親友,若是王老五,肯定比條件和你差不多但未置業者更易「奪得美人歸」;如果你把買樓的資金購進股票,雖然平均收益和物業不相伯仲,但你若把股票在親友面前炫耀,便可能被視為庸俗、市儈,女友且會因此棄你而去(她當然不希望給朋友在背後說她嫁給一疊股票);自置物業斷無此種困擾。第二、處此資本和金融市場炒風大盛股票及貨幣價格急瀉暴挫的年代,物業沒有報價,業主心安理得,頗有任他風浪起樓價不動如山的優越感;以香港目前各物業代理公司舉世所無的「天天報價」的特殊情況看,業主當然大概知道物業的近似值,但「物業是買來住而不是賣的」這句口頭禪,便把跌價的煩擾掃除。

筆者的看法是,只要人均收入穩步上升,物業市道便會因為買家陸續有來而興隆,物業發展確是一項既有利民生又可獲優厚利潤的生意;不過,筆者同時相信共產黨人確有建設公平社會的理想,任何對小市民不利的欺詐性商業行為,早改勝於遲改,更勝於未來被法例逼得非改不可!

回應 (11)
我要發表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09/03/12 01:36:25 回覆

便宜左成半,真系至得买哦!不过传说,才刚开始跌,有排跌沃!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3/11 20:58:10 回覆

以下是復松花兄的文章;

 

關於結合綫

我前文已經談過,在深圳南山茶葉城的某個店,店主給我看某個國家級工藝美術員的作品.我前文說: 那條界结合綫就算你500度近視,在不戴眼鏡的情況下也能看到.

什麽意思呢?我在此就不做解釋了.EQ正常的人应知道我前文什么意思吧?!

我的2把手工壶,曹婉芬和吴菊芳.結合綫是要在很光亮的情況下,很仔細的看,才能夠隱隱約約的看到......結合綫.

中国紫砂壶工艺大师徐秀棠(生于1937年)能在他的书"紫砂壶入门十讲"里面说到,手工壶和模具壶在烧制以后必然可看到结合线.这其实就是工艺流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请不清楚地人认真研究).

上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在北京主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我的朋友去参观,现场有中国紫砂壶10大名人之一的汪寅仙(女士)亲自做紫砂壶,而且现场卖她的作品.

朋友问: 为何我没看见她的壶有结合线?她修饰以后的壶都看不到结合线.

我说; 就是以上的回答.这里不重复啦.

朋友问: 为何她的壶在现场才卖5000,6000,7000,8000.而你们说的其它地方卖数万元?

我说: 请问,北京每年都有这样的展览会吗?展览会有宣传作用啊...

朋友说: 这类展览会要与联合国一起举办的.不可能每年.

 

松花兄:

你准备了2手工行股票买壶.

我是准备在恒指14000点买一把,15000点买2把,16000点买3把.

从你这次的巡视可以使我知道,国家级职称工艺师的作品是什么价格才合理.

谢谢你,坚定了我的信心.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否则:  理论+幻想=很傻很天真.

 

十多年前,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骂香港的传媒:Sometimes Naive(意思是,有时候很天真/幼稚)。

我觉得,Sometimes(有时候天真)可以,但!别Always Naive(经常,常常,永远.......天真,幼稚)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3/11 15:10:16 回覆
孟姜女戰血肉長城

零零柒:「我收到消息,就是魔鬼黨的大黑莊即將大舉推出一個爆炸性行動,要一舉擊潰一個個的血肉長城,務求將大笨象股價打到一沉不起,低處未算低。」零零捌:「我也收到消息,指這大黑莊推出的是『孟姜女行動』,但為什麼它針對的是大笨象?」零零柒:「只有大笨象銀行的小股東甘心組成一個個血肉長城,在每個重要價位死守。但在歷史上,只有孟姜女能夠哭崩萬里長城。故這『孟姜女計劃』在推出後,一個個血肉長城定見煙硝瀰漫,到時白骨遍野矣!」

× × ×

「我上次買不到抗抑鬱藥,你叫我入兩千股大快活以止憂,但成效不彰。我還能怎辦?」「你不妨再吃一碟大快活咖喱牛腩飯以振奮自己。在咖喱裏的一眾香料中,有些可興奮神經的呢。再說你吃了這咖喱牛腩飯,辣到跳舞,能不快活乎?」

× × ×

大哥成:「我社團持有祖國股票,如中國移動及中國人壽。」大哥明:「我社團且大手持有中國石油及中國電信等。」大哥強:「我社團揸有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等。」大哥德:「我社團便買入了不少中國平安及工商銀行。我們愛國,可是這些股票的股價仍在下跌,只可憐吾等這些黑社會大佬也有愛國的!」大哥雄:「我們愛國,就不能對國家有太多怨言。死鬼美國總統甘迺迪講過,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是你有什麼貢獻給國家。我老是在沽空祖國股,賺了錢便捐大部分給四川救災。」

