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堪回首

2018/03/12 11:46:02 網誌分類: 看歷史,知與亡。
12 Mar
七不堪回首

  如果說北宋王朝在歷史上還有“可圈可點”之處的話,南宋的歷史恐怕只能用“不堪回首”四個字來形容。

和北宋一樣,南宋也先後有九位皇帝登基。但真正算得上稱帝的只有六位,而真正能行使皇帝職權的只有四位。

   高宗於公元1127年登基,1162年禪位,在位36年。

   孝宗於公元1162年登基,1189年禪位,在位28年。

   光宗於公元1189年登基,1194年禪位,在位只有5年,而且這5年的大部分時光裡由李皇后主政。光宗真正行使皇帝職權的時間屈指可數。

   寧宗於公元1194年登基,1224年去世,在位30年。

   理宗於公元1224年登基,1264年去世,在位40年。

   度宗於公元1264年登基,1274年去世,在位10年,在這10年中絕大部分時間裡,度宗並沒有真正的行使皇帝職權,而是將一切的政務委託給奸臣賈似道。

   度宗之後的恭帝、端宗、末帝三位皇帝在位的時間加起來不過5年,且大部分時間都處在元軍的追殺之中,甚至連正常的政府機構都沒能完整的組建起來。隨著1279年末帝跳海自殺,已風雨飄搖幾十年的南宋政權宣告結束。從高宗南度登基到末帝跳海,南宋政權苟延殘喘維持了152年。

   南宋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高宗和孝宗朝(從公元1127年起至公元1189年止共62年)這一階段的特點可用“偏安江東、壯志難酬”來形容。

   第二階段為光宗、寧宗、理宗朝,從公元1189年起至公元1264年止,共75年。這一階段的特點可用“庸碌無為、苟延殘喘”來形容。

  第三階段為度宗、恭帝、端宗、宋帝朝。從公元1264年起至公元1279年止,共15年。這一階段的特點可用“風雨飄搖、國破家亡”來形容。

  公元1189年應該是南宋王朝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二月,孝宗皇帝禪位於太子趙惇,即宋光宗,南宋開始了它的第三個皇帝任期。在這一年是南宋開國第62年。

  在位二十多年的孝宗皇帝,繼位之初心怀大志,很想在執政期間有一番作為,登位不久便勵精圖治、啟用賢臣,採取措施力圖重振帝國的雄風。孝宗剛一執政,便任用張竣等主戰派將領,發動了一場對金的戰爭,即“隆興北伐”。這次戰爭雖然並沒有根本改變南宋對金的不利局面,但確實起到了抑制金人自南宋立國之初便取得的有利地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南宋的政治地位。此後他在南宋內部屢有改革舉措,希望能施展報負,只可惜由於北伐失敗的打擊,加之許多政令不能上通下達,致使每當孝宗打算有所進取時,都由於各種各樣的阻力無法實施。太上皇高宗趙構還經常直接干預政事,左右大局,更使得孝宗的振興舉措無處施展。時間一久,孝宗逐漸開始對國家政事失去了信心,再也不像當初剛剛繼位時那樣銳意進取了。

  但無論如何,孝宗皇帝還算是南宋朝歷代皇帝中最有作為的一個。高宗朝的農民起義和兵將叛亂以及檀殺大臣在孝宗朝都沒有發生。而在孝宗以後,朝政開始混亂不堪。

南宋有限的“美好時光”從光宗開始結束。光宗執政僅五年就在權臣發起的政變中被迫禪讓。

南宋朝政從光宗開始持續滑坡,直至滅亡。光宗執政雖然只有五年,卻至關重要,他既開了南宋朝皇后干政的先例,又奠定了奸臣弄權的基礎。光宗以後,寧宗、理宗、度宗,其朝政一直由奸臣執掌。

