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

2014/08/08 08:55:22 網誌分類: 哲學
08 Aug

「伴君如伴虎」這句說話,簡單來說是:以前D人講皇帝=君主, 伴君如伴虎即係話係皇帝身邊隨時會死, (因為老虎兕殘) 一唔高興即時拉了去斬.

為何要讀歷史?做人唔係應該向前望架咩?「舊時」都好讀?

那就要先說一說歷史同歷史學是甚麼了

歷史是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前人對當時社會的一種記載

歷史學就是專指整理與研究人類有文字以來所留下的文字與圖像紀錄的學科分類
而整理和研究的人也就是中國古代的史官,即現代的歷史學家為何要學習歷史?

歷史在之前已說了,是一種對人類過去社會所留下的記錄,也就是前人所紀錄下來的事跡,所留下來的智慧。學習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鑑,從而注意以前人的錯失,學習古人啟動人心的說話,以令到未來的行為,得到了更好的指導,令到社會得到了更好的進步。


學習,研究歷史是為了培養人類的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從歷史中思考,以過去來借鏡。學習歷史上主觀的東西重要的是分析過程,也就是你思考的方式,方向
能否在歷史中學習,分析前人的優點,缺點,更是要在思考中的過程中擺脫過去的陋習,就如宋朝知道了唐朝分封地方諸侯的壞處,它就是以唐朝的滅亡為誡,從而建立起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又以五代十國的武人跋扈,篡奪相乘的一個重武功輕文人為鏡,建立了一個比較提倡文教的重文輕武國家,成功維持了國家的統一。

近一兩年睇左好多部以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當然,電視劇所講嘅嘢未必全部係史實,但係我相信都有七八成係真嘅!

響歷史人物中,最令我感慨嘅幾個人物:

一. 楊玉環:

生得靚有咩嘢錯?以前女子入左後宮,一係就飛上枝頭,一係就做白頭宮女;任你揀,你都寧願做飛上枝頭果個啦!但係由入宮至到飛上枝頭,真係要披荆斬棘(註一)先得!個中滋味相信非筆墨所能形容。佢大佬楊國忠禍國,關楊玉環咩嘢事?如果佢錯在迷惑唐明皇,咁都係皇帝嘅問題啫---皇帝唔去後宮,有邊個迫倒佢去?但係響危急關頭,個皇帝就殺佢自保。

二. 韓信:(楚漢傳奇)

睇「楚漢傳奇」,韓信俾人嘅感覺係好勇鬥狠,從來唔理人情世故,呢個係佢致死原因。當劉邦未取得天下,仲需要倚賴呢個淨係識得打仗嘅傻佬果陣,斟茶遞水都咩肯做(呢啲咪叫做跪地戲豬乸,睇國份上囉)!一旦做左一國之君,首先咪要復仇囉!呢個故事教訓我地:任何一個老板都係鍾意聽奉承說話嘅;韓信除左識打仗,人際關係那麼糟,當冇仗打果陣,好彩嘅咪放你入雪房囉,唔好彩嘅就放入棺材架啦!

三.劉伯溫:(朱元璋)

浙江青田人,南宋將領劉光世的後人。軍事家政治家詩人,通、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為:「吾之子房也。」(註:子房即謀士張良)

雖然朱元璋知道劉伯溫是稀世奇才,但卻處處打壓,職位看似高,但俸祿微薄,連寒衣亦買唔起。劉一早察覺,亦想告老還鄉,可惜不獲朱元璋接納。朱元璋認為:文人可用之,不可親之;可駛之,卻不可信之。

洪武八年正月下旬,劉偶感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服罷,覺腹中似有積物,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地向他稟告胡惟庸帶着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只是講些安慰話,這使劉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病情惡化,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監視)下,自京師動身返鄉。

劉自己臨老唔過得世,佢兩個仔都唔好得去邊:

長子劉璉,生於元順帝至正八年(1348年),洪武十年(1377年),與胡惟庸的黨人起衝突,被脅迫墮井而亡。(卅歲唔夠)

次子劉璟,生於元順帝至正十年(1350年),後因對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身亡。(咁劉氏咪絕後囉)

睇左咁多套劇----劉邦自己冇咩本領,但係識得用人;朱元璋同劉邦一樣,出身布衣,亦係字都唔識多個嘅人。兩人都有個共通點,永遠唔會完全信一個人!所以劉邦成就霸業之後,張良聰明,走夾唔抖;劉伯溫都精,都知道要走;但係朱元璋更聰明,打死都唔俾佢走!好似劉邦話齋,我唔用佢就會俾其他人用左。所以,聽明人一日行得走得,都幾難逃脫網羅! 為臣者,響皇帝面前要俾佢覺得你即駛幾叻、同佢比都差一截至得!

四. 范增:(楚漢傳奇)

范增,戰國後期至末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亞父街道)人,西楚霸王項羽首席謀臣幕僚。項梁反秦起義時,范增曾勸項梁立楚懷王後裔為王,一直在項羽身邊任參謀,被其尊稱「亞父」,極受尊祟。(可惜項羽份人,老豆都冇情講)

前204年初,楚軍數次切斷漢軍糧道,劉邦被困滎陽,於是向項羽請和。項羽欲同意,范增說:「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羽與范增急攻滎陽。劉邦手下謀士陳平離間計,令項羽誤以為范增勾結漢軍,從而削去范增之兵權。范增因而大怒告老回鄉,項羽默然同意。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范增大怒,曰:『天下大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范增在回鄉途中還沒到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就因背疽發作而死在路上。

范增為楚貢獻一生,但最終因陳平離間計而失去項羽的信任。雖然項羽最終輸給劉邦,但他自稱西楚霸王。就此劇而言,項羽一向認為自己叻,所以很多時對范增的建議不以為焉。所以范增都幾激氣,祇是受人所託,終人之事矣!

朱元璋接納相國李善長建議,分封各兒子為王。在殿上頒報時,有臣子死諫不可,因為前車可鑑(註二);朱一怒之下將該臣子殊九族、並當眾撻死。朱私下跟人講:該臣子所言非虛,但他公然反對我,所以非死不可!你話吖,知而不言,出左事你又死、知而言,唔出事你都死!唉,做官為左咩嘢呢?反而提出呢條蠶蟲計果個李善長冇事----廿年後證實該臣子係啱嘅(真係骨肉相殘),可惜佢骨頭都打鼓咯!

睇吓張良,佢幫劉邦取得天下後,即功成身退(所以才可以安享晚年),其他留響度做官嘅,有一半都冇好收場你就知「伴君如伴虎」啦!

註:

一. 披荆斬棘: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二. 前車可鑑:解釋:意為前面的車子翻了,後面的車子接受教训,不重蹈覆辙。比喻可引以為鑑的往事。比喻以往的失敗,留給後人借鑒.褒義。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