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
平凡人
平凡人

與舊同事的一些對話

2010/07/25 20:08:24 網誌分類: 生活
25 Jul

與舊同事的一些對話

 

昨天,舊同事來深圳與我聚會,他3年前離開我們一起工作的公司後就回到以前的公司工作,職位一樣,地點一樣,是派駐中國西南某個省份,工作地點在省會城市,管理3個省的業務。公司是屬於香港家族式經營的企業,業績還不錯,基本上每年都有增長。公司內的高管基本是家族內的親戚(含老闆在大陸某省的親戚和同村的鄉親)。

 

(1)工資問題

我說,我現在的老闆(還有以前的上司,以及認識的許多香港打工的高管都這樣認為)曾經開大會的時候對著公司內所有管理人員說;我相信在未來的10年,香港管理人員的工資會逐步降低,大陸管理人員的工資會逐步上升,也許不需要10年,香港和大陸的管理人員工資就會持平。

 

例子:我現在任職的公司,所有部門經理都是大陸人,約12個部門。他們的工資在10000元人民幣或以上/每月。

 

按照目前中國的工資調薪幅度,每年都必須在15%或以上。(也就是說;我們以10000元計算的話,他們在第5年的工資就會達到20113人民幣/,結合港幣約22856元。如果我們再往後計算,10年後,部門經理的工資就會達到40455/月,結合港幣是45972元。還沒計算港幣如果不與美元脫鉤的貶值率哦!

 

從以上的推算,其實,並非香港的管理人員工資往下走,而是大陸管理人員的工資往上走。同時,又可以帶動香港管理人員的工資往上走。(試問,現在香港老闆擁有的製造業,零售業,服務業等等,有幾個公司的部門經理工資是超越30000港幣的呢?)

 

(2)居住與生活問題

朋友很愁,不知道該留在那邊遠省份還是該回香港或珠三角工作。

 

我談了以下一些問題;

a.     首先自己該清楚認識自己的優勢在哪里?如果你的優勢(工作經驗,普通話,英文,中國社會的認識中國政治、中國文化、中國商業套路等等)是適合大陸的話,那麼回香港為何呢?

b.     如果你的優勢是適合香港的話,那當然是可以回香港的。但是,我所知道的是,你近10年以來都是在大陸工作,而且是在香港企業裏面當部門經理哦!那麼,你回香港的話,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你是從頭開始。值得麼?

c.      我說;其實如果在大陸工作和生活的話,工資待遇並不需要與香港同等。例如;如果你在深圳拿 20000元的工資,其實你的生活水準是相當於在香港拿 50000-60000的水準。

 

例如;你在深圳拿 20000元工資的話,你可以每天開自己的車上班。你是有車一族了,週末跟家人去郊遊,逛街等等。請問,在香港能夠每天開車上班的人是什麼人,什麼收入呢?(這裏不談那些做地盤的工頭,因為地盤停車免費)。

 

d.     房子,深圳350萬買的房子已經是很好的房子,起碼是150平方方米(1500平方尺),而且,居住條件,管理條件,風景等等一定已經比太古城好很多。但是在香港,你用600萬也只能買一套800平方尺的太古城。

e.      我們也不否認,香港的醫療條件起碼比大陸的價格廉價,因為是納稅人的錢。

但是,你在深圳生活,或者你的工作在珠三角,家人住在深圳的話。你們大病可以回香港看公立醫院啊。小病的話,挑!自己買藥吃啦,還看什麼醫生,神經病!

 

(3)小孩讀書問題

 

我說,首先你自己覺得香港的教育數十年來出過什麼人才嗎 ?出過什麼世界承認的人才嗎?香港的教育能使香港人在世界上出名嗎?我知道有香港人在世界上出名,但是,他們的最終出名是因為他們在北美或歐洲受教育,當地給了他們土壤(教育方式,氛圍,研究資金),所以他們才有後來的成就。

我舉說;如果20年以後(因為談的是我們的兒女,但是,事實上,今天已經是這樣,不用等10-20年,是今天就這樣!),同樣有2個人去面試;

a.     大學學士(本科)在中國前10大名校畢業,碩士(研究生)在北美/歐洲某知名大學畢業。

b.     大學在香港(就算是香港第一名的:港大)畢業,碩士在北美/歐洲某知名大學畢業。

 

這份工作是世界500強,要派駐中國當管理人員的話,你覺得老闆會聘請a還是b呢?