  光宗本人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后宮干政。光宗的李皇后是一個典型的悍婦,她是一個悍嫉跋扈、喜歡弄權的女人,尤其是對政事感興趣。光宗即位後,李皇后便讓光宗大封她的族人,這讓光宗非常狼狽,在朝臣中影響也極為惡劣;李後還出於嫉妒殺了光宗喜愛的黃貴妃,這件事對光宗的刺激也非常大,光宗執政期間很多事都由李後做主,而光宗本人的精神狀態卻時好時壞,這些狀況讓朝臣十分擔心。

  李後不僅干政,而且不孝,這也是導致光宗後來被迫禪位的主要原因。

  孝宗對高宗十分孝敬,但輪到他自己卻十分悲慘。李後不但對孝宗及其皇后大不敬,在她的挑唆下,光宗和自己的生身父親孝宗關係也日趨疏遠。根據南宋的禮制,光宗每月要去看太上皇四次,但是光宗很少去拜見孝宗。孝宗不久臥病宮中,更加希望能再見光宗,光宗全無反應。後來太上皇病重,光宗也不去見他。公元1194年六月初九夜,太上皇孝宗在失望之餘去世。直到此時,光宗仍然不為所動。這樣孝宗的葬禮無人主持,金國派來的弔唁使者也無人接待。光宗的種種舉動招致群臣的譴責,在以孝立國的宋朝,光宗的作為無疑使趙宋的統治遭遇了極大的危機。光宗事實上已經不能再處理朝政了。在這種情況下,參知政事趙汝愚、趙彥逾、韓侘冑等人在徵得了太皇太后吳皇后首肯後,擁立嘉王趙擴為帝,這就是宋寧宗。事實上這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

光宗之後?皇權旁落。權臣、外戚相繼登場,其情形和東漢末年十分相似。

這場政變對南宋王朝所產生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它使南宋皇權從此旁落,隨後在這次事變中擁立寧宗即位的權臣趙汝愚和外戚韓侘冑之間出現黨爭,接著便是韓侘冑專權的“慶元黨禁”。趙汝愚和支持他的道學家集團都受到了株連,紛紛被貶官降職,流放異地。朝廷內部的鬥爭一時之間硝煙瀰漫,使得本已衰弱的南宋更加混亂。

  公元1200年,權臣韓侘冑的政治靠山韓皇后去世後,寧宗皇帝決定立楊氏為皇后,韓表示不滿,由此楊皇后和韓之間產生了很深的矛盾。由於楊皇后和兄弟楊次山在政治上都主張妥協、投降,所以很快就和朝中投降派的代表禮部待郎史彌遠同流合污,共同策劃對付韓侘冑。

  公元1205年,因“慶元黨禁”招致人民怨憤的韓侘冑為了鼓舞士氣並鞏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在寧宗的支持下決定北伐,史稱“開禧北伐”。但這場初戰得勝的北伐最終還是歸於失敗,韓侘冑也被暗殺。此後軍政大權歸楊後、史彌遠所操縱。主戰派遭到清洗,投降派又一次得勢。金軍入侵的陰影還未逝去,“開禧北伐”失敗的第二年(即公元1206年)另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蒙古政權拔地而起,南宋從此雪上加霜。

  史彌遠是繼韓侘冑之後南宋又一個著名的權臣,他把持朝政達二十六年之久。

  當初誅殺韓侘冑,史彌遠立有大功,在楊皇后的支持下,史彌遠官拜右丞相,從此大權獨攬。他剛一登上相位,就對韓侘冑執政時的政策加以全面改革。他廢止了對理學的禁令,為朱熹等恢復了名譽,並重新任命趙汝愚等舊臣。

  後來寧宗病重,皇太子在私下談論時把自己對史彌遠獨攬朝政的反感表現出來,不料這話傳到史彌遠的耳朵裡,他便處心積累想廢掉這個太子。公元1224年八月,在寧宗病情危急時,他矯詔,將宗室之子趙昀立為皇子。寧宗駕崩當晚,他派後戚,楊谷進入后宮和楊皇后秘密商議,決定假稱寧宗有旨意,廢皇太子為濟王,立趙昀為皇帝,是為宋理宗。宋理宗一登上皇位,就馬上拜他為師,右丞相兼樞密使,進封魏國公,史彌遠的權勢達到了頂峰。

