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分享 (兩篇)

2011/11/10 16:47:12 網誌分類: 閱讀分享
10 Nov


 過來人分享(一)﹕情緒社交 支援首要處理
轉貼分享:  明報  親子專題 2011年11月2日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relation3.cfm?File=20111102/spea/oaa3.txt

【明報專訊】Vivian小學時被評定為資優兒童,IQ高於130,是香港首批被英國政府認可之資優兒童,當年她參與過港英年代的試驗學習計劃,接受了多年資優培訓。她說,在那個年代,大家並沒有「跳級」這個概念,對資優的了解亦不多,她說﹕「因為從前的家長很少會帶子女做IQ test,但如今很多人會這樣做,所以社會上好像多了很多資優生,但學校又未必照顧得到。」

「抽離式」學習更好
雖然從前較少學校會讓學生跳級,但Vivian慶幸有一位熟悉自己的母親,沒有讓她跳級,令她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童年。「我的媽媽是退休副校長,當我念小學時,她還是一位小學教師,所以很了解她的女兒的程度去到哪裏,也給予我很多學習機會。她明白當年在香港,大家都認定孩子幾多歲要念幾年班,絕少會跳級,於是便為我找了一間課本及程度均高一年級的學校,即使不跳級,也有跳級的效果。」除了一般課堂,放學後Vivian會跟其他同級的資優同學上額外的資優課程,由專業的老師帶着她們進行不同活動如辯論等。

身為過來人,現時又親身接觸到很多資優小朋友,Vivian認為把一些資優小朋友集合起來,放學後,一起接受特別培訓比跳級好。「資優生很多時候並不是各方面都比人叻,先說身形,他可能較師兄師姊矮小,被人欺負甚至被人打的情况也會發生!另外,那些老師並沒有受過訓練如何教導資優生,始終資優生都有些特質,例如自以為是,老師一定要明白他們的心態才能溝通得到。」

身形輸蝕 易被欺負
在學習上,Vivian認為是否能夠跳級並不重要,她強調照顧資優小朋友的情緒支援更為重要。「試想像一個6歲的小朋友,腦子想的都是20歲成人的東西,他的人生會有很大壓力。」所以她認為讓小朋友跳級沒有問題,最重要是在家中或其他地方能有人去照顧他的情緒。

 

過來人分享(二)﹕跳級名校 信心曾動搖
轉貼分享:  明報  親子專題 2011年11月2日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relation3.cfm?File=20111102/spea/oaa2.txt

【明報專訊】今年19歲的利雋文,是2008年會考十優狀元,經拔尖計劃入讀香港大學精算系。由於小學時曾經由小一跳級升讀小三,因此他明年將會以20歲之齡成為大學畢業生,比其他拔尖同學還要年輕一年畢業。

正常上課 與別人無異
雋文算是跳級生中的成功例子,因他無論在學業或人際交往上,從沒遇過適應上的問題。他笑說﹕「我記得那時開生日會很開心,因為我認識兩個級別的同學,所以出席的人數便多了一倍。」

當年跳讀小三的決定,是由利爸爸提出的,雋文說﹕「我讀小一那年,覺得老師教的東西太淺,所以上堂經常不願聽書,於是爸爸便建議我跳級,希望我可以保持學習的興趣。我那時不知為什麼要跳級,爸爸說跳級可以少做一年功課,我心想﹕『又幾好喎。』於是,便向學校申請,做過一些二年級的測驗卷後,學校便讓我跳讀三年級。接着幾年,我成績算是中上,全級160多人,我考廿名以內。其實我跟其他同學一樣正常上課,沒有什麼特別。」

那時他是跳級生,又是學校奧數的代表,年年獲獎,從沒懷疑自己能力。直至升讀喇沙中學,他才開始出現信心危機。「其實我覺得跟我跳級沒有關係,即使我沒有跳級,入到去,一樣會有大池小魚的感覺,因為學校裏的同學好勁,很多傑出的人。」直至中四那年,雋文才開始重拾信心,並在會考中考獲10A佳績,並成為拔尖生考入港大。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