其實,答案都在我們的心理面。

 

我說,連香港聯合交易所的CEO都是大陸人李小加啦!中國大陸裏面,任何一家國際投資大行的No.1都是聘請大陸人,這些人都是在西方讀完名牌大學以後的海歸派。

 

朋友說,嘿。。。。。,他們是因為在大陸有人脈關係,例如,可能他們的同學是某個部委的大官,同學的父親是中央大員等等。。。。。

 

我說;你這樣想的話,我恭喜你。因為你起碼看到事物的本質。但是,既然你看到了事物的本質,為何你還左搖右擺呢?

 

在中國,你作為一個平凡家庭出生的年輕人(少年,青年)你要進入這個達官貴人的圈子,你就要進入中國的名牌大學,那裏有很多地方領導人和國家領導人的子弟,或者是潛在(未來)地方領導人和國家領導人的子弟,你進入這個圈以後,你才有將來的發展圈子。(這是正路,我們不能總是看那些什麼國美老闆黃光裕的案例,怎麼農村子弟,然後通過走私,賺第一桶金,然後怎麼賄賂高官,爬上中國首富。那是案例而已,我們先要把自己和自己的兒女放在一個平凡人的起跑點上去思考兒女的將來,什麼樣的概率會更高一點。我們不能想問題就如買六合彩吧 ?)

 

(4)香港人的工作問題

 

我這10年以來,每一個星期六我都會上網看classifiedpost.com的招聘廣告,即使我的工作很穩定,自己很滿意,但是,我看是為了瞭解香港的就業現狀。當然也會順便測試自己的市場價值。。。。。。。。

 

2008—2009年的招聘廣告中永遠招聘的是香港大家族(開發商)的職員,例如;項目經理(建築師)會計師,設計師。因為,大家族在大陸買了很多地,包括一些說出來的城市香港人都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然而,中國政府不像特區政府,中國政府有她強硬的一面,你買地可以,但是2年內必須動工,即使是裝模作樣的動工也要動工,否則,土地沒收歸國家,因為你是囤地炒地皮。所以,香港大家族一直在招聘這類與建築有關的員工。

 

可是,從2008—2009 2010年的今天,我看到香港企業招聘的職位就那麼幾項,例如:制衣廠,電子廠,玩具廠,首飾廠,嘿嘿嘿。。。。。大家應該清楚,這就是香港的支柱工業啊!

每一份招聘廣告,基本上都離不開兩條;

a.     大學學士畢業

b.     有相關經驗5-10年。

 

也就是說,如果你過去的工作經驗不是來自於以上行業的話,你就準備失業。

注意:每一份工作的招聘,大約有300個以上的失業人士發自己的履歷去哦。

然後大家拼的是什麼呢?

工作經驗,也許他們是10年以上哦。

學歷,你的是學士啊,他的是MBA哦!

就這樣大家為這20000-30000港幣的月薪打死人啊。。。。。

(我就認識不少朋友和舊同事,擁有香港的MBA學歷,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但是現在就只能當個部門經理,月薪20000-30000港幣一個月哦!)。

然而,回到以上的問題,作為香港人,如果你今天已經是30歲以上,如果你今天還沒能夠在香港企業內當部門經理以上的職位的話,那麼,你真的要想辦法爬上去啦!因為,部門經理已經是大陸員工的事情了,就如10年前主任級是大陸人,經理是香港人。

 

現實情況是;大家所看到的一切部門經理的職責,大陸人都已經能夠勝任,香港人沒有什麽么突出的貢獻給老闆看到。老闆覺得聘請香港人的工資待遇不值得。

 

老闆之所以還是要香港人(星家坡要自己人,韓國,台灣,日本都一樣)做最高層的管理人員,因為,老闆最後的底線還沒有突破,在今天還沒突破,所以,還有那麼一點點金字塔上面最尖部位的機會而已。

 

其實,香港人的生存空間真的很可怕。

 

(5)香港剩下什麼呢?

