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古卷 《哈巴谷書註譯》

2018/03/29 16:19:34 網誌分類: 耶穌印度修行
29 Mar


死海古卷 《哈巴谷書註譯》

哈巴谷書註譯(1QpHab)•昆蘭洞穴一號•公元前一世紀•羊皮紙•寬:14,長:148厘米•以色列政府•序列號: 95.57/28

《哈巴谷書註譯》(Pesher Habakkuk, 1QpHab)是一卷比較完整的書卷(長1.48米),它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一世紀後葉,亦是1947年於昆蘭洞穴被發現的七卷死海古卷之一。它詮釋了聖經中哈巴谷書的頭兩章,並由13列希伯來文中的希律方腳本書寫而成。卷中有一點不同的是,在提及“神名”,就是表示上帝的四字母詞時,是用古希伯來文寫成。

在《哈巴谷書註譯》中,經文按原本的次序順序抄下。評論以聖經中的“哈巴谷書”為依據,可是這與馬所拉文本的哈巴谷書似乎有所出入。哈巴谷書的每一段經文都附帶評註,評註由希伯來文字pishro(解作“它的意思”)或pesher hadavar al(解作“它的意思是”)開頭,並採用預言風格去講述作者身處的時代發生的事。

古卷主要提及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是關於耶路撒冷和聖殿中祭司職位的內部宗教政治;第二件是歷史中對羅馬人(古卷中稱作迦勒底人(Chaldeans)或基提人(Kittim))的反擊。在這類作品中,作者不會直呼歷史人物的名字,但會用一些代號去稱呼他們,例如“正義之師”(the Teacher of Righteousness)、“邪惡祭司”(the Wicked Priest)、“說謊之人”(the Man of Lies)和其他代名詞,然而還有一些人物的身份未能確認。

這卷書保存得十分完好,是我們認識與世隔絕的昆蘭會社和他們屬靈生命的最主要依據。它揭示了昆蘭會社對自己的看法,也成為評論這類型作品(例如《那鴻書釋義》(Pesher Nahum)和《彌迦書釋義》(Pesher Micah))的範例。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