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耐窮困 一般人當身處窮困又沒有修道時,

2016/12/13 12:11:34 網誌分類: 念佛修行
13 Dec

第五章   耐窮困

一般人當身處窮困又沒有修道時,就常會產生「怨天尤人」之現象,例如怨天為何不助我?為何手足與我疏離?為何我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為何我的機遇不好?或是做丈夫的埋怨妻子,做妻子的埋怨丈夫;做子女的埋怨父母,做父母的又埋怨子女,甚至已經修道拜佛了,仍然內心不平,常暗忖為何仙佛菩薩只照顧有錢人,而我卻一樣一貧如洗?完全不知檢討自己,不修福、不積德,或一無所長,懶散成性。一個人如果常「貧苦多怨」,心、口皆有埋怨別人的念頭、言辭,則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因此「橫結惡緣」,錯失翻身的機緣。因此古聖賢哲知曉天地至理,能夠「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以「安貧樂道」作為道德品質和為人處世之道。

夫修真之道,與世法相反,原欲棄富貴而就貧賤,去奢華而守恬淡。若受不住窮困,遇饑寒而生煩惱,值艱難而起無明,便是饑渴之害為心害,養其小者為小人,認假棄真,與道相隔,何時能進道岸呢?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回歸田園生活,都是為了實踐安貧樂道的生活;多少高官厚爵最後辭官歸故里,也是為了不願昧著良心爭權奪利,回歸民間,過著安貧樂道的日子。

 

故處於物質豐饒的現今時代,若能體會此等清閒自在,放曠於自然的人生滋味,自然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身心安住,充實而滿足。因此對修道者而言,平日要受得了困苦,耐得了飢寒,隨緣度日,絕不以窮困小事,忘卻性命大事,如此「少一分物欲,就會多一分發心;少一分佔有,就會多一分慈悲」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