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wong
mattwong
mattwong

39)辛涼解表藥(發散風熱)

2012/10/30 17:44:46 網誌分類: 中醫學
30 Oct

 

(二)辛涼解表藥發散風熱藥)

    發散風熱為主耍功效,常用以治療風熱表証溫熱病衛分証的藥物,稱辛涼解表藥

    辛涼解表藥性偏寒涼,味辛而多苦。辛散以祛風,苦寒則清熱。其作用趨向以升浮為主,多兼沉降;其發散之力較辛溫解表藥緩和,多數無明顯發汗作用。

    藥物的解表功效主治風熱表証溫熱病初起邪在衛分(衛氣營血),症見發熱、微惡風寒、舌邊尖紅、苔簿黃、脈浮數,或兼口渴、咽乾、頭昏、身痛、流涕及咳嗽等

其發散風熱之功,除主治風熱感冒等表証外,還有利咽喉,清頭目及止癢等多方面的效果

故還常用於風熱上犯清竅所致的咽喉癢痛、頭痛頭昏,目赤多淚或邪鬱閉肌表引起的皮膚瘙癢。

    大部分辛涼解表藥還兼有透疹作用,適用于麻疹初起。因風熱外束而疹出不暢之証。此類藥物不僅可以直接促進疹點外透,其解表或清熱解毒功效亦能通過祛邪而有利於透疹。

 

    多數辛涼解表藥除解表外,又為清熱之品,同時具有清熱藥的性能特點及功效,還可主治相應的裏熱証。

    薄荷--

 

薄荷

    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葉和莖。各地均產,以江蘇產者質優。一年可以采割2~3次,以幹品鮮品入藥生用

    【性味歸經】辛,涼。歸肺、肝經

    【功效】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止癢,透疹

    【應用】

    1.用於風熱表証溫病衛分証  本品性味辛涼,芳香輕浮,其辛以發散,涼以解熱,且辛散外邪之力較強,是發散風熱諸藥中發汗作用較為明顯之藥

        ,故風熱感冒溫病衛分証十分常用

       。並與其他疏散風熱藥或清熱解毒藥配伍,以增強祛表邪或解熱毒之力,如《溫病條辨》銀翹散

          本品與金銀花、牛蒡子等藥同用。本品重在辛散表邪,亦常與發散風寒藥同用,以治療風寒表証,如《和劑局方》川穹茶調散

           本品與羌活、防風等藥配伍

    2.用於風熱頭昏頭痛、目赤多淚、咽喉癢痛及皮膚瘙癢  本品不僅長於發散風熱以解表,而且還有良好的清頭目、利咽喉和止癢之效。治風熱上攻的頭痛、眩暈等,多與菊花、蔓荊子、川穹等祛風止痛藥同用。

           治肝熱目赤多淚,宜與菊花、木賊、石決明等清肝明目藥同用。

           咽喉腫痛,宜與桔梗、牛蒡子、僵蠶等利咽藥同用。治風疹瘙癢,常與荊芥、防風等祛風止癢藥同用

    3.用於麻疹初起,疹出不暢  治療風熱外束而疹出不暢者,本品既能透疹,又可辛散風熱之邪以利疹毒外透,常與蟬蛻、牛蒡子等既透疹又可疏風熱、解熱毒之藥同用。

此外,本品還略有疏肝行氣、化濕和中的功效,可用于肝氣鬱滯,脅肋脹痛;以及感受暑濕穢濁之氣,脘腹脹滿、吐瀉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 3~10 g,本品芳香之氣較濃,相對于其他解表藥尤宜後下。外用適量。薄荷葉發汗解表力較,其梗作用緩和,多用於行氣和中。

   

【使用注意】體虛多汗者不宜

 

 

桑葉神農本草經

    為桑科喬木植物桑樹的葉。各地均產。以秋冬經霜後采收的葉片入藥。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辛、苦、甘,寒。歸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肺,清肝明目

    【應用】

    1.用於風熱表証溫熱犯肺之衛分証  本品辛甘性寒發散表邪的作用較為緩和

           用以疏散風熱,常與菊花、薄荷等藥同用以增效。因其兼能清肺止咳,故多用於外有風熱。內有肺熱而發熱、咽癢、咳嗽等症,可收外祛風熱以解表,內清肺熱而止咳的效果,如《濕病條辨》桑菊飲,以本品與菊花、薄荷、桔梗。杏仁等等涼解表、利咽止咳藥同用

    2.用於肺熱或燥熱咳嗽  本品苦寒以清泄肺熱,甘寒以涼潤肺燥,除風熱表証而兼咳嗽者外,亦常用於肺中有熱咳嗽痰少,色黃而粘稠,或燥熱傷肺,乾咳無痰,咽癢之証,如《溫病條辨》桑杏湯

          主治外感溫燥,身熱、口渴、乾咳等症,本品與沙參、浙貝母、杏仁等清肺、化痰、止咳藥同用。燥熱甚者,如《醫門法律》清燥救肺湯,

          以本品配伍麥冬、阿膠、石膏等養陰潤肺、清肺之藥。。

    3。用於肝熱目疾頭昏頭痛  本品苦寒入肝可清熱,又甘潤益陰以明目。故既常用於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澀痛、多淚等症,亦多用於肝腎精血不足、眼目昏花、視物不清者。治肝熱或風熱目疾,宜與菊花、決明子、穀精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治肝虛目疾,宜與枸杞子、黑芝麻等養肝明目藥同用。對肝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本品亦可與菊花、蔓荊子等清肝藥同用。

此外,本品還略有涼血止血之功。尚可用於血熱妄行之咳血、衄血、吐血証。

    【用法用量】煎服9~15 g

蜜炙能增強潤肺止咳作用,宜用於肺燥咳嗽証。

 

