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與建造科技

2018/06/28 04:12:43 網誌分類: 經濟
28 Jun
          社聯是一個為社會上有需要人士提供協助的非牟利機構,我一直都尊重及支持它的工作。早前社聯應政府要求,聯絡業主並請求他們提供住宅單位,支援基層市民作短期租住。這個房屋共享計劃推出已經7個多月,響應及參與計劃的人數不多。希望建築業界能夠幫忙,加快推出過渡性單位,讓有需要的市民受惠。

          聽說社聯以兩年租約租借南昌街一地段,以組合屋形式作過渡性房屋。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何社聯要在民生急需的項目上採用這個從未在香港採用過的建築技術呢?

          雖然關愛基金撥款3570萬元,而預製組件也可以循環再用,但將來仍要支付拆卸及重新安裝的費用,淨建築成本每個單位每月也超過5000元。究竟這做法是否划算呢?社聯未來是否會繼續以這類組合屋作過渡性房屋呢﹖

          其實,這個建築概念是利用組裝方法建設永久設施,但現時社聯只計劃以此作臨時性用途,明顯是脫離軌道了。要實行這項目,需等待政府部門審批、投標等程序,租戶最快也要明年才能入住,兩年的租期根本並不符合經濟原則。

          事實上,建築並非社聯的專業,它未必有相關經驗及資源去統籌及領導類似項目,慶幸的是香港仍有很多有心人願意幫忙。

          政府希望用民間起動、政府協助及商界參與的方法去處理這類房屋問題,達致官、商、民合作的和諧氣氛,理應加以支持及鼓勵。作為建造業界的一份子,我為這計劃的實行感到高興,縱使這項目有不足之處,但當中使用的新科技確能為業界解決不少問題,亦可說是解決香港房屋問題先導者。

        德萊建業主席

        林健榮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