× × ×

甲大×少婦:「道指不住大幅下跌,我發覺自己雙乳更是下垂,現在低至離開肚臍五吋。」乙大×少婦:「在金融海嘯下,我兩乳也是愈震愈跌,已下挫至肚臍差一吋半。」丙大×少婦:「我是受恒指下挫影響更為厲害,兩乳已跌至肚臍過兩吋半。不住有恩客為此滿口怨言呢。」

× × ×

「我三年前在深圳的福田市區,以五十萬港元買入了一個住宅單位,其市價現在仍升達一百萬元。」「我三年前以五十萬元買入了二十萬股福田實業,眼下其股價已瀉至兩角七分上下。唉,此福田不同彼福田也。」

× × ×

「我當然會出席王朝酒業的股東周年大會,要飲盡其酒以澆愁。」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3/11 15:06:34 回覆
沒有男嬰供收養

回流中國,再返加拿大生孩子,事情順利進行,但因嬰兒疑似得了「猛搖後遺症」,導致嬰兒、其六歲的姐姐、提供陪月服務家庭的兩個女兒都遭警方帶走,當事者已找律師處理其事,華人圈對此事很關心,多同情當事者夫婦,一下子家庭被拆散、無國投奔,失去一切已經夠痛苦,更無助的是,理由看來莫須有。

被屈的理由是: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女兒,希望第二個孩子是男孩,不是,就有這行動。其中可疑處已於日前述及,要補充的是,華人重男輕女的「傳統」,像某教信眾之「榮譽殺人」、某國「火燒新娘」及「寡婦集中營」般已深入(外國)人心,到國/族醜的地步了,也不是不嚴重的。

很多加拿大沒有孩子的夫婦都收養中國嬰兒,都是女嬰,這些被遺棄的女嬰,在異國得到愛護撫養,養他們的父母甚至自己學做中國人,帶她們到中國,學中國話,過中國節,說是這些女孩收養了他們多過他們收養女孩,這樣的家庭還組成聯會,事件拍成電影,由華人導演譚芷珊製作,得過很多獎。

有這樣一宗奇聞:有老外想收養一個中國男孩,如願地抱了一個男嬰回家,給他洗過澡,發現男嬰變了女嬰。

傳聞可以真可以假,關鍵是傳聞何以涉中國而不涉有嬰兒供收養的其他地方?因為中國重男輕女到了非理性的地步了,中國不可能有供收養的男嬰。沒有這樣的背景,得不出這樣的傳聞或醜聞。

老外有這印象,多少由中國人自己造成。申請難民保護,以「中國不許生第二胎」為由,在過去二十多年相當普遍,而中國官府尤其農村,對付超生者所採的嚴苛手段又的確存在,加上被棄者必為女嬰,理由是只生一個非生男的不可,如是女的就放棄,以便再博一胎生個男的。

加拿大修改國籍法,非加拿大本土出生之加人子女(外交及官方外派人員除外),不能自動成為加拿大人,主流報不懷好意,以文首事件為靈感做了個特輯,本要抓華人的把柄,謂華人回流後返加生孩子,就是要孩子做加拿大人,保持自動享受醫療、教育等福利的權利,還算誠實,在華人集中的列治文,去年都只有三宗,最多的是法語國家的人,以旅遊身份來加產子,還有不找數就溜的呢。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3/11 14:57:30 回覆
富貴和民望如……

「我不會視富貴如浮雲,也不會視民望如浮雲!」電盈主席兼大股東李澤楷如是說,很容易令人想起「浮雲李」李嘉誠和「浮雲曾」曾蔭權。

李嘉誠講完「富貴於我如浮雲」之後,就一直被人笑到現在,就連百佳賣出一條膩膩的油魚都入他數,可謂一語成讖。至於曾蔭權也是講完「民望於我如浮雲」之後,就一直被人笑到現在,就連一條怪怪的中華鱘都入他數,亦可謂一語成讖。總之香港最有錢的超人和香港最有權的「蕉人」都彷彿中了「浮雲降」,邪過發叔求到的車公二十七籤。

如是觀之,李澤楷說不會視富貴和民望如浮雲,可謂明智過電盈私有化之後就國有化,更加明智過把歐化藥業等同於歐化傢俬(順便一提,雖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別嘌醇」究竟是乜東東,但最近好多人一聽到這三個字就即時有痛風,其震撼度只是稍為差過大家聽到另外兩個字:「滙豐」)。

講開滙豐,執筆時(三月九日星期一晚)的收市價是三十三元,即是一股勉強夠在中等價錢酒樓吃一籠水晶奀皮蝦餃,一手勉強夠一家四口參加專「扮」高級旅行團的衰神旅遊(番文叫「摩拎是她」)舉辦的北京五日四夜「包食宿嘢」精華遊。總之不是令人邊吃邊喊驚,就是令人邊玩邊哭喪,因而也令人忽然之間覺得,電盈的私有化價錢好似不是不合理,起碼每股都可以買到一個酥皮菠蘿包加一個騷味雞尾包,真人表演「食包包食飽」,然後邊吃邊學阿嬌講「我好天真好傻」,以至講「諗過死」或者「諗過同你死過」(視乎你出席的是《志雲飯局》還是「致暈飯局」而定)。

