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耆商機
神耆商機
神耆商機

內地私人年金熱潮未到

2018/08/09 04:12:58 網誌分類: 經濟
09 Aug
          暑假期間,有很多家長會帶上自己的子女及家人到內地或者外國旅行,必不可少的就是為這個行程買一份旅遊保險。保險產品琳琅滿目,我們見最多的是醫療、意外保險,以保障突發事故導致的巨額醫療費用和死亡風險。而作為全球最長壽地區的香港,大家除了要關注死亡的風險之外,更應對「長命」的風險進行投資保障。

          近日,港府推出終身年金政策,引起各界熱議,以六十五歲男長者為例,投保五至一百萬港幣,每月最多可獲五千八百港元年金,並持續支付約十五年。由於大額認購才可每月收取較多年金,因此暫時顯示市民的認購金額都是偏向大碼,並以認購額五十萬元以上所佔比例較認購五十萬元以下為大,且以認購一百萬元者最多。

          想不到內地都有類似的情況,早年內地社保、養老體制並不完善,一些與我差不多年紀的內地朋友,都已經購買類似的商業保險養老產品,而且這個保險市場在內地存在已久。內地保險公司一般會有多種不同類型的養老保險,較常見的是傳統型及分紅型,內地市民可根據自身理財理念進行購買。

          較多人會選擇傳統型養老保險,市民購買保險後,按合約每年支付一定的保費且達到一定的年限後(一般十五至二十年),便可在指定年齡(一般是晚年),每月收到固定的回報。然而有利有弊,雖說收益固定,但內地通脹增加,例如二○○三年的十萬元人民幣,可以買到一層樓,但如今卻只能買一個廁所位,所以很多當年投保的市民,晚年收益實在不多,只能作為退休金的補充。而分紅型養老保險的收益則會與該保險公司掛鈎,保險公司賺得愈多,收益愈多,反之則愈少。

          近年,隨着內地發展,社保、醫保、養老保險等社會福利已經基本惠及每一位內地市民,我們不難看到內地長者退休金收入逐年增長。雖然內地退休保障體系逐漸完善,與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產品形成競爭,但無可否認的是在政策未完善的內地市場,私人年金市場有機會再爆紅。

        百本醫護主席

        關志康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