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講古
猛料阿Sir講古
猛料阿Sir講古

何明新 - 犍陀羅--留有八字鬚的觀音大士 | 猛料阿Sir講古

2024/05/31 01:44:23 網誌分類: 生活
31 May
        

  近期香港和深圳在文化藝術發展都非常興盛,香港的故宮文化博物館定期展出一些國寶,吸引很多國內及全世界喜歡文化藝術的人到港參觀。而在深圳博物館近期亦與巴基斯坦七間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共同展出古代「犍陀羅Gandhara」文明發展的藝術魅力及其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深刻影響。

  「犍陀羅」一直為不同的王朝政權所掌控,文化面貌豐富多樣,地區間文化類型互相混雜。從伊朗系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西元前550-前330年)、希臘系的馬其頓王朝(西元前336-前323年)、印度孔雀王朝(西元前317-前189年)、希臘化巴克特里亞王國時期(西元前2-前1世紀)、中亞遊牧系的塞人時期(西元前1世紀-西元1世紀)到貴霜王朝(1世紀晚期-3世紀)和寄多羅貴霜時期(4世紀中期-5世紀中期),不同語言、不同族群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統治者先後掌控犍陀羅地區,奠定其歷史文化發展與繁榮的基礎。

  古代犍陀羅的考古遺址主要分布於今天的興都庫什山和喀喇昆侖山的南端,包括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河谷到印度河東岸,以及阿富汗喀布爾河谷東部一帶。是絲綢之路連接南亞次大陸的重要樞紐,地中海文明、伊朗文明、中亞草原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交匯之地,多元文化在此激烈碰撞後鍛造出豐富多彩的文明。來自古希臘的神話、美學和哲學,來自西亞的瑣羅亞斯德教、彌賽亞信仰以及來自南亞的印度教、佛教在此傳播,相互影響,奠定了此地成為世界宗教中心的地位。通過絲綢之路沿線多元文明交流和融合,互相學習和借鑒對方良好經驗,在亞洲文明傳播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始於貴霜王朝(1世紀晚期-3世紀)的犍陀羅佛教藝術,通過絲綢之路經新疆、河西走廊進入中原腹地,推動了中國早期佛教文化與藝術的發展;犍陀羅藝術影響下的斯瓦特、喀什米爾與吉爾吉特藝術,通過西藏西部進入中國青藏高原,為10世紀以後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提供了養分。

  此次展覽文物共203件,包括來自巴基斯坦的173件和故宮博物院30件,只可用精彩絕倫和難得一見來形容,當中很多巴國文物更是在我國首次展出。當中包括佛陀釋迦牟尼的一生和他不同時期的不同面相,最難得還是佛陀涅槃時,信徒和弟子圍着祂的雕刻是非常罕有。另一位更為我們熟悉就是觀音大士,祂站在佛陀的右邊,是一個長有八字鬚的大漢,與我們日常所見的觀音大士有顯著的不同。

  希望這展覽能移師香港,讓香港市民和旅客有機會欣賞這難得一見的宗教藝術。

何明新

觀音大士站在佛陀的右邊。
 觀音大士站在佛陀的右邊。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