言歸正傳(但願你不會覺得離譜,我寫到這裏才言歸正傳)。李澤楷說不會視富貴和民望如浮雲,真正的意思自然是想表明心迹,強調不會學李嘉誠和曾蔭權。說真的,我也不會學我老爸(他一件銀鱈魚可以吃兩日),更加不會學曾蔭權(他見領導人時像個超齡的婚禮花仔)。而我若為皇,則會視富貴和民望如棉花糖.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3/11 14:49:48 回覆
很好的一篇文章. 蒼蠅進化論

鄉下回憶,最「百年孤寂」是蒼蠅。豆豉蒸豬肉,一筷子夾下去,豆豉全飛走。鄉里處之泰然。問怎麼不大張旗鼓滅蠅,像捉麻雀。大家支吾以對。見我們從香港來,才拿膠網罩住食物。

蒼蠅橫行,其實不止中國農村。環保澳洲,都為蒼蠅頭痛。墨爾本春殘時日,忽晴忽雨,忽暖忽寒,就見蒼蠅在大街大巷、商場門口、博物館前亂飛。過馬路最擔心,避得車來避不過蒼蠅,張口就吞了幾個。網上亂述,說澳洲英語發音奇特,皆因怕蒼蠅飛入口,所以不敢張開嘴巴說話。而 Wiki 解惑,著名的 Aussie Salute 便是澳洲人趕蒼蠅的隨和手勢。旅行指南因此提醒外賓別表錯情。陌生人遠遠揮手,並非親善問候。但我們不擔心澳洲衞生,卻厭惡鄉下髒亂。是不是太崇洋?

達爾文今年生忌二百歲,澳洲的蒼蠅並未進化成蜜蜂,它們或許學會聞香——善男信女多噴體香液,蒼蠅喜歡伏在他們背上穿街過巷;但仍然逐臭——布里斯本最多蒼蠅的一區是因為附近有養馬場,到處是馬屎。政府也要溫馨提示,避免食物中毒,就要提防蒼蠅偷吃。於是想到,一個城市進化,蒼蠅不是問題,人,才是。

香港今日算是整潔都市,自由行入鄉隨俗學會步步為營,全因為法力高強——我是說法律與執行力。伸手往口袋掏錢誤跌紙巾不撿而去就會被罰1500港元,而六十年代波瀾壯闊的全城清潔運動又教育了一代人,時至今日人人才知所檢點,擤了鼻涕的紙巾都會夾於指間或袋於褲袋,直至見到垃圾桶為止。

但其他法力不到之處,大家就打回原形。

因此公共場所講電話像演講。的士司機不把乘客當客人。飲食雜誌形容風味小館老闆喜歡罵人是有性格。大牌檔環境不敢恭維。

某些城市卻不一樣。

我出入東京如回家時,地鐵不接通手電訊號。池袋東武百貨店的咖啡室不准我在店內講電話。下雨天,電召的士去火車站,的士司機打着傘送我上車落車,一送就送到車站門口。新加坡的大牌檔環境乾淨,於是知道我們市井文化沒落的因由。失落總有很多原因。生存條件太惡劣了,做好本分已經不易,又怎有餘力兼顧其他。生活有許多不滿,一有機會就發洩,更理不得旁人感受。資源有限,什麼都要搶,又講什麼儀態風度。人窮氣短,本應同情原諒,但高風亮節貧賤不能移更激勵人心,更有教育性。

日本經濟失靈,露宿街頭的人愈來愈多。德國的Doris Dorrie 在東京拍的電影 Cherry Blossoms,特寫鏡頭:街頭露宿的女子,回到睡覺的小帳幕,先脫了鞋才鑽進去,然後回轉身,把一雙鞋子拼齊,在帳幕前放好。

他們的櫻花沒有白種。一年一度在山頭野嶺大街小巷綻放,比長年高掛的五講四美標語牌奪目。從小耳濡目染,移情易性,死都要死得漂亮。即使零落成泥輾作塵,「依舊」香如故。

洛杉磯出版的亞洲次文化雜誌 Giant Robot 便遠渡重洋,走訪墨田河露宿點。照片所見,高架橋下河邊行人路,一街乾爽沒垃圾。鑽進其中一間紙皮木板屋,「聞不到臭味」。有一間用錫紙封頂防火,一間貼滿封箱膠紙防水,另一間裝了四個轆方便走難。作者一時感動,大讚露宿的人都是「天生建築師,零碎雜物都建造出舒適的家」,讀到都想喊。

文明進化,都為改善才創造。整潔原來是第一步。但要主動明白,不該隨地吐痰丟垃圾,等於不該製造噪音。不擾人清靜,等於尊重別人處境。大家相敬如賓,才會給人開門,才會讓路,不衝擊迪士尼,不大鬧赤鱲角。由一而二而三進化,就是一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的分別。在 IFC,一對外國年老夫婦推門離開,見我遠遠走來,便把門拉住。那天風大,門重,他就是不放手,等到我上前扶好門,他才轉身離開。

