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一百年

2016/11/09 08:41:25 網誌分類: 經濟
09 Nov
        上星期英國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傷亡最慘重的索姆河戰役一百周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了四年,歐洲損失了幾乎一代的青壯年。只是索姆河一戰就血流成河,英軍傷亡高達五萬七千餘,士兵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據記載最小的只有十二歲。英軍整體有二十五萬士兵不滿十八,但為了一腔愛國熱血,許多人參軍的時候都報大了歲數。

        一百年後回望,用今天的標準,當年英國政府簡直是罔顧少年人權,在人權高漲的今天,許多成年難民到達歐洲之後,即使外表牛高馬大,滿臉濃密鬍鬚,只要自報不足十六歲並成功過關,就可以領取「未成年」難民證,獲分派到寄養家庭,由養父母照顧生活所需,直至年滿二十五歲為止。

        今天的西方文明,不是甚麼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也不是英國的議會民主和司法獨立,而是即將二十五歲的男人在法律上依然被界定為未成年,需要受保護。此一現象,與互聯網時代的新人類Kidult互為表裏。但Kidult只是文化概念,而非法律定義,如果父母嫌棄一個二十五歲依然賴在家裏白吃白喝,終日閉門打機的Kidult,依然有權拍門叫他走人,而不必擔心犯法。

        中國人過去稱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指窮人的孩子經受得起歷練,為人成熟穩重。還有「自古英雄出少年」,也是同樣道理:早早闖蕩江湖,雖然少年,但是奮勇激進,能夠創出一番事業。但在今天西方的保母社會之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犯法的。可惜一百年前索姆河戰場上的士兵,缺乏人權和法律觀念,否則他們不但不必上戰場,還可以控訴政府不仁。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