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退羅太影響深遠

2007/06/30 22:57:34 網誌分類: 時事
30 Jun

  「教院風波」在調查委員會報告發表,以及羅范淑芬請辭後告一段落。惟事件對社會做成的創傷,實非一時三刻可以平復,尤以公務員中產生的震盪,將推使公務員視某些政客為敵,不利香港的發展。

 

  另一方面,有謂「我雖不殺伯仁,但伯仁為我而死」。在今次教院風波中,社會評論都認為這是雙輸局面,涉案人等如羅范椒芬、李國章及莫禮時將離職,陸鴻基更遠走加拿大,相信將不會再回港,以免出現法律訴訟,而其他「聲言」捍衛學術自由的學者,今後當為官者或其他學者面對他們時,亦須承受別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猜疑,處處防範,不單未能做到學術交流,甚至乎只是閒談數語,亦害怕被錄音,又怎能在學術探討上有所進展。可是,最終承受惡果的受害者,殊不知將是全港市民。

 

  簡單來說,在教院風波中,部分教育界人士與執政當局的鴻溝加闊,現時執政者除在日常會議中開宗明義地自備錄音機外,更必須慎言謹行,及不能再以君子之心待人,以免墮進小人預設的陷阱。進一步而言,涉及其他範圍的工作,管治當局亦須顧及「反轉豬腸」的行為,因而只能按本子辦事,使工作效率事倍功半。雖然「官僚辦事式」的官僚架構遭人詬病多時,但若如羅太般「全情投入」,豈不落得同一下場。

 

  第二點就是教院風波給予現今青少年一個很壞的榜樣。由於教院校長可基於本身利益,將不磊落的偷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除直接影響教院培訓出來的老師形象外,更甚者,學生們在這種歪論的感染下,日後依權畫葫蘆,在與老師或校長會面時偷錄對話內容,將使老師壓力加重,教學工作倍感困難。雖然有學者在調查報告發表後指出,只要做正確的事,那怕他人錄音。但這種事後豪言說來容易,若該學者本身成為當事人,又不知屆時怎自處。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亦會有瞌睡之時,因為世上卻難以找到永不偶而說錯話的人。

 

  第三點就是畸型政治社會下的環境,已將為反對而反對這種有違正道的做法,視為有效之法。雖然市民認同教院調查報告沒有政治色彩,但在調查過程中,政客的推波助瀾,不時引用「有心人」或「報章」的未經證實或扭曲的消息,作為打擊政府威信的「彈藥」。這種「非政治議題被政治化」已成為今時今日某些政黨喜用的策略,除因為成本低外,只要套上「民主」、「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等光環,便像是為自己臉上貼光。但這種利己損人的行為,實為追逐權位的行為,與羅太為了維持公務員推行政策的尊嚴而不留下來的風骨相比,實在相形見拙。

 

  最後的一點,亦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現時社會價值觀存在的偏差。市民都認同「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的重要,但調查報告亦明言,這並不是絕對性,在社會整體利益下,作出規管是執政者的責任。調查報告並沒有探究學者發表批評政改的文章是基於學術研究,還是教院自身利益,但早前「應科院」浪費公帑事件,輿論均指責政府缺乏監管,而不是「干預科研自由」。

 

  早前在立法會上,張文光議員在提到涉及撥款院校作為教師加薪時,要求李國章局長指定有關撥款必須用以加薪用途。李國章隨即反駁指出,張議員經常強調的院校自主,卻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政府當局干預院校對撥款的用途,豈不與早前張議員提到教統局「陰乾」院校財政資源的說法如出一轍。由此可見,社會價值觀在不同環境下,各人均有不同的縯繹,以達到個人的目的,甚至濫用社會資源,而付出代價者亦將是全港市民。

 

寫於二零零七年六月三十日
回應 (1)
我要發表
2007/08/13 21:14:57 回覆
凡是政府推動的政策..他們就一定要反對.政客的陰謀路人皆見.!!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