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中國模式

2014/11/06 08:49:44 網誌分類: 經濟
06 Nov
        幾年前西方傳媒也跟風吹捧「中國模式」,北京大學學者張靜對洋人記者說,中國管治方式目前還不足以稱為「模式」,而是一種「反應性」管治。「反應性」是學術語言,翻譯過來其實就是鄧小平的「摸着石頭過河」。

        凡稱得上「模式」,有幾個標準:模式必須穩定,有制度化的保證。模式必須獨特,有別與其他;最重要的,模式一旦確立,必須吸引別人主動模仿,廣獲認可,對外擴散。

        iPhone稱得上是一種模式,iPhone模式一旦確立,令整個世界趨之若鶩,人人爭相使用、仿效,跟從iPhone的運作,這就是擁有模式的威力。

        日本人服務水準全世界第一,日資百貨公司職員彬彬有禮,開店關店,都向顧客鞠躬致意,曾經甚得香港人心,即使如此,日本服務水準也不能成為模式,因為文化有別,很難為其他人仿效,目前只有台灣一家飲食連鎖名牌,堅持向日本人看齊,做得到點頭鞠躬,笑臉相迎,但只是異數。用這個標準看,日本服務品質雖然優異,但對外擴散的範圍有限,不能稱為模式。

        北京這位教授問,既然自稱「中國模式」,但中國模式有甚麼獨一無二之處?西方學者曾經認為,中國模式之中,關鍵詞是「關係」,不像西方官僚主義那麼死板:許多枱面上不能做的事情,私底下並非不可以做;制度上沒規定的東西,可以在背後嘗試,十分靈活變通。但張教授說,這只是因為中國社會有許多正常渠道都被阻塞,此路不通,人人只好尋求非正常渠道,才有所謂的「潛規則」。既然稱為「潛規則」,就不可能穩定,缺乏保證,所以這種「模式」,沒有辦法向外推廣。

        中國的GDP增長令全世界羨慕,但是,習總也說不要以GDP論英雄,因為英國首相、法國總統、倫敦巴黎的市長,如果在舊城重建拆毀舊房子的行政令上簽了字,又把以後的鋼筋工程,給自己的弟弟開的那家工程公司;把電梯的合同,包給自己讀機械工程的侄子;把室內設計,指定給自己從皇家美術學院畢業的女兒來承包,如此類推,歐洲的GDP增長也一定是天文數字。最近中國政府再三聲明「依法治國」,連政府自己也覺得,運用公權為自己私人「拉關係」、「走後門」,不見得是一種值得驕傲的「模式」。

        十幾年前中國鄉村選舉,也獲香港知識份子吹捧為「基層民主模式」,但是這種鄉村選舉之中,賄選、操縱、家族裙帶關係滲透,無法有效監督,非常普遍,今天還有沒有人記得這種「模式」呢?

        今天中國有識之士終於發現,凡西方傳媒吹捧「中國這樣」,「中國那樣」,一定都是假的。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