我們一致認為;

 

目前因為自由行,他們連洗衣粉、廁紙、洗頭水都來香港買的話,的確是可以維持香港的零售業的。這也起碼養活數十萬香港人吧。。。。。

 

不過,大家該清醒了,名牌產品如手袋,手錶之類,香港已經是沒有優勢了,因為香港的價格與北京相比較,只是那張機票的價格。也就是說,他們可以選擇不來香港買。

香港同胞們,如果你們還在夢中的話,請清醒一下吧,別把這些世界名牌的老闆當傻瓜吧 ,他們為何要獨益你香港的代理商啊?難道上海,北京的代理商就可以犧牲嗎?!

 

房地產的興旺,因為大陸很多的人,也許是那些賺了太多不明不白的錢的人,需要移民香港,唯一途徑就是買香港的房產,650萬港幣就可以移民香港,說實在的也真的Cheap的移民條例。那些想把黑錢轉移過來的人,哎。。。。。。起碼有數十萬大陸人吧。

 

金融,還可以5年吧。因為中國政府已經說了,要加速人民幣在世界流通的步伐。人民幣世界流通的話。香港的金融體系也就完了。

大家應該知道,港幣本來就是沒有父母的貨幣,也就是說是野仔(私生子),依靠黃金做儲備,依靠與美金掛鉤來維持別人的信任度。如果人民幣在5年內進入世界流通,港幣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與理由。

 

最後,我想說的一句話;

 

香港人,無論是老闆還是打工仔們,不要再去糾纏于什麽大陸人或香港人的身份之上了。

 

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精力和能力,100%用在怎麼樣才能夠使自己在大中華的市場裏面生存下去。

回應 (10)
我要發表
平凡人
平凡人 2010/07/27 14:45:09 回覆

李一的事情以前也看过,是在凤凰卫视谈节目锵锵三人行。不过,我是听他讲关于吃素的问题而已,我也觉得吃素是好事。起码少吃肉是好事。

2010/07/27 12:53:03 回覆

最近这人太红了。《道长李一》http://163.fm/1ZA6Vd

《李一非常道》http://163.fm/2YBrWu

他也被方舟子看上了

平凡人
平凡人 2010/07/27 11:16:10 回覆
张田勘:碘盐的选择权属于公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09:24  东方早报

  7月26日上午,卫生部公布《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食用盐碘含量》和《食品添加剂碘酸钾》的征求意见稿,一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食用盐碘含量》对食用盐中碘含量平均水平的规定有所降低,将食盐碘强化量为20mg/kg至60mg/kg,修改为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mg/kg至30mg/kg。

  1993年,我国开始全民补碘,当时在食盐中加碘是为了防止公民患甲状腺囊肿(大脖子病)、甲状腺癌等。应当说,这是保障公民健康的一种建设性做法。

  但专业工作者调查后发现,全民补碘实施15年后,相关的甲状腺疾病反而有增多的趋势。例如,碘过量摄入反而可诱发甲状腺肿大(称为高碘性甲状腺肿大),使甲亢的危险性提高,还可使隐性的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转变为显性疾病。

  然而,卫生部于今年5月指出,居民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因此,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对于提高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十分必要。于是,人们不得不继续吃碘盐。

  众所周知,大脖子病的发生只是在中国的部分地区,例如内陆地区和山区。而且,在人群中缺碘的只是一部分人,例如孕妇、儿童等。即使以上世纪70年代受到碘缺乏威胁的人群达7.2亿来计算,在中国也只有约一半的人适宜于补碘。但另外的几亿人是不应当补碘的,更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补碘。