   菊花--

菊花《神農本草經》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頭狀花序,主產於浙江、安徽等地。由於花色和產地不同,又有白菊花、黃菊花和杭菊(浙江)、滁菊毫菊(安徽)、懷菊(河南)、祁菊(河北)、川菊(四川)之分。以花期采收的乾燥花序入藥。生用。

    【性味歸經】辛、苦、甘,寒。歸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肺熱,清肝,平肝。

    【應用】

    1.用於風熱表証溫熱犯肺之衛分  本品性味辛苦微寒,能外散風邪,內清肺熱,性能及功用均與桑葉相似且相須為用。其發散表邪之力同樣較為和緩

         亦宜與薄荷等辛散力強之藥配伍以增強解表之力。本品亦主要用於風熱感冒或溫熱犯肺,發熱、頭痛而有咳嗽者,如《溫病條辨》桑菊飲

    2.用於肝熱或肝虛目疾  本品清肝明目並略兼養陰益肝的作用,亦與桑葉相似。常用以治療肝經實熱或風熱上攻所致的肝熱目赤、紅腫、澀痛、流淚等症,以及肝腎不足、精血虧虛之視物昏暗。其配伍原則亦與桑葉相同,如《和劑局方》菊花散,主治肝熱眼目赤腫、目暗羞明或癢或痛等,本品與木賊、蟬蛻等清肝明目藥同用;《醫級》杞菊地黃丸主治肝腎不足之目疾,本品與地黃、山茱萸等補肝腎之藥同用。

    3.用於肝陽上亢肝熱上攻之眩暈、頭痛等症 本品能平肝陽,並清肝火,無論肝陽上擾或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昏、頭痛、眩暈等症均宜選用。治陰虛肝陽上亢而眩暈頭痛者,可與生地、白芍、羚羊角、鉤藤等滋陰藥及平肝潛陽藥同用,如《重訂通俗傷寒論》羚角鉤藤湯

           治肝火上攻而眩暈頭痛者,可與夏枯草、蔓荊子等清肝熱藥或疏風止痛藥同用

此外,本品還有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癰腫疔毒,內服與外敷均宜。因其清熱解毒之力不及野菊花,故較為少用。

    【用法用量】煎服, 9~15 g


                              

牛蒡子

    【來源】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實

    【性味歸經】辛、苦,寒。歸肺、胃經

    【性能特點】本品辛苦性寒,疏散清宣滑利。外散風熱,內解熱毒,上宣肺氣,下利二便,雖發汗不如薄荷,但長于清解熱毒。

    【功效】疏散風熱,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腫療瘡

    【應用】*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

            *麻疹不透,風熱疹癢。

            *熱毒瘡腫,痄腮

    【用量用法】3~10g。煎服或入散劑。入煎劑宜打碎,炒用寒性減。

    【使用注意】本品能滑腸脾虛便溏者忌服

 



 

蟬蛻

    【來源】蟬科昆蟲黑蚱羽化後的蛻殼

    【性味歸經】甘,寒。歸肺、肝經

    【性能特點】本品甘寒質輕,疏散清透解痙,功在肺肝二經。發汗不如薄荷,清熱不如牛蒡長于祛風解痙明目開音

    【功效】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明目退翳,息風止痙

    【應用】*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音啞咽痛。

            *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風熱或肝熱目赤翳障。

            小兒驚哭夜啼破傷風

    【配伍】蟬蛻配胖大海:蟬蛻甘寒質輕,疏散風熱、宣肺療啞;胖大海甘寒,清宣肺氣、利咽開音。兩藥相合,清宣肺氣、利咽開音力強,善治風熱或肺熱之咽痛音啞

    【用量用法】3~9g。煎服或作丸散服。止痙宜大量用

   

【使用注意】孕婦慎服

 

 

葛根

    【來源】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

    【性味歸經】甘、辛,涼。歸脾、胃經

    【性能特點】本品辛甘性涼,性善升散,功在脾胃。既長於疏散肌腠經絡之邪氣而解肌發表退熱,為治項背強痛之要藥;又善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行,具生津止渴升陽止瀉及透發疹毒之功。

    【功效】發表解肌,解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

    【應用】*外感表証項背強痛

            麻疹初起透發不暢。

            *熱病煩渴,消渴証。

            濕熱瀉痢兼表,脾虛泄瀉

    【配伍】生葛根配黃芩、黃連:生葛根甘辛性涼,解肌退熱、升陽止瀉;黃芩、黃連苦寒,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三藥合用,既清熱燥濕解毒,又透熱升陽止瀉,主治濕熱瀉痢初起。

    【用量用法】10~20g。煎服或入丸散。止瀉宜煨用,退熱生津宜生用。


 


 

                                     

柴胡

    【來源】傘形科植物柴胡等的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肝、膽經

【性能特點】本品苦辛微寒,芳香疏泄升散,主入肝膽經善和解退熱、疏肝解鬱及升陽舉陷,為治肝膽疾患之要藥。

    【功效】和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應用】*邪在少陽寒熱往來,感冒高熱。

            肝鬱氣結,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痛經。

            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

    【配伍】柴胡配黃芩:柴胡苦辛微寒,善疏散退熱;黃芩苦寒,善清熱瀉火。兩藥合用,清解半表半裏之熱效強,治少陽寒熱往來效著。

    【用量用法】3~10g。和解退熱宜生用,疏肝解鬱宜醋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能升發,故真陰虧損、肝陽上升之証忌用 

 

 

                                              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mattwong
mattwong 2018/10/19

Facebook matthew wong 師兄黃

2018/10/07

亞黃sir點解近來不見你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