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仁
陸羽仁
陸羽仁

實體經濟大執笠

2020/07/09 08:39:07 網誌分類: 經濟
09 Jul

亞馬遜、蘋果和Netflix等科技巨股創新高,帶動週三美股在疫情同創新高的時候反覆造好,杜指收市升177點,報26067點,升幅0.7%;標普500指數升0.8%,收報3169點;納指升1.2%,收報10492點。

德銀分析師 Jeriel Ong昨日表示蘋果雖然正面對多個風險,首先是高失業率將促使消費者減少支出,其次是出現第二波或更長時間新冠疫情的風險,以及蘋果 2020 iPhone 12  發布可能延遲。不過,他認為蘋果股價的積極因素可以超越風險因素,包括 iPhoneAirPods 和服務營收增長以及不斷成長的毛利率。

Jeriel Ong 稱,蘋果銷售可能呈 V 型回升,App Store 營收強勁增長,而且iPhone 12 未來銷售前景牢固。將蘋果的總體成長潛力和盈利能力與同業比較時,蘋果估值與過去相比雖然有所提高,但與同行相比還是公允的。蘋果憑藉穩定的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以及穩健的資產負債表,與面臨的風險狀況相比,股價表現偏向優於大盤。所以將蘋果目標價上調20美元至400 美元,維持「買入」評級。蘋果股價381.37美元,市盈率29.9倍,一點也不便宜。

蘋果將於本月底公佈業績,Jeriel Ong上調蘋果 2020 財年營收增長 2%和上調每股盈利增長3%。受消息影響,蘋果昨日升2.3%,收報381.37 美元,市值升上16530億美元,係昨日表現最好的杜指成份股。

另外,亞馬遜和Netflix昨日分別升2.7%2%,同創歷史新高,加上微軟亦升2.2%,推動標普500指數科技板塊升1.6%,亦創出歷史新高。

在美國科技巨頭創新高的同時,美國的疫情亦爆高,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佈,美國週二新增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過6萬人。正當市場正為染疫人數不斷創高將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的同時,白宮高層由總統特朗普以降,卻不斷出口術淡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白宮顧問庫德洛昨日接受CNBC訪問時說,沒有人可以否認確診個案在某些熱點大幅飆升,不過,也不能夠排除當中一些情況,美國的經濟模型在方面真的沒有任何經驗,因為大部分問題都病毒造成的。在過去幾個月,美國已創造了800萬職位,而每一項經濟數據都顯示美國正出現V型反彈。

調刺的是,就在庫德洛發話的同時,實體經濟慘事蜂湧而至,有203年歷史的高級服裝老店Brooks Brothers昨日申請破產。這家企業曾為美國40多任總統和無數的銀行家提供服飾,在北美有200間店鋪,在全球有500間,去年營收9.91億美元,受到疫情的衝擊,此前已決定關閉51家店舖。

擁有1478家門店的睡房浴室用品連鎖Bed Bath & Beyond昨日公佈業績,季度網上銷售大增近一倍,但整體銷售仍按年大跌49%,亦由於網上創售大增,但運輸及配套成本也大增,令到毛利率大跌8%Bed Bath & Beyond宣佈在兩年內將永久關閉200家店。另外,由於加州及得州疫情出現大爆發,包括LevisMacy和蘋果正考慮重新關閉店鋪。一些地方政府亦正收緊商業營業的限制以控制疫情的爆發。疫情再爆,經濟重啟步伐受阻,航空業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復正常,聯合航空昨日警告,可能要裁減36000名員工去渡過困境。

