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冬病夏治

2018/09/10 17:19:29 網誌分類: 學習
10 Sep

2018.6.11中醫養生課堂~冬病夏治!

為什麼有些疾病症狀在冬天會加重?

."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天人合一",大自然氣候改變影響著人體

疾病的輕重。

.疾病分"寒、熱、虛、實"。寒性疾病在冬季時會明顯加重,就是因為外界

的陰寒之氣引發體內的寒氣,繼而發病,如哮喘、關節痛等。

在冬季什麼症狀會加劇?

.鼻敏感、慢性支氣管炎、肺氣疾病、內臟痛症、心肌梗塞..

為什麼冬季發作的病可在夏季提早治療?

.中醫稱人體內具抗病能力為"陽氣"

.陽氣順應四季轉變: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在冬季人體的陽

氣是收藏起來的,抗病能力因此較差,寒性疾病難以痊癒。

.寒性疾病→熱性的藥物或有溫熱作用的療法,即"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陰陽調和」

.在夏季,暑熱當令的時節,採大自然之熱力,結合一些熱性藥物,激發人

體內此時最躍動的陽氣,使陽氣發揮最大的能量,把陰寒之氣驅除,達至治

病的效果。

夏治的方法:

.根據體質內服中藥,鞏固體內正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預防性

用藥可以"治未病"(養生),減低及預防疾病在冬季發作機會。

(現代人多病因素:冷氣、空氣、食物!皮膚濕疹,食物敏感!

食西藥太多,過量會改變體質!西藥、消炎藥、止痛藥,會壓抑陽氣!)

夏季起居養生:

.夏屬火,與心相應

.注意心神的調養,"心靜自然涼"

.宜晚睡早起(古時8點睡,現代人晚睡11、12點之後)

."暑易傷氣",炎熱可使汗出太多,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

昏迷。(津液小!氣血陰陽關係)

.納涼,休息不應在當風處,也不要長時間,以防"陰暑"。

.運動後切不可飲冰冷開水或冷水洗滌,否則容易引起寒、濕、痹症。

中暑:

.排汗較差或沒有補充足夠的水份,體溫就會過高,因而產生中暑。

徵狀:頭暈、頭痛、噁心、氣促、疲倦乏力、皮膚乾而熱。嚴重時會痙攣、

呼吸喘促、大汗出或無汗、手足冰冷、甚至昏迷。

天灸療法:

.穴位刺激療法。

.在三伏天即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由夏至後開始計算第三個庚日為

初伏,而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為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

.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於「金」,因此,有些肺部的疾病在

庚日作治療的效果最好。

.在三伏天(夏天最熱的時段)或三九天(以冬至日計起的特定時段),

使用溫熱性質中藥研成粉末,敷貼於特定的穴位上,通過藥物的刺激和經絡

傳導,調節臟腑功能及調整陰陽平衡,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這種方法需要連續治療三年,根據研究顯示,天灸療法對過敏性鼻炎、

咳嗽、氣喘的症狀會有良好改善,可以提升免疫力,並減少感冒及過敏等

現象。

預防中暑,消暑湯水:加上肉或排骨)

1. 荷葉綠豆冬瓜水~功效:消暑解毒,清熱祛濕。

2. 花旗參麥冬百合飲~功效:益氣養陰,清熱生津。

3. 綠豆薏米扁豆粥~功效:清熱解毒,健脾祛濕。(寒底人食後會胃漲)

4. 粉葛赤小豆扁豆湯~功效:清熱散火,止渴除煩、消暑利水化濕。

5. 淮山茯苓甘筍粟米湯~功效:健脾祛濕。(生晒乾淮山功效較好)

(如皮膚濕疹熱毒!可改土茯苓,袪濕解熱毒)

6. 荷葉粉葛田雞湯~功效:清熱解暑,祛濕止瀉。

7. 白菜乾無花果南北杏海竹湯~功效:調理腸胃,夏天潤肺潤腸。

8. 鮮淮山木耳甘筍湯~功效:健脾益氣、消暑清熱。(木耳-白背木耳)

9. 冬瓜黃耳瑤柱湯~滋陰潤肺、清熱消暑。

夏日湯水: 老黃瓜赤小豆湯、芥菜排骨湯、苦瓜黃豆排骨湯、節瓜咸旦湯。

脾虛~多用淮山、茨實、黃蓍。

心脾兩虛~不合牛奶、核桃。

痰熱內擾~黏質膠質不宜(雪耳豬手)

肝屈化火~適合扁豆、伏苓、百合、蓮子。

補脾腎壯筋骨~食豆類,晒太陽。

黑木耳~去瘀、通血管。

氣津兩傷~用花旗參沖水飲。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