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2013/02/17 12:05:16 網誌分類: 未分類
17 Feb

最近很多患者都患有一種很難痊癒的咳嗽,主要的症狀就是喉嚨痕癢且咳嗽,咳聲連續不斷,乾咳無痰,或者是痰很難咯出來,痰黃白而黏,痰可能帶有血絲。患者同時還感覺口渴、喉乾,咽喉中好像有東西卡住了,想吞,吞不下,想吐,吐不出。喝水不解渴,水喝多了,胃又脹。口乾了又咳,說話多了又咳,聞到濃烈的氣味又咳。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看到了一系列的乾燥(dryness)的現象嗎?因而,在治療的時候可以採用養陰潤肺的養陰清肺湯、清燥救肺湯等中藥方劑來治療。患者都喜歡問,那麼還可以吃甚麼呢?我告訴他們可以喝枇杷膏。患者們都不約而同地反問:「喝枇杷膏不是會更咳嗎?媽說甜的會惹痰,讓我不要喝呢!」是的,有些時候可能喝了枇杷膏,會導致痰更多。例如,風寒型的咳嗽,咳嗽痰多,咳聲響亮,痰易咯出,每當遇上寒冷的環境,或者被風吹後,咳嗽就會加重,痰色白而稀。在這時候,喝了枇杷膏,痰有可能會增多。
但是,請看看熱燥型咳嗽的症狀,痰已經很難咳出來了,就像乾枯的河流,累積了很多雜物在裏面,根本不能沖走。因而,需要滋潤咽喉,清熱潤肺。喝帶有蜜糖成份的枇杷膏能緩解症狀,不需要稀釋,直接吞服,徐徐吞咽而下,其黏稠的性質能延長在喉中的停留時間,修補乾燥過敏的黏膜組織。讓咳嗽和咽喉痕癢的症狀暫時緩解。也可以吃中藥喉糖,喉糖能刺激咽喉和口腔的唾液分泌,使喉部得到滋潤,因而咳嗽也會減少。
如果你使勁地咳,偶爾咳出了血絲,請不要害怕。這是因為咳得太厲害和太久,咽部的黏膜受損因而出血。在使勁地劇烈咳嗽下,血絲受到氣逆而上的黏稠痰液帶動而出。這不是肺癆,不要慌張。

中醫師
嚴耀堅 

回應 (48)
我要發表
2015/10/04 12:32:45 回覆
蝦蟹牛肉 易誘發濕疹
脾胃虛弱者 入秋宜戒口

由夏入秋,轉季是濕疹發作高危期,不少患者「周身痕」。中醫師指,秋冬皮膚乾燥易痕,不慎抓傷易誘發濕疹,日常注意飲食並適當戒口,如少吃生冷食物、戒吃蝦蟹、辛辣等濕毒食物,做好護膚塗潤膚膏及適當減壓均可預防濕疹突襲;也可借助湯水食療、外洗藥方等預防及改善病情。
記者:梁麗兒

中醫學認為濕疹病人因為先天稟賦不足,脾胃較虛弱,令體內運化水濕功能較差,容易積聚濕,例如寒濕或濕熱,皮膚易出現炎症性濕疹。若屬過敏性體質如患鼻敏感,患濕疹機率也較高。註冊中醫師許素宜表示,本港濕疹病人多,主要與位處華南地區,夏天氣候潮濕有關,令身體易積聚濕氣,尤其住近山或近海。近期轉季入秋,濕疹個案明顯增加,其診所每日接獲濕疹病人個案比過往平均多3至5宗。
乾燥天氣會加快皮膚水份流失令皮膚脆弱,若不慎因痕癢抓傷皮膚導致有傷口或感染,都會誘發濕疹發作或加重病情。許指受秋冬的風、寒及外感襲擊,抵抗力減弱,都會令濕疹病情轉差。常吃生冷、海鮮等濕毒食物、壓力大及精神緊張均為誘發濕疹元凶。
許說濕疹病人要提防轉季復發,要從日常起居飲食做起,包括戒吃濕毒食物,避免濕毒化為濕疹,包括蝦蟹、牛肉、辛辣食物、酒、榴槤、芒果、菠蘿、荔枝等都應戒吃。曾有濕疹病人因誤吃同事送贈的芒果糯米糍,引致濕疹發作,周身出皮疹。她建議濕疹病人要飲食清淡、少吃傷脾胃的生冷食物及戒凍飲,多吃新鮮蔬果。

沖涼水避免過熱

濕疹病人日常也要注意避開致敏源,如灰塵、花粉、動物毛髮、油漆、洗潔精等。許指,由於人造纖維物料易刺激皮膚,建議病人多穿全棉質地的白色衣服,身體出汗後要即時抹乾、避免用太熱的水沖涼,均有助預防轉季濕疹病發。此外,多運動可提高免疫力,但病情嚴重者到泳池游水要注意,因水中含氯化物或刺激皮膚。
中醫臨床上會將濕疹病人分多種類型,常見有兩類包括濕熱型及脾虛濕困型。許指,濕熱型多因吃太多濕毒食物引起,病情來得較急,患處潮紅灼熱、有滲液、瘙癢無休,伴隨身熱、心煩口渴、大便乾、舌紅苔黃膩等濕熱症狀,治療以利濕清熱止癢為主。
脾虛濕困型濕疹病人平日因吃太多生冷食物及凍飲,加上飲食不定時或不定量,傷了脾胃所致,也可因濕毒食物誘發。此類型病情發病較緩慢,皮損潮紅、抓後有滲液,會見鱗屑,伴隨脾虛濕困症狀,包括無胃口、大便爛、腹脹、舌淡白等,治療以健脾燥濕止癢為主。
許建議濕疹病人平日多吃清熱、解毒食物,如綠豆、冬瓜、絲瓜、菊花、金銀花、赤小豆、白扁豆、金針、馬蹄、鯽魚等,都有助預防病發。另外可用中藥外洗改善病情,將金銀花、黃柏、土茯苓、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等中藥煲水外洗,或浸浴20分鐘,浸後用清水抹身,再塗上潤膚膏即可。 

2015/09/27 10:03:37 回覆
忌用力過猛 時間過長

穴位按摩手法眾多,常見包括按、摩、推、拿及揉共5種刺激穴位的手法。同時使用兩種、即複合手法,包括按揉法,相對較易掌握,適合一般保健使用。按揉是指用手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按壓有關部位,同時帶動該處皮下組織進行輕柔迴旋轉動。

按中穴位有痠麻感覺

註冊中醫師連頴妍指,「按」即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壓住有關穴位;「摩」即用掌面磨擦,常用於腹部,或兒童身上較為易接受;進行「推」的動作時,可應用於較大面積或平面的位置如背部;「拿」即手指提捏有關位置,適用於肩膊或手腳等部位,有助緩解繃緊感覺;「揉」是指用手指或手掌着力於穴位上,再進行旋轉動作,特別適合用於面部等精巧的部位。
刺激穴位用力需柔和穩定,不是用「死力」。力度因人而異,如肌肉結實的壯年人或需較大力度,但切忌用力過猛、時間太長。若按中穴位,局部會有痠、麻、脹等感覺。按摩穴位作養生保健,可每日進行1至2組按摩,每組做3至5次,每次維持20至30秒。

2015/09/27 10:01:39 回覆
足三里消滯 天樞治便秘 攢竹防感冒
按穴位驅走都市病
都市人常周身痛,按摩特定穴位,可以刺激血氣運行,紓緩痛楚。有註冊中醫師表示,常見都市病包括腰背痛、肩頸痛及眼部疲勞等,都可透過按摩穴位減輕早期不適症狀。市民平日按摩足三里、天樞等穴位,都有養生保健、預防疾病作用。
記者:梁麗兒

穴位又稱「腧穴」,分佈在頭、身、四肢各部位,全身經脈共361個穴位。東華醫院--香港大學中醫藥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連頴妍指,穴位主要為臟腑輸注經絡氣血。當身體出現毛病時,於特定穴位針刺、艾灸、推拿按摩,疏通經絡,可紓緩針對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引起的疾病,甚至可以消除病痛。
穴位治療起源可追溯至石器時代,古人發現當身體感到疼痛時,用手按摩、拍打,以及用尖銳石器按壓疼痛位置有減痛之效,並發展出各種針對穴位的療法,如針灸及推拿按摩。
常用保健穴位包括小腿的足三里,位於膝眼下3吋、小腿骨對外半吋,它有健脾胃、理氣消滯、固本培元作用,容易消化不良、腹瀉者可按此穴位調理;經常受便秘困擾者,按摩腹部的天樞,即肚臍兩旁對外2吋,有改善便秘作用。只適用於早期症狀

都市人常低頭玩手機、用電腦,不時受腰背痛或肩頸痛纏繞,不妨按摩腰部的腎俞,可益腎氣、紓緩腰痛,它與肚臍位處同一水平,分別在脊椎左右兩側約兩隻手指的闊度位置,站立時雙手放於腰部脊柱兩旁(即膀胱經部位),進行磨擦或輕力捶打,都可局部刺激相關穴位,有助防治腰痛;肩頸痛可按摩頭部的風池、膊頭的肩井兩穴位緩解不適。
不少人長時間看螢光幕,導致雙眼疲累不堪,按摩攢竹(眉頭凹陷處)、風池等穴位,有改善眼部疲勞作用,同時可防治感冒;經常受鼻敏感困擾,引致流鼻水、鼻塞等症狀,不妨按摩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有助緩解鼻塞,減輕鼻敏感引起的不適。
連醫師強調,由於以雙手按摩穴位,刺激穴位的力度未必足夠,故按摩穴位只宜作保健養生用途,或只適合應用於早期症狀。若病情已非輕微,應配合針灸、推拿等其他療法。
疼痛患處或穴位如有紅腫等發炎反應,或骨折、腫瘤、皮膚病、按摩後疼痛增加等異常反應,都不宜按摩穴位。孕婦也不應胡亂接受按摩,因部份穴位或有引產作用,增加流產風險。 

2015/09/17 06:50:12 回覆
「專」言中醫:卸膊只為走更遠
相信很多人都試過,一天當中如有特別令人緊張的事情,回家後除了平常的身心疲倦外,總會覺得肩頸特別僵硬痠痛。一般人在緊張、趕急或情緒激動時,總會不自覺地繃緊身體肌肉,最常見的動作就是縮膊。雖然只是一個小動作,但卻影響深遠。長期縮膊會使肩頸肌肉經常處於緊張狀態,令局部氣血運行變差,易於疲勞及引起各種勞損性病症。
都巿生活本來就易對肩頸造成負擔,不論文書工作、體力勞動抑或做家頭細務,均需要長時間低頭,並進行重複的高勞損性動作,若加上縮膊習慣,就如百上加斤,令肌肉無法休息,加快勞損速度。嚴重的頸肩勞損可導致肌肉痠軟、疼痛,甚至關節活動受限、肢體麻痹,令人不得不放下工作,嚴重影響生活。
除勞損以外,緊縮的肩膊還會帶來其他問題。精神狀態與身體的影響是雙向的,人在緊張、激動時會縮膊,反之長期縮膊亦會令人精神緊張,使睡眠及生活質素下降。
人體本有自癒機制,可以修復身體受損組織。修復與破壞就如賽跑一樣,當修復快於破壞,身體狀況自然可以改善,反之則每下愈況,損傷日益加重。
在這場賽跑當中,日常生活習慣擔當重要角色。用正確的姿勢減低損傷、放鬆肌肉來爭取休息時間、適量運動及伸展以保持身體的彈性、及需要時借助針灸、推拿等手法以調整身體,這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累積起來便可以影響肌肉、筋骨的壽命。所以任何時候,尤其時趕急緊張時,要提醒自己把縮起的雙膊卸下,以放鬆的雙肩、輕鬆的心情走更遠的路。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丁皡中醫師
2015/09/17 06:49:18 回覆
幾點做乜好?
中醫教你12個時辰養生法
Initial Image中醫認為要天人合一,人的生理時鐘應順應大自然規律,若能配合一日十二個時辰不同臟腑當令時間,工作、休息及飲食,身體自然會健康。中醫師教路,想一日精力充沛,在胃經當令的早上7至9時,應食豐富的早餐,女士若做Facial或按摩做Spa,下午5至7時腎經當令時最合適。不少人喜歡收工後做運動,但晚上9時後三焦通當令,跑步做Gym會耗損精氣,易令人失眠。

記者:嚴敏慧

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每日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有對應的身體臟腑,在該段時間臟腑會發揮最大作用,例如子時(晚上11時至凌晨1時)行膽經,丑時(凌晨1時至3時)行肝經,均為膽汁、肝血推陳出新時間,惟港人經常捱夜,子時、丑時仍未睡,肝膽未能最有效工作,人就會出現肝火盛,長暗瘡或有口氣等問題,更容易衰老。

許表示,子時、丑時及寅時應為睡眠時間,卯時(早上5至7時)便應起床,並在這大腸經當令時間,「去一次順暢嘅洗手間,無論大或小」,之後辰時(早上7至9時)行胃經,最好吃一頓豐富早餐。她指,清早起床若想頭腦清醒,記得要梳頭,「由前額梳到後尾枕,再由後尾枕梳番去前額,古人話要梳100次」。到巳時(早上9至11時)和午時(早上11時至下午13時),可做要集中精神的事,如工作或讀書。

未時(下午1至3時)小腸經當令,有利於吸收營養,吃午飯最為合適,但許建議,要預留小許時間午休,「午睡太奢侈,放鬆一下都好,但唔好玩手機睇片」,之後再工作會較有精神。到申時(下午3至5點)膀胱經當令,亦為下午茶時間,建議可以滋潤一下,「食吓冰糖燉雪梨」。若想做Facial或按摩做Spa,一日最佳時間為酉時(下午5至7時),行腎經固本培元最好,「不過好多人未放工,咁9點前做都得嘅」。戌時(晚上7至9時)心包經當令,有利於消化宜晚飯,飯後亦可散步。

亥時(晚上9至11時)三焦經當令,古人為入眠時間,現代人當然未睡,但亦應保持靜止,可看書或看電視,不應勞役自己,讓經脈溝通,準備休息,「好多人會晚上做運動,甚至做Gym,但其實唔好」,許指,運動應早上做,晚上做運動會耗損精氣,若是熱底火多人士,會難入眠及夢多,若為氣虛者睡後易醒,若為陰虛火旺人士,更會增加失眠機會。 


2015/09/08 13:14:46 回覆
白露天秋涼到 食咩滋陰健脾?

