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17《讀曾國藩家書》之修身篇(35)

2012/03/17 00:09:00 網誌分類: 寫作
17 Mar


書中說:「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 弟謂命運作主,余所深信,謂自強者,每勝一籌,則余不甚深信。凡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凡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此亦關乎天命,不盡由於人謀。至一身之強,則不外乎北宮黝、孟施捨、曾子三種,孟子之集議而慊1,即曾子之自反而縮也。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若專在勝人處求強,其能強到底與否,尚未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行政長官選舉還有一個星期,誰勝誰負至今仍是未知知數,表面看來梁振英先生「反超前」成為來屆特首的熱門人選,唐英年先生民望雖然只有兩成多,但「爛船有三斤釘」,一眾富豪和地產商的支持和影響力絕不能忽視。在兩「弱」相爭下,更有機會出現流會的情況。或許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何俊仁先生這頭「非臚非馬」的參選者,將沒有絲毫當選機會。

 

誰人當選的爭議惹得近兩月來全城沸騰,不為參選人的政綱,也不是管治能力,而是層出不窮的「題外話」,由第三者、西九事件、僭健風波、私生女、江湖飯局,日日不同,局局新鮮,較之電視台的長篇連續劇更令人關注。

 

記得在上月的一個朋友聚會中談到三者的競選策略,情況與其他市民一樣各有不同的見解,互有支持者。簡單計算一下以支持唐英年先生較多,唯獨筆者卻認為梁振英先生當選機會較高。至於何俊仁先生,大家一致認為只是陪跑的份兒。

 

朋友間認為唐英年勝選較高的主要論點,不外乎是管治經驗和強大的人際關係網絡,尤以後者為甚。有人認為單從「站台」的人物,如唐英年背後眾多的富商巨賈及商界翹楚,相對於梁振英的小企東主和草根階層,明顯地是「搶眼」得多。

 

再者,唐英年是前政務司司長,在政府任職多年,曾與現時眾多的高級高務員共事,熟悉政府運作及公務員文化,不單有助沿用現屆政府的運作模式,亦可避免交接期可能出現的混亂情況。

 

事實上,名人「站台」並不代表「親自落手落腳去做」。在名人效應下,唐英年表面上有很強的管治班底,但真正願意在前線衝鋒陷陣,背後出謀獻策者究竟有多少人?這些名人視唐英年為「領導人」,還是視其為聽從自己意見的「傀儡」。

 

觀乎兩個競選團隊,唐英年與梁振英在處理負面信息時,分別得到坊間截然不同的評語。一個領導人是否應對拙劣,還是能言善辯,除個人天生的辯才外,更重要的是能否知人善任,以及虛言納諫。由「落手落腳」的工作人員顯示出的能耐,市民不禁擔心,「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究竟是指敵人還是自己。

 

梁振英擔任行政會議召集人被評為毫無建樹,相對於掌握實權的行政長官或政務司司長來說,這個顧問角色的崗位便顯得十分尷尬。若多言的話便會功高蓋主,被評為專閒不分,更何況行政會議具有保密協議,會上的言論絕不能隨意向外界披露,市民根本不知行政會議成員在會議上有何貢獻。

 

至於贏得公務員團隊支持,以至對公務員文化的適應,毋庸置疑唐英年是十分優勝,並會駕輕就熟,應付自裕。回顧十多年來回歸後「摸石頭過河」般的一國兩制管治情況,管治當局一直被市民形容為弱勢政府,究竟是成功還是要作出改變。在講求「轉變」的新世代,唐英年的不變和溫和,相對梁振英的求新和強硬,既得利益者當然支持唐英年,力求轉變者便會支持梁振英。現時香港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高達0.53,為亞洲之冠,相信既得利益者的人數遠遠少於力求轉變者。

 

曾國藩給弟弟信中表示相信命運,但卻不信自強的人每每能棋高一著。因為國強賢臣多、家強賢子弟多,是在於天命而非人謀。對於個人來說,只在勇敢、仁厚和義理三種,否則縱有李斯、曹操、董卓、楊素之謀,或是陸、何、蕭、陳自知又自雄之智,均得不善終。

 

總結來說,不論是唐英年還是梁振英當選新任行政長官,只能自修求強而非爭勝求強。因為任何人若只專注於求強,最終能強到底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