  史彌遠在寧宗朝當了十七年的宰相。擁立理宗後;又獨自當了兩年的宰相,理宗感激他的擁立之功,不考慮國家利益,雖然很多人紛紛上言揭發史彌遠的奸惡,理宗都置之不理。

  史彌遠於公元1231年退出權力中心,於1233年去世(在他死後的第二年,蒙古滅金)。

理宗一生,前有權臣史彌遠,後有奸臣賈似道。南宋之亡,其實亡於理宗之手。

理宗執政前期有權臣史彌遠,後期有奸臣賈似道。賈似道本為理宗寵妃賈氏的弟弟,在賈妃的“影響”下,賈似道很快進入朝臣之列。公元1241年,被提升為湖廣總領。公元1245年又成為權傾一方的重臣。又過了幾年,賈似道成為朝廷重臣,理宗最後十年,其朝政基本上由賈似道控制。理宗讓這麼一個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當家,其政局腐爛程度可想而知。南宋之亡其實亡於理宗之手。

  理宗之後是度宗。宋度宗本來資質愚鈍,又生性懶惰,他既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也沒有治理國家的興趣。由於在他即位過程中,賈似道給予全力支持,他便像理宗初即位時寵信史彌遠那樣,寵信賈似道,把全部的政事委託給賈似道。

  宋度宗的荒淫甚於理宗。歷代的皇帝每天臨幸過的妃子,檔案中都要註明妃子進禦的時間、地點,第二天妃子要到皇帝面前謝恩。據史料記載,有一段時間每天向宋度宗謝恩的妃子多達三十多人。其荒淫程度可想而知,如此,哪有精力再處理政務。

  但度宗確實是理宗親自選定的。度宗雖然不是理宗親生,但他卻是理宗弟弟的兒子,在宗室中與理宗的關係最近。理宗自己執政荒唐,卻沒料到他繼任者比他更荒唐。託人所非,這也是理宗誤國的一大罪狀。

  和度宗相比,理宗和寧宗卻非正常繼位,而是由權臣擁立。但光宗是由孝宗指定。孝宗也是由高宗選定的。

  相比而言,高宗選人明察秋毫,而孝宗卻託人所非。正是孝宗選人的失敗導致了南宋日後的一系列的災禍。

  宋高宗雖然嬪妃如雲,但兒子只有元懿太子一人。偏偏這位太子還短命,年僅三歲就夭折了。這讓高宗十分悲痛,悲痛之餘是悲哀。由於南宋初年,金軍一路追擊高宗,高宗每日都處於驚恐之中,結果在行軍途中就患上了不育症,不可能再有皇子。

  本來皇帝沒有子嗣在歷代皇帝中並不罕見,只要在宗室再行挑選即可。可問題是,靖康一難中,金軍為了要滅亡宋室,已把宋宗室三千多人全部掠走,實在沒有什麼合適人選。萬般無奈之下,吳皇后建議說:“以前是太祖讓位給太宗坐了皇帝,現在太宗一脈都被俘虜到金國了,陛下何不效仿太祖再把皇位傳給太祖的後人呢?”吳皇后建議一經提出便獲得滿朝稱讚,高宗順水推舟便下令在太祖的後人“伯”字輩中進行挑選。

  讀史料,我們有時不得不為某些歷史巧合而驚嘆:想當初,宋太祖在“燭影斧聲”中莫名死去,宋太宗弟繼兄位。按照約定,宋太宗在死後應當把皇位傳給太祖的兒子趙德昭或趙德芳,或者按照“弟繼兄位”的慣例傳給自己和太祖共同的親弟弟趙延美。但這三人在趙匡義生前德昭自殺、德芳不明不白的死去、延美被趙匡義流放,鬱鬱而死。這樣,北?朝從第二任皇帝太宗開始擔任皇帝的便是太宗一脈。太宗認為以後趙家天下永遠是自己的嫡傳子孫繼位,哪知道造化弄人,南宋也是從第二任皇帝開始皇位易主,從太宗一脈又轉回到太祖一脈。太宗自己不執行太祖的遺訓,上帝便強迫他執行。