踏入白露代表秋天已到,早上天氣會漸轉涼,所以露水會在樹葉表面凝固,形成白露。中醫師表示,這段時間早晚與日間的溫差會變大,為免不小着涼感冒,出外應要帶備一件薄外套或頸巾保暖。飲食方面要多吃滋陰及健脾食材,如豆腐、白芝麻、芋頭及淮山等均有保健功效。

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楊明霞表示,白露後的天氣轉涼,除了容易令人着涼感冒,也容易誘發支氣管或哮喘等疾病,尤其兒童、長期病患者等體弱人士。都市人經常捱夜,引致睡眠不足,都會因免疫力弱容易中招,所以外出帶備保暖衣物十分重要。此外,皮膚會隨氣候轉變而變得乾燥,易引發濕疹及玫瑰痤瘡等。

楊指,平日愛大魚大肉的人士要留意,白露之後,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並要多吃滋陰、健脾食材。在秋天乾燥下,宜減少吃辛辣食物,如少吃胡椒、芥末、飲白酒或辛辣火鍋等,否則會令體質更加燥熱,容易上火及熱氣。

常見有滋陰功效的食物如豆腐、豆漿、白芝麻、芋頭、蓮藕、百合、黑木耳、葡萄、香蕉及核桃等,其中核桃更可補腎及滑腸通便,淮山、薏米、南瓜及蕃薯則可以健脾。

在轉季期間,楊推介市民烹調「金銀雪耳豬腱湯」飲用,有滋陰潤燥功效,其中雪耳有潤肺止咳、補腎嫩膚功效,菜乾可清內熱,馬蹄則清熱化痰,此湯水特別適合容易口乾、皮膚乾燥、大便乾結人士飲用;但患上感冒人士不宜飲用。

【金銀雪耳豬腱湯】

材料:金銀菜(即白菜及菜乾)各200克、雪耳2個、馬蹄10粒、豬腱800克
功效:滋陰潤燥
做法:
(1)將白菜及菜乾洗淨去沙,雪耳浸發15至20分鐘及撕碎,馬蹄去皮及洗淨
(2)豬腱洗淨和汆水
(3)將2公升水煲滾,放入所有材料再煲滾後,用大火煲15分鐘,調較至細火煲2至3小時,完成後落鹽調味即可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楊明霞 

2015/08/30 09:38:53 回覆
常捱夜濕熱致記憶差易倦
轉季潤燥 減亞健康困擾

上班族及OL經常臉色蒼白、疲倦、睡眠質素欠佳,似病非病,西醫稱為亞健康(Sub-health),即介乎患病和健康之間,沒有針對性治療。若從中醫角度看,亞健康問題沿自體內失衡,部份與先天體質有關,亦受後天影響,如年輕人經常捱夜,加上濕氣重,變成濕熱,出現口氣、暗瘡、便秘等問題。若工作壓力大則易精神不振,肝氣鬱結,不願起床。要改善問題重點在於調理,如清熱氣、補氣或補血。
記者:嚴敏慧

註冊中醫師盧肇聯表示,臨床上三至四成病人因亞健康問題求診,主要是感覺身體有些不妥,如輕微頭暈頭痛、皮膚乾燥無光澤、反覆腰痠背痛、經常疲倦、面無血色、難集中精神、記憶力變差、難入眠卻不易醒等,這些情況未能歸入任何疾病範圍,卻又真實地令人感到不適。
中醫學認為上述亞健康問題是體內失去平衡所致,常見是身體受濕影響。盧指,香港近海,空氣濕度較高,港人又經常外出飲食,食物較為油膩,加上天氣炎熱時,多逗留冷氣地方,並經常吃生冷食物,以上種種原因都會令人有「濕」表現,例如容易疲倦、胃脹、腹瀉等。

體內失衡 患病先兆

不同年齡層出現的亞健康問題也有不同,盧指,年輕人精力旺盛,經常捱夜不願睡覺,喜愛煎炸香口食物,容易熱氣,加上濕氣就會變成濕熱,出現口氣重、暗瘡、大便黏滯不爽等。中壯年人則多因工作、家庭兩忙,壓力大休息不足、飲食不定時,長期體力透支,較多為虛實夾雜,如肺氣不足容易感冒,脾胃濕熱易有腸胃問題,精神壓力大則肝氣鬱結,周身乏力,不願起床,「打工仔可能就會請病假」。長者較少有亞健康問題,因身體機能衰退,多數直接生病,而不是處於亞健康狀態。
天氣變化也會影響身體的內在狀態,盧表示,立秋、處暑過後踏入秋季,天氣開始變得乾燥,現時仍屆初秋,「燥」會帶熱,為之珉燥,越近冬天時,深秋的燥會變成涼燥,如身體未能適應外在環境變化,容易出現亞健康問題,未有理會可致病,如肺部疾病包括乾咳、氣管痕癢等。容易虛實夾雜體質的中壯年人,秋天可能會有更多亞健康困擾,一般使用蜂蜜、沙參、玉竹、百合、麥冬、梨等入膳,達潤燥作用,而濕熱底的年輕人在秋天或會感覺舒適一點。
盧指,亞健康問題可說是患病的先兆,若出現終日疲倦等卻不理會,日積月累會變為真正疾病。中醫治療亞健康狀態,目的在於調整身體內在平衡,例如有熱氣問題就清熱氣,氣虛就補氣,血虛補血等。除了中藥、針灸外,食療也要配合才能使身體回復到陰陽平衡狀態,回復健康。 

2015/08/15 10:35:32 回覆
小心「秋老虎」中暑
脾胃虛寒易肚瀉

立秋已過,「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忽視。註冊中醫師陳仿陽表示,初秋氣溫有機會較暑熱時更為酷熱,每年因中暑而求診的病人,大多在初夏及初秋時分。中暑除出現頭暈、胸悶及出汗等徵狀外,他指脾胃虛寒者會同時出現肚瀉等情況,建議中暑後不宜飲用冷飲及涼茶,以免更傷脾胃。

記者:伍雅謙

陳仿陽表示,中暑有分陰暑及陽暑,陰暑主要出現在身體虛弱及氣虛者身上,當置身熱環境便容易出現中暑,導致暈眩、胸悶、口渴、口淡、出汗及四肢無力等情況。暑熱也會損傷人體陽氣,若傷到脾胃,患者便有作嘔、作悶及腹瀉的徵狀。他提醒經常面青口唇白的脾胃虛寒者,平日進食後已容易出現胃脹情況,在酷熱天氣下直接出入冷氣間,一冷一熱更有機會引起因中暑而出現的腹瀉。「唔好即刻走入冷氣間,係冷暖之間嘅門口位企一陣,等身體適應咗,就可以減低中暑機會」。

至於陽暑則多出現在體質較壯健的戶外工作者身上,長期在曝曬及酷熱環境下工作,便會出現暈眩、出汗及臉紅等中暑徵狀。

立秋過後,有爭秋奪暑之說,故初秋氣溫有機會較夏天時更熱,他表示,每年因中暑而求診的病人,便有不少在初秋季節。要預防中暑,建議可自製解暑湯水,平日吃完西瓜後留下瓜皮,可每次使用兩隻手掌大的西瓜皮份量、兩隻手掌大的蓮葉、以及3至5克花旗參,再加入8碗水煲成5碗水即可。除虛寒人士不宜飲用外,一般人在天熱時可每日飲用2至3次,長期於戶外曝曬者飲用量可更多。

至於已中暑人士應求醫診治,並要即時飲用清水,注意切勿飲用冰凍飲料及坊間出售的涼茶如夏枯草等,因人人體質不同,若屬陰暑兼脾胃虛寒者,飲用後有機會令症狀加劇。 

2015/07/21 13:57:24 回覆
甘草綠豆 助解毒排鉛咁使得?
鉛慌事件「鉛不了」,食水含鉛由公屋漫延至私樓,人人自危。中醫師指出,根據文獻記載,常見食物如甘草、綠豆、無花果、海帶及牛奶等,均有排毒或中和體內毒素之效,有助減輕身體受鉛毒的影響。從中醫角度,即使沒有受到鉛毒侵襲的市民,上述食物也有清熱解毒的保健功效。

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除食水有機會含鉛外,一些常見食物也是鉛害高危品,市民未必察覺,例如皮蛋在醃製過程中有可能含鉛,部份器皿如砂鍋等,因以泥土製造,也有機會混合了重金屬。她稱,翻查中醫文獻,部份食材有助減輕毒素,包括金針菇、無花果、大蒜、胡蘿蔔、綠豆、海帶、牛奶、甘草等。

許指,雖然暫時沒有醫學研究證明上述食物有效減低血液中的含鉛量,惟這些食物本身有排毒、中和毒素及保護內臟作用,可減輕身體受毒素影響,譬如牛奶便有保護胃部的功用。

市民若擔心受鉛毒影響,許建議可飲用甘草綠豆無花果海帶湯,有清熱解毒、袪暑消瘡之效,當中的甘草、綠豆、無花果及海帶可排毒,紅糖則有解毒護肝的功效。她說,就算不受鉛水影響的市民,此食療也是一道夏日健康甜品,適合一家人食用,每周可進食一至兩次。惟體質虛弱及胃寒者需慎服,而孕婦及長期病患者食用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甘草綠豆無花果海帶湯(4至5人份量)
材料:甘草5錢、綠豆4両、無花果20枚、乾海帶3両、紅糖2両、陳皮一小塊、清水2000毫升。
做法:先將全部材料洗淨,乾海帶浸泡並剪成小片;綠豆加水浸兩小時;無花果每枚剪成兩份備用。然後將全部材料(紅糖除外)放入煲內,加水以大火煮滾後,再改以慢火煮一小時,然後取出甘草,加入紅糖煮至溶化即可喝湯吃渣。

有助減輕鉛毒的食物
金針菇
無花果
大蒜
胡蘿蔔
綠豆
海帶
牛奶
茶葉
甘草
蝦皮
烏梅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許懿清 


2015/02/26 11:11:46 回覆
踎低起身頭暈因氣滯血瘀
【中醫之言】
經常易暈、易累及精神不振,以中醫學角度而言,或是由氣血虛弱及不足引起。中醫師表示,氣血虛弱情況非常普遍,女士尤為明顯,服用補氣血湯水調理有助改善。部份人常有「踎低起身見頭暈」情況,則可能因氣滯血瘀所致,血行不順才見暈,也可能本身患有頸椎病,頸部經絡被堵塞,血液無法順暢流向腦部,才會出現頭暈症狀或頸椎移位所致

註冊中醫師譚莉英指出,都市人生活繁忙,「夜瞓」及過勞均會導致氣血虛弱,症狀包括精神不振、口淡、怕冷、易累及嗜睡等,「有時唔係懶,係能量不足,起床時提唔起勁起身」。她說,也有部份女士因減肥而偏食,導致營養不均,因而出現氣血虛弱情況,更會令記憶及思考能力減退。氣血不足除易累外,因血液無法流通全身,也會有手痹腳痹症狀,經期間的女士尤其明顯。氣血虛弱及不足人士,可服用補身及補氣血藥材調理,如當歸、北芪、黨參及靈芝等。
除氣血虛弱外,氣滯血瘀也會因血液運行不夠暢通,導致「踎低起身」便頭暈,更會伴隨食慾不振,有情緒問題如鬱鬱不歡或容易暴躁等,可服食有化瘀功能的木耳及田七。此外,經絡堵塞也會令人易頭暈,如小朋友經常揹着沉重的書包,有機會令頸椎移位,導致血液無法流向腦部,矯正頸椎問題後會有改善。

2015/02/25 11:40:23 回覆
暖薑水浸腳15分鐘保健

孕婦不宜】
香港天氣潮濕,日常也要注意去濕方面的保健。坊間一些稱聲可吸濕的腳貼,用家於睡眠前貼在腳底,翌日朝早撕下便可連帶去濕氣。但註冊中醫師譚莉英指出,有關腳貼的聲稱功效並無中醫學根據,建議脾胃虛弱及容易濕重人士,可透過薑水浸腳、針灸及「走罐」進行去濕保健。
譚建議以拳頭大小的生薑煲水後,將薑水加入浸腳用的暖水內,水位設在膝蓋以下,每日浸十五至二十分鐘便可,對去除寒濕及濕熱均有幫助,但孕婦及產後餵哺母乳的媽媽則不適宜使用。市民若要預防寒濕,平日可自行按摩百會穴、氣海穴、命門及足三裹等穴位,或經註冊中醫師對上述穴位進行針灸及佐以艾灸驅散寒濕。因艾灸所用的艾葉,氣味也有療效,能經皮膚滲入,配合熱力通過經絡來調理臟腑。此外,也可以走罐帶走體內濕氣,用拔罐在背部膀胱經推動,調節人體經絡及臟腑氣血。

2015/02/25 11:35:08 回覆
春天易精神萎靡 
生薑茶驅寒濕

周三識食】
【本報訊】立春之後,天氣開始潮濕多霧,容易出現寒濕症狀,如經常感到頭重及精神萎靡等,中醫師建議可飲用簡單易做的薑茶驅寒化濕。除寒濕外,春天也會出現濕熱症狀,喜歡在寒春打邊爐,其間飲用大量生冷飲品如汽水啤酒等,易令濕熱內困,造成濕熱,出現口氣及大便燥結症狀,可以飲薄荷茶及熱酸梅湯消滯去濕。
記者:伍雅謙