  不分地区和人群一刀切的做法固然在一方面满足了部分人的碘需求,并且对预防大脖子病有较好的作用,但却对另一部分人造成了伤害,威胁着他们的健康,这正是过犹不及的生动解释,同时也说明对一部分人是良药的东西,对另一部分人则是毒药。碘就是如此。

  同时,中国形成现在的全民补碘状态也有违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的精神。该条例第十五条指出:“除高碘地区外,逐步实施向全民供应碘盐。”也就是说,高碘地区不能强制公民补碘。但为何今日之中国,地无东西南北中,人无男女老少幼,都要被迫吃碘盐呢?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反思的问题,当然,责任并不一定都是在卫生部。

  另一方面,即使是在碘缺乏地区和针对碘缺乏人群,在补碘上也应尊重人的选择权。一方面是把碘缺乏的危险告诉公众,另一方面把选择碘盐和无碘盐的选择权交给公众,市场上不能只有碘盐一家。强制所有人吃碘盐实质是剥夺了公民的选择权,也是对人的不尊重。

  应当看到,卫生部现在就《食用盐碘含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减少盐中的碘添加量,这是一种进步。但这还不够。最好的做法是,把食用碘盐和无碘盐的选择权交还给公众,让市场上同时存在碘盐和无碘盐,供公众自己选择。 (作者系《百科知识》副主编)

禪一
禪一 2010/07/27 10:51:03 回覆

我是絕對認同你的觀點的。

首先,貨幣有幻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消息,內地的1萬元工資,與香港1萬元不是一回事。目前,國內的工資水平已經超過了香港,當然,這在某些領域。

論生活條件,香港更沒辦法比了。

廿年前,香港有絕對的優勢。

現在,比大城市已經沒有了優勢,如上海,北京。

廿年後,拭目以待吧。

平凡人
平凡人 2010/07/27 09:34:35 回覆

 

港滬瑜亮之爭

2010年7月27日

劉廼強

上海世博因在暑假期間舉行,而且為時數月,參觀世博的香港市民估計有數以十萬計,其參與程度遠高於北京奧運,加上港滬之間的瑜亮情意結,大量香港市民通過參觀世博,對上海作短暫的近距離接觸和觀察,即便只是蜻蜓點水式,和管中窺豹式的接觸和觀察,對港滬之間關係和發展的影響,將會起出不容忽視的作用。

這六位數字規模的香港訪滬遊客,很多是初次到上海,他們的觀感是由這一次短暫而局部的觀察而構成。他們所觀察到的上海,是攝氏三十五度嚴暑之下,世博每天承受着約五十萬人次外來游客壓力的情況。一般來說,港人的印象是:上海不如香港,而世博這過氣的盛會則見面不如聞名。

經過兩個月來的運作和改善,世博基本上算是順暢,最可見的是各展館輪候區的大量有蓋帳篷,上邊淋水,下邊加風扇和噴霧的節能降溫措施,使數小時的排隊不太辛苦,大大降低中暑情況的出現。這一點,恐怕各地的主題公園都覺得有借鑒的價值。至於一般人未必留意到的區內降污減排和排放監控系統等,也足以使人贊歎。

上海基建有後發優勢

對長期有接觸內地的人來說,他們會發現上海這幾年充份掌握世博這機遇,許多方面着實有長足的進步,大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之感。但是世博園區內少數國人的表現,尤其是他們的排隊意識,足以加強不少一向與內地少接觸的港人對內地的成見,連帶對上海也有不良的印象。

我很相信,以目前香港和內地的交流不斷加速和深化的趨勢,這些人於未來數年之內,肯定還會再次接觸內地各城市,會再訪上海,前後比較之下,他們當會感覺到內地明顯的進步,成見必然會在事實面前消失。

