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城市想像

2013/06/25 07:38:34 網誌分類: 文化
25 Jun

倫敦現任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在二零零九年提出了五十個公共空間的計劃,投資近三億美金,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紐約的中央公國,就有一個中央公園管理組織,專門負責優化公園的工作;上海在世博會前,為了優化黃浦江海濱,就減少兩條行車道用作擴建,令行人更感舒適。

 

 

世界級的城市,在城市規劃上,都在拓展公共空間上下功夫,讓市民能夠有更多綠化、舒適、優質的休憩空間,香港這彈丸之地,又能否追上世界級的水準呢?

 

公共空間,就是公眾可以免費享用的地方和設施,最容易聯想到的,是康文署轄下管理的公園、泳池、海灘、圖書館、博物館、大會堂及文娛中心等,除此之外,我們每天走過的大街小巷、熱鬧市集、假日到訪的海濱走廊、郊野公園等,其實都屬於公共空間。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除了要增加公共空間的「量」,也需著重公共空間的「質」,讓香港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豐富城市的人文內涵,展現國際都市的色彩,吸引外藉人士來港投資居住之餘,也讓香港成為市民宜居之所。

 

香港很多公共設施,給人的感覺太冰冷,其實有的設施,只需花點心思,作少許的改動,就能讓人耳目一新。

 

如果喺街道上的巴士站,市民邊等巴士,邊有韆鞦玩,你話幾好呢?

 

 

為甚麼公園裏坐的地方,一定是長木椅,靈活一點,不就可以給人有家的感覺嗎?

 

 

這是美國流動的公共圖書館,將閱讀文化延伸至街道。

 

 

街燈只要花點心思,不就成為可愛的公共藝術嗎?

 

{#969439_525137640884561_1807900444_n.jpg}

 

俾人坐嘅櫈,就應該大膽設計,俾人多些樂趣。

 

 

夏日炎炎,如果公園的櫈,可以噴霧降溫,你話幾好呢?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