註冊中醫師譚莉英表示,春天是去濕好時機,但濕重分為寒濕及濕熱,需針對症狀作出相應調理。寒濕是因天氣寒冷加上濕度偏高,令寒氣入體,以體虛的長者較多。最明顯的症狀是水腫,如面腫、眼肚腫、牙肉腫、手指腫脹無法戴上慣用尺碼的戒指、腳腫令鞋子穿不上等。因脾臟主管肌肉四肢,脾虛生濕也會令四肢重墜及體重增加,出現頭頸重墜、精神萎靡、口淡淡、食慾不振、臉唇色白及手腳冰冷等不適,部份人更會出現大便稀淌。
雖然濕熱症狀大多出現在炎夏,但原來春天也有機會患上濕熱,症狀如失眠、口氣、口乾口苦、出粉刺及大便燥結等。譚指,患者以年輕人居多,主要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譬如新年期間飲食過於油膩飽滯,進食過多熱氣食物如打邊爐、燒烤、補品及飲用過量酒等,又或經常熬夜,令身體熱度偏高,便會形成濕熱。她提醒,不少人在打邊爐時會飲用生冷飲品如汽水,此舉容易造成濕熱內困,是春天濕熱的元凶。

濕髮入睡易頭痛

譚建議,寒濕人士可進食適量辛味食物去濕,如生薑、洋葱及肉桂等,飲用生薑茶有助驅寒兼化濕;也可進食溫熱性食物如南瓜、紅棗、合桃等加熱腸胃。濕熱者則可進食冬瓜、絲瓜及薏米,具利水消腫之效;又或飲用一杯薄荷茶消滯去濕。嚴重者每周可飲用三次去濕湯水,甚至加入針灸疏通經脈。去寒濕可針灸曲池、水道及三陰交等穴位,濕熱者則針灸列缺穴、風池穴及太沖穴,若飲用湯水後仍未能解決症狀,便要向中醫師求診。
人體經絡需要一定水份,若本身沒有濕重症狀,譚提醒切勿胡亂自行去濕,因經絡水份不足,體內血液濃度便會提高,令血液黏稠及堵塞,增加心血管病變風險。要預防濕重,要避免進食過於油膩及重口味的食物,以防脾胃轉差;洗髮後要立即吹乾頭髮才入睡,防止濕氣困入腦內,造成頭痛,尤其是長髮女士,濕髮會黏在頸背影響肺臟,容易患上感冒傷風;而地板濕氣較重,也勿直接睡於地板上。 

2015/02/23 09:59:38 回覆
學會吃五穀雜糧粥 感冒篇

很多人在感冒時會煮白粥吃,但其無味道不是人人接受,加上白粥只用水和白米煮成,雖然清淡但其實沒甚麼營養。不如試試以下幾款粥品,轉轉口味又能補充營養,預防感冒或舒緩病症。

1. 牛蒡大米粥
用料:牛蒡、豬肉、大米
調味料:鹽
做法:牛蒡去皮洗淨,豬肉洗淨切粒,大米洗淨,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一小時至黏稠,加鹽調味。

 

2. 豬肝菠菜粥
用料:豬肝、菠菜、大米
調味料:鹽
做法:豬肝洗淨切片,放入鍋中出水,菠菜洗淨出水,大米洗淨,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一小時,加鹽調味。

 

3. 瑤柱雞絲玉米粥
用料:瑤柱、雞肉、玉米碎
調味料:鹽、蔥粒、薑粒
做法:先將雞肉煮熟,瑤柱連同蔥粒、薑粒蒸熟,撕成絲狀,玉米碎洗淨,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半小時至粥稠,加鹽調味。

 

4. 花生紅棗紅豆小米粥
用料:花生米、紅棗、紅豆、小米
調味料:冰糖或紅糖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紅豆浸泡四小時,將花生米、紅棗、紅豆放入清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一個半小時,再加小米煮半小時,最後加糖調味。

(熬煮時間因應爐火力和使用鍋款而不同)

2015/01/07 14:25:39 回覆
冬天飲涼茶 潤燥養顏

涼茶並非夏日專利飲品,冬季天氣乾燥,也可飲有滋潤功效的涼茶潤燥養顏。中醫師指出,冬日不少人喜歡打邊爐,易令身體「燥上加燥」,可飲用酸梅湯、夏枯草或雞骨草等具清熱功效的涼茶解燥。涼茶藥性雖低,但不宜長期飲用,建議每周飲用一次已足夠,若身體持續不適更應盡快求醫。
記者:伍雅謙

涼茶以往只用寒涼中草藥煲成,主要具清熱、解毒、消暑及化濕等功效,如廿四味及五花茶等。東華醫院香港大學中醫藥臨床教研中心中醫師關麗嫦稱,現時涼茶已發展成具有不同功效,只要選擇合適涼茶,冬季也適宜飲用。

廿四味寒涼不宜

由秋至冬,天氣普遍乾燥,肺部容易不適,出現乾咳等症狀,為防止肺燥,她建議飲用具清燥潤肺的涼茶,可選擇味甘、平、淡兼不傷脾胃的藥材,如羅漢果、玉竹、麥冬、杏仁、雪梨等。相反,春夏氣候潮濕,可選擇有去濕功效的涼茶。惟飲涼茶主要配合體質,若身體出現濕熱症狀,冬天也可飲去濕涼茶。
關表示,甘草桔梗茶及沙參玉竹茶均適合秋冬飲用,前者用甘草、桔梗、菊花煲成,針對喉嚨不適,如乾燥及咳嗽等症狀。後者則用上沙參、玉竹、麥冬、百合,有清熱生津、養陰潤肺及養顏功效,加入瘦肉更可變成湯水,特別適合皮膚乾燥,有鼻敏感及流鼻血等症狀人士,但患感冒時則要避免飲用。
冬天不時會打邊爐,不少人會飲涼茶「清熱氣」。她指出,清熱消滯的涼茶如烏梅及酸梅湯、蔗汁,以及一般在春夏飲用的夏枯草、雞骨草等也適合,部份人會飲普洱茶消滯,她建議可在普洱加入菊花,成為「菊普」,有清熱消滯的功效。至於廿四味則太寒涼,通常只適合春夏濕熱天氣飲用

每周最多飲一次

關提到,可在涼茶內加入麥芽糖及蜂蜜調味,但痰濕重人士,最好不要加糖。市面也有不少樽裝涼茶出售,並會存放在雪櫃,惟中醫理論認為凍飲會導致生痰及生濕,故涼茶也盡量不要凍飲,可放至室溫或加熱後才飲用。
涼茶最適合在轉換天氣時飲用,可助身體適應氣候變化,惟始終並非真正中藥,若身體不適,飲用後也未見好轉,便要盡快求診。此外,她又指涼茶雖然藥性較輕,但所用藥材始終偏寒,長期飲用會傷脾胃,不宜當作日常飲料飲用,每周只宜飲用一次,體質虛弱、長期病患者、長者、兒童及孕婦都不宜飲用涼茶。 

2014/12/21 12:54:41 回覆
火鍋BBQ燥邪招流感 
戒壞習慣護正氣 頸手足保持溫暖

天氣持續寒冷,抵抗力稍差,容易患上傷風感冒,甚至流感。中醫師指,流感在中醫理論歸類為傷風感冒症,當正氣不足時,邪氣可通過皮毛口鼻入體,便會出現不同病症。港人愛打邊爐、燒烤,加重燥邪可導致傷風感冒。要預防流感,宜調整生活習慣保護正氣,配合食療,注意保暖,令抵抗力增強。
記者:嚴敏慧

中醫理論有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註冊中醫師許懿清指出,正氣就是人體天然抵抗力,正氣足,邪氣自然不能干擾身體,但當正氣不足,外界邪氣便可入侵,令人生病。正氣是否足夠,除先天影響外,後天是否失養,即生活習慣不佳也有直接關係,例如壓力大、休息少、運動少、愛吃生冷食品等,都會令人體正氣受損。
人體正氣不足,外邪容易入侵。許懿清表示,中醫有所謂六邪,即風、寒、暑、濕、燥、熱(或火),如天氣轉冷時傷風感冒,很大機會為寒邪影響,其中風寒證多會發燒兼怕冷,病者會頭痛、四肢痠痛、鼻塞流清涕;若只有發燒,加上鼻塞流黃濁鼻涕,兼出現咽痛紅腫,痰黏稠色黃或白等,則為風熱證,中醫用藥會不同。

腳浸熱水 促進循環

除常見的風寒、風熱證,港人愛好打邊爐、燒烤,若遇上秋冬天的乾燥天氣,加重燥邪也可導致傷風感冒。許指,這些人未必一開始會出現鼻水,多會先眼乾、鼻乾、口乾,繼而咳嗽及會喉嚨痛,後期才會出現流鼻水等,若本身已睡眠不足、「熱氣底」,病症會更嚴重。她指,近期天氣轉冷,求診人士中患傷風感冒者佔五至六成,更有人咳嗽數月未見好轉,可見感冒已由表傳裏,醫治上複雜得多。
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傷風感冒,許懿清表示,首要應保護正氣。她例舉,睡眠不足、飲食不定時、嗜冷偏食、過份操勞等,這些令正氣受損的壞習慣要戒掉。此外,小朋友因為五臟六腑,成而未全,較易患病,同時長者則因正氣隨年齡減弱,也容易患病,需特別留意日常保健。
保暖也很重要,除了頸項、手足保持和暖,背脊肺俞穴,腳上的足三里,也要做好保暖工夫。她指,若以上位置着涼,很容易得感冒,咳嗽也較難痊癒。至於穴位按摩也可保健,例如頭頂的百會穴,按壓可疏通經絡;手部虎口附近的合谷穴,則可治頭病,疏通氣血;小腿上的足三里,則可調節身體免疫力;腳底湧泉亦有疏通氣機功效。她教路,冬天浸腳好處很多,可以保暖之餘,亦可促進血液循環。她指,用自己可接受最燙的熱水,浸至膝頭位置,直至感到水變涼即可;若本身為怕冷體質,可以在熱水中加入薑片,功效更佳。

防流感湯水

補肺玉屏風飲

材料:黃芪2錢、炒白朮3錢、防風2錢、南杏3錢、陳皮1錢
做法:1,000毫升水浸泡藥材15分鐘,再開大火煮滾後改文火煮30分鐘,隔渣取茶即成;或把藥材放入茶壺或保溫壺內,注入熱開水浸泡45分鐘亦可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護肺、化痰,感冒時不可飲用,適合體虛人士飲用

防感茶清肺湯

材料:蟬衣2錢、荊芥2錢、夏枯草2錢、神曲2錢、桑葉2錢
做法:700毫升水浸泡藥材15分鐘,再開大火煮滾後改文火煮30分鐘,隔渣取茶即成
功效:紓解鬱熱,適合易喉嚨痛、生口瘡、口渴唇紅、尿黃便秘、舌苔薄黃者

祛痰防風湯

材料:浙貝母3錢、生薏仁3錢、南杏3錢、陳皮1錢、枇杷葉2錢、龍脷葉2錢、北杏2錢、雪梨2個、粟米1條、蜜棗3粒、鹽適量
做法:全部材料洗淨,梨去芯切塊,粟米去衣留鬚,切件。1,500毫升水浸泡藥材15分鐘,加入全部材料,開大火煮滾後,改慢火煮1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祛濕化痰,適合痰多不清、胸悶易嘔、舌苔厚膩者

註:長期病患者及孕婦飲用以上湯水前,應諮詢中醫師意見
資料來源:中醫師許懿清 

2014/11/30 09:15:24 回覆
牛羊驅寒 黑糯米益腎

【飲食養生】
冬天身體的陽氣偏弱,中醫認為「寒則溫之」,所以冬天的日常飲食應重視溫陽散寒、補益腎氣。多吃溫熱性食物如牛肉、羊肉,多飲熱湯可以滋潤臟腑、增進食慾及驅寒保暖。黑色食物如黑糯米等,都有益腎強精的作用,十分適合冬天進食。

熱氣濕疹不宜吃

中醫認為雞肉、桂圓肉、韭菜、糯米等都屬於溫熱性食物,可以幫助身體保暖耐寒。其中牛肉、羊肉最補,帶有補氣血、驅寒的作用,但熱氣、爆瘡及患濕疹人士則不適合進食。
嚴耀堅指人體的腎氣十分重要,腎氣充足,有助頭髮、牙齒、眼睛、骨骼、腰部及生殖系統等健康。礙於人體在冬天容易腎氣不足,多吃黑色食物有助增加腎氣,即益腎強精,增強免疫力及延緩衰老。黑糯米、黑豆、黑芝麻都是營養豐富的黑色食物,這些食物大多性味平和,補而不膩,尤其適合腎氣漸衰、體弱多病的長者進食,或經常出現腰膝痠軟的人士。
另外,進食碳水化合物、含優質蛋白質及適量脂肪的食物,可以為身體帶來足夠熱能,如雞蛋、牛奶、雞鴨肉及豆製品等。

2014/11/30 09:09:52 回覆
着熱褲 風寒入侵傷關節

天氣轉涼,無礙女士們繼續穿上短裙、熱褲「騷美腿」的決心,但小心涼風習習,風寒入侵雙腿,增加膝關節痛及關節舊患復發風險。中醫師提醒冬季衣物勿太短或太少,以圍巾包頸則可避免頸部受風寒襲擊,平日勤運動及曬太陽有助身體陰陽協調,對抗寒氣。
記者:梁麗兒

中醫學認為冬天保暖不足,容易受風邪、寒邪或濕邪侵擾。風邪指自然界的風、室內的冷氣等,寒邪則指寒冷的環境。濕邪是指外在環境的濕氣,或身體的內濕,如沒有抹乾運動的汗水,身體反吸入汗水致濕邪入侵。當中陽虛人士最容易中招,此類體質人士,平日容易怕風怕冷、手腳冰冷及臉色蒼白。