而海峽兩岸,侯孝賢在台北同的士司機爭辯路線大打出手。我在上海搭的士,坐的一輛與另一輛爭路,兩部車便互相故意擦撞,撞了一次還不夠,再撞第二次,再撞第三次……

孫隆基很多年前寫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說儒家仁道阻礙了中國現代化。他沒說錯。現代化之後,大家做了人,就摔開了他所謂代表兩個人相處的仁。人不仁時,即使提倡共建和諧社會,也會給解讀作:是你來和諧我,不是我去和諧你。

發展到最後,就是政府公布災變,我們都當作蒼蠅事件,相信別人乾淨,擔心自己衛生。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3/11 14:38:47 回覆
中國留學市場火爆

金融危機讓眾多行業出現寒潮現象,但中國留學市場卻是火爆異常。據統計,去年江蘇學生赴美國留學比例達18%,澳洲佔16%排第二,英國為13.5%排第三。

工管留美學生首選

美國

費用:20萬元人民幣/年

簽證:僧多粥少,簽證不易

據統計,2008年中國在美留學人數已超過八萬,比上年增長19.8%,商業管理仍為留美學生的首選,佔總數的19.6%。雖然金融危機對攻讀金融的學生影響很大,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赴美攻讀研究生的學生仍以商科與工程類專業為主,因為這類專業對申請學生的工作經驗沒有太高要求。

簽證雖然比較困難,但如果是被名牌大學取錄,或是拿到了全額獎學金的學生,簽證官還是會大開「綠燈」的。

英國

費用:18萬元人民幣/年

簽證:中學和大學預科的申請較寬鬆

英國共有九十所大學,大多數大學都和工商界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其先進的教育和設備一直吸引着海外學生赴英學習。由於英鎊下跌,英國留學費用降低了30%左右。經濟危機期間,英國簽證政策會更寬鬆,但審核將更嚴密。

澳洲

費用:14萬元人民幣/年

簽證:審查標準較嚴格

金融危機並未對中國學生赴澳洲留學產生影響,去年同期中國學生選擇去澳洲留學的人數增長了10%到20%,2008年共有十二萬七千名中國學生註冊就讀澳洲院校各類課程。澳洲簽證審查較嚴格,拒簽的主要原因包括經濟狀況或雅思成績未達到簽證要求等。

加國降簽證要求

加拿大

費用:15萬元人民幣/年

簽證:簽證門檻降低

加拿大的教育基本以公立為主,所以大學基本沒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而且隨着人民幣升值,加拿大的留學費用每年也比以往節省了4萬元人民幣左右。2009年,加拿大更降低中國赴加留學生簽證要求,中國學生保證金存期由十八個月降為十二個月,同時股票、房地產交易記錄也可以縮短資金歷史證明。加拿大政府明確將留學生校外打工合法化。

日本

費用:12萬元人民幣/年

簽證:簽證率上升至80%左右

日本法務省近期出台相關規定,允許最終學歷為本科的學生可以不提供日語學時證明,更毋須參加由第三方組織的相關日語能力考試便可以赴日就學。此外,在日本生活、學習三個月以上,即可按照日本的法律合理打工。

網上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lczx/20090309/09095948131.shtml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3/11 14:29:45 回覆
慎防爆卡

3月10日,周二。港股在滙控(005)帶動下回升,但未能突破11814點阻力位,恒指收報11694點,升349點或3.1%。單是滙控已貢獻179點升幅,佔恒指升幅超過一半。國指收報6880點,升155點或2.3%。3月期指收報11600點,升208點,低水94點,但扣除滙恒除淨,期指合理價應為高水;4月期指收報11550點,升187點,低水144點。香港及台灣股市造好,內地股市亦微升。上證綜合指數收報2158點,升39點或1.9%;滬深300指數收報2240點,升38點或1.7%。

天后開腔全球聆聽

最先「踢爆」花旗集團資不抵債、近期紅過奧巴馬的華爾街「天后」惠特尼(Meredith Whitney),今天在《華爾街日報》專欄發出警告,指美國信用卡將繼按揭之後,引爆下一輪信貸危機。由於「天后」曾準確預測花旗出事,這次分析美國信用卡市場,全世界都小心聆聽。

美國目前所有信用卡的信用額約為5萬億美元,大概8000億美元被透支使用,表面看跟10.5萬億美元的房貸有一段距離。然而,美國人買樓「斷供」,只須return key,拍拍屁股就走人,銀行在一般情況下無可奈何。信用卡又如何?當連最低還款額也負擔不來,卡主並沒有return card的選擇,只有破產一途。走到這一步,對卡主或銀行都極之不利。

通常處於這個危急關頭,銀行就會先下手為強,馬上收緊信用卡信貸額,惠特尼估計信用額最終會大減六成。銀行有朝一日會寄封信來告之:敬愛的客戶,本行為了維持更佳的服務水平,決定調整閣下的信貸額,詳情如下……。

老畢有位老友,沙士時期一張卡被削三成信用額,另一張華資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就更誇張,以最近有兩次遲交卡數為由,馬上取消信用額,並要即時找清條數,結果老友要借私人貸款,供足四十八期才「甩身」。這個傢伙好學唔學,卻學識這套「美式理財概念」,先使未來錢,再以卡養卡,每月交付最低還款額。試想,一張卡忽然「斷纜」,另一張因為信用額大減,個人即時「拍手無塵」,半條救命草都無,有事的話,例如被炒魷點算?