中國人推崇因果報應之說,這多少有些迷信,但如果放眼歷史長河,我們不能不為這種“學說”中蘊含的某種哲理而驚嘆。宋王朝“得之於小兒,失之於小兒”的例子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印證這種學說。

南宋王朝最後的時光慘不忍睹:公元1275年正月,蒙古大將伯顏將大軍分成三路向臨安進攻。常州當時是臨安的重要門戶,伯顏親自率領部隊進功常州。十月十八日,蒙古總攻,城破伯顏下令屠城,全城軍民盡數被殺,血流成河,只有七人躲在一座橋底下倖免於難。

  十一月底,蒙古軍兵臨臨安城下,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城池將士離心,不戰而降,許多官員棄官而逃。朝廷連續任命了幾個宰相,可被任命者都相繼逃走。上朝的大臣只剩下六、七個走不動、跑不了的老臣。其朝堂之空已接近明朝滅亡時的景象(當時崇禎皇帝召集群臣議事竟無一人前來)。謝太后無法,只好派人去蒙古軍中講和,卻遭到伯顏的拒絕。謝太后只好退而求其次,請求蒙古同意南宋稱臣納貢,仍然遭到蒙古方面的拒絕。無奈之下,南宋君臣只好打開城門投降。伯顏入城後,謝太后和宋恭帝想要進見,再次被伯顏拒絕。第二天,宋恭帝和金太后被押送去了大都(今北京)。謝太皇太后稱病未去。

  自宋高宗南渡成立南宋到宋恭帝投降元朝,南宋存在了近一百五十年。當初,後周柴榮去世,剩下孤兒寡母支持國政,宋太祖趁機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的天下,當上了皇帝。當時後周的年號是顯德,現在宋恭帝的年號是德佑,在其名字和年號中各取一字,合起來剛好也是顯德二字。後周是孤兒寡母當政,亡於宋朝之手,現在南宋被元所滅,也是孤兒寡母當政,真是天理恢恢,報應不爽。

  後來有人寫詩譏諷道:“當日陳橋驛裡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宋朝興、亡的過程和三國時魏國興、亡的過程被後人認為是“因果報應”的有力證據。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再讀一下南宋亡國之君宋恭帝給元朝的《降表》和元朝的亡國之君元順帝給明朝“答辯”。

  蒙古大軍打進臨安城,謝太后派大臣向元軍統帥伯顏獻上了傳國玉璽,並且以恭帝的名義獻上降表,降表的言辭十分卑下可憐,讀來令人心酸不已:“宋朝奸臣誤國,天數已盡,元朝國運興旺,我願率百官稱臣降服於大元;今謹承太皇太后之命,削去帝號,將兩浙、福建、江東、江西、湖南、兩廣、四川、兩淮等宋朝州郡,全部獻給大元聖朝,祈求元朝可憐宋朝三百年江山,不要斷絕宋室社稷,使趙氏子孫以後有靠,使宋朝百姓能夠安享天日。如果這樣,那麼元朝的大恩大德,宋朝君臣百姓永世不忘,日日思報。” 

  這篇降表寫的淒涼悲婉,充滿了一個行將滅亡的王朝的心酸。不知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地下有知,該作何感想!

  我們再看一下元亡的過程。

  公元1368年正月,在徐達率北伐軍平定、山東的凱旋聲中,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即皇帝位,明朝誕生。二月,徐達回師河南,兵鋒直指汴梁、洛陽。閏七月二十八日,徐達率軍攻陷通州。一部分大臣再三勸說順帝死守京城,以待援軍。他不同意,說夜間觀察到天象,大元氣數已盡,當讓位於朱元璋。當晚,元順帝即率后妃、太子和一些大臣,逃往漠北。八月,徐達率兵進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統治被推翻。

  逃往漠北的元順帝屯兵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朱元璋曾遣使遺書,對其曉以利害,目的在於招降。元順帝作《答明主》一詩,令使者帶給朱元璋。詩日:

  金陵使者度將來,漠漠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何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台。

  和宋朝的《降表》相比,這首詩寫的不亢不卑,自認元朝氣數已盡,又自詡大元的皇恩浩蕩;既高興江南已有明主治理,又婉轉表達了自己禪讓的誠意。但無論怎樣表白,一個王朝行將滅亡時的無奈讓人一攬無遺。想當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無論如何想像不出他的子孫會寫出這種讓後人哭笑不得的詩作!