血液流動慢 肌肉冰冷

註冊中醫師嚴耀堅指出,女士常穿短裙或短褲,因暴露腳部關節,令關節容易受到風邪、寒邪或濕邪其中一種或結合侵擾,引起氣滯血瘀,使雙腳的血液流動變慢,局部肌肉變冰冷。在血液和氧份供應不足下,容易引起關節發炎或疼痛。若寒邪、濕邪同時入侵,凝聚關節內,關節變得沉重、腫脹,引致氣滯血瘀,誘發關節痛症,如膝關節腫脹,痠痛等不適。
若風邪與寒邪同時入侵,易令關節舊患復發,如膝關節痛、肩周炎、腰痛、足踝關節等復發;如腹部受寒邪襲擊則可加劇痛經。他指臨床上近期也多了年輕病人因周身痛求診,如膝痛、腰痛及頸痛等,多與風寒濕有關。衣服露出腰部,讓冷風「吹正個肚」,容易令腸受寒邪引致腹瀉,尤其脾虛、怕凍及腸胃寒濕人士。
穿衣不足會令風邪有機可乘,經口鼻、皮毛入侵身體襲肺,引發感冒。中醫認為「肺主氣,外合皮毛」,意思指肺主管全身的氣運行,並負責毛孔開合,令身體免受病邪入侵,氣運行得好,代表抵抗力也好,病痛也會減少。
要提防受風邪、寒邪或濕邪襲擊,除避免穿得太薄、太短,減少暴露身體外,使用頸巾、披肩保護頸部也十分重要。頸前有「天突穴」、「膻中穴」兩個穴位,頸後有「大椎穴」,此三個穴位與肺息息相關,很多時用作治療肺系疾病,頸部適當保暖,可免這些穴位受風邪、寒邪入侵。
都市人經常捱夜,要保持早睡早起的習慣並不容易。嚴耀堅表示,人體在冬天會揮發及耗損更多陽氣抗寒,所以更要早睡早起,保持睡眠充足,幫助陰陽協調,補充陽氣,故至少要睡八小時。另外,多做戶外運動、多曬太陽,也有助身體吸收陽氣。 

2014/11/20 10:48:00 回覆

乾燥天氣流鼻血很常見,但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所誘發,如因鼻敏感經常「擤鼻涕」令鼻膜受損,或因高血壓「谷爆」血管,甚至良性瘤、鼻咽癌也會有流鼻血症狀。耳鼻喉科醫生指出,不要對流鼻血掉以輕心,曾有病人突然大出鼻血而求醫,檢查才發現是患上了高血壓。
記者:梁麗兒

鼻腔內的鼻黏膜有許多微絲血管,負責將由鼻孔進入的空氣變暖、變濕。踏入冬季,鼻黏膜在乾燥下,血管會較易爆裂,容易令人流鼻血。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林建業表示,秋冬時流鼻血求診的個案特別多,幾乎每星期都有這類病人,部份個案是由乾燥天氣引起,部份則由其他原因誘發。
兒童或年輕人流鼻血,主要是鼻子前端的鼻黏膜受損引起,常見如鼻黏膜薄,或患者本身有鼻敏感致鼻黏膜發炎,因鼻痕要經常挖鼻、捽鼻或「擤鼻涕」,令發炎的鼻黏膜破損及流血。

服抗凝血藥易出血

年輕人另會因血管良性纖維瘤、或意外受傷如「食波餅」等,致血管爆裂流鼻血。一般會先根治病人的鼻敏感問題,以舒緩流鼻血情況,另現有藥膏可幫助鼻黏膜生長或變厚。
成人流鼻血原因眾多,除鼻黏膜薄、鼻敏感外,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因容易出血,令鼻黏膜受損也會增加流鼻血風險。另一常見原因為罹患高血壓,令鼻腔後面的血管被「谷爆」。礙於患者血管或有硬化,較難收縮,故流鼻血會較嚴重,難以自行止血。
林建業表示,每月平均接獲一至兩宗因高血壓致流鼻血個案,曾有一名有吸煙習慣的中年男病人,病發當晚正看電視,突然無故流鼻血,但一段時間後仍未止血,流血量多達一碗飯碗。
病人極度驚慌而求診,檢查發現病因是血壓異常升高,上壓飆升到190mmHg(毫米水銀柱),故即時轉介心臟科醫生評估心臟及腎臟健康,幸病人並無大礙。檢查顯示流鼻血應是由高血壓引致,並非生腫瘤。
流鼻血可能是由鼻咽癌引致,市民切勿忽視。鼻咽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市民若有持續性地流鼻血、分泌物有血絲等,都應該及早求醫。
鼻咽癌其他症狀包括鼻塞、鼻有惡臭、頸有硬塊等。一般內窺鏡檢查,可檢查流鼻血病人鼻腔有否生瘤或鼻咽癌等問題。 

2014/11/20 10:46:57 回覆
秋燥、睡不足 虛火盛

中醫認為流鼻血多與秋燥、睡眠不足及情緒問題有關。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指,秋冬多病人因流鼻血求醫,飲用茅根竹蔗瘦肉湯,可預防失眠及秋燥等問題,無花果有清熱生津及下火作用,可食用或用作煲湯,雪梨可潤燥及清肺熱,也可預防流鼻血。

切忌亂飲涼茶

關之義表示,秋冬氣候令皮膚欠缺濕潤,變得乾燥,當冷空氣進入鼻腔,鼻子會更為乾燥,稍為多捽鼻、擤鼻涕,便會弄傷血管,引致流鼻血。另一常見的流鼻血原因與睡眠有關,如長期「唔夠瞓」、失眠等,引致虛火上升,出現陰虛燥火情況,除流鼻血外,同時會有喉嚨痛及頭痛等火氣過旺症狀。此外,情緒問題,包括氣怒、鬱結及竧𣉢,都可引致流鼻血。
飲用茅根竹蔗瘦肉湯可改善失眠、秋燥等問題,有助預防流鼻血。做法是用4至6両茅根、半斤竹蔗及6両瘦肉煲湯即可,可供三至四人飲用,但寒涼或虛弱體質的人士不適合飲用。如間中有流鼻血,也可飲用雪耳南杏煲雪梨瘦肉湯或沙參玉竹煲湯,有清熱潤燥及養陰的作用。他指出,流鼻血切忌亂飲涼茶,若誤飲太涼的涼茶,會傷胃甚至引起虛火上升。 

2014/11/02 09:50:37 回覆
秋季養生 食雪梨百合打底 
健脾潤燥 防感冒哮喘鼻敏感

秋天濕度降,皮膚乾燥、喉嚨乾、流鼻血及手足心熱,都是中醫所指的陰份不足,即陰虛引發的秋燥症狀。中醫師表示,港人經常捱夜,又愛吃熱氣食物、打邊爐,更易受秋燥困擾。秋天滋補應多吃養陰、潤燥食物,如雪梨、百合,注意飲食禁忌,可防止燥邪侵襲,為冬天進補「打底」。
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陳敏表示,秋天氣溫及濕度下降,人體的水份會加快蒸發,若平日愛吃烘焗食物、打邊爐,更會令陰份不足情況加劇,形成秋燥症。所以秋天要滋補,「潤其燥」為秋季養生大法,即是要養陰潤燥,可增強體質,預防冬天患上感冒或避免感冒病情嚴重,同時可減少哮喘、鼻敏感發作。

食療少辛多酸養肝

秋天滋補乃冬天進補的引子,即中醫角度的「引補」,當中帶有健脾作用,有助調節脾胃,讓日後適應和容易吸收補品,為冬天進補「打底」,甚至預防虛不受補等問題。雪梨、百合等都是適合在秋天進食的食物。
秋天飲食切忌大魚大肉,市民錯吃寒涼食物,反而會損害脾胃的陽氣,導致屙嘔泄瀉,故應進食有營養兼容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包括魚、瘦肉、山藥、意苡仁及蓮子等。此時食療又應以「少辛多酸」為主,其中辛辣食物會傷肝,應減少吃薑、蒜、辣椒及葱,多吃酸味水果和蔬菜,有養肝作用,包括山楂、蜂蜜、葡萄、梨、菠蘿等。沙參、麥冬、川貝及杏仁有益氣滋陰、潤肺化痰作用,適合用作藥膳。蘿蔔、柿子、銀耳、核桃及大棗有養陰潤燥、清肺生津功效,也十分適合秋天進食。

長者不宜常吃雪梨

市民愛在秋天吃雪梨,但脾胃虛弱、容易泄瀉的人士,不宜天天吃雪梨,尤其長者。一般市民食雪梨後,出現口淡、腹瀉症狀,或反映進食過量。雪梨性味寒及甘,有潤肺、清痰止咳、降火清心功效。出現口乾等秋燥現象,最適宜吃雪梨。
雪梨食法多,其中燉雪梨有清痰止咳功效,做法先將雪梨去核,加貝母5克、冰糖10克,用適量清水,文火燉熟即可。將黑豆放入雪梨內,加入適量冰糖大火燉約一小時,製作「黑豆釀梨」,可治療老年性氣管炎,市民不妨試試。另外,雪梨加糖或蜂蜜再熬成膏,製作「秋梨膏」,有治療咳嗽、肺熱功效。

秋天滋補湯水推介

黑靈芝百合潤肺湯
材料︰百合、南杏及北杏各15克,黑靈芝30克、蜜棗2粒及淨瘦肉150克(先出水)
製法︰適量清水,全部材料煲約2小時,調味飲用
功效︰清肺生津、潤髮膚及改善便秘
適用人士︰肺燥咽乾、髮膚乾暗及大便乾結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陳敏

太子參石斛烏雞湯
材料︰太子參及石斛各15克、烏雞750克、瘦肉200克、杞子10克及生薑5克
製法︰適量清水,全部材料煲約3小時,調味飲用
功效︰益氣生津、養陰及清肝潤肺、虛弱補氣血
適用人士︰陰份不足,尤其煙酒過多人士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陳敏 

2014/10/29 11:31:58 回覆
生機飲食 首選淮山、紅菜頭

生機飲食(Raw Food Diet)近年獲不少人推崇,透過進食未經高溫烹調的食物,攝取更多營養及酵素,包括飲蔬果汁、食新鮮沙律、種子或已發芽豆類。營養師指出,生機飲食都講求均衡攝取營養,不宜吃太多高糖份水果,淮山、牛蒡、紅菜頭及雞心豆等都是推介食材。記者:梁麗兒

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湯美斯表示,10多年前生機飲食在歐洲開始流行,由支持素食及有機飲食人士發起,進食未煮熟的天然食物,可保留更多食物的營養。生機飲食方式主要是進食未經加工及未徹底煮熟的食物,如直接吃新鮮蔬果、沙律,或將食物風乾,但溫度不高於48℃。將蔬果攪拌成汁也是常見進食方法。另有果仁類、食物種子如芝麻、豆類等食材。高糖份水果不宜多吃

生機飲食提倡多吃蔬果,所攝取的營養如抗氧化物較多,尤其未經烹調的蔬果維他命C較高,另含豐富葉酸及鉀質,對皮膚、提升免疫力及抗癌有幫助,但相關理論暫未有科學研究證實。不吃肉類或動物內臟確會帶來健康好處,如膽固醇水平下降等。惟完全戒肉、戒蛋,會令身體缺乏維他命B12,或要服用相關補充劑。德國2005年有研究訪問約200名進行生機飲食達兩年的人士,發現他們的壞膽固醇處於標準範圍,但有38%人缺乏維他命B12。
她表示,奉行生機飲食的市民要注意均衡攝取,包括要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中吸收營養和熱量。含澱粉質食物包括紅菜頭、南瓜、粟米及紅蘿蔔,蛋白質食物包括果仁、火麻仁等。適量吃果仁、牛油果可吸收到所需脂肪。留意不能只吃單一食物,以免令營養失衡。
高糖份水果如香蕉、芒果等,不宜吃太多,每天最多吃一至兩份。一份等於半條香蕉,或三分之一杯芒果。建議選擇不太熟的水果。奇異果、士多啤梨及蘋果(連皮)等含較多纖維屬不錯選擇,食大量纖維後,要配合多飲水才能幫助排便。
生豆類及種子含有酶抑制劑(Enzyme inhibitors),令人消化不良,需經發芽過程,減少有關物質才進食。紅腰豆因含有植物血凝素,令人腹痛及嘔吐,不宜生吃。另外,腎病患者不能吸收太多鉀質,故不適合以蔬果為主的生機飲食

 



2014/10/19 09:25:53 回覆
觀賞花不宜泡茶 勿當水飲

玫瑰花的花蕾,味道會較香,藥效也較好。

花草茶帶有藥理效用,日常不宜「當水飲用」,每周飲用一至兩次已足夠。花草茶多採用乾製品,較少採用新鮮花蕾或花瓣。註冊中醫師姚美慧表示,曾有市民使用觀賞用菊花,在家自行泡茶。礙於觀賞花的種類繁多,或加入不同化學肥料,故不適合泡茶飲用,提醒市民不應隨便採摘野花或觀賞花泡茶。
菊花一般有清熱解毒作用,不少市民閒時都會在家泡菊花茶飲用。她說,中醫常用的菊花,包括普通的黃菊花,有清熱疏風作用,有助改善感冒初起及喉痛症狀。杭白菊有清熱作用;野菊花則有清熱解毒功效。

患心血管病者宜先諮詢

花草茶所用的花,多為花蕾,如玫瑰花的花蕾,味道會較香,藥效也較好,已盛開的花則較少用於泡茶。
花草茶中部份的中草藥含有糖份,如桂圓、甘草等,糖尿病患者飲用時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飲花草茶之前宜先諮詢中醫師意見。患有感冒發燒、孕婦及餵哺母乳的媽媽則不宜飲用。茶類帶有提神作用,建議避免睡前飲用。太濃的花草茶或隔夜茶也不適合,也不宜用茶水送藥。
秋冬飲花草茶多以清潤、溫補為主,應配合適當飲食,才能提高效果,例如避免吃寒涼、生冷、辛辣食物,並戒掉煙酒等。

