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進社區 銀髮老人談孝親

2013/10/21 07:10:08 網誌分類: 傳統文化
21 Oct

 

孝感進社區 銀髮老人談孝親

作者:菩提子

 
孝感進社區 銀髮老人談孝親

來源: 北京晨報
 
    
9月25日,由北京晨報、新浪公益和廣州信息時報三家媒體聯合主辦,廣東駿豐頻譜實業有限公司協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孝文化傳播基金官方支持的“造福健康孝感天下——全國十大孝感瞬間徵集評選活動”走進朝陽區中燦苑社區。中燦苑社區是一處以軍隊離退休幹部為主體的多功能社區,在國慶節來臨之際,本次活動深入該社區,一方面為這些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老人傳播健康理念,另一方面
也將中國傳統孝親文化滲透到社區。

    
百善“孝”為先,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孝親”文化一脈相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要實現“養父母之心”的“大孝”和諧社會,就需要從“養父母之身”的“小孝”立本,“小孝”是家庭健康和睦的基礎,“大孝”則是社會健康和諧的保障,倡導並弘揚中華民族數千年來一脈相承的傳統“孝”文化,正是駿豐頻譜協辦此次活動的初衷。駿豐人相信,沒有文化底蘊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載體,在管理方式上不應該單純照抄照搬西方的科學管理理論,而應該立足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合理內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中國管理的根本出路
優秀的企業文化總是在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統一的基礎上,吸收本國優秀的文化傳統,並顯示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

    
因此,自2009年起,駿豐公司就將“以德治企”定為企業建設方針,組織員工學習《弟子規》,並倡導員工運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指導工作、生活,用以正心修身養性
、成就幸福人生、改善企業管理、和諧經營環境。

    
此次駿豐頻譜發起“造福健康孝感天下——全國十大孝感瞬間徵集評選活動”,意將這種企業文化的外延擴大,在致力於人類健康事業、傳遞健康的同時,也以宣揚中華傳統
文化為己任,突出“家庭價值體現”,讓更多的人愛自己、愛家人,從而構建和諧社會。

    
“孝順”不能靠灌輸

    
講述人:羅先生

    
年齡:77歲

    
我和老伴只有一個女兒,但我們和她並不住在一起。很多老年人都有一種固有的觀念,孩子一定要孝順父母,而孝順父母的指標之一就是兒女要對老人百依百順。
我覺得,如果心存這樣的想法,那麼這個老人的生活就一定不會愉快。

    
我們家裡很民主,我跟女兒甚至外孫都像朋友一樣,大家有時候一起開開玩笑也無傷大雅。我們老兩口對兒孫採取的是“放養”政策,兒女自己的事就由他們自己去解決,我們不跟著著急,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也從不要求孩子必須什麼時候來看我們,一般都是他們有空了就過來看看。
我和老伴都挺獨立的,身體還硬朗,彼此能互相照顧,所以也不需要兒女多費心。

    
兒孫孝不孝順,關鍵看他們和老人有沒有親近感。我記得有一次,我老伴過馬路,誰也沒教,外孫知道姥姥腿腳不好,就馬上過去攙著她,老伴走得很慢,外孫就耐著性子一步步攙著她走。
我女兒本身就對我們老兩口很尊重,外孫一定從她日常對我們的態度中也感覺到了這一點,所以對我們也很尊重。

    
我覺得,“孝”是一種比較概念化的東西,如果硬給孩子灌輸“你一定要孝順我”,他們未必能體會得到這裡面的真正含義。
你就要讓他們通過一些具體的事情去感受,讓他們從心底里感到老年人需要幫助。

    
我也要奉勸一些老人,跟孩子在一起,不要老擺出一副家長的作風,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確立一種不平等的關係。
現在的年輕人見多識廣,他們的一些觀念比我們更新得快,所以你再強迫他去翻“24孝”這些老皇曆,他肯定會逆反,不見得有效果。

    
教育兒女,讓他們了解“孝”的含義,還是通過生活中小事慢慢滲透比較好,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讓年輕人知道應該尊重老年人,可以說,尊重是一切“孝”行
的基礎。