即便如此,無可否認,今天的上海,在許多方面都不如香港。他們經常說,外灘的夜景,不亞於香港的維多利亞港。這回我特地親身體驗一下,在外灘從黃昏待到華燈初上,燈火通明才離開。經過刻意改造之後的上海外灘的確很美:浦西這一邊全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或以前的建築物,在射燈投影之下,有着香港所沒有的古典之美。浦東這新開發區則是清一色的現代高樓大廈,與維港相比,其密集性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幻彩燈光,香港有的,人家都有;香港沒有的,如十多二十層樓高的特大組合屏幕,在浦西外灘望過去,真使人目眩。只是屏幕所播放的是廣告,這也充份體現當今中國的庸俗暴發戶作風。只可惜,黃浦江兩岸就缺乏了維港那種一望無際的空曠感,更遺憾的是,它沒有後山的依托,沒有香港夜景那種依山建築的層次感,和從山頂往下望的另一個美極的角度。對不起,黃浦江夜景很美,但跟維多利亞港的夜景相比較,根本是不同級別。這不是上海的錯,是上天特別眷顧香港。

宜引進港專業管理人才

從外灘走到南京路,又可以跟香港的旺角相比較(或者把徐家匯跟銅鑼灣相比較)。這裏港滬之間的差距便已大大拉近,也有彼此共有的問題,例如商場文化、光污染等。我們要觀察一個城市,千萬不要只看通衢大道,再從橫街往內走,便會發現上海商業繁榮的縱深,畢竟不如香港。這裏寄語香港的零售餐飲業界,如要往內地發展,上海是必爭之地。不要怕,趁今天香港還有剩餘優勢,趕快在上海佔領一席之地。

今天全中國都喊要發展服務業,一線城市更爭着要發展高端服務業。要發展高端服務業,起碼要具備兩個必要條件:一是管理,二是人民素質。

先說管理。我們可以兩地的市內軌道運輸系統作比較。上海藉世博,只利用數年時間便建成一個比香港更密集的地鐵網絡。香港好幾個如觀塘站的開放式地鐵站,還堅持不能建防護閘,但是日本早已經有,上海也有了。這說明在基建和硬件建設方面,上海大有後發的優勢。不過,一進入地鐵站,很容易便覺察到香港地鐵的管理,明顯比上海優越。

首先覺察到的是通風系統。上海起碼有幾條我乘搭過的路線,它們的通風系統設計明顯有問題。香港的地鐵通風流暢,既沒有明顯大風的風口,也不會覺得悶氣。上海地鐵站內風口明顯,但月台人多的地方則稍有悶熱感。奇怪的是,雖然上海整個地鐵系統都只有一家營運,也不像香港那樣,之前有多於一家公司營運歷史遺留的包袱,但它的交滙口,轉線卻依然要走很長和頗為複雜的路。每條線的車卡,車形完全不同,這樣一來,儲存和調配不同形號的零配件時,不但成本高,也妨礙效率。

更有趣的是,全世界的地鐵車站月台,都有意的做到不同,以資識別,但上海的地鐵月台,則每線均同一顏色及設計。除此之外,上海地鐵站內到處都是各種細小破損,不即時維護,連防護閘玻璃上的壘壘掌痕、指痕都沒人清潔。

從以上例子可以見到,香港的管理的確勝上海一籌。這裏建議上海當局效法北京,外判幾條地鐵線給港鐵管理,再從中汲取經驗,加速提升。

管理歸根到底就是人。市民的普遍素質,決定了它的服務業水平。奉公守法,敬業拚搏,是香港市民的普遍特質。這種特質,不是三五年可以快速形成,上海市民在這些方面不如香港,是大家都承認的事實。上海跟香港一樣,都是移民城市。在二戰之前,上海的商界以寧波幫和廣東幫為主。往後上海可多引進港商和香港專業和管理人才,逐步在上海商界形成一股香港風;香港和上海加強交流,優勢互補,對雙方都有好處。

你追我趕的競賽關係

不論有沒有香港的協作,隨着中國的復興,上海的冒升,已成無可阻擋的大勢。換句話說,香港相對上海目前的優勢,差距勢必快速收窄。香港跟上海,是一八四二年南京條約底下的孖生兄弟;直至一九四九年,長期以來上海是老大,而香港的發展水平甚至連廣州都不如。有如龜兔賽跑,上海這領先的兔子睡了數十年,讓香港從後超前。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得到國家的政策促使,上海這兔子蘇醒了,香港則依然像烏龜般慢步徐行,讓上海很快的從後邊趕上來。