玫瑰花茶

功效︰理氣解鬱,養陰生津

成份︰玫瑰花三錢,金銀花、菊花及花旗參各兩錢  

適合人士︰情志不舒

不宜人士︰脾胃虛寒及大便稀溏

份量︰按茶壺大小和飲茶人數,口味濃淡而取適量

服用方法︰將中草藥切小段,用熱開水沖洗乾淨,再用80至100℃熱水沖焗5至10分鐘。聞到花香後即可飲用,可加適量蜂蜜或冰糖調味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姚美慧 


2014/10/19 09:23:33 回覆
生津潤燥 行氣活血
花茶+中草藥 強身防疾病

將花茶配合中草藥,炮製一壺芬香撲鼻、茶味醇正的花草茶,不但可作茗茶品嚐,也有藥理及食療作用,有助調理身心。註冊中醫師表示,市民可按個人體質,順應秋收冬藏的特點,在秋冬時分飲用不同花草茶,如玫瑰花茶、花旗參茶及黨參茶等,以增強體質及預防疾病。
記者:梁麗兒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仁濟)註冊中醫師姚美慧表示,花有藥理作用,玫瑰花、茉莉花、菊花、金銀花等均較常見於花茶中。玫瑰花性質溫和,有活血及疏肝解鬱的作用。茉莉花可理氣解鬱,菊花及金銀花則可清熱解毒。花茶配合補益類中草藥飲用,如補氣的黨參、甘草,或補血的紅棗,可發揮更佳防病功效。但部份花因藥性較強,不能胡亂入藥,如紅花可活血化瘀,只適合血瘀人士如手術後失血過多病人。厚樸花有化濕作用,只適合春天濕重人士飲用。

玫瑰花茶舒經前煩躁

她說,秋天氣候乾燥,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盛,容易抽走人體津液,令人有如無水海綿一樣。乾燥同時令人變得陰虛、甚至出現虛熱,引致咽乾口渴、乾咳、聲沙、皮膚乾燥、小便短小、大便乾結,甚至五心煩熱、盜汗等症狀。故秋天飲食應以滋陰養肺、潤肺生津為主。秋天多吃蜂蜜、雪梨及甘蔗等食物都有滋陰潤肺、養血作用。另要減少吃辛辣食物,多喝開水、淡茶可益胃生津。
飲用玫瑰花茶有助緩解乾燥引致的症狀,成份包括玫瑰花、花旗參、金銀花及菊花。當中花旗參能養陰生津潤燥;金銀花、菊花可疏風清熱,配合玫瑰花行氣活血均有改善作用。玫瑰花茶另適合來經前容易煩躁、頭部脹痛的女士飲用。
冬天陰氣最盛,萬物閉藏,陽氣要深藏。她建議,冬天飲食要補益、即補陽氣,如溫腎助陽、滋陰補腎,有助身體保持溫暖,臟腑氣血旺盛,以維持正常功能,平常忌吃寒涼、生冷食物。若因喉嚨痕引致咳嗽、疲倦乏力、手凍腳凍等氣虛症狀,飲用黨參茶可補中益氣、養肝明目。黨參茶額外加入菊花成份,有肝腎明目功效,更適合氣虛人士。
市民在秋冬也可飲花旗參茶,適合咽乾及皮膚乾燥人士,尤其捱夜引起虛火、睡覺時盜汗、手足心熱人士。療效包括補中益氣、養胃生津。飲花草茶為日常調理,屬輔助作用,若有病症應求診中醫師。
她表示,曾有一名29歲女教師因經痛多年求診,曾做婦科檢查但無異常,要靠服食止痛藥物或熱敷舒緩經痛。原來這名病人愛凍飲及生冷食物,損傷了陽氣,加上工作壓力大致情志不舒、肝鬱氣滯,容易緊張和煩躁,睡眠較差。冬天因更傷陽氣,加劇其經痛。病人接受中藥治療以疏肝解鬱、祛瘀止痛,病情有改善,並配合經期前飲用玫瑰花茶,幫助心情舒暢,提升睡眠質素。

秋冬花草茶推介

2014/10/16 12:11:30 回覆
專」言中醫:舒肝通絡治偏頭痛

近日不少市民因佔中運動走上街頭抗爭,甚至在馬路通宵留宿,但是集會時波動的情緒、通宵留守時涼風的吹襲、補充能量的朱古力或提神咖啡、加上長時間得不到充份休息等,都是誘發偏頭痛的重要因素。由於此病與遺傳因素、年紀及性別(女性病發率比男性高四倍)有莫大關係,故尤其有家族性偏頭痛的年輕女士必須加倍注意。

少飲咖啡 少食朱古力

八成偏頭痛患者病發前並沒有任何先兆,只有一至兩成的患者會在病發前數小時至數日,出現視覺先兆,如視物模糊、閃光或視物變形等,病發時會出現一側或雙側額顳部(即耳尖上側)跳動性頭痛,疼痛短則兩至三小時,長則持續10多小時不等,並且伴有作嘔、反胃、畏光或畏聲、冒汗、疲勞等症狀,嚴重的可見面部水腫、顳動脈突出等。
中醫稱偏頭痛為「頭風」,因中醫學認為風邪有遊走不定、輕揚向上的特性,而頭部居於人體最高的位置,所以風邪容易侵襲頭部,導致頭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此外,此病跟肝臟及情緒關係密切,中醫認為肝臟保持氣機的通暢有助於情緒健康,所以激動情緒容易導致肝氣不舒而出現鬱結,頭部兩側經絡不通則痛,因此治療以祛風舒肝通絡為主,常用中藥如天麻、鈎藤、川芎、白芷等;針灸則會選用太陽、風池、率谷等穴位。
平時要保持心情平和,注意保暖及避風,避免煙酒及咖啡及朱古力等含高酪胺酸食品,均有助減低偏頭痛發作風險。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潘侃傑醫師

2014/09/21 10:35:33 回覆

2014/09/21 10:35:00 回覆
食蓮藕淮山 防秋燥

踏入秋季,隨着早晚天氣轉涼、濕度下降,形成乾燥氣候,若不注意日常生活細節與飲食,兼工作壓力、睡眠不足,隨時被「秋老虎」侵襲。中醫師指出,熱底、陰血虧虛人士容易有「秋燥」症狀,即口乾、眼乾、皮膚乾、咳嗽甚至流鼻血。秋燥可誘發肺系疾病,吃蓮藕、淮山、雪耳及雪梨等食材,有潤燥潤肺,改善秋燥作用。
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何慧潔表示,由炎熱潮濕的夏天,轉為乾燥有涼風的秋天,可影響人體的肺氣升降功能。中醫學而言,秋天主肺,令人特別容易有秋燥症狀,並誘發肺系疾病,如鼻敏感、傷風感冒、咳嗽及支氣管炎等。臨床診症中,近期整體逾半病人因肺系疾病求醫,其次為秋燥引起的脾胃問題或濕疹疾病。

秋燥主要與氣候變化有關,與內在產生的燥熱不同。前者屬外淫,反映身體的津液不足,患者會有口乾、喉嚨乾、眼乾、鼻乾及皮膚乾、咳嗽無痰,或痰少而微黃等症狀,嚴重會有流鼻血現象。本身屬熱底人士,即工作壓力大、經常捱夜、多煙酒,有口乾、脾氣暴躁,比較容易有秋燥症狀。體質屬陰血虧虛,如經常心煩、咽乾、大便乾結等,尤其踏入更年期的女性,也容易受秋燥困擾。
她說,在秋季,萬物處於收藏、肅殺的狀態,所以秋冬養生應以養陰潤燥為主,市民可採用中醫食療,改善秋燥症狀。在秋季當造的食材特別適合,例如用生蓮藕榨汁飲用,有清熱涼血作用,可減少秋燥引起的乾咳、流鼻血症狀。進食煮熟的蓮藕,另有健脾胃的作用,十分適合秋季進食。
其他如百合可養陰潤肺、雪梨可清肺潤燥、馬蹄則可清肺生津。此外,雪耳有滋陰潤肺作用,可用於秋天陰虛咳嗽的患者身上;間中飲用雪耳百合糖水,都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另不妨自家製作蘋果雪梨螺頭湯,有潤燥生津作用,適合有乾咳、咽乾喉涸的陰虛火旺人士飲用。

凍飲損陽氣 臘腸易瀉

秋燥同時會引起脾胃方面疾病,市民在長夏,即夏天轉秋季、約8至9月期間,吃太多生冷食物,或飲太多冷凍飲品,容易損害脾胃的陽氣。踏入秋天後,每當吃肥膩食物時,如月餅、臘腸,便容易有泄瀉、腸胃炎等症狀。她建議多吃健脾食材,如淮山、蓮子等。除肺、脾胃會受秋燥影響外,皮膚都因而變乾燥,加劇濕疹患者的病情,患者也需多加保養。

雪耳百合糖水

材料︰
乾雪耳2個、百合2両、冰糖適量

做法︰
1.把雪耳及百合浸泡3小時
2.用10至12碗水煲45分鐘
3.加入冰糖調味即成

作用︰
滋陰潤肺
雪耳有補充皮膚膠質作用

注意︰
1.適合陰虛人士,如皮膚乾燥、夜睡及睡眠差、多夢
2.脾胃虛弱及泄瀉人士不宜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何慧潔 

 

2014/09/17 13:51:31 回覆
遲瞓釋自由基 加速衰老

【影響肝臟】
捱夜會影響肝腎的排毒功能,其中肝臟在晚上11時至凌晨2時需要休息進行修復,若錯過這個時間入睡,便會影響肝臟,同時令身體產生較多自由基,加快衰老。營養師推介可多吃蒜頭、洋葱、十字花科菜及黃薑均有助肝臟排毒。

洋葱蒜頭助排毒

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營養師黃以昕表示,肝臟負責分解煙酒、農藥及重金屬等常見毒素,並有助消除自由基,要長期捱夜則會影響肝臟排毒功能。多吃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可幫助排毒,其中洋葱、蒜頭等葱類食物,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大蒜素」,可幫助肝臟排出毒素。十字花科菜如紫椰菜花、西蘭花、椰菜、芥蘭等,均含多種抗氧化物,如維他命C、花青素及類胡蘿蔔素等,可減少自由基對身體帶來的傷害;黃薑所含有的薑黃素和多酚也有上述作用。
腎臟負責排走人體所分解的副產品,如蛋白質分解後所產生的廢料會經尿液排出來。捱夜也可影響腎臟的排毒運作,番茄所含的茄紅素、紅椒蘊含的辣椒素,均屬抗氧化物,有助排毒。香蕉鉀質高,可對抗鈉質、即鹽份,減低腎臟負荷。此外,蛋白也有修補腎臟細胞的功能,對腎臟有益,但不能過量食用。
《蘋果》記者

2014/09/17 11:54:36 回覆
潮飲洛神花茶
瘦身袪血脂降血壓
洛神花愈來愈hit,原因無他,只因為香港人愈來愈注重健康,有傳洛神花可以袪血脂、降血壓,所以無論是OL,還是老人家都當它是寶,一般用來焗茶飲,浸出深紅色的花茶。

焗茶飲可用乾花,一年四季都有得飲,但要「嘆」新鮮洛神花,現在就是時機,九月到十一月都是洛神花的花期,不少有機農場均有種植,一粒粒「一隻半鵪鶉蛋」大小,可以沖水,又可以做蜜餞果醬。

功效方面,中醫指洛神花在袪血脂功效上沒有太多實證,不過其的確有可能降血壓,因為洛神花有利尿作用,透過排尿,可以平衡體內電解質,而且血壓高有時是因為熱氣,而洛神花可以清熱解毒,都有利於降血壓。
2014/09/17 11:51:14 回覆

【周三識食】
【本報訊】都市人經常日捱夜捱,長期「唔夠瞓」,加上經常進食熱氣食物,導致肝火盛、心火盛或脾胃積熱,令身體堆積毒素。中醫師建議高危族可透過食療排毒,其中進食芹菜及甘蔗可清肝火,豆腐與猴頭菇則可降胃火。飲用合適的湯水也有助清肝去火,減輕捱夜引發不適。

心火盛吃蓮子苦瓜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表示,現代人提倡身體要排毒,在中醫角度,所謂排毒是指「毒素」,與睡眠習慣、飲食不良有關。其中長期捱夜、睡眠不足,可引起「陰虛內熱」,陰陽失衡,令人出現心火盛、肝火盛或腎陰虛等問題,很多人會形容這類火熱為「毒」,以肝火盛比較常見。這與中醫所指可令人致命的「毒物」不同。
中醫的「肝」指肝氣,肝主血,即負責造血,肝火盛則會影響氣血運行,中醫界提倡要在晚上11時或之前入睡,對調護肝膽的臟腑最好,乃修復身體的黃金時間。但忙碌的都市人難以做到早睡早起,只能平日多靠食療、湯水,清除火熱。

心火盛吃蓮子苦瓜

肝火盛的常見症狀包括面紅眼澀、煩躁易怒、口苦口乾等。這類人士吃芹菜、金針菜及甘蔗最好,平時也可煲雞骨茵陳枳椇茶飲用,有清肝、護肝作用。其中雞骨草、綿茵陳有清肝火作用;枳椇可護肝。至於心火盛會出現反覆性的口腔潰瘍、口乾、小便深黃及失眠多夢等症狀,吃蓮子、苦瓜及馬蹄具有去心火的功效。
在捱夜期間還不停吃熱氣食物,如薯片、餅乾及杯麵等,更會令脾胃積熱,引起便秘、煩熱多食、牙痛、牙齦腫爛及胃酸倒流等症狀。她表示,在剛過去的世界盃賽事期間,便屢接獲有20至30歲的年輕球迷,因連續捱夜睇波,出現爆瘡、生痱滋等肝火盛、脾胃積熱等症狀。她建議可吃豆腐、猴頭菇及白蘿蔔降胃火,有助舒緩脾胃積熱情況。以猴頭菇、沙參及麥冬等煲「養胃湯」也有降胃火的作用。