美國人近年瘋狂消費,愈來愈多人「以卡養卡」,市場數字顯示四年來美國人均信用卡由二點四張增至二點八張。2007年次按問題惡化後,更多人利用信用卡作提款機。四年前,美國人信用卡平均欠5084美元,目前已升至6970美元。在太平盛世,人人有工開,年年有薪加,這個數字增長對銀行絕對是好事,但四年前美國失業率不足6%,今時今日是8.1%,信用卡借款上升,與在周圍放滿了計時炸彈無異。

股神畢非德的愛股之一美國運通上周五股價創十四年新低,跌穿10美元關口,管理層承認未來業務會因為失業率上升而萎縮;與此同時,壞賬風險也會明顯提高。2007年,運通壞賬率只有3.7%,去年可能已跳升至6.5%。市場人士估計,最壞的日子在今年,美國信用卡壞賬率將隨失業率一齊上升至雙位數字。

回頭看滙控,集團表示過去二年已收縮其美國整體按揭組合規模,由2007年首季的467億美元,大幅降至去年第四季的276億美元,僅保留滙融信用卡業務。行政總裁紀勤解釋,保留美國信用卡業務是策略性考慮,而業務上具有彈性,回報在不同周期都相對穩定,故仍有發展價值;滙控在美國有三千六百萬信用卡客戶。

老畢有興趣知道的是,要做美國信用卡生意,究竟有什麼策略性考慮?從運通等行業領袖的情況來看,紀勤語焉不詳,容易令人產生誤解,以為滙控美國信用卡業務有不少潛在壞賬,若馬上計數離場,盤數可能更難睇。

股票一族心碎

繼美國傳媒大玩「一元店」遊戲,本地網民也以一股滙豐買不到加稅後在港出售的一包香煙,對大笨象落井下石,可見視藍籌「實力」股為笑柄,已成為普世現象。

股神畢非德近日一再評論美國經濟,在承認「墮入深淵」之餘,對美國走出困境(五年內必復甦)仍然充滿信心。可是,他一面向國民派定心丸,勸美國人不要過分悲觀,巴郡股價就一面創新低。須知道,世人對畢非德的信心,建基於他數十年來點石成金的投資智慧和實績,如今這艘股神旗艦不僅無法在金融巨浪中獨善其身,巴郡債券CDS價格更反映公司有極高的違約風險。不難想像,英明一世的畢老,很快便會像滙控那樣,成為網民肆意嘲諷的對象。

說坐擁數百億美元現金的巴郡隨時賴債,就像斷言日本快將破產一樣,與事實可能南轅北轍,但投資者在金融風暴後已不再正正經經看基本因素(估值、息差、宏觀經濟數據),更多人按照對其他投資者行動的揣測,作為出入市的依據。

經過這次股災,投資者除了對不少名牌大企業「心死」外,長線投資股票是累積財富安享晚年最有效途徑的傳統智慧,亦受到無情的質疑。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鼓吹押重注於股票的人,在資訊披露上帶有選擇性,比如只揀取經濟繁榮股票回報拋離其他資產類別的時期向客戶大力推介;對股票在不同時段曾經長期跑輸債券等定息工具卻避而不談。

對各個資產類別歷來表現有深入研究的Research Affiliates分析員阿諾特(Rob Arnott)在即將出版的Journal of indexes撰文指出,由1969年至現在四十年間,美股平均回報遜於美國國庫債券。1969年開始投資股票的人,大部分在嬰兒潮時期出生,也是所謂「股票狂熱一族」(the cult of equity)的核心成員。對股票創造和累積財富的能力,一生都深信不疑……直至今天。他們一方面在目睹美股跌完又跌,令其更難接受的,是到了行將退休之年才發現,股票四十年來的表現原來比低回報的國庫債券還有所不如,「股票一族」能不心碎?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3/11 14:20:36 回覆
達賴問題的政治解碼

今屆人大顯然將國家領土完整的議程列入了重點討論,這可以從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看出端倪,除了台灣這一塊作出了「和平發展」以營造和平談判,去化解國內外領土分裂的因素之外,對西藏也作出了重大政策闡釋,把達賴及其在外成立的組織再度重申為分裂國土的「流放政府」,這個闡釋志在否定「宗教組織」、「人權組織」、「族群組織」與「文化組織」。

