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03《讀曾國藩家書》之修身篇(16)

2011/09/03 00:25:06 網誌分類: 寫作
03 Sep

 

 

書中說:「致四弟·必須加意保養 今年以來,賢弟實在勞苦,較之我在軍營,殆1過十倍,萬望加意保養。祁陽之賊,或可不竄湘鄉,萬一竄入,亦系定數,余已不復縣系。余自去年六月再出,無不批之稟,無不復之信,往來這嫌隙尤悔,業已消去十分之七八。惟辦理軍務,仍不能十分盡職,蓋精神不足也。」

 

曾國藩在家書中勸勉弟弟,工作雖然辛苦但仍要保養身體,並說到自己雖再度出山,任何事都盡力而為,除逐一批復稟告和信件外,更致力消除多年來與人結下的嫌隙。由此可見,曾國潘對年青時「氣盛無人」的行為深感懊悔,過去認為自己總是對的想法確有偏差之處。

 

香港現今亦有不少年青人如曾國藩一樣,縱使年少氣盛,但同樣胸懷大志,希望一展抱負,發揮所長,為社會作出貢獻。在邁向這個人生目標,他們大多選擇腳踏實地,裝備自己,為稍縱即逝的機遇作好準備。

 

然而,有少部分年青人卻選擇「走捷徑上位」的模式,希望用最短時間獲取功名利祿,所作所為不計較是否對社會有貢獻,只在乎自己有何利益。但沒有基石的樓宇抵受不起風暴的吹襲,未有真才實學的知識,又怎能應付不同的問題,又應可面對來自四方八面的壓力。

 

831日星島日報在「來論」刊登香港大學學生會幹事(2009)暨油尖旺專上學生同盟主席梅懌熙的文章,標題為「誰『滲透』了港大學生會?」

 

筆者對梅懌熙,以至文中提到的人與事均沒有多大的認識,但卻對該文有很大感觸,甚至乎可說是無奈和嘆息!這是因為該文令筆者看到,「中國威脅論」不單是西方及日本在國家層面為貶抑中國崛起的統一論調,而在民生層面,竟然有人甘心為個人私利而參與「滲透」,阻撓自己國家的持續發展。

 

梅懌熙行文便以港大「校慶風波」政治炒作味十足開首,一針見血地說明事件被政治化,並在「有心」媒體一貫的推波助瀾下,「親中共」、「政治滲透」等帽子便成為剷除異己的工作。

 

梅懌熙的文章令人聯想到香港大大小小的「會」,上至大律師公會、下至小公司的工會,有否出現梅懌熙筆下的港大學生會情況?「滲透」並非內地特務,而是中央情報局或其他別有所圖的組織或機構。記者協會近日的做法,究竟只是「為保飯碗」,還是另有目的?實在令人擔心。

 

若然記協工會主席麥燕庭真誠維護新聞自由,便應堅決向政治說「不」,還新聞信息一個自由真實的環境。遺憾的是,麥主席眼中只有自己「工作」的自由,卻將公眾知情權,知道事情真相的權利斷送到政治的鬥爭深淵中。

 

再者,新聞自由得到市民支持的另一個重點,就是不能為新聞預設立場,否則這不是自由,而是一種工具,甚至乎是殺人不見血的工具。按梅懌熙的說法,媒體在報道中便已「咬定這團體『親中共、政治滲透』」。

 

引用梅懌熙的文章,今次風波中「哭港大」的男主角李成康不但是民主黨黨員,曾擔任李華明助理,據說今年區選原有意出戰觀塘寶達選區,今次打覑普通學生的面目,淡化其學生會幹事身分,可算是如願以償。

 

麥主席任職傳媒多年,當應明白新聞報道必須持平,在可能的範圍內將涉事雙方的言論、澄清或反駁予以公開。在港大事件中發生後翌日,不少媒體都以「李成康」為報道對象,但內容大多屬「一面之詞」,甚至乎當事人「不投訴」、「不給口供」情況下,卻無時無刻,包括事發時與媒體保持緊密聯繫,明顯是有備而來。面對媒體未有持平報道的事實,請問麥主席又應如何改善?

 

在指稱有警務人員遮擋鏡頭事件上,麥主席亦義不容辭為「工友」發聲。在新聞短片中,我們只看到有警務人員揮動雙手阻止記者,甚至乎看來像是曾按下記者的攝錄機。可是,有關片段曾經刪剪,在事發前及後出現什麼情況,究竟警務人員的目的妨礙拍攝,還是在執行人群管理工作,在有衝突的場地,為了保障涉事人、執行職務警務人員,以至記者的安全才揮動雙手,希望記者不要過份接近事發地點,一如交通意外中救護人員將傷者抬往救護車時,警方協助維持秩序,以免遭記者包圍拍攝而延誤送院救治的情況一樣?

 

正如麥主席所言,事實勝於雄辯。若有人懷有特定目的企圖阻撓傳媒訪攝,不但用身體行動表達,更有言語及持續一段時間。但從經剪輯的新聞片段中所見,警務人員只是在發現記者接近掙扎中涉事人才揮手要求停止,在熒幕靜止的畫面中更看到該名警務人員根本就沒有緊盯記者,而是望向背後,完全與內地公安人員刻意妨礙記者拍攝的做法不同,香港警察公安化的說法明顯不能成立。

 

香港是一個資訊自由十分開放的地區,相對其他國家或地區,包括自稱民主開放的西方社會,香港警隊,以至政府一直尊重新聞自由並非空談,來自不同渠道的新聞資訊百家爭鳴。若然涉事的記者由於未能拍攝得「獨家新聞」便聲言香港缺乏新聞自由,則香港新聞自由的定義和價值觀便被扭曲,換來成為記者謀生和爭取私利的工具而已。

 

麥主席並非一般市民,明白到新聞自由和公眾知情權的大原則下,必須了解事實的全部過程才能作出判斷。更有甚者,麥主席同具記者身份,與事件存有顯著的利益關係。作為「持份者」,麥主席有責任安排獨立第三者持平討論。然而,麥主席未有要求有關電視台播放完整的版本,更以記協主席身份擔任當事人的代表指東說西。究竟這是否在影響新聞自由的公正?

 

梅懌熙的文章帶出香港大學,以至其他專上院校學生會內部問題嚴重。有謂年青人讀了書若不養氣修德,就會變得自大輕狂,比無知還要令人厭憎。筆者只能寄望當中的年青人,莫要如曾國藩般,待至垂垂老矣時才及時警醒。曾國藩有重出江山的機會,屬來者可追。但在資訊自由社會,任何人今日的一舉一動,皆可成為明日的憑證,當你們明白過來時想改過自新,惟恐悔之已遲。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