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教規

2017/01/18 11:11:08 網誌分類: 在家戒律
18 Jan


道教的教規

  提要:道教的戒種類很多,有五戒、八戒、十戒、十二戒、老君二十七戒、老君百八十戒、初真十戒、靈寶戒等等。但所有這些戒律大都源於佛教,又加進了中國的傳統觀念,而形成獨特的倫理道德觀。據說,無色欲、物慾和不怕死的人才能成仙。如果不能戒色,神仙也要受罰。道教戒律一再告誡信徒,不可成為酒、色、物慾的俘虜。

一、道教的教規主要有四條:

傳授:道教把傳密授道之事看得極為重要,以不能亂傳亂洩為戒。傳授時必須有虔誠求道的思想和行動。要燒香齋戒,並同時要發傳授秘道的虔誠之誓。道教稱傳授是道家成仙登聖的必由之路。

賞善懲惡:道教憑神仙宮府來治上下四方,人類的善惡也在明察的範圍。行惡的人定受懲罰,甚至喪命;行善的人就可消災而得福壽。

齋戒:道教分設供齋,以達到積累功德和防止出現過失、惡疾的目的。齋分為節食齋和心齋,節食齋以和神保壽,心齋以澡雪精神。戒,指對道教徒分別有不同的戒律,並提倡所有人行五戒十善,提出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則天人善神護衛,永滅災殃,長致福佑。

誦持:道教規定,凡師傳的經讖,必當念誦佩持。意思是凡道教徒必須常念師傳的道經和佩持道家的驅使鬼魂的符號。

二、道教的"五戒十善:

1、道教的五戒:

一不得殺生,二不得嗜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淫色。

2、道教的十善:

一孝順父母,二忠事君師,三慈心萬物,四忍性容非,五諫淨蠲惡,六損己救窮,七放生養物,種諸果林,八道邊舍井,種樹立橋,九為人興利除害,十讀三寶經律,恆奉香花供養之具。

道教認為,常行五戒十善,天人善神庇佑,永滅災殃,長獲福佑。又以此五戒為"積功歸根"之戒,系道教重要戒條、根本戒律,凡能持此五戒精進無虞者,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脫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3、道教五戒十善的故事:

天朗風清的日子,在伊河岸邊山城內可清晰地望見老君山俊秀的輪廓,奇特的美景,而老君山自古以來就是道教名山,藏龍臥虎之地。

唐貞觀年間,從長安城來了兩位道人,說是久聞老君山的靈秀之氣,準備上山修煉長生不老術。他倆不顧山高林密,道路險峻、狼嗥虎嘯,終於爬到了頂峰。老君山頂地方不大,幾乎沒有多少平地。他倆環顧四周,發現往東南方向崖下有一個岩洞,裡面似乎有人影在晃動。走近一看,原來有一位精神矍鑠,閒雲野鶴的老者在洞中打坐。老者見兩位年青的道士大氣吁吁,衣衫不整,非常奇怪,問他倆為何要到這密林深山,道士向老人說明了打算在此修煉道術的想法。老者搖頭笑曰:“修仙成道,不一定非要到深山里來,只要心誠專一,修煉道場處處皆有,也一樣能長生不老。”“修行關鍵在於道德修養。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這樣自然就積了功德。我之所以長壽就是這個原因。” 老者正襟危坐,侃侃道來:“修行的主旨歸納起來有五戒十善,五戒就是:不得殺生、不得飲酒、不得口是心非、不得偷盜、不得好色。”“十善就是:孝敬父母、忠誠於君主和老師,大慈大悲對待一切,容忍他人的過錯,勸戒他人與世無爭,不做壞事,危急關頭寧可自我犧牲保護他人,愛護動植物,修橋補路和植樹,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如排除險情,經常誦經和常供奉神靈。”“遵守五戒十善會得到神靈的護佑,你們還是下山回去修煉吧!”兩個道士向老人告辭下山去了,他們恪守五戒,廣行十善,果然長壽。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