廿四味不宜亂飲

不少市民愛飲涼茶下火排毒,但胡亂飲用未必有效。她舉例,坊間的「廿四味」本身無固定的藥方,多數為涼茶舖的獨門秘方,成份可以廿二味至廿八味不等,主要為苦寒藥物,帶清熱解毒作用,但並非專門針對清肝火,故不建議市民亂飲涼茶下火,有症狀宜向中醫師求診。

2014/08/24 09:50:14 回覆

2014/08/24 09:49:38 回覆
秋天燥邪 都市人嘆慣冷氣未能調節
嗜辣愛凍飲 轉季易病

都市人習慣長開冷氣,難以察覺轉季的微細變化。中醫師指,隨立秋已過,雖日間仍高溫,但晚上已稍涼,這段時間若忽略養生保健,身體未能及時調節,隨時因燥邪入侵致病。經常失眠及心煩氣躁的上班族,容易出現陰虛體質,這段時間仍常吃辛辣燥熱食物,再加上常喝凍飲,踏入秋季特別容易生病。
記者:鍾麗霞

不少人也有「轉季就病」的經驗,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許素宜醫師指出,中醫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理論,夏季驕陽似火,秋季則涼風習習,尤其中秋過後會變得晝熱夜涼,氣候變化大,身體必須在短時間適應秋季的氣候環境,才能維持健康,不易生病,若身體不能及時調節,不但易病,舊病復發風險亦高。
夏秋之交天氣多變,忽冷忽熱,空氣乾濕度的差異較大,尤其肺氣薄弱者,無力抵禦外邪,容易導致傷風感冒、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她以咳嗽的求診者為例,在立秋以後到診所求醫的陰虛型乾咳個案增加;盛夏時則以風熱型咳嗽求診者為主。陰虛型乾咳的症狀多為口乾、喉嚨乾燥及無痰,風熱型咳嗽則多為有黃、綠色痰液、喉嚨痛、或有發燒及傷風等。

食鴨肉綠豆補氣養陰

她指出,夏秋轉季,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秋天氣候乾燥,空氣缺乏水份,溫度降低,中醫理論認為燥邪為秋天的主氣。在初秋時,夏天的餘熱尚未完,天氣較熱,與燥邪相結合成為溫燥。到了深秋,氣溫轉涼,與燥邪結合則成為涼燥。燥邪最容易侵犯肺系的呼吸道及腸道等,常出現皮膚乾燥、口乾鼻燥、兩目乾澀、舌苔乾燥及大便秘結等不適。
要預防轉季生病,可從飲食着手改善。夏季炎熱、多雨高溫及出汗多,她建議進食一些補氣養陰、清熱化濕的食物,如鴨肉、海參、西瓜、綠豆、白扁豆等食物。此外,要避免過量進食生冷性寒的食物,或辛辣香燥、耗傷津液的食品,均有助預防秋冬與燥邪寒邪相結合而引起的疾病。外出用膳時,不少人每餐都飲凍啡、凍茶等凍飲,她指出,夏天飲太多凍飲會傷陽氣,冬天易手腳冰冷、腸胃虛寒、肚痛腹瀉等不適,建議即使炎熱,也應盡量飲用室溫飲品。
夏天也是進補時機,她指,由於日常出汗多,體內消耗大,加上消化功能降低,進食減少,可用西洋參、麥冬、五味子、石斛等藥材,加入鴨肉或豬肉燉湯服用。她形容,夏秋養生的關鍵在於「清」,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為主,有助清熱、防暑、斂汗、補液,更能增進食慾,建議多吃百合、芝麻、梨、蜜糖及新鮮蔬菜瓜果。主食以稀為適合,如綠豆粥、蓮子粥及荷葉粥等,並可適當飲用清涼飲料,如酸梅湯及菊花茶等。此外,適量食用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殺菌,可預防胃腸道病。 

 

2014/05/25 07:51:35 回覆
黑豆漿補腎助腸胃蠕動

【減肥佳品】
日常食物中不少以豆為原材料,如豆漿及豆腐等黃豆製品,更是熱門健康食材。豆漿本身有黃豆漿及黑豆漿之分,即由黃豆或黑豆磨成,党毅表示,中醫角度而言,黃豆與黑豆功效不同,黃豆主要為健脾寬中、益氣養血,黑豆則補腎滋陰、養血明目,更有補虛烏髮作用,故肝腎陰虛型老年人飲用黑豆漿更好;另黑豆的纖維素含量高,可促進腸胃蠕動,為減肥佳品。
中醫認為,黑入腎,所以傳統觀念認為,黑豆漿較黃豆漿補腎作用更強。不過,不論黃豆漿或黑豆漿,營養成份相差不遠,同樣含豐富鐵質及蛋白質。鮮豆漿一年四季都可以飲用,春秋喝豆漿能滋陰潤燥,調和陰陽;夏天飲豆漿可消熱防暑,生津解渴;冬季飲用則祛寒暖胃,有滋養進補之效;惟脾胃虛寒者不宜大量飲用。

便秘者宜多吃豆腐

至於豆腐則味甘性涼,具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及催乳功效,對調整胃腸功能甚佳,肺熱痰黃、咽痛、胃熱口臭及便秘者可多吃。党毅指出,豆腐較豆漿更易消化,由於加入石膏,會增加豆腐的鈣及鎂含量,對小兒骨骼及牙齒生長同樣有好處。腐乳亦為豆腐醃製而成,雖然中醫認為具有養胃調中、醒脾開胃之效,但現代營養學而言,醃製發酵食品不甚健康,不宜多吃。 
《蘋果》記者 

2014/05/25 07:50:34 回覆

豆類功效及特性

綠豆︰
清熱解毒,改善暑熱煩渴、高血壓、泄瀉;常捱夜者可常喝綠豆湯

紅豆(赤豆)︰
化濕補脾,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睡前將紅豆煮成紅豆水,翌日飲用有助身體排毒

赤小豆︰
健脾利濕退黃,散瘀血,能排除多餘水份,故有輕身功效

黃豆︰
健脾利水,含有卵磷脂、鈣、磷及鐵等,對發育兒童及缺鐵性貧血者有益,也適合骨質疏鬆症及體弱人士

黑豆︰
滋陰強腎,活血利水,粗纖維含量更勝黃豆,通便效果顯著

眉豆︰
健脾化濕,益氣補五臟,含豐富磷,增強記憶力,並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腦血栓

豌豆︰
補中益氣,利小便,解毒瘡,文獻記載可外用,豌豆適量煎水洗面有助改善黑斑及黃褐斑

 

鱆魚海帶湯

功效:
消暑及消熱

材料:
鱆魚乾2塊
乾海帶30條
綠豆1両
陳皮1至2片
蜜棗3顆

做 法︰
1.清水把所有材料洗淨
2.可因應個人喜好加入排骨或瘦肉
3.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15碗水
4.以大火煮滾後轉文火煲1至2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2014/05/25 07:48:43 回覆
高纖低脂 補益脾胃 
美顏排毒靠吃豆

小小一粒豆,蘊藏無盡營養,高纖低脂,更含豐富蛋白質。中醫認為豆類具補益脾胃功效,加上大多燥濕利水,脾胃虛弱或水濕積聚者,進食效果更佳,可養生保健治未病。中醫師表示,夏天潮濕炎熱,食綠豆可清熱消暑,但綠豆湯味性偏涼,脾胃虛弱人士不宜多吃,綠豆沙則主要解毒,建議多煮綠豆粥,清熱之餘較和胃,人人適合食用。

豆,可以充飢,亦能入藥,為食療常用材料。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持續及專業教育部高級講師党毅表示,豆類整體而言性多甘平,多入脾胃經,故有補益脾胃功效。同時,大多豆類有燥濕利水作用,脾胃虛弱等體質人士食用尤其有益。豆也是防病治病良藥,中醫處方中亦會將豆類配合藥材使用,例如赤小豆便能用於治療水腫等病症。
各式豆類有不同特性。她舉例,如毛豆性味甘平,功效包括健脾寬中,潤燥消水,含有大豆異黃酮,可改善婦女更年期不適,更能防止骨質疏鬆,所以尤其更年期女性食用甚佳。眉豆則補脾和中,化濕消暑,含豐富磷質,可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腦功能衰退,需健腦安神可多食用。另脾胃虛弱者可多吃白扁豆,想駐顏美容可食豌豆,營養不足想補充可食鷹嘴豆,港人稱為紅豆的赤豆,亦能促進排毒。
夏天又熱又潮濕,容易出現暑濕、中暑、腸胃不適等症狀,消暑去濕非常重要。她指,夏天宜食用綠豆,綠豆味甘性涼,歸入心、胃經,能善清心火及胃火,具清熱解毒、消暑利水作用。不過,綠豆清熱之力在豆皮,港人經常煲煮的綠豆沙,綠豆經過熬製已煲至起沙,去殼剩肉,味性已變得平和,解毒功效多於清熱;要有最大清熱之效,只需短時間煲煮綠豆,在豆殼爆開前關火,湯色應保持黃綠及澄清透明。

消化不良人士慎吃

綠豆湯雖可清熱消暑,但性味寒涼,對於脾胃虛弱者,不適宜經常進食。党毅教路,可把大米及綠豆一起煮,煲成綠豆粥,「加入米會較為和胃,脾胃虛弱都可以食,經常熬夜食也很好」。不過,綠豆既能解毒也能解藥,正服用中藥人士,特別為溫補藥,不宜食用綠豆,以免減低藥效。
除了綠豆,赤小豆利水除濕,夏天多吃也很好。赤小豆為藥食兩用,味甘酸性平,具利水除濕,和血排膿及消腫解毒功效,幾乎所有去濕的老火湯水必會有赤小豆。另各式水腫人士亦可多吃赤小豆,如以赤小豆煮水飲用,亦可加入白米煮粥。不過,豆類好處雖多,但會造成氣脹,有消化不良及消化道疾病人士,應該小心進食。部份豆類亦有其禁忌症,如蠶豆症病童不慎吃了蠶豆,會出現豆昏等症狀,嚴重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2014/05/18 09:48:59 回覆
涼茶當水飲 過度寒涼或見暈

港人不少飲食壞習慣可致夏季時健康欠佳,常見如大熱天時在冷氣房打邊爐,或涼茶、五花茶當水飲,又或一日幾杯凍飲,不是吃得太燥熱助火,便是過度寒涼。許懿清建議,初夏要吃得清淡,少吃肉,多吃時令瓜果,有助清熱補水,一般人可選吃老黃瓜或冬瓜,脾胃健康者則可選苦瓜。

一周兩杯廿四味變腎虛

許懿清指出,夏天吃得太多肉類,隨時越食越燥,建議要吃得清淡,應減少打邊爐、燒烤、煎炸及肥膩食物;夏天是開始茹素的好時機,可以盡量減少吃肉,多吃時令瓜類。另外,夏天出汗多,油脂分泌旺盛,適量進食沙參及玉竹,有助身體的水油平衡。
少吃燥熱食物,不等於要不停清熱,無限制飲用涼茶或凍飲。她表示,涼茶如五花茶、綠豆湯等確能清熱,但不宜天天飲用,「更加唔好當水飲」,否則引致過度寒涼,嚴重時出現頭暈等症狀,更已經傷身。
她建議一般人夏天時每周飲一次涼茶,經常捱夜或燥底者,每周最多飲兩次,主婦切忌一次過烹調「一大煲」,一家人連續數日飲用,長者及兒童身體較虛弱「受唔到」。廿四味更是「極涼」要慎飲,不是人人適宜飲用,「後生仔一星期飲兩次都會變腎虛」。
一杯冰涼凍飲是消暑極品,但小心飲得過量削弱脾胃功能。她指出,都市人要在炎夏戒絕凍飲很困難,建議點餐時要求少冰,或飲用前先撥走過多的冰塊,令飲品稍涼之餘也不會太傷身,但最好還是習慣室溫飲品夠健康。

2014/05/18 09:47:47 回覆
常飲凍飲損陽氣

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亦會使人易變濕熱體質。長期身處冷氣地方最為傷身,加上過份西化飲食,經常飲凍飲,長期少運動及夜瞓,以上習慣會令人陽氣受損,「夏天係人體陽氣最旺嘅時候,應該加倍去養陽,如果反過去傷害陽氣,就會傷身令身體變弱」。她指出,夏天應要儲陽,除可透過食療做到,亦應多做運動及早睡早起。
此外,夏天經常出入冷氣地方,一冷一熱容易感冒,所以夏天亦應常備有外套,如果出汗多或淋雨濕身,一定要抹乾身體,「全身濕晒,如果只靠自己體溫整乾,濕邪會直中臟腑,咁啱濕身入咗冷氣地方,更加係寒夾濕一齊攻入去,濕邪加寒邪雙夾攻,病會好難醫」,她指,這情況的病人病情多較重,可能會出現肺炎,身體本質亦會受損變弱。
初夏溫度逐漸升高,人容易煩躁,心火過旺,容易情緒波動,這段期間亦要注重心臟保養,重視靜養,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份緊張。她建議為準備對抗7至8月的長夏暑熱,應盡早開始調理身體,若不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繼續損陽積濕,身體只會更差,盛夏暑邪為患時,其他健康問題將繼續浮現。

初夏保健湯水

 