長期以來,達賴及其支持者一直把西藏問題定性為宗教壓迫、人權壓迫、族群與文化歧視,他們作出長期鬥爭就是爭取自由與平等。

今屆人大將達賴及其組織定性為「流放政府」,顯然在公告天下,對西藏問題不要如達賴所說作出錯誤的看法,否則北京將當成分裂中國國土論。就近期有關西藏的國內外發展的局勢來看,北京或會加緊法條來處理西藏問題,一改先前寬鬆與期待的做法。

高調反擊

近期局勢的發展,包括奧運聖火傳遞在歐美等受到藏獨勢力的衝擊、拉薩與其他藏族聚居的地方發動攻擊漢人的騷亂、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接見達賴與中國取消中國與歐盟的會議,溫家寶訪歐繞道法國,接着佳士得在巴黎拍賣鼠兔頭國寶而不理會中國的交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與西藏有關,而北京的餘怒也繼續對法國燃燒,不但溫家寶訪歐顯示對法不滿,接着最近還中止了購買多達一百五十架法國空中巴士的合約。

北京既然高調反擊法國總統接見達賴,根據過往經驗,也會預防歐美藉此反彈而群起接見達賴,為了打消這些反擊行動,北京此時此刻提升國際對達賴問題的關注,從而不要低估中國對問題的危機感,更不要錯判中國處理西藏問題的能力。

然則北京對待法國的高調行動與今屆人大由外長的發言,是否意味着北京的對策有所調整?是否感到國際局勢對己有利?要了解這些問題,首先要看法國在中國外交對策上有沒有指標性的角色。就這點來看,應注意過去法國曾長期扮演着比較獨立於英美外交戰略的角色,也因此成為中國爭取外交合作以制衡英美,使中國長期視法國為中國的友好國家。

外交優勢

反之,因為達賴的訪問而導致中國不顧法中長期情誼,可見北京這回態度之嚴厲。對法的外交功效是要起「殺雞儆猴」的作用?觀察中國外交的其中一個說法是:全球先進國家陷入金融海嘯後已出現國力衰退,中國看到了自己的市場所受到的打擊相對輕,而且還出現對美歐救市的憧憬,這個機會也就給了中國一個外交叫價的優勢,看到這優勢,也就使到北京借法國在西藏問題上大做文章。

但最值得關注的還有,因着西藏問題一旦被嚴格定性為分裂國土的「流放政府」,中印關係的發展也就難免不出現新情況。因為北京已道出外國不應接待達賴,也不應容許流放政府在中國以外展開藏獨活動,這矛頭明顯針對印度。

自上世紀達賴逃亡到印度,在靠近西藏的印度境內成立了爭取西藏自由的基地,不諱言自己是代表西藏的合法政府。也就在這個基地成立以後,中印關係由一九五四年的萬隆會議成立不結盟的「第三世界」中的親密政治核心,突然急轉直下,從萬隆回來後,印度總理尼赫魯在其著作中的扉頁印上了最新的印度地圖,把中英仍未談妥的麥馬洪線作為中印邊界。

中印關係

這一來,當年清末在英帝國壓境下企圖蠶食西藏的國恥也就立即過戶到印度身上,幾經周恩來交涉不果,加上達賴在印設立基地企圖把西藏分割出去,而成為印度政治「祝福」下的獨立國,邊界與達賴問題糾纏在一起,中印終於在一九六○年開戰,之後兩國關係便再也好不過來。最近兩國都因為成了經濟新興大國,但兩國經貿關係仍劃不出一道彩虹。

半個世紀以來,這個達賴基地雖沒法解決,印度的辯解是難民收容地,可是近期達賴代表與北京展開的會談,卻儼然把這難民收容地當成達賴政府的流放地點,還有政府首長與其閣員,這顯然與印度的難民營認知有很大落差。由此可見,不管問題的真真假假,只要達賴在印度的基地不解決,只要印度不對基地下逐客令,只要達賴不斷從印度出發接受外國元首高調接待,中印關係就會首當其衝。

說到底,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內政主導外交的情況下,把西藏問題的本質定性為國土完整問題,再加上過去百年先後受到八國聯軍瓜分中國與日本侵略,以及內有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的慘痛,看來北京沒談判實力則已,否則這回可不是說來虛應故事那麼簡單。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3/11 14:06:51 回覆
中國拒認通縮 政府投資缺乏效益

內地公布今年二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百分之一點六,是六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中國政府去年初還在制訂各項措施應付通脹,但事隔一年,CPI反而出現負數,過去一年經濟反覆波動幅度之大,是改革開放以來所未見的。

CPI出現負數,意味着中國經濟陷入通縮,但央行官員卻極力否認,力陳通縮論只是誤讀了經濟數據,內地並未跌入通縮的困局。據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中國目前價格向下壓力明顯,但與典型的通縮仍有差別。所謂典型通縮,是指物價持續下降,及信貸和貨幣供應量下跌,「雙跌」之外,還要加上經濟衰退,即GDP出現負增長,具備上述各項條件,才可以稱得上是通縮。很明顯,易綱否認通縮說是因為內地的信貸和貨幣供應量在一、二月份仍然上升,而且GDP的升幅也持續向上,以此觀之,中國自然還未到通縮的地步。