一下子,香港心裏發毛了。一方面不甘心再被超越,另一方面卻是無能為力,無可奈何。上邊說過,上海未來的發展需要像香港那樣有素質的市民,香港則需要像上海般有魄力的政府。我們既不能期望本屆行將離任的特首大有作為,惟有寄望於下屆特首和特區政府較有遠見、承擔和作為。不管怎樣,港滬之間,大不了是你追我趕的競賽關係,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

平凡人
平凡人 2010/07/27 08:55:39 回覆

中國旅遊, 緊急通知, 請盡量傳開去
最新的消息﹔如果有要去中國旅遊,  請小心!

緊急通知:

若是有人接近你,向你推銷海味干貨產品,又建議你聞一下、試一下味道的話,一定要注意了,

這是一種迷藥類的東西,當你聞到它,你就會昏。

然後他們就會拿走你的皮夾、你身上所有的值錢物品。

請務必發給你所有認識的朋友,現在廣東、河北、天津、武漢等地已開始亮相了,請大家提高警惕,以免上當、被騙!

平凡人
平凡人 2010/07/26 12:30:24 回覆
易中天:我坚定不移地反对成功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6日 10:03 精品购物指南

最近一些闹得沸沸扬扬的名人“学历造假”“论文抄袭”事件,成了最大的文化热点,当事人或缄默不语,或借口推脱,勇于站出来接受调查、澄清真相的英勇之士寥寥无几。这个职场、娱乐圈、文化界大肆推崇“成功学神话”的年代,让我们见识到了这种“中国式成功”的本质。

中国式成功学“偏方”

  鲁迅先生要是活到现在,估计也要把他的那句名言改一改:“世上本没有真,造假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真。”——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日前,某杰出企业家、打工皇帝很“杯具”地陷入了“高学历扯淡门”,高素质的职业打假者登时成了威胁成功学神话的“恐怖分子”,公然接受权威外媒的采访不说,更一石激起千层浪,造就了继“富士康连跳门”之后的最热职场话题。文化界仿佛也被应声拖下了水,学术泰斗的陈旧著作遭质疑,几帮举足轻重的教授们围绕“何为抄袭”争得相持不下。两个原本很严肃的领域,似乎受到已被“伪绿豆学说”扑灭的养生热的传染,与和“章子怡诈捐门”同级的诚信危机打了场大规模的遭遇战。

  再看看娱乐圈,早就主次不分、混乱不堪了……“非诚勿扰”“凤姐”“苍井空”“伪娘”“嫩模”“兽兽”等热门检索字的同义词是“炒作”。当部分企宣把撰写虚假通稿演变成一门必修技能时,众多小明星们也学会了主动迫使大明星们“被绯闻”,进而登台上位,于是便有了Angela Baby与黄晓明、熊黛林与郭富城的暧昧不清,有了周杰伦的“初夜门”。

  自然,依据娱乐圈的法则,博得的关注度越高,成功的概率也越大,利用虚假信息骗取点击率、见报率,主动提升曝点的新闻价值,这些和凭借一张假学历、几篇假文字将自我神话日趋完善的做法并无二致。有时硬性指标的数据上去了,但也并非绝对靠谱,回看被折腾成又一“新神话”的中国娱乐电影,纵使《唐山大地震》的眼泪是真的,可我们曾以为应当正儿八经的《孔子》和《阿童木》不也曝出了“票房造假”吗?

