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碗山西刀削麵

2012/08/23 01:30:17 網誌分類: 飲食
23 Aug

這段期間經常應酬,和朋友在外面吃飯,吃的不是大魚大肉,就是煎炸油膩的食物,弄得腸胃不適;趁著今天清閒,很想吃得稍為清淡一些,清一清腸胃。

 

{#4.jpg}

 

早上在荃灣眾安街,看到一間標榜吃素的妙香齋,內裡擠滿了茶客,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空位子,開了一壺普洱茶,細看餐牌上的點心選擇,叉燒包蝦餃燒賣、山竹牛肉、四寶雞扎、灌湯餃等,應有盡有,心裡不禁暗笑,人真的很矛盾,雖說是來這裡吃齋,但原來還是念念不忘想吃葷。

 

{#02.jpg}

 

向侍應點了一個皮蛋瘦肉粥,再加了一籠四寶雞扎,食物的外型和質感,完全模仿真實的粥品點心來做,當然吃到的,只是一堆加了色素,加了味的麵筋;結帳的時候,心裡有點內,好像剛剛夥同這間食店,欺騙了自己的腸胃。

 

在香港,要吃一頓好的素菜,絕不平宜,雖然食材用的黃豆和蔬菜,相對肉類平宜,但錢全花在廚師的手工製作,為了迎合顧客需要,模仿那些山珍海味、酒席名菜來做,甚麼紅燒乳豬、清蒸大海斑、蠔油鮑魚、燒大群翅,拆穿了,其實只是一些仿真度高的豆製膺品。

 

{#01.jpg}

 

想起在台灣茹素的日子,價格不但便宜,相對吃得舒服,因為食材不會弄得花巧,吃的素菜就是一些蔬菜,取之大自然。最好吃的是原味火鍋,湯喝起來很舒服,很自然,沒有添加味精,喝了不會感到口渴,還可品嚐到食材的清甜味道。

 
火鍋內的蔬菜和豆腐很新鮮,有花椰菜、高麗菜、地瓜葉、秀珍菇、香菇等。五榖飯也很好吃,飯香甜而有彈性,再來一杯豆漿,心想,這才是吃素。

 

{#1.jpg}

 

晚上,突然想吃一碗刀削麵。在荃灣地鐵站力生廣場的轉角處,就找到一間不起眼的小店子,價錢大眾化,沒有很多宣傳,卻原來是最正宗的一間。

 

刀削麵源自山西,是北方百姓的家常主食,麵團經過多次揉搓及拉長後,再用一塊特製的削麵刀,像削一樣,一條一條的,直接削到盛滿沸水的鍋裡。削出來的麵條,兩頭尖,中間寬,成葉狀。

 

只見削麵的師傅,一隻手托着麵團,另一隻手用削麵刀削麵,看他如何表演揉麵、搓麵、拉麵及削麵,再落鍋煮麵,盡顯功架,本身已經是一種視覺享受。廚師用清湯或燉肉湯煮熟麵後,撈出來放在碗內,再澆上蔥花、灼熟的油菜、肉、及配上不同的餸料,如麻辣醺蹄、五香牛肉、手撕雞、上海雲吞、豬手、豬頸肉、炸醬等,一碗好味的刀削麵,就放在你的面前。

 

{#2.jpg}

 

削麵用的刀,只是一塊簡單的金屬片,但它的來源,原來也有一段故事。相傳當蒙古侵佔中原後,為防止漢人起義造反,就將每家每戶的金屬器具,全部充公沒收,並規定每十戶人家,只能用一把廚刀,切菜做飯時,就輪流使用。

 

有一天中午,有位老漢想取刀做麵,奈何未輪到他用刀,無計可施下,在回家的路上,偶然看到地上一塊薄薄的皮,靈機一觸,就順手撿起來,揣在懷裡。

 

回家後,老漢取出鐵皮,把揉好的麵糰,放在一塊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鐵片,就起勁地削了起來,只見薄薄的麵片,飛入鍋中後,不住地翻滾,很快就煮熟了。老漢把麵片撈入碗中,澆上滷汁,並遞給身邊的老伴,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後再也不用排隊取廚刀了,就用這塊鐵片削吧。」誰知一傳十,十傳百,就成了今天的刀削麵。

 

{#3.jpg}

 

刀削麵即叫即做,麵條柔韌有彈性,很有質感。眼前的五香牛肉麵,上檯時熱騰騰的,白煙直冒。麵團被削成約三寸長,麵條本身的厚度不一,邊緣較薄,中心位置較厚,吃起來麵條邊緣非常軟滑,但麵條中心依然煙韌。

 

再來一碟麻辣蒜泥醺蹄,吃得滿口辛辣麻痹,滿面是汗水,心想,人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苦仍是味蕾上的一種感覺。

 

但原來人的味蕾上,是沒有感覺辣的味蕾。因為味蕾被過度刺激,才產生一種新的辣的感覺。嗜辣的人,也未必能忍受到麻辣的那種麻。所以我就說:「吃得辣中辣,方為人上人。」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