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出賣你的良知

2012/12/31 07:03:01 網誌分類: 藝術
31 Dec

1994年,南非戰地記者卡特在蘇丹拍攝作品《垂死的蘇丹》,照片中只見一名饑餓瀕死的瘦弱女孩,匍匐在地上,身後是一頭靜候待餐的禿鷹。這幅蒼涼悽清的影像,為他贏得了當年的普立茲攝影獎,但在熱烈的掌聲中,也奪去了他的靈魂,卡特最終在自己的車子裡自殺身亡,車內發現了一封遺書。

 

 

「真的對不起,每天生活的苦楚,內心的控訴,遠遠超過了獲得的名譽和歡樂。」

 

戰地記者桑德的作品《旁觀他人之痛苦》,展現各種戰爭與殺戮的血腥影像,無情的炮火、冷酷的坦克和機鎗、遍野的難民、血腥的死亡;當人看過太多的血腥後,照片內的人,變得血肉模糊,變得如此平面,最多叫人感到噁心,卻無法喚醒當權者對發動戰爭的瘋狂的反思,至多只是一些廉價而淺薄的同情。

 

 

 

在薩拉熱窩的咖啡店裡,牆上掛著的一幀照片《狙擊手之巷》,記錄那場恐怖的巴爾幹半島戰爭,一對在戰爭中雙雙殉情的小戀人,被描繪成南斯拉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紀念品都在販賣那些戰爭的浪漫符號,但這樣的玩笑能開嗎?

 

 

當年塞軍圍攻波斯尼亞時,許多薩拉熱窩城的居民,即使是足不出戶,也會成為流彈與盲飛的迫擊炮彈碎片的犧牲品。今天的許多地區,仍然是一片片頹坦敗瓦,一棟棟因政府資金短缺,而無法清拆的危樓。水泥外牆上,密密麻麻的佈滿了彈孔,鋼筋爬出了瘡痍的外殼,記錄著戰爭中那些曾經過為生存而苦苦掙扎,卻最終驟然消逝的生命。

 

 

另一幅屬於攝影大師保羅漢生的得獎作品,他在海地大地震後,目睹一次群眾搶掠,警員向天開槍,當場擊斃了一個女孩,攝影師就把現場情況拍攝下來,然後作品在瑞典年度攝影展中,獲得了國際新聞照片獎。但如果你了解這幅作品,是如何的拍攝時,它還應該獲獎嗎?

 

這個名為 Fabienne Cherisma 的孩子,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女孩,並沒有做暴徒和劫匪,讀書成績不錯,還有幫補家計,但這一天,她卻以罪犯的身份而死去!

 

 

這幅新聞相片背後,更具爭議的地方,是當時有一大群攝影師,對著這個死去了的小女孩,用鏡頭不斷拍攝,屍體竟變成了一件道具,在任人圍觀和創作。

 

這還算人道嗎?這算對死去了的人尊重嗎?

 

 

最後女孩的父親來了,他悲傷的抱起女兒的屍體,痛苦扭曲的面容,拖著沉重的身軀離開,但這位痛苦的父親面前的,卻是一大群攝影師,仍然手執著相機,不肯放過,在不斷的按下快門。

 

 

想像你是在現場的傳媒與攝影師,在這一刻,你會「按下快門,還是堅拒不拍?」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