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High Tea
中環High Tea
中環High Tea

香港做得到

2015/03/03 08:41:45 網誌分類: 生活
03 Mar
        反水貨客示威在周日演變成一個大亂局,示威者的訊息是不要內地人掃貨,滋擾香港,個別示威團體真正的目標是否反水貨,還是借題發揮擾亂社會秩序,我們都說不準,但香港近年的一些社會現象,似乎告訴我們過去本地賴以成功的「香港做得到」精神,已經日漸褪色。

        今天,打開報章,看看電視新聞,無時無刻傳送的都是香港搞唔掂的消息。政改諮詢,我們聽見官員滿臉愁容說未敢樂觀,甚至做足期望管理,說怕政改方案不獲通過,這是「香港做不得到」的一例。在議會一些立法會議員努力令到議事堂成為甚麼事也辦不到的場所,「拉布」、「拉布」又「拉布」,一事無成,不想參與其中的人亦無力阻擋「拉布」,不通過撥款,議案、法案等情況已經不是新鮮事,立法會「拉布」成為習慣,是「香港做不得到」的另一例。

        內地自由行本為支持香港旅遊業的一大措施,是過去十年香港經濟得以保持活力的一大支柱,但因為部份內地客來港搶購日常所需用品和其他消費品,以致對本地居民造成很多滋擾,一些組織便發起反內地客的活動,這是頗有問題,大家不是積極努力找解決辦法,而是負面地宣揚「門不開」給內地客,亦是「香港做不得到」的另一例。

        以上種種例子,令香港人覺得「香港做不得到」的精神瀰漫我們的生活圈子,這種氛圍只會令香港人感到沮喪而不是鼓勵。愛聽好消息是人之常情,如果市民愈來愈覺得甚麼都做不成已漸成香港的常態,大家的選擇很可能是拒絕去聽壞消息,所以當大年初一聽到電視新聞報道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講政改,有市民的即時反應是新春佳節可否不講,讓大家快快樂樂過新年。有報道拉布的消息,有市民第一時間熄電視。有新聞講反水客示威,有市民說無眼睇,只希望不會發生在自己居住和工作的地區。

        負面消息令市民對任何有關施政的人與事,採取遠離、不關心的態度,我們的社會逐漸走入一個公眾事務愈來愈冷感格局,這種情況,對香港的長遠發展絕對不利。

        「香港做不得到」令人感沮喪

        今天,香港需要的不是官員重複跟我們說有甚麼事辦不到,不是立法會如何「拉布」「拉布」又「拉布」,而是要重「香港做得到」的精神,官員面對立法會製造的種種障礙,看來應思考如何可另闢途徑,殺出一條血路。

        昨天,特首梁振英就開設創新科技局被立法會「拉布」弄到泡湯後,宣佈委任理工大學前副校長楊偉雄為政府創新及科技顧問,同時成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即時生效,任期至創科局可以成立為止。這一安排反映官府設立創科局的意志絕對堅定,是另闢途徑變相引入專才搞創科工作。繞過立法會去促成施政需要得到落實,會否是未來管治之法,現在尚屬言之過早,市民會否認同,有待驗證,但官府起碼讓市民見到一點「做得到」而非坐以待斃的精神,這未嘗不是值得一試之法。

        今天香港社會氛圍充滿負能量,如果官府能帶頭逐漸洗脫頹風是好事。有甚麼方法可以重振「香港做得到」的精神,除了官府社會各階層都可以出謀獻計。

        黃麗君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