美國實體經濟大幅衰退,只能夠靠聯儲局天量放水,去支撐虛擬經濟。美國經濟虛擬化,財富進一步走入有錢人手中,的確係令人極頭痛的問題。

陸羽仁

回應 (5)
我要發表
曱甴
曱甴 2020/07/10 08:08:40 回覆

哈薩克爆不明肺炎,有幾件港燦疫彈係哈薩克返嚟,臭港政府要特別處理,咪後知後覺,

Yan
Yan 2020/07/10 07:12:20 回覆

不買科企可以買甚麼
2020年07月10日

  A股續強,上證指數昨日收報3450點,再升1.4%;深成指數收報13754點,揚2.6%;兩市成交合計增至1.73萬億元人民幣。喺北方投資氣候熱烘烘下,恒指升上26000點後,昨日再進帳80點,升0.3%,不過夠膽的股民炒科企同中概股,就炒得如癡如醉,遠非指數所能反映。現在這些大股炒到飛起,但要等到八月恒指季檢才納入成份股,屆時未知會否令指數基金變成高位接火棒。

  科企近日升勢幾乎一點即着,日前外電披露前稱螞蟻金服的螞蟻科技準備來港上市,估值大約2000億美元,即是市值有1.56萬億港元,同系的阿里巴巴(9988) 股價及相關新聞在美國即時彈升,香港跟住就爆上。阿里自登陸香港後,走勢落在死對頭騰訊(700) 股價及相關新聞 之後。阿里股價跑得慢,並非公司質素問題,而係因為公司來港第二上市,曾經發股增加供應,同時令市值暴至5.6萬億元,比起騰訊高出近35%,所以要推高這隻大笨象並不容易。

  指數實際升近千點

  如果計起阿里業績,公司市盈率在昨日大升時,才剛剛超過30倍,而在雲服務、5G等領域佈局都領先,睇基本因素不算太貴,只是等待配售股份消化。螞蟻科技上市的消息雖然被否認,但足以成為股價助燃劑,令其一飛沖天,股價收報261.1元,急升10%創新高,單日市值爆增5614億元,基本上已經超過本地任何一隻藍籌股。

  大市昨日基本上係科企掛帥,最大成交的阿里、京東、美團,仲有中芯都不是成份股,只有騰訊對指數有貢獻。昨日股王騰訊升3.7%,收報563元;中芯(981) 股價及相關新聞 微升0.1%,收報39.95元;小米集團(1810) 股價及相關新聞 升4.6%,收報16.84元;美團點評(3690) 股價及相關新聞 急升5%,收報209.8元,仲有京東(9618) 股價及相關新聞 飆7%,收報266元。如果這些大股都加入恒指,實際足以推高指數一千幾百點,再睇埋二三線科網股恒騰網絡(136) 股價及相關新聞 爆升74%,收報0.265元;51信用卡(2051) 股價及相關新聞 大漲49%,收報0.76元,所以不要看恒指好似牛皮,只有幾十點上落,實質市況已是熱火朝天。

  科企股大爆升,無上車的投資者現在真係十五、十六,追上車又怕接火棒,不追上車又覺得可能喪失機會。

  內險電子相對未算貴

  有中環茶友就問有甚麼其他建議?正如早前所講,在美國不停放水下,賣增長概念的科企會成為主流,投資有智慧不如趁勢,要食快餐只有跟紅頂白。如果真係不能接受無盈利或超高估值的新經濟股,就唯有揀些有機會近水樓台的得益股,這類股份雖然可能升得慢些少些,但有息派,估值仍算合理,當中兩類係內險股同電子股。

  內險股因為本身不少資金會投資在內地股市,有機會成為升市得益者。

  至於電子股會因為手機等消費可以延緩,受疫情影響較少,這些公司近月公佈的營運數字不俗,加上受惠材料價格下跌,業績應該不錯。

  今個月已經開始見到資金流入這類公司,包括做線路板的的建滔積層板(18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昨日該股彈升5%,報8.91元;比亞迪電子(285) 股價及相關新聞 升6%,報22.2元;做手機模組的信利(732) 股價及相關新聞 因為公佈營業額有增長更大升20%,報1.15元。