  寻遍“娱、学、职”三界,最令人困惑不解的表象还数“名人抄袭”,从最简单的歌手抄歌曲,到深奥一点的造型抄创意,再到理应最注重个人精神劳动的出版圈内的种种“剽窃门”,这其中甚至出过像郭敬明那样的,无视法院已经下达的判决,拒向原作者道歉的经典案例。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在他的《雅贼》系列里将偷窃行为描写成一种“一经上手,终生无法戒掉”的怪嗜,能激起堪比性高潮的兴奋感,而莫非那些业已功成名就的抄袭者也是怀着同种心理……

  一言以蔽之,我们不妨暂且把以牺牲诚信,来换回“神话”“奇迹”“上位”“风靡”“井喷”的成功模式赐名为“中国式成功”,鉴于它在当今中国的职场、娱乐圈、文化界里如此流行,本报邀请到一位亲历过中国式的“成功神话”的文化人给出独家诊断。

  易中天 讲诚信不如讲担当

  适逢媒体首度报道清华大学学界泰斗汪晖被指抄袭一事之际,著名学者易中天便在京城某著名报刊上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汪晖教授,请勿坐失良机》,但这一声呼喊,却始终没能把当事人给喊出来。

  与此同时,似乎为了上演一场精巧构思的“双城记”,另一位学界泰斗、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多年前的成名作《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也陷入“学术打假”风波。时至今日,学术界由此展开的“派系纷争”并未平息……

  然而,以丢弃诚信为代价的“中国式成功”却并非文化圈独享的专利,它同样渗透进了我们朝夕关注的职场和娱乐圈。于是,人人都讲诚信,生活就会真的如“阿甘正传”一般单纯了吗?如果说大部分的成功学是谎言,那么用来修补价值空虚的,理应是诚信,还是其他?仅为了答疑解惑,本报记者就此与易中天先生进行了一番对答,模仿了一出中国古代贤人与学生的情景戏。

  “跟造假的人讲诚信,你不觉得滑稽吗?

  担当都没有,还讲什么诚信?笑话!”

  诚信,并非中国传统的最高原则

  记者:近期发生的一些事件,比如论文被指抄袭、学历被指造假等,似乎可以引出一个独特的概念──中国式成功。你认为原因何在?

  易中天:请问什么叫“中国式成功”?

  记者:就是以牺牲诚信为代价换取的成功。

  易中天:如果仅仅就是论文抄袭、学历造假,那也不是中国独有的。“克莱登大学”的文凭,并不只卖给中国人吧?

  记者:可是这类事情,在发达国家会遭到普遍抵制。但在中国,却似乎得到了主流社会的默许。这算不算“中国特色”呢?

  易中天:应该说与“成王败寇”的传统有关系。既然“成者为王败者寇”,当然就可以不择手段,也必须不择手段。你讲道德,讲法律,讲游戏规则,结果成“寇”了,谁干呀?所以,我一直坚定不移地反对“成功学”。在我看来,与其讲“成功学”,不如讲“失败学”“挫折学”。中国更需要的,是这两个。

  记者: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是非常注重诚信的。在几千年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却出现了这种独特的成功模式乃至成功学,不奇怪吗?

  易中天:一点都不奇怪。首先,传统不等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兵家,也都是。兵家就不讲什么诚信。《孙子兵法》说得很清楚,“兵以诈立”,“兵者,诡道也”,讲诚信那是犯傻。法家也不讲这个。韩非认为,人与人之间,包括老婆孩子,都不可以信任,诚信有什么用?有用的是威胁利诱、严刑峻法。这些都是传统。

  记者:儒家的影响还是更大吧?

  易中天:儒家的影响是很大,但不能夸大。尤其是法家的影响,不能小看。历代统治者,明面上“独尊儒术”,骨子里还是法家那一套。其次,儒家自己,也不把诚信看做唯一道德和最高道德。孔子就说,言必信行必果,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只能马马虎虎算做最低一等的“士”(《论语·子路》)。孟子也说,真有道德的人,“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孟子·离娄下》)。

  记者:怎么会是这样?

  易中天:因为诚信并非最高原则。比如,你稀里糊涂答应做坏事,后来发现这事干不得,难道也讲“诚信”?还有,商家哄骗你,签了“空白合同”,或者违反相关法律的“格式合同”,你也让他敲诈?那就不是“小人”,是“蠢人”了。所以,孔孟都认为,诚信的上面,必须有“义”来管着。用孟子的话说,就叫“唯义所在”。搁在今天,则还要加上“法”。符合法律和正义的诚信,才能够提倡。

  担当,认账不等于认错

  记者:抄袭不正义,造假不合法,可以批评他们不讲诚信吧?

