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wong
mattwong
mattwong

58)清胃散

2013/05/24 15:14:25 網誌分類: 方劑學
24 May

 

清胃散

 

組成 : 生地黃  當歸身 各(各6g  牡丹皮 (9g  黃連 六分,夏月倍之(6g  升麻一錢(9g

用法 : 上藥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 : 清胃涼血

主治 : 胃火牙痛證。牙痛牽引頭疼,面頰發熱,其齒惡熱喜冷;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頰腮腫痛;口氣熱臭,口舌乾燥,舌紅苔黃,脈滑數。

病機 : 胃 有積熱,循經上攻。足陽明胃經循鼻入上齒,手陽明大腸經上項貫頰入下齒,胃中熱盛,循經上攻,故牙痛牽引頭痛,面頰發熱,唇舌腮頰腫痛;胃熱上沖則口氣熱 臭;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熱每致血分亦熱,血絡受傷,故牙宣出血,甚則牙齦潰爛;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俱為胃熱津傷之候。

方解 : 治宜清胃涼血。方用苦寒瀉火之黃連為君,直折胃腑之熱。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熱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輕清升散透發,可宣達鬱遏之伏火,有火鬱發之之 意,黃連得升麻,降中寓升,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胃熱盛已侵及血分,進而傷耗陰血,故以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涼血清熱,皆 為臣藥。當歸養血活血,以助消腫止痛,為佐藥。升麻兼以引經為使。諸藥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散,內鬱之熱得降,血分之熱得除,於是循經 外發諸證,皆可因熱毒內徹而解。《醫方集解》載本方有石膏,其清胃之力更強。

配伍特點:本方以苦寒清胃為主,輔以升陽散火,如此苦降與升散相配伍,清散並施,則上炎之火得散,鬱遏之伏火得清。且苦寒不凉遏,升散不助熱之妙。

【運用】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凡胃熱證可血熱火鬱者均可使用。臨床以牙痛牽引頭痛,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臨證加減:若胃中熱盛,口渴飲冷者,加石膏(量重)以清瀉胃熱;若胃熱津傷,口渴飲引者,再加石膏的基礎上,可加玄參、花粉以清熱生津;兼腸燥便秘者,可加大黃以導熱下行;胃火熾盛之牙衄,可加牛膝,導血熱下行。

中方西用:本方常用於治療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痛等屬胃火上攻者。

注意事項:牙痛屬風寒及腎虛火炎者不宜使用。

【附方】

瀉黃散《小兒藥證直訣》又名瀉脾散

組成:霍香葉七錢(21g  山梔仁一錢(3g  石膏五錢(15g  甘草三兩(90g)

防風 四兩 去蘆 ,切,焙(120g)

用法:上藥銼,同蜜、酒微炒香,為細末,每服一至二錢(36g),水一盞,煎

   至五分,溫服清汁,無時。

功用:瀉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證。口瘡口臭,煩渴易飢,口燥唇乾,舌紅脈數,以及脾熱弄舌等。     本方與清胃散均有清熱作用,均可治療脾胃火熱所致諸證。但瀉黃散主瀉脾胃         伏火,主治伏火上蒸所致口瘡口臭、脾熱弄舌等;清胃散主清胃火,並可凉血,主治胃火循經上攻之牙痛、牙宣出血,齒齦頰腮腫痛等。前者因是伏火所致,故清瀉與升發並重,發散鬱火之力強於清胃散。後者因是胃熱上攻,故以清胃凉血為主,兼用升散解毒,發散之力較弱。此同中之異。

【方歌】

     清胃散用升麻連,當歸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瀉胃火,口瘡吐衄與牙宣。

 

 

                                          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最新回應

mattwong
mattwong 2018/10/19

Facebook matthew wong 師兄黃

2018/10/07

亞黃sir點解近來不見你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