  論質素當然建滔積層板、比亞迪電子比較穩陣,信利則屬於價殘炒起,所以爆升起來特別矚目。

  陸羽仁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2020/07/09 09:48:38 回覆

{#iconb_62}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子龍 (kaka就是大叔的契哥) 2020/07/09 09:34:58 回覆

fly兄: 救我..... {#iconb_67}

Yan
Yan 2020/07/09 09:23:14 回覆

風光北邊獨好
2020年07月09日

  本地爆出第三波疫情,社區同時出現幾個爆發點,政府好有機會收緊社交限制,場面有點驚嚇。同一時間,彭博爆料話有白宮經濟顧問曾經建議限制滙控(005) 股價及相關新聞 等本地銀行兌換美元,要狙擊聯匯。雖然彭博話有關建議未為白宮採納,但已令本地股明顯受壓,但因為內地股市上升,中資科網股造好之餘,內地軍工股仲因為中美關係緊張爆升,將指數托高,變成靠向內地的概念股一面倒跑出。

  美國出口術 滙控無運行

  大市昨日氣氛有點怪異,但又在預期之內。從本地因素來看,疫情翻發,政府想搞的「旅遊泡泡」變成「旅遊泡湯」,甚至連本地消費,都可能再受社交限制收緊影響,之前建議留意的本地零售股可以暫時放棄。彭博引述消息話,有白宮顧問曾建議反制內地立《港區國安法》,提出要衝擊聯繫匯率,方法係限制香港銀行兌換美元。這個建議聽來只係非常初步,實行起來變成懲罰香港人同銀行,美國公司同樣受損,實行機會成疑,相關提議據報在萌芽階段已經被否決。

  現實就見到大量資金湧入香港,拋美金買港元者排隊入來,港元匯價連日走強到7.75強方保證水平,到昨日下午金管局又接了等值114億港元的美元沽盤,真係錢會繼續來。過往港元強勢資金流入時,股市都會上升。

  無論如何,彭博報道點咗大笨象滙控名,仲話因為佢支持《國安法》,美國政府正研究方法懲罰佢,搞到滙控插4.3%,收報37元,限制大市升幅,並成為最弱勢藍籌股;中銀香港(23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跌1.4%,收報24.2元;恒生(011) 股價及相關新聞 跌0.9%,收報132.8元。

  本地資金「囉囉攣」,不代表內地資金睇法一樣,對不在香港的內地股民而言,A股市場旺場,連帶在香港掛牌的中資股都有得炒,內地滬深兩市昨日成交合計1.54萬億元人民幣,香港成交不到內地15%,真係細細力都撩起。內地股市喺資金湧入下,午後升幅持續擴大。

  上證指數收復3400點,連升七日,收報3403點,升1.7%;深成指數收報13406點,揚1.8%,恒指因而在午後走強,於二萬六關企穩收市,收報26129點,上揚153點,升0.6%,但成交減至1961億元。由於大市主要睇北風食飯,國壽(2628) 股價及相關新聞 的投資組合和A股大有關連,成為最強勢藍籌股,抽升7%,收報20.65元。

  大市表現基本上側埋一邊,本地股普遍乏力,中資股變成強者愈強,「ATMX」強勢勁升,騰訊再遭總裁劉熾平減持,無礙股價破頂支撐大市,高見546.5元,收飆5%,報543元;美團(3690) 股價及相關新聞 逼近200元關口,更以上市新高收市,收飆8%,報199.8元;阿里巴巴(9988) 股價及相關新聞 升2.3%,收報237.8元;小米(1810) 股價及相關新聞 炒高9%,收報16.1元,逼近17元的上市價;網易(9999) 股價及相關新聞 也創本港掛牌後新高,升3.2%,收報140.4元。二、三線科網股,微盟(2013) 股價及相關新聞 創新高,升7.69%,收報12.6元;網上醫療股平安好醫生(1833) 股價及相關新聞 創新高,升2.31%,收報124元。

  陸羽仁話個市氣氛有點怪誕,皆因平時股市係炒和平紅利,要安定先有繁榮,但現在中美地緣政治日益緊張,卻谷高一批政策股。在美國實行科技戰極限施壓下,被內地以政策支持的半導體公司中芯(981) 股價及相關新聞 ,就傳出A股IPO獲超額認購565倍,刺激H股股價急彈9%,收報39.9元。