山楂瘦肉蜜棗湯
功效:
去濕熱、清腸胃及增食慾;孕婦忌飲
材料:
山楂1両、甘草及槐花各3錢、生薑8片、陳皮1小塊、蜜棗10粒、瘦肉1斤、
鹽適量、清水10碗
做法:
1.所有材料洗淨,陳皮浸軟,刮掉內瓤;瘦肉汆水,去油脂
2.全部材料(鹽除外)放煲內,用猛火煮沸,再滾約10分鐘,轉中慢火煮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夏枯草豬骨瘦肉湯
功效:
清肝熱及驅暑氣
材料:
棉茵陳、夏枯草及雞骨草各半両、豬骨2斤、乾西瓜皮4両(如用鮮西瓜皮,用量為1斤)、瘦肉半斤、蜜棗10粒、陳皮1小塊、生薑4片、鹽適量、清水10碗
做法:
1.所有材料洗淨,陳皮浸軟,刮掉內瓤;瘦肉、豬骨汆水,去油脂
2.如使用鮮西瓜皮,則洗淨,只保留綠色外皮,切厚件
3.全部材料(鹽除外)放煲內,用猛火煮沸,再滾約10分鐘,轉中慢火煮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註:兩款湯水屬性偏涼,若對自身體質有懷疑,飲用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2014/05/18 09:47:03 回覆
脾胃虛弱者易生病 
夏天要加倍養陽
8,685

廿四節氣中的「立夏」已過,意味夏天正式來臨,天氣漸熱,加上多雨潮濕,身體容易生病。中醫師表示,夏天應注重脾胃保養,若脾胃虛弱,會多腸胃問題,體內積濕,濕邪來襲,睡得不好之餘,肩頸、背脊容易疲累,更會經常「頭重重」。要夏天過得舒服,最重要早睡早起,初夏期間外套勿離身,出入冷氣地方要小心,出汗或淋雨後盡快抹乾身體,避免濕邪、寒邪直中臟腑。
記者:嚴敏慧

踏入初夏,氣溫開始上升,雨水增多,又濕又熱,易感覺不適。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各種體質人士中,以脾胃虛弱、較容易熱氣人士,最易在夏天「中招」,這類人舌白多脷苔,無凍不歡,「冬天也愛凍飲」。中醫所謂的脾胃,即消化系統,脾胃差,容易有腸胃問題,易患腸胃炎,「可能好多人去食飯,啲嘢有少少唔乾淨,人人無事得你屙,就係因為脾胃弱」。
脾胃同時為人體天然抽濕機,「脾胃會將體內濕氣抽走,抽濕機好先唔會積濕,化唔到濕就會易病」。她表示,體內積濕積熱,人容易疲倦,頭重如裹,「個頭好似有嘢包住咁,好唔舒服」,就是濕邪來襲。若加上水火不濟,心神不交,會經常難以入睡,所以肝火心火盛者,須要清熱瀉火;陰虛火旺者,則要滋陰降火,去濕清熱過後,自然精神爽利。

2014/04/15 09:27:26 回覆
缺鐵性貧血影響生長
10,456

【本報訊】西醫認為頭髮生長速度與身體的新陳代謝過程有關。皮膚科專科醫生馮偉傑表示,頭髮生長得慢,或反映身體的新陳代謝較慢,健康也相對較差,連指甲也會生長緩慢;女性要提防或是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流失過多經血致脫髮

馮指出,臨床上較少人因頭髮生長緩慢而求診,多數人因受脫髮困擾而尋求治療。醫學界未有對頭髮的生長快慢制訂標準,但已知一般人的頭髮,大概六星期可生長一吋,未能達到此生長速度的頭髮,或反映身體新陳代謝較慢,在西醫角度,暫無方法可加快頭髮生長。
女性頭髮生得慢,甚至變稀梳,另一可能是患上缺鐵性貧血,即鐵質吸收不足、或經血流失太多,影響頭髮生長,甚至導致頭髮脫落。醫生一般會為病人進行抽血檢查,評估是否貧血引起,或純粹新陳代謝過程較慢。
要擁有光澤秀髮,要避免經常染髮或過度使用頭髮定型產品,讓髮絲減少接觸化學物。到泳池游水時,佩戴泳帽,減少池水氯氣對頭髮傷害,上水後要徹底洗頭,洗走化學物。
洗頭時,避免用指甲大力抓頭皮,減少抓傷頭皮致細菌感染的風險,正確方法是用手指頭輕輕按摩頭皮,加上日常適當梳理頭髮,也可以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有助髮絲的生長。 

2014/03/09 13:19:29 回覆
三七花茶降壓減脂
19,062
■三七花茶具有降壓、降脂功效。

【本報訊】都市人飲食失調可導致三高症提早出現,大家總認為要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很困難,屈珮珠表示,其實有不少替代方法,例如可用具有降壓、降脂功效的「三七花茶」,代替每天飲用的奶茶或咖啡,製法簡單及健康。

耳穴按壓可改善

屈珮珠指,三七花茶味甘微苦、性涼,具有清熱、平肝、降壓及安神等功效,有助控制血脂及血壓,並可提高心肌供氧功能,尤其適合高血壓,並兼有失眠、頭暈、目赤及煩躁者飲用。製作方法為每次取五至六朵三七花,放入茶袋後沖洗,再以滾水沖泡。另外枸杞子、西洋參、玉竹等藥材對改善血糖也有幫助,可作為湯水食療。
至於耳穴治療,謝冠鴻指出,高血脂主穴可取脾、外鼻及內分泌,高血壓則取上角窩、交感及皮質下,高血糖主穴有胰膽、內分泌及緣中,配穴則可選肺、肝、神門及腎上腺等。中醫師會先替患者在穴位貼上「王不留行籽」及按壓,此後患者再每日自行按壓三次,每次貼一邊耳朵,兩耳交替,每周貼敷兩次,十次為一個療程。 

2014/03/09 13:18:19 回覆
年輕上班族少運動壓力大作息亂
感冒難清「三高」警號
27,966
■屈珮珠(右)及謝冠鴻指出,食療及耳穴治療均有助改變三高症。

【本報訊】傷風感冒後咳嗽「唔斷尾」,加上睡眠欠佳、頭痛、頭暈等症狀,很多人認為是感冒未清,但小心是受到包括血壓高、血脂高及血糖高的三高症影響。中醫師指出,不少人忽略三高症的病徵,到求診檢查才發現健康出現問題。上班族受到飲食失調、生活作息不定時及壓力大等影響,近年三高症求診者不乏40歲出頭,有年輕化趨勢。
記者:鍾麗霞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屈珮珠指出,中醫是按症狀對三高症分類,其中高血壓屬眩暈及頭痛範疇,高血脂屬「痰濁」及「血濁」,糖尿病則屬於「消渴病」。成因包括先天因素的稟賦不足,例如心血管較弱。至於後天因素則可分三大類,包括情志失調,即壓力大及情緒容易波動;飲食失調,嗜吃生冷、酸、辛辣、煎炸等刺激食物,或又煙又酒;勞逸失度,即少運動及睡眠不足等。當受到這些因素影響至臟腑功能紊亂,身體的氣血運轉失調,便會因代謝紊亂引致三高症。

月經持續或有高血壓

三高症無明顯病徵,不常驗身的人隨時忽略。屈珮珠表示,患者多因感冒、頭痛、失眠,甚至是婦科病求診,檢查才發現有「三高」。曾有一名吸煙多年、約40歲中年男士求診,患上傷風感冒後,咳嗽持續一個多月也不斷尾,服食止咳藥也未見好轉,晚上睡得差,又頭暈、頭痛,檢查時發現血壓超標,上壓為154mmHg(毫米水銀柱)、下壓102mmHg(理想上壓應保持在120以下,下壓則在80以下)。患者說早於一年前已獲醫生告知有高血壓,但未有服藥或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沒想過今次症狀與高血壓有關。
另有一名41歲中年女病人因月經持續20天求診,患者屬家族性高血壓,30多歲已開始服食降血壓藥,檢查發現血壓控制不理想,令月經也受影響。女病人服食一些平肝中藥,改善血壓控制後,月經回復正常。她指出,以往三高症的患者多60歲或以上,近年求診者有年輕化趨勢,不時有40歲出頭的患者求診,檢查發現有三高的問題。
註冊中醫師謝冠鴻指出,三高症出現與濕、痰、瘀及熱關係密切,肥胖、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吸煙與飲酒者、缺乏運動或長者等均是高危族。他建議要注意生活規律,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多飲水更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每日應飲六至八杯水。他表示,港人普遍遲睡,也會增加患上三高症的風險,建議最好於晚上11時入睡,因11時至凌晨1時是膽休息時間,凌晨1至3時則是肝休息,若這段時間仍持續活動,會影響肝及膽的解毒功能,對健康無益處。

改善高血糖食療

洋參雞湯
材料:雞半隻、西洋參片15克、枸杞子15克、鹽少許
製法:將材料洗乾淨後,將雞汆水再放在鍋中加水用猛火煮沸,用文火煮約30分鐘,然後將西洋參片及枸杞子與雞湯同煮約10分鐘,調味即可
功效:補氣養陰、清火生津,適合三高長期病患而體虛者

淮杞湯
材料:枸杞子15克、北沙參15克、玉竹15克、淮山30克、瘦肉半斤
製法:把材料洗乾淨後,將瘦肉汆水再與其他藥材放入鍋中,加水用猛火煮沸,用文火煮約60分鐘,調味即可
功效:養肝滋腎、潤肺養陰,適合糖尿病且容易口乾及煩躁人士

註:為二人份量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屈珮珠及謝冠鴻 

2014/01/26 11:20:01 回覆
乍暖還寒 宜多吃韭菜鴨梨
立春養肝防中風
15,280
 

【本報訊】立春前後天氣乍暖還寒,一旦被風邪入侵,可致外感如感冒咳嗽,嚴重可誘發內風,增中風及心臟病發作風險。中醫指出在立春與初春期間,易因穿衣不足受風邪入侵,加上農曆年吃太多肥膩食物,尤其高血壓病人可增添中風危機,春天宜採疏肝食療。
記者:梁麗兒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導師兼註冊中醫陳海勇表示,診所的中風病人在立春前後會比平日多,相信與春天多風邪有關。風邪可分兩種包括「外風」和「內風」,外風可誘發一般感冒和慢性疾病,如哮喘、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故春天因呼吸道疾病求診的病人較多。
以中醫角度,「內風」則可引起中風等心血管疾病。誘發因素包括受風邪入侵、暴飲暴食或進食太多肥膩食物,如身體調理不當,導致陽氣太旺,形成「熱極生風」,或身體陰血不足,同時受外風影響,形成「虛風內動」。兩者均可致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手足震顫、抽搐昏迷等內風症狀,與中風相符。
春天雖然天氣回暖,但仍處寒熱交替,常忽冷忽熱,氣溫變化較大。外出穿着禦寒衣物不足,或除去外套後,內裏衣服太薄,有機會受寒氣入侵,令血管收縮得快,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少睡助散陽氣

不良飲食習慣也是中風元凶。市民農曆新年至元宵節期間應酬多,吃團年飯、開年飯及聚會盆菜等,隨時會因暴飲暴食,致腸胃積滯不通、血熱妄行。另外,進食過量高脂肪、油膩食物,如糕點,都會提高中風危機。市民在立春前後、初春期間,應飲食適宜,外出多備禦寒衣物,提防受風邪入侵。
春天容易肝氣過旺,對脾胃不好,阻礙消化食物。所以春天要養肝,即疏通肝氣,要盡量散發身體的陽氣,預防肝鬱及脾胃積滯。進食辛散食物可疏通肝氣,如葱、薑、韭菜及芹菜。吃甘味食物可滋補脾胃,如鴨梨、桂圓、百合、蘿蔔等。食得清淡、少吃酸味食物如話梅、檸檬,也助肝氣疏洩。
他引述《皇帝內經》指「夜卧早起」可疏發陽氣,意思指睡覺時陽氣會走入身體,由於春天要散發陽氣,古時便提倡晚睡早起,藉此減少吸收陽氣。惟現代人大多夜睡或睡眠不足,故可按照自己的睡眠規律略作調節,如在春天睡少一點已足夠。

春天食療

 

紫蘇瘦肉湯

材料:紫蘇10克、北杏15克、防風10克、冬瓜皮10克及豬瘦肉半斤
製法:豬肉切塊,把冬瓜皮、豬肉洗淨;鍋內加清水適量,先放豬肉、北杏、防風和冬瓜皮,生薑米酒適量,煮1個半小時,加紫蘇葉煮20分鐘,加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疏風解表、化痰宣肺,有預防風寒功效
適合:春天患寒咳與痰色稀白人士
不適合:黃痰、舌紅及熱底人士

葛根川芎白芷燉魚頭湯

材料:葛根20克、川芎9克、白芷12克及鱅魚頭1個
製法:將魚頭去鰓洗淨,加入葛根、川芎、白芷、大葱、生薑放入鍋中,大火煮沸之後,再熬煮半小時,加入調味即可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止痛
適合:於春天患寒咳與痰色稀白人士
不適合:熱底人士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陳海勇 

2014/01/19 10:10:45 回覆
禦寒湯水防傷風感冒

崔劍全表示,踏入冬季,診所的感冒求診個案比平日增加三至四成,尤其在天氣較寒冷的日子,特別多兒童及長者中招。他指出,不少人在冬天常感到手腳冰凍,反映平日鍛煉不足及較少活動,致血氣未能通往四肢手腳,建議要做多運動之餘,也可飲用「參芪烏雞湯」,具有增強體質,保暖禦寒的作用。

