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問題

2014/08/21 08:44:45 網誌分類: 經濟
21 Aug
        本地一位八十後入住老人院「體驗生活」,希望香港人關注老人問題。今天是老齡化的時代,老人問題也是未來的問題。但華人社會一向只把眼光放在兒童身上,萬千寵愛,對於老人,即使不是漠視,也選擇逃避。

        中國文化是宗族文化,宗族以家庭為本位,從鄉里到邦國都由家庭組成,中國文化裏的「國」,只是諸侯的封地。「愛國人士」問「沒有國哪有家」,事實剛好顛倒,中國歷史三千年,一直是「沒有家哪有國」。歷朝歷代只有「家天下」,這個所謂「國家」,只屬於各個不同姓氏、不同種族的皇帝,從來不屬於「國民」,「國不知有民,民更不知有國」,中國的國與民,向來互為對立,而非一體。

        宗族文化決定,人生目的是傳宗接代,每一個人都必須成家,擁有家庭,才有社會地位,任何落單鰥寡之人,即無立錐之地。加上小農經濟和父權主導,中國人的家庭,必須追生男丁,否則一樣遭社會淘汰。「百行孝為先」,中國的儒家文化,鼓吹「道德主義」,將養老提升為道德責任,中國人從一出世,人生就屬於家庭,無力追求「自我」,所謂「上有老,下有小」,負擔沉重,積為「家累」。

        今天的中國,雖然經濟方式與社會結構已經改變,但觀念根深蒂固:一對夫婦可以「養兒防老」,但「無兒無女」的夫婦怎麼辦?剩女宅男不婚不育,他們老了又可以靠誰?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小農社會只知道一本通書讀到老。西方文明建立的現代社會,講究制度化,養老靠退休保障,而非兒女供養。父母撫養兒女至十八歲成人,已經完成使命,兒女接下來的人生,屬於他們自己,成年以後,只須對自己負責,不一定要贍養父母,個人得到解放,做人輕鬆許多。

        將養老重責交給政府,沒有錯,但前提是每年要交百分之五十的稅,香港人願不願意?只有北歐國家做得到,北歐人的民族性公認可靠、勤勞、清白,政府是民選政府,政府高官使用公帑,不會給自己的二奶和小蜜開小金庫,也不會抽水送自己的兒女去英美讀名校,北歐人信得過自己人,視貧富懸殊為恥辱,最好人人平等,個個富足。

        孔子說「大同」:「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講了兩千多年,永遠是理想,但北歐人其實已經做到。但對於一個以自私、貪婪著稱的民族,雖然口口聲聲「全國人民大團結」,但「全民」從無共同信念與價值觀,豈能共同負擔未來?「全民退休保障」之議,從來不見天日,因為「養老負擔」人所不欲——但,美國政府有沒有積榖防飢?日本社會一早老齡化,天有沒有跌下來?人老了,不一定是負擔;老不是問題,或許說到底,只是由於一個社會天性涼薄?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