  易中天:当然可以批评,但没有用。

  记者:是不是因为缺乏严厉的惩罚措施?对于作假、抄袭等行为,我们往往骂过就算了。争议一过,照样风平浪静,质疑到最后也就成了形式。

  易中天:这当然是原因之一。

  记者:那么,你认为造假者需要以“身败名裂”的方式来对此负责吗?

  易中天:代价肯定得付,学费肯定得交。如果造假“零成本”,那可真是“不造白不造”,绝对屡禁不止。不过,惩罚也得有度。比方说,“名裂”可以,“身败”就不必吧!除非是触犯刑律,闹出人命,那又另当别论。这样的造假,至少得罚他个倾家荡产。

  记者:有没有一种可能,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论文抄袭、学历造假,也是受制于某种机制。他们也是“受害者”,是可以宽容甚至可以不予追究的?

  易中天:是有这个可能,因此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同情。但这并不等于不追究,只是处理的时候要适可而止,不要穷追猛打,更不要一棍子打死。我们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态度要“与人为善”。所以,我还是主张“教育从严,处理从宽”。

  记者:要教育大家都讲诚信?

  易中天:诚信这事就算了吧!跟造假的人讲诚信,你不觉得滑稽吗?依我看,与其讲诚信,不如讲担当,也就是首先要认账。认账不等于认错。认错是承认错误,认账是承认事实。认账以后,是对是错,还可以讨论。如何处理,更可以商量。但前提是认账。男子汉,大丈夫,做了就是做了,躲躲闪闪干什么?砍掉脑袋,也才碗大个疤!

  记者:为什么要这样强调担当?

  易中天:有三个原因。第一,认错的前提是认账。账都不认,还说什么?第二,事实就是事实。你不认账,它就没了?还不如痛快一点。第三,诚信的上面,还要有正义和法律管着。讲担当,却只要承认事实和负起责任就行。比方说,面对质疑,坦然宣布接受调查。这就简单得多。当然,我主张“以担当代诚信”,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但这次讲不了啦!

  记者:有担当,就可以讲诚信了吧?

  易中天:别指望一口吃个胖子。能够“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拉屎自己埋”,就不错了。担当都没有,还讲什么诚信?笑话!

 

2010/07/26 11:04:07 回覆

COOL!!!!!!!

慳妹
慳妹 2010/07/25 21:50:07 回覆

講得好,但大部份香港人還未識驚!

平凡人
平凡人 2010/07/25 20:51:55 回覆

順帶一提,

朋友告訴我另外一個故事,他原公司的上司(與我當年平級的),最近在香港賣掉銅鑼灣的一套房子,600多萬港幣。

搞笑的是,地產經紀人連普通話都不會講 ,這位同事就自己跟這個大陸的官太(注意:是官太太。就是我以上說的問題啊)談價格和條件。直到最後成交。

當然,我知道這個同事的普通話起碼能給75分,英文85分,他是香港某大學MBA畢業的。

所以啊,以上故事告訴我們,其實香港的某些行業(例如:地產經紀),他們忽然發達都不知道為什麽,但是,他們會陶醉于這個忽然發達。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user

最新回應

立 冬
立 冬 2018/07/16

怪不得人哥幾年沒上來頭條呢.  {#icons_cat9}

WongHD
WongHD 2015/07/21

平凡兄,我沒有這個情況呀。

住家小男人(政见不同请勿拍砖)

long time no see {#icono0_45},你地可以打牌,吾准食糊 {#icons_boy4}

WongHD
WongHD 2015/06/17

係呀,真係甘,我會守多陣。 之前,我見到1788升到8蚊,所以無追入,後悔中... 你呢個post嘅兩條問題,我未遇過,所以答唔到你,希望有些網友能幫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