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歷史

2015/08/20 08:41:36 網誌分類: 經濟
20 Aug
        中國政府敦促日本正視歷史,中國電影《開羅宣言》則加一把火,刺激中國人正視歷史。

        正視歷史很重要,中國人對待本國歷史是否公正?如果是,何以特府新聞官竟宣稱殘暴黑暗之明朝是「民族光輝年代」?中國一位專門研究宋朝的學者王瑞來,曾於八十年代一度自由之風氣中,探討中國歷史上君主「憲政」之可能。他的一部新作《宰相故事》,講宋真宗一朝五位宰相的政治權謀。

        中國的皇權曾經在宋朝的時候,由君臣共治之局面,得到約束,因而開創文明之盛局,宋朝的經濟實力之強,生活水準之高,都源自統治之理性,權力之平衡。宋朝之前,皇帝像人質;宋朝之後,臣子像奴才,君主極權上升到巔峰,除了皇帝,沒有人可以活得有尊嚴。

        今天的中國老百姓推崇康乾盛世,小說、電視、傳媒將清朝的「康乾盛世」吹捧得天上有地下無,但只要跟宋朝一比,即高下立判。宋真宗曾經問宰相李沆:「為甚麼你從來沒有密奏?」李沆說:「我要說的都是公事,為甚麼要密奏?密奏就是讒言,我最厭惡,豈可仿效?」但是到了清朝,皇帝可以專門賞賜「專摺密奏」之特權,廣佈線眼,鼓勵官員之間互相打小報告,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宋朝的大臣可以用理性說服皇帝,宋真宗因鬧災而大怒,想殺掉主事官員,即被宰相否決,皇帝火氣未消,又想在官員臉上刺字洩憤,也被宰相駁斥,宋真宗恨聲抱怨:「快意事一件也做不得?」宰相的回應是:「如此快意事不做也罷。」這番對話,風格冷峻含蓄,皇帝發脾氣,宰相可以鎮得住,並無龍顏震怒一發不可收拾之亂局。

        因為有這種均衡,宋朝士大夫活得有尊嚴,說話有氣魄,譬如中國前總理溫家寶也曾引以明志,宋儒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字字有經世緯國之力,肯定不是甚麼「微臣」,更不會自稱「奴才」。

        同樣的士大夫,到明清兩朝地位一落千丈,中國民間看見電視《紀曉嵐》拍的皇帝跟大臣嘻嘻哈哈,覺得很有趣,但乾隆皇帝真正如何看待紀曉嵐?有一次紀曉嵐議事發表意見,即遭皇帝怒斥,乾隆皇帝說,我見你文章寫得好,叫你編修《四庫全書》,其實「不過以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議國事?」無非是將士人當戲子一樣養而已,這就是中國皇帝後來對待士大夫的態度,所以清朝的官場,只能「少說話多磕頭」,才可以升官發財。

        宋朝的皇帝都很厚道,尤其宋仁宗,四川曾經有人寫詩,鼓勵四川割據獨立,成都地方官上報,宋仁宗只一句輕描淡寫:老秀才要官而已,不足懲治,就給他個小官,風波即化於無形。到了清朝,秀才曾靜鼓勵總督岳鍾琪造反,雍正皇帝大興文字獄,他的兒子乾隆更將曾靜虐殺處死。

        不讀歷史的人,當然沒有資格談正視歷史。正視歷史,首先要分清好壞,宋朝跟明清,哪一朝更適合活命,要搞搞清楚。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