中國過去視通脹為洪水猛獸,因為通脹侵蝕人民的購買力,而伴隨百物騰貴而來的通常是民不聊生,人民無法承受如脫韁的物價,國民黨四九年失去大陸,惡性通脹是其中一個主因,因此在中共治下,八十年代的通脹李鵬政府不惜以「治理整頓」、寧願放棄經濟增長也要馴服通脹,結果令全國死氣沉沉,直到九二年鄧小平南巡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才打破困局。九十年代初的另一場嚴重通脹,則由朱鎔基總理以宏觀調控的一系列措施—當時包括了運用多種行政干預手段,終於把通脹煞住,但經濟增長也一度停滯不前。應付通脹、壓抑價格上升,中國政府應該積累了不少經驗,但要對付通縮,令消費價格回升,中國政府的經驗卻並不多。現在中國以推動內需作為對抗金融海嘯的自救方法,人民銀行放開對銀行信貸的限制,令一月份信貸額出現了逾萬億元的超高數額,市場的流動性增加了,但消費價格仍然疲不能興,是否反映了刺激內需的各項計劃未能奏效?

事實上,二月份除了CPI出現負數,PPI(工業品出廠價格)也下降百分之四點五,反映需求萎縮;據官方的解釋,PPI下降是由於國際市場商品價格下滑(二月份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同比降四成八,非能源價格下降三成三),其傳導效應令生產成本下跌從而令PPI數字向下。至於CPI的負數,官方則認為是去年春節南方雪災令CPI上漲了一個百分點,由於基數高,今年的CPI因此略為「偏低」。這些以特殊因素解釋「通縮沒有出現」,顯然十分牽強,因為國際商品價格回軟,影響遍及全球,為何主要經濟體的PPI都沒有像中國一樣出現下跌?很明顯,內地出口受金融海嘯打擊,外圍需求不足,令企業生產供過於求,才是PPI無法回升的主因。據統計局預計,今年第一季內地出口同比下降約為百分之九,進口額則下降百分之二十五,進口跌幅高於出口,令中國出現「衰退性的貿易順差」,即外貿仍有盈餘,但主因是進口大幅下跌,反映出國內需求不振;貿易仍然錄得盈餘,但背後隱藏的問題非常嚴重。

對抗通縮,通常是用低利率,但人民銀行表明不會實行零利率,因為內地居民着重利息收入,銀行則依賴利差作利潤,零利率會造成廣泛影響,並且會導致資產泡沫和投資過度,扭曲了資金配置的調節功能。

中國政府現在是以國家財政作投資以加快增長,但現實卻是國內外需求都大幅放緩,企業利潤下跌,加上產能過剩,來自社會的民間投資意欲不高,政府促進內需、不斷加大國家投資力度的結果,將會帶來大量浪費和缺乏效益的建設,中國政府必須及早為這些後遺症做好準備。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3/11 14:03:21 回覆
股市回升在望? 地產高峰已過!

一、

「傳統智慧」認為在經濟困頓時,最佳的消閒讀物莫如旅遊小冊子,它們絕對報喜不報憂,讀之心曠神怡,煩惱隨之消散,不失為苦中免費作樂的妙法;同理,香港股民虧損慘重,那些以為持有滙豐便可無憂退休的股民尤為痛心疾首,一切「打氣」式的空言都無濟於事,在這種情形下,想一想那些於馬多夫和史丹福醜聞中輸掉全副家當以至「聖」如畢非德亦一再看錯市蝕掉一半身家,心裏也許好過一點。這種「聯想」當然沒有實質得益,卻可收「精神勝利」之效,總教整天長嗟短歎「健康」。事實上,美國股民(說精確點,是投資美股的人),不論「賢與不肖」,在金融海嘯下都虧損纍纍,成分股包括幾乎所有在美國三大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威爾郡五千指數(一九七四年創設,○四年四月道瓊斯公司負責編彙計算,遂稱「道瓊斯威爾郡指數」〔Dow Jones Wilshire5000 Index〕)目前企於七千點水平(周一收六八五八點四三),為十三年新低,股票市值蒸發掉十一多萬億(美元.下同)─美國的GDP為十二萬億,持有美股者損失之重,不難想像。從另一角度看,奧巴馬此次以高票當選,意味大多數美國選民對他會振興經濟進而把股市搞上去,寄予厚望,可是,奧巴馬上任不過二個月,美股已跌掉一萬六千餘億,奧巴馬「粉絲」傷心欲絕,論者遂把跌市稱之為「奧巴馬熊市」(如果振興經濟計劃無效經濟負增長加劇,便稱「奧巴馬蕭條」)─跌市由來已久,與新政府何干,奧巴馬真是黑狗當災!

