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避開了科舉制

2015/09/10 08:41:40 網誌分類: 經濟
10 Sep
        中國學者近年研究,中日兩國十九世紀末的「現代化」,為何一個成功一個失敗,跟日本沒有學習中國的科舉制度有很大關係。

        唐代大量日本「遣唐使」,不辭艱辛往中國取經,漢字、服飾、禮樂、官制、建築,甚麼都學,偏偏沒有學科舉制。中國的科舉制度,多年來被譽為是一種先進制度,跨越各階層,令下層有向上流動性,這種「自由平等」,在一千多年前,是領先全世界的創舉。

        科舉制公認的惡果之一是八股文,滯礙思想,但今天與日本對比,更大的惡果是令所有人孤注一擲,只以官場出仕為出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以做官為己任,缺乏做實務的興趣。

        中國人崇拜祖先,而光宗耀祖的唯一方法是做官,做任何其他事情均無榮耀可言,修築紫禁城、寫成《紅樓夢》,或者發現一顆超新星,都算不得成就。中國士大夫只崇尚做「大事」:「治國平天下」,「為生民立命」,但到底做些甚麼事可以治平,如何定義「生民之命」?則不甚了了。

        英國的《大憲章》長達六十三條,譬如限制國王的狩獵範圍;國王不經議會同意,不得隨便徵稅;除非經過法官的審判,任何人的人身自由、生命、財產不受侵犯;貴族有權監督國王等等,這就是保障人權,限制王權的開端,此一規則具體有效,但從中國文化的角度而言即顯得極為瑣碎,中國兩千年來,政權交替過程充滿腥風血雨,宋朝以前,皇帝經常死於非命,宋朝以後,官員變成皇帝家奴,如何保障雙方權益,在這兩千年中,沒有人思考過具體方案。

        中國的科舉制度,看似公平,卻又限制了所有人的發展空間,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信條。但日本沒有科舉制度,一直維持中國先秦時代的封建制,「世卿世祿」,階層板塊不容隨意打破,只能維持原有狀態,這一點,日本與歐洲共通。日本的商人世代都經商,工匠也同樣世襲,一個行業,祖孫世代經營,做一口寶劍,精鋼百煉,可以削鐵如泥;做一雙筷子,也一樣要做到最為精緻;日本的商業、小手工業,因此有極為激烈的競爭,講究信譽和品質,日本人不認為「萬般皆下品」,紙扇、醬油、豆腐、清酒,只要做得好,都可以光耀門楣,日本人做事細緻周密,每一個人都把小事做好,全社會就差不到哪兒去。

        中國的科舉制,令不同階層得以自由流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令中國的統治階層變得極為龐大,被統治的平民,由於毫無前途,勢力微弱,在歷史的轉捩點,缺乏相應之準備;但在歐洲與日本,恰恰因為貴族與平民階層的隔閡不通,平民反而有機會發展,銀行家、教師、農夫、工匠,都有自己立足的一席之地,這就是人權自由的開端。歷史的玄奧,往往要隔一兩百年才看得清楚。

        陶傑

        
■英國《大憲章》是保障人權的開端。
■英國《大憲章》是保障人權的開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