    
父母應該做兒女的第一老師

    
講述人:黃阿姨

    
年齡:70歲

    
我是駿豐頻譜的老用戶了,他們組織員工學習《弟子規》,給我們這些老用戶也分發並講解《弟子規》的小冊子,我聽了以後覺得挺受益的,我覺得,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很有教義的。
我把這本小冊子拿回家去,也會拿給兒女看看,這裡面有很多為人處世之道,我們現在不是倡導和諧社會嗎,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這個社會才會和諧。

    
我有三個兒子,他們小的時候,我對他們的要求就很嚴格,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既作為他們的母親,也是他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理應讓他們從小就懂得要孝順父母,這是人之為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底線。從現在看,我的教育還是挺成功的,三個兒子每個人都成家立業了,有一個兒子現在已經是副師級的干部了,小兒子從商,在這方面,兒子從來沒讓我們操心、著急,我在報紙上看到,現在有些兒女明明有能力卻不出去工作,待在家裡“啃老”,長大成人了,還讓父母養活自己,好在我的兒子都挺有出息,讓我和老伴比較省心,這也算是一種“孝順”吧。去年,我老伴一年住了5次醫院,醫藥費、護工費都是兒子們承擔的,他們怕我白天陪護老伴比較累,晚上一定要把我送回家才離開,這是讓我比較感動
的一件事。

    
我和老伴都是離退休幹部,經濟上國家已經給予了我們充足的保障,可以說吃穿不愁,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把身體搞好,給兒女減輕負擔,同時也能發揮些餘熱,
為社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孝親文化的傳承是潛移默化的

    
講述人:王阿姨

    
年齡:76歲

    
我父親是老紅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犧牲了,他去世後不久,我母親也去世了。我是跟著姥姥長大的。雖然我沒有父母可以盡孝,但和老伴結婚之後,公公婆婆就一直跟著我們居住,直到我們為他們養老送終。公公婆婆去世後,老伴又擔負起照顧其他兄弟姊妹的任務。以前,我們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0多塊錢,養活一個大家庭,還要供孩子上學,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但即便是這樣,我和老伴也是盡最大的努力,讓老人過好,善始善終。
我和老伴做到這個分兒上,兒女也都看在眼裡。

    
雖然兒女的日子現在過得有好有壞,但對我們老兩口,他們都很孝順。今年中秋節,兩個兒子帶著家人都到我們這兒過節。我的大孫子在外地當兵,給我們打來電話問候,外孫子在武漢上大學,中秋沒回來,也給我們打電話,問問我們的身體,我們挺知足的,這說明他們心裡都惦記著
我們呢。

    
我和老伴都很捨得在健康上投資,對此,兒女也都挺支持的。我覺得我們這一輩人革命、操勞了大半輩子,現在有條件了,就應該對自己好一點兒,讓身體健健康康的,有個好身體是我們的福分,也是兒孫的福分,
有我們在,就有這個家,兒女才有奔頭啊。

    
全國十大孝感瞬間

    
徵集評選活動

    
參與方式:

    
尋找你身邊能夠體現“孝”的感人瞬間,將他們拍攝下來,也可以選取你最珍貴的照片或在互聯網發現的孝親照片,這些影像要既可以體現家庭親子之間的“小孝”,
也可以展現關愛社會老齡群體以及忠孝國家的“大孝”,進行線上或線下投稿。

    
線上投稿方式:將照片和照片背後的故事發電子郵件至jfxgsj@sina.com,請註明您的姓名和聯繫方式;

    
線下投稿方式:到駿豐頻譜全國各地的服務網點報名提交資料。

    
獎項設置:

    
十大孝感瞬間發現獎:最終評選出來的十大孝感瞬間發現者成為本次活動的獲獎者,將分別被邀請出席12月份在北京以及廣州舉辦的“造福健康孝感天下”頒獎晚會;

    
線下參與幸運獎:將通過線下方式抽取20名幸運者,將分別被邀請出席12月份在北京以及廣州舉辦的“造福健康孝感天下”頒獎晚會;

    
線上參與幸運獎:積極參加線上投票的網民,將抽取50名,獲得駿豐頻譜保健腰帶一條。

    
投稿時間:2010年9月11日至11月15日

(責任編輯:清心)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