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變真金與白銀

2016/05/27 19:36:45 網誌分類: 旅遊
27 May

去銅鑼灣行街購物,大家都試過,但若果問大家銅鑼灣的開發歷史,原來和怡和公司有關,不知有幾多人知道?

英國的渣甸洋行,又稱怡和洋行,早於1842年香港開埠時,已經在香港銅鑼灣一帶建有辦公室與船塢。

當時原來白糖是奢侈品,普通人家只會吃到黃糖,即未經處理提煉的蔗糖,所以當時賣糖和賣鹽一樣,因為是大眾市民的日常必需品,是一門大生意。

怡和洋行於鑄幣廠舊址,興建煉糖廠,因建新廠時,同時收購了當時的中華糖廠公司,故將新廠稱為中華糖局,開拓龐大的糖市場生意。

白糖乃精煉蔗糖,西方人用餐時必食,是貴族精英的身份象徵,而當年從歐洲來華營商者眾,故白糖售量甚高,賺得白銀無數。

1874年,一場甲戌大風災,香港與廣東沿岸災情慘重,糖廠亦遭暴風雨大肆破壞,風雨將廠內的白糖盡沖出海,令當時銅鑼灣海水也變甜,水中的魚也變肥,怡和公司損失慘重。

糖廠損毀後,由於白糖開始普及,已變得不再值錢,所以怡和洋行並無復修此廠,鑄幣廠與中華糖廠昔日所在處,即今日的糖街與京士頓街一帶,而糖街一名,就是來自當年的煉糖廠。

糖街一帶之街名,與當年渣甸洋行之生意有關,例如怡和街,來自渣甸行之別名,而勿地臣街、百德新街、敬誠街、伊榮街、波斯富街之名,則來自當年渣甸洋行大班,與各創辦人之姓氏,勿地臣就是當時渣甸洋行的大老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