  元興之時,收到了宋朝的投表,元亡之時,交給了明朝“答詩”一收一交之間,江山易主,這算不算“因果報應”呢?

宋高宗挑選接班人的辦法讓後人瞠目結舌,他賜給兩名候選人各10名處女,幾天之後,將這些宮女召回,以她們是否破身來檢驗兩位候選人的品行。

扯得有些遠了,讓我們再回到宋高宗選接班人的問題上來。

  高宗決定聽大臣們的意見,從太祖後裔“伯”字輩中挑選,當時太祖後裔已達一千六百四十五人,挑選起來十分困難。幾經周折,大臣們最後選定了伯琮和伯玖兩人供高宗參考。伯琮比較正直不受秦檜的喜歡,所以秦檜極力向高宗推薦伯玖,吳皇后也表示贊同。

  但高宗沒有輕易相信秦檜,為了檢驗二人品質優劣,高宗想了一個讓後人瞠目結舌卻又非常有效的辦法。他各賜給伯琮、伯玖宮女十人。幾?之後,高宗將宮女召回,經過檢驗發現,賜給伯琮的十人都未破身,賜給伯玖的十人都已不是處女了。高宗便下決心立伯琮為皇儲。

  這件事如果放在現在,相信很多人都會笑破肚皮。但當時,這確實是一件非常高明又務實的選儲辦法。宋高宗一生做了很多蠢事,但唯獨在選儲這件事上聰明了一回,縱觀整個南宋,孝宗幾乎是唯一一個英明的皇帝。而孝宗之後的皇位繼承者,要么因荒淫誤國,要么因荒淫失去可能的皇位,要么因荒淫被迫禪位。

  光宗寵信黃貴妃,懼怕李皇后,最終因女人被迫禪位;寧宗先寵韓皇后,後寵楊皇后,導致外戚韓侘冑和權臣史彌遠先後控制朝政而誤國;理宗荒淫無道,先後寵信賈妃等人,最終導致奸臣賈似道登場誤國;度宗比理宗更甚,執政的十年中基本上在淫蕩中度過,並最終因縱慾過度而早逝。

  實際上寧宗選定的接班人並不是理宗,而是趙竑。寧宗曾有一子,即景獻太子。但他在二十九歲上就早早去世了。公元1221年,寧宗選定沂王的兒子貴和為皇嗣,賜名為趙竑,幾乎成了皇位唯一的法定繼承人。但史彌遠對趙竑的為人很不了解,怕這位繼承人登基後將他罷免,為了摸清這位皇子的心理,史彌遠投其所好,為趙竑獻上一位擅長撫琴的美女。趙竑知道史彌遠的用意,起先對這位美女十分警惕,可是時間長了,他把那位美女引為自己的紅顏知己,不再加以提防。趙竑對史彌遠與楊皇后相互勾結、狼狽為奸、誅殺大臣的事情早已不滿,他曾經暗自記下了史彌遠的數條罪狀,並且還在旁邊寫了批語:“(史)彌遠決配八千里。”還指著地圖發誓:“我日後要做了皇上,一定要把史彌遠貶到最南邊的瓊崖去。”那個美女把這一切都告訴了史彌遠,史彌遠聽後立即佈署易儲事宜。並最終得逞。趙竑因為一個女人不僅失去了可能到手的皇位,自己後來反而被史彌遠逼死。

  可見,用女色來測驗繼承者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尤其是在南宋這樣“西湖歌舞幾時休”的環境中更是如此,這樣看,高宗確實有些別出心裁。

作者:席宏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