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2007/03/22 21:13:37 網誌分類: 政治
22 Mar

  早前,石鏡泉老師在其經濟日報專欄中撰文指出,香港的特首競選辯論已淪為互相攻訐之局,並指出不論是候選人表現有錯不認,缺乏寬恕之心,有教壞年青一代之虞;而勝券在握者應有王者風度,責難只會製造傷痕與矛盾,將不利社會和諧。

 

  石老師在文中提出為政者必須身正,除不能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外,更不應將人民分化,以圖一己私利。惟這說法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光明磊落者當能有所體會,擇善而行,造福百姓。可是,在歷史中不少小人並不會因一言一句而忽發善心,甚而在窮途末路時嗟怨天地的不憐,際遇的不幸,往往未有撫心自問個人的所作所為。

 

  因此筆者不才,認為對失德者直斥其非,才是撥亂反正之法。至於言行適可而止,還是狙擊不斷,則需視乎「法」、「理」及「情」三個層次。在「法」方面,如財政儲備金額及「港獨」問題上,實有「法」為據,並無可退之步,否則被人利用以誤導民意,將使己陷於被動和「標籤」的情況,故撓以大義,毫不掩飾,方為上策。

 

  在「理」方面,每年小班教學開支多少,可因定義的不同而有不同數額,因此須據理力爭,清楚闡述計算法則外,並要求對手解釋理據,不容再有混水摸魚的情況出現。

 

  在「情」方面,雖然會前有不少「指責聲明」,甚至乎拍掌安排亦被政治化,但這類行徑可視為競選的策略,雖使個人的情感受到傷害,但對香港整體利益禍害不深,因此在言語間稍留餘地,亦不失為得體之法。

 

  香港民主政制發展至今不足三十年,仍屬成長期,必須按部就班而行。事實上,民主的本質本是透過人民的選擇,讓有賢得的人帶領社會持續進步。不論是普選行政長官,或是直選立法會議員,均應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據,在互相合作,集思廣益下,市民的福祉才能得到保障。反之,若然香港行政立法仍如過往般爭拗不斷,政府施政受制於立法會的責難而未能暢順運作,民主的步伐不但未能邁開,更甚者市民會期望一名強勢的領導者出現,以遏止一些不理性的干預,則普選之路將不進反退。

 

  剛結束放映的電影《墨攻》,由劉德華飾演的主角致力主張「非攻」之道,並以才智解救危城,最終卻換來城主的猜疑,結果未能救全城百姓之餘,亦失去至愛。同樣地,在民主和普選的議題上,我們必須慎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道。

  

二零零七年三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