體熱人士不宜飲用

他指出,病人常見因「着唔夠衫」及休息不足如「唔夠瞓」,致容易感冒。不少人在嚴冬會穿着大件的厚褸,但大褸裏面只穿薄衣。當走入室內,除去大褸後,便會因穿得太少而容易感冒,故提醒市民要多穿保暖衣物,尤其工作要經常進出室外及室內的人士。
平日可飲用的禦寒湯水,常見如參芪烏雞湯,也有保暖禦寒功效。由於其性質溫燥,體熱人士如經常感到口乾、便秘等人士不適合飲用。另外,按摩外膝下的「足三里」穴位,有助調節免疫系統、增強抗病能力,也可以預防傷風感冒。一旦已出現感冒症狀,也可自行按摩耳後頭枕骨下的「風池穴」,有助舒緩風寒感冒、頭痛及頭暈等不適。

參芪烏雞湯

材料︰份量
當歸︰10克
川芎︰10克
白芍︰15克
黨參︰15克
北芪︰15克
熟地︰15克
烏雞︰1隻

1.將烏雞去除內臟,洗淨後切件汆水
2.其他材料洗淨後放入煲中,加清水約15碗,以猛火煲滾
3.煲滾後轉中小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

註:份量以三至四人計算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崔劍全 

2013/07/21 16:05:19 回覆
熱底人忌常打邊爐

不少人喜歡一年四季都打邊爐,但原來並非人人適合。若體質屬濕熱,即俗稱「熱底」者常打邊爐,容易加劇內熱情況,打邊爐後隨時出現喉嚨痛、生痱滋及面部「爆瘡」等濕熱症狀。

廣東人易上火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註冊中醫陳海勇表示,四川人也愛好打邊爐及吃辣椒,但當地人較少有濕熱症狀,皮膚也很好,沒有爆瘡,相信與四川屬寒濕氣候,吃辣有助化濕有關。惟本港屬又濕又熱之地,大部份港人的體質都以濕熱為主,故不適宜經常打邊爐及吃辣。
陳引述《黃帝內經》指,南方地區為「陽之所盛處也」(即火旺的地區),陽氣比較旺盛,故南方人如廣東人較易上火,下火涼茶因此誕生,涼茶舖隨處可見。在北方包括北京,則不見涼茶舖的蹤影,因為北京氣候較寒,當地人即使打邊爐、吃辣椒,卻不會一吃即爆瘡及生痱滋。
陳2001年由蘇州來港進修中醫課程。蘇州的氣候四季分明,他來港後才感受到悶熱潮濕的南方天氣,令人呼吸不暢順,他自己也間中會煲健脾去濕的湯水飲用。

2013/07/21 16:02:19 回覆
夏季潮濕 腸胃易病 
長開冷氣損陽氣更傷身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導師兼註冊中醫陳海勇表示,夏天潮濕多雨,濕熱體質人士尤其易有胃脹及腹瀉等腸胃病症狀,若加上種種飲食壞習慣,隨時令症狀加劇,建議夏天要少飲汽水及凍檸茶等凍飲,也不要常待在冷氣空間,有助保護脾胃。

陳海勇指出,中醫所指的脾胃是指整個消化系統,包括脾臟、胃部、大腸及小腸等器官。一年四季中,脾胃功能最易受濕熱天氣影響,故夏天較多人有腸胃病,尤其濕熱體質者。故每逢夏季,腸胃病求診個案會增加10%至20%,佔整體求診者40%至50%,相信與本港位處南方,夏天又濕又熱的氣候有關。
身體的五臟六腑與天氣互相感應,在夏天尤其要有足夠陽氣,惟不少人在夏天長開冷氣,致陽氣不足,加上愛凍飲及嗜吃生冷食物,更損脾胃,容易引發腹痛及腹瀉症狀,或致身體的正氣不足,容易感到疲累。

他表示,脾胃運作有正常規律,早上7時至11時正為脾胃功能最強的時間,準時吃早餐對脾胃運作有益,惟很多人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有時候不吃早餐,或只在車上吃麵包,因工作太忙、加班,致食無定時,押後吃晚餐或吃消夜取代,令脾胃在晚上無法休息。
上班一族忙於工作,經常進食過急,沒有完全咬碎食物,也會磨損胃黏膜,傷害胃部。飯後立即工作,也會增加胃酸倒流風險,他引述諺語指:「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故飯後多散步,有助保護脾胃。進食七至八分飽,並減少飲濃啡、濃茶可避免刺激腸胃。

陳海勇指,口苦、大便偏爛、容易疲累、舌苔偏黃都屬於體質濕熱症狀,服用四君子湯可健脾補氣,適合脾胃虛弱人士;山藥綠豆薏米粥可清熱解暑、健脾開胃,適合濕熱人士,市民在註冊中醫師診斷體質後才飲用較適合。

預防腸胃病湯水

四神湯
功 效︰
健脾去濕,適合大部份人
材 料︰
瘦肉1斤、薏米30克、茯苓20克、芡實20克、蓮子30克、山藥30克
烹調方法︰
芡實和蓮子先浸泡20分鐘,瘦肉切塊,加入薏米、茯苓、芡實、山藥、米酒適量,熬煮1至2小時。再加入蓮子熬煮20分鐘,加入鹽調味即可

四君子湯
功 效︰
健脾補氣,適用於腸胃虛弱,大便稀溏,慢性
腹瀉人士
材 料︰
水鴨1隻,黨參30克、白朮20克、茯苓20克及甘草6克
烹調方法︰
將鴨洗淨,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用湯袋包好,放入鴨肚內。然後將鴨放於鍋中,加葱、薑、料酒、鹽等適量,燉1至2小時即可

山藥綠豆薏米粥
功 效︰
清熱解暑、健脾開胃,適合濕熱體質人士
材 料︰
綠豆30克、薏米30克、山藥30克,荷葉5克(或鮮葉一張)、粳米適量
烹調方法︰
將綠豆、薏米、山藥、荷葉、粳米淘淨後放入沙鍋,加水適量,中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煨至綠豆等熟爛成開花狀。如有新鮮山藥更佳,將山藥洗淨,刮去外皮,切碎,搗爛成糊狀備用。最後調入煮好的粥中,煮10分鐘,效果更好

資料來源:港大中醫藥學院註冊中醫陳海勇

2013/03/24 12:08:30 回覆

 

濕濕霉霉的春天,教人渾身不自在。有中醫師指,春天多風,氣溫忽冷忽熱,容易令人患上感冒、流感及呼吸道疾病,市民要多加保暖。春天容易令人肝火旺盛,偏頭痛也較易發作。早睡、勤運動有助春季養生。間中飲「清咽止咳茶」、「芍藥甘草湯」可防感冒和減輕偏頭痛;春天也只合清補不宜溫補。記者:梁麗兒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醫師吉鳳霞(圖)解釋,春天因氣候變化無常;晝熱夜寒,日間與晚間溫差大,體質虛弱人士、長期病患者最難適應及容易患病,故春天着重保溫和避風寒,抵禦風從皮膚、口鼻入侵身體。

肝火旺致偏頭痛

她指出,每逢春天診所都有較多感冒、流感及呼吸道疾病病人,佔診症約六成,較夏季多一倍。若感冒不清,更有可能造成長期久咳,甚至氣管敏感。所以,保溫工夫需做好,尤其不要讓背部、頸部遇寒風,外出應備外套,女士、兒童可用圍巾護頸。室內不宜開大冷氣,風扇不能對着頭吹,防止風寒入侵。吉鳳霞推介羅漢果、麥冬及菊花各3至5克,沖泡「清咽止咳茶」,有滋陰清熱、利咽止咳功效,間中飲用,有預防感冒、治療感冒不清功用。
春天肝火旺盛,也容易令人無故煩躁、精神抑鬱、頭痛及失眠。吉指出,與肝火旺有關的偏頭痛,也較常在春天發作。主要為25至55歲女病人為主,病人多承受沉重工作壓力、情緒容易波動、睡眠質素差,尤其月經前容易病發。由於病人肝火旺盛,平日飲食要戒口,避免進食酸辣、冰冷食物。「芍藥甘草湯」有活血疏風及安神作用,適合偏頭痛發作人士飲用。
吉續指,晚上11時為人體陰氣和陽氣交接的時間,為入睡最佳時機,若錯過了,便會睡不好,甚至失眠,令人出現情緒煩躁、緊張、易累等症狀,故鼓勵市民早睡及有充足睡眠,有助護肝及增強抵抗力。

養氣滋陰忌溫補

「一年之計在於春」,但在中醫角度,冬天才是養生進補的最好時機。吉指,春天的養氣滋陰屬「清補」,而不是溫補。曾有30多歲女病人在經期後飲紅棗湯欲補身,豈料誤以為越多越好,錯用半斤紅棗,最後致喉痛、生痱滋等熱氣症狀。她強調,春天不宜使用大量溫補中藥材,包括紅棗、黨參、紅參及高麗參等。以紅棗為例,用三粒煲湯已足夠。適合清補的藥材包括沙參、百合、花旗參及山芍等,市民若不了解滋補方法,不宜亂用,以免得不償失。

 

芍藥甘草湯

中藥:
防風、白芷、菊花、川芎各10克;白芍25克、甘草10克、延胡索15克、天麻10克
煲法:
5碗水煲至2碗水,分兩次飲用。
功效:
活血疏風、安神作用,有助舒緩偏頭痛症狀。
注意事項:
性質屬平和,適合患者飲用,但孕婦不宜。

 

 

清咽止咳茶

中藥:
羅漢果、麥冬及菊花各3至5克
煲法:
以熱水沖泡便可飲用
功效:
滋陰清熱、利咽止咳,有助預防感冒,尤其適合工作繁忙、熱氣、感冒不清人士飲用。
注意事項:
性質屬平和,適合患者飲用,但孕婦不宜。
適合各類體質人士,宜間中飲用
資料來源: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醫師吉鳳霞 

 

 

2013/03/12 21:26:41 回覆


各位要補眼既戰友:

我問咗中醫老師,因為前一排好多眼膠(即眼屎),容易乾。

佢教我,用兩湯匙杞子,用滾水在保溫杯浸過夜,朝早飲咗佢。唔好加圓肉,燥啊。我有加蜜糖,因為太淡我頂唔順。結果幾日後就改善。佢又話如果發現開始柯爛屎,就要停啦。過兩個星期如果眼又係咁先再嚟過。

我去佳寶買最平既杞子咋,都得。

 

 

其實買靚既當然好,不過又唔想太貴,咁就求其都得,只要唔係假就得。呢條方我覺得實惠又有效,中醫個老師都算益我。但記住凡事不可太過,一柯爛屎就要停!因為會濕。

 

杞子好有益, 可生食, 我沖奶茶會下. 總之不用煮或焗,熱水,一燙OK.放飯面都OK. 是中醫教的.

抗老明目.

但一定要買好的. 因為好多是有加工,化學處理, 有認証的好一些(有D大燕窠店, 有時有做化驗, 都OK).

 

2013/03/03 10:05:30 回覆

上次跟大家分析過枇杷膏適用於中醫學中的熱燥型咳嗽。熱燥型咳嗽類似西醫中的氣管敏感、慢性咽喉炎等疾病。大家還記得這種咳嗽的主要的臨床症狀嗎?這種咳嗽可以咳很久,咳嗽連續不斷,乾咳,無痰,或者是痰量少而黏,色黃或綠而黏稠。口渴多飲,但喝水不解渴,一口渴就咳,咽喉痕癢就咳,話講多了也咳。
通常處方完藥物給病人後,他們都會主動地問:「那麼我有甚麼不能吃呢?要戒口嗎?」我說:「在這種情況下,請您一定要嚴格地戒口,這種咳嗽,很麻煩,可以咳很久,甚至因為氣管的過度痙攣,因而引起哮喘的出現,不要掉以輕心。你也不想把它變成哮喘吧,那麼,還是乖乖地戒口吧。」
因此,所有辛辣,煎、炸、炒、焗、烘等美味的菜式不能吃了,比如說,煎年糕,煎蘿蔔糕等都不能吃。炒的東西例如炒飯,乾炒牛河都不能吃,烘焙的東西例如多士、果仁、多士、蛋撻、餅乾等乾燥、酥脆可口的東西都不能吃了。
甚麼餅乾都不能吃嗎?是的,在乾燥型咳嗽下,再吃脆而上火的食物,只會讓咳嗽加重,餅乾的微細碎片會吸收咽喉的水分,讓你更乾更癢更咳,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每次吃了餅乾,果仁等乾燥的東西後,咽喉就變得更乾,更癢,猛地喝水也不能完全沖走黏在咽喉上微細顆粒,老是覺得癢癢的,辛苦萬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大家暫時不吃為妙。
那好像甚麼都不能吃了,還可以吃甚麼呢?不是甚麼都不能吃,而是烹調的方法需要注意,不能再讓自己上火,其實飯、粥、饅頭,青菜等清淡的東西都可以吃,蘋果、雪梨、西瓜等水分豐富的滋潤水果都可以吃。甜品例如是冰糖燉雪梨,木瓜雪耳糖水等都能吃。但記住不要吃薑,因為薑是辛辣,溫性的東西,吃了就會讓熱加重,會讓你更咳。

嚴耀堅
中醫師 

2013/02/17 12:07:31 回覆

踏入冬季流感高峯,咳嗽是常見症狀,西藥止咳很多時難斷尾,有人會嘗試用八仙果或羅漢果止咳,但台灣有中醫師表示,治療感冒咳嗽要按體質用藥,咳嗽更分熱咳與寒咳,胡亂食用八仙果或羅漢果隨時弄巧反拙,令病情加重。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醫師表示,熱咳與寒咳可透過分辨痰的顏色診斷,若屬黃色的濃痰是熱咳,患者食用八仙果或羅漢果有助舒緩咳嗽;患者也可用柿加水煎煮,每日早晚飲用,同樣有止熱咳功效。若痰是白色則屬寒咳,如在感冒初期便食用八仙果、羅漢果或常吃喉糖等涼性食物,易令氣機阻滯,令感冒與咳嗽更難痊癒。在感冒期間除要戒口不吃橙外,也要禁吃香蕉等寒涼生果。在流感高峯期,若曾淋雨或受風寒,為防患病,可飲用薑茶驅寒。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