環球股市跌個不亦樂乎,不過,大淡友「末日教授」魯賓尼似乎已看到美股墜道的一線光明,昨天在其網站上指出今年十月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可能見六百點─前天(周一)成六七六點五三,意味再挫百分之十強便大勢底定,對他有信心的人,現在也許應開始擇肥(?)而噬;不過,現在到十月尚有七個月時間,對翻江倒海是常態的股市,七個月已是「長期」,期內會發生什麼足以令股市「逸出常軌」的意外,誰也說不準。面對不明朗的國際政經前景,利用OPM的對沖基金和一般股市基金經理,為了手續費和分紅,會奮不顧身,盲目購進瘋狂沽出,但作為資金主人的投資者,則要非常謹慎。

一如各位知道,數據及資訊有變,預測者可理直氣壯地修改看法;投資者因而要做好這種急轉彎的應變措施,不然還是待局勢明朗化後才入市,這樣做也許錯過最佳入市時機,但現在正是活學活用「留得青山在」、「小心駛得萬年船」這些「古老智慧」的時候。

股市基金特別是對沖基金在投資上所以膽大心粗,主要是賺蝕其負責人都財源廣進(他們的「必賺法」過去說之已屢,不贅),昨天《紐約時報》有推介指數基金(Index Fund)一文(過去筆者亦曾作一文推介),指迄去年底的二十年,指數基金平均年回報毛率百分之十、互惠基金百分之三點五而對沖基金百分之十九;表面上看,當然要購進獲利最厚的後者,可是,「三除四扣」之後,互惠及對沖基金依次只錄得百分之三點五及百分之九的淨回報而指數基金的回報率不變!基金經理「食水太深」,投資者要知所選擇!

二、

香港物業市道的黃金期已過!

回歸後「不變」的五十年的確是很長的時間,但時間不斷向前推移,等於和中國「合體」的日子日近,香港人的生活習慣和營商手法,都要慢慢有序地改變才能適應新環境。中共治下縱有千般不是,惟其致力拉近貧富差距和力求社會公平的理念,不會動搖,在這種情形下,筆者不相信物業商人在建築與實用面積間巧取豪奪的手法可以持續下去,這種做法一定要收斂甚至停止……。物業發展是一項厚利卻非暴利生意。

香港的物業市道在政府及寡頭地產商操控下,價格升幅太大,不能作為一般投資回報的準繩,筆者因此引用英國的資料。據Nationwide建屋互助會(網站同名)的統計,在一九五五年至去年底,撇除通貨膨脹,英國樓價平均年增幅百分之二點七,GDP的數字是百分之二點四,同期的股價(不計股息)增幅百分之一點二,而加上股息,股價與樓價及GDP的升幅大致相若。在這種情形下,何以一般人仍以為置業遠較買股票有利?美國二位大學者阿卡洛夫和舒拉的新書《非理性衝動》(Animal Spirits,稍後當評介之)認為這與「貨幣幻覺」有關—你在一九七四年(書中的年份)以二萬美元購進的物業,現在可能值三十萬,業主「賬面」大有所得,但把通脹因素考慮在內,業主的利潤與GDP和股價差不多。

「貨幣幻覺」誤人不淺。不過,置業確有許多這二位名家看不到的好處,筆者只舉犖犖二點—第一、住在自置物業,於「自動」升值之餘,還可炫之親友,若是王老五,肯定比條件和你差不多但未置業者更易「奪得美人歸」;如果你把買樓的資金購進股票,雖然平均收益和物業不相伯仲,但你若把股票在親友面前炫耀,便可能被視為庸俗、市儈,女友且會因此棄你而去(她當然不希望給朋友在背後說她嫁給一疊股票);自置物業斷無此種困擾。第二、處此資本和金融市場炒風大盛股票及貨幣價格急瀉暴挫的年代,物業沒有報價,業主心安理得,頗有任他風浪起樓價不動如山的優越感;以香港目前各物業代理公司舉世所無的「天天報價」的特殊情況看,業主當然大概知道物業的近似值,但「物業是買來住而不是賣的」這句口頭禪,便把跌價的煩擾掃除。

筆者的看法是,只要人均收入穩步上升,物業市道便會因為買家陸續有來而興隆,物業發展確是一項既有利民生又可獲優厚利潤的生意;不過,筆者同時相信共產黨人確有建設公平社會的理想,任何對小市民不利的欺詐性商業行為,早改勝於遲改,更勝於未來被法例逼得非改不可!

user

最新回應

立 冬
立 冬 2018/07/16

怪不得人哥幾年沒上來頭條呢.  {#icons_cat9}

WongHD
WongHD 2015/07/21

平凡兄,我沒有這個情況呀。

住家小男人(政见不同请勿拍砖)

long time no see {#icono0_45},你地可以打牌,吾准食糊 {#icons_boy4}

WongHD
WongHD 2015/06/17

係呀,真係甘,我會守多陣。 之前,我見到1788升到8蚊,所以無追入,後悔中... 你呢個post嘅兩條問題,我未遇過,所以答唔到你,希望有些網友能幫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