  地緣政治吃緊金價看漲

  另外,資金炒起軍工股,中船防務(317) 股價及相關新聞 爆升56%,收報9.3元;中航科工(2357) 股價及相關新聞 大漲22%,收報4.76元;中航工業(232) 股價及相關新聞 飆14%,收報0.146元。中航科工係陸羽仁過去提及過的軍工股,但業績一般,一年等一兩轉炒軍工股時就會炒起,坦白來說,若然不是中美搞到磨刀霍霍,美國雙航母在南海游弋,相信該股都好難可以咁樣飆升法。中航科工去年由頭衰到尾,今年3月見底價2.63元後,開始炒上,兩年前佢多數在4至6元之間上下走,現時升破4元阻力,再炒一會,玩佢要守10%止蝕,因為炒風一過又要等一年。

  由於美國內部問題多多,似乎特朗普政府有意把注意力轉移到國外,全球政經局勢都充滿暗湧,金價上破1800美元,除了北邊風光好,看來金價同金股都係易升難跌。

  陸羽仁

user

最新回應

soho*
soho* 2023/07/21

20/7/2023 外交部:反對日方排海計劃有理有據
<匯港通訊> 因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中國強化限制日本食品進口,日本政府表示食品的安全性有科學保障,計劃向中方呼籲要求盡快取消進口限制。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時表示,中國政府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必須對人民的健康和海洋環境負責,反對日方的排海計劃有理有據,採取有關措施有理有據。

對於日本政府利用北約峰會、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東加勒比漁業部長會議等場合,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辯解,並釋放不會推遲今夏啟動排海的訊號。

毛寧強調,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中方敦促日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的合理關切,停止強推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鄰國充分協商,切實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污染水,並接受國際監督。(WL)

soho*
soho* 2023/06/10

有美國撐腰的日本官員卑鄙無恥下流賤格自私, 將核災難輸出全球, 害人精將會受到詛咒

https://youtu.be/zBNGawiSC1o

soho*
soho* 2023/06/10

日本執意傾倒核水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方案進一步推進,最快7月傾倒入海,在國際間引起極大關注。

日本政府一再強調計劃安全,惟說法無可否認極具爭議性,多國都強烈質疑,在安全疑慮完全釋除前,日方堅持推動計劃無疑非常自私。

本港作為日本農產品最重要市場之一,在此敏感時期,港府作出了周詳果斷的應對,加強日本食品檢測同時,亦已預備好禁制高風險水產,保障食品安全。

若信核廢水安全 日本何不自用?

日本政府在國內外強烈反對聲下,繼續核污水傾倒設施的工程,排放隧道基本竣工,東京電力公司本周開始在隧道注水,按照日方說法,現在距離正式排放只差最後一步,只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報告,料廢水最快今年7月排放落海。

事態發展引起區內國家強烈反應,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指,將核污水向海洋一排了之不負責任,按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日方有義務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充分協商;馬來西亞、南韓、俄羅斯以及多個太平洋島國也表達憂慮。

日方一再強調倒核廢水入海安全,但按日媒報道,東電5月份在核電站附近海域作檢測,發現有海魚的放射性元素銫含量,超標180倍,日本民眾也強烈反對排放計劃。

環境局長謝展寰曾向日本當局和日本駐港領事表達極度關注,直指日方若對核廢水安全有信心,應在本國尋求作灌溉等用途。

如今日本選擇將廢水排入海,而非注入當地的湖泊、河川,顯然也明白箇中風險,核廢水一旦進入自然環境,後患無窮,而且覆水難收。日方忽視這些合理疑慮,在國際社會未有共識下一意孤行推進計劃,做法非常自私。

香港雖然只有700多萬人口,卻是日本漁農業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出口香港的農林水產品總值2,086億日圓(約117億港元),僅次於中國的2,783億日圓(約156億港元)。

隨著日本排放核廢水計劃推進,料愈來愈多國家或地區作出類似入口限制警告,日本將要承受自私行動的後果。

(轉貼9/6/2023經濟日報)

{#iconb_227}

大戶終結者 ( 等人齊 )

現在係頭條網註冊會去咗下載星島頭條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