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
平凡人
平凡人

節錄曹仁超文章

2008/12/31 10:34:53 網誌分類: 經濟
31 Dec

他有些觀點值得思考..............

 

入行四十年三大狂潮

2007年次按危機引發2008年金融海嘯,下一步係乜嘢?不在乎邊個上台,只在乎佢做什麼?三十年代美國羅斯福上台帶來「新經濟政策」,引入社會主義制度,改善資本主義嘅缺點。今天美國面對過度伸展嘅金融業,奧巴馬上台後又帶來乜嘢?响奧巴馬政策未落實前,一切所謂分析都唔成熟。未來美國經濟可能係九十年代日本,亦有機會成為三十年代美國或者近代阿根廷,甚至乜嘢都唔係,而係開創新境界。

我老曹入行四十年,經歷過三大狂潮:

一、1971年美元放棄金本位,引發七十年代高通脹期。金價由42美元一盎斯升上1980年1月850美元。呢十年嘅投資策略係點樣喺高通脹中獲利?

二、1984年7月中英聯合聲明達成初步協議,除保證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外,亦限制香港政府每年賣地五十公頃至1997年6月30日止,因此帶來香港十三年樓價狂升期,香港進入買樓(或地產股)可以發達期。

三、2001年1月美元利率由6.5厘回落到2003年年中1厘,美國進入負利率時代。信貸膨脹引發美國樓價及股市狂升,最終以次按危機結束。港股亦由2003年4月上升至2007年10月,恒生指數由8000多點升上32000點,上升四倍。

中國雄起係未來大趨勢

有智慧不如趨勢。上述三個大趨勢,任何一個都可帶來驚人回報。未來大趨勢將係「中國雄起」。2008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估計需時三年,即2010年底前中國經濟應進入另一上升周期;反之,美國衰退期由2007年第四季開始,短則三年,長則五年甚至七年或以上。

過去已成過去。2007至08年A股股民嘅遭遇一如1973至74年香港小投資者,此乃成熟前嘅陣痛,差唔多每一個地區或國家皆必經過。情況有如1929年美國華爾街,必須經過這樣嘅洗練,投資者才能成熟,不然一如日本到1990年才爆發,情況可能更悽慘。換言之,超級大熊市愈早出現愈好!

中國經濟轉型嘅最大阻力,係中國現今仍然國富民窮。反觀日本1950至80年日本人工資增長速度較美國快70%,中國由1978至2007年工資增長速度只較美國快4%!2007年全國職工工資總額加上農村居民現金收入只佔GDP 23.6%。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13786元人民幣,農村居民人均收入4140元人民幣。過去三十年改革開放政策嘅受惠者係企業家同國家(稅收大增及國企股市值大增),勞動人民收益升幅並唔大。如要進入內需帶動型經濟,必須將依家嘅國富民窮情況扭轉為國窮民富,例如全面降低稅收、提供社會福利、努力還富於民,不然內需型經濟無法喺中國境內出現。

恒指高潮估計在09年初

2008年已進入結局篇,又到咗預測滿天飛嘅時候。我老曹一向唔信預測,因為預測十之八九唔準。我老曹依賴嘅係分析,透過深入分析去預期(anticipate)事情發展,而非預測(predict)。任何事物發生必定有前因後果。明白前因便可預知後果。2007年11月3日總理溫家寶已講明:「港股直通車無法開出」。理性預期係恒生指數應由32000點重返18000點(2007年8月冇港股直通車傳聞前嘅水平),上述乃理性預期,而非預測,因此當恒指重返18000點出現強大支持。今年9月雷曼事件令恒指18000點失守,以量度跌幅計(由32000點回落到18000點下跌43.7%,一旦18000點失守,必須再下跌43.7%或約7866點,即下一站睇10134點)。事實上,恒指跌到10月27日喺10678點獲支持,完成量度跌幅,11月份出現一浪高於一浪,即短期可睇好,估計高潮喺2009年年初。上述分析乃理性預期,並非預測。

唔研究歷史,便會重複前人嘅錯誤。1997年7月前我老曹出售香港物業、進軍倫敦物業市場,靈感來自九十年代日本房地產嘅表現。2006至08年過去三年我老曹撤出倫敦物業市場,靈感來自1997年7月後香港。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地所面對嘅客觀環境,必可在歷史上搵到雷同。例如2007年10月次按危機發生後,我老曹便一再引用1990年至今日本嘅情況,協助大家了解未來美國金融市場將點樣演繹。每一個人嘅判斷力(judgement)必定受個人世界觀或人生觀所影響,即係話你點睇呢個世界?分析絕對係主觀,唔會客觀。

例如我老曹唔信石油供應會短缺,今年7月認為油價必跌而建議大家出售資源股。同樣理由我老曹唔信2009年油價可大幅上升,石油近日回升只係超賣後反彈,估計2009年油價喺35美元之上、55美元之下牛皮,低於40美元一桶嘅油價應該見底,但上升乏力,因無論俄羅斯或海灣國家都面對財政壓力,2009年不得不賤賣石油;加上液化天然氣(LNG)發展迅速,將成為未來十年嘅主要燃料。如世界經濟2009年出現衰退,可令石油需求量較事前估計減少2.4%,兩大因素加起來,估計油價喺2009年內都無法重返60美元以上(响自由市場冇任何物質會出現短缺,因為一旦出現短缺,價格便上升,需求便下降,替代品便出現。任何短缺都只係暫時性而唔係永久性,包括石油在內)。

人類分析事物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面對太多事物無法解釋,認為未來係不可預測,因此我地希望有先知,並漸漸發展出鬼神論。有人信命、有人信風水、有人乜都信……或認為一切都係神嘅意旨,天命不可違。此乃風水大師咁流行嘅理由。

第二階段,人類漸漸了解盛衰循環,發現好多事物不離周期(cycle),明白白晝與黑夜出現係地球自轉所形成,春去夏來因地軸傾斜。太陽黑子每十一年周期,令經濟盛衰周期亦大約十一年。較大循環係五十五年到六十五年,此乃北回歸線同南回歸線每年略有偏差,成為農產品周期。然後係一百一十年、二百五十年,最長循環係五百一十年。即五百一十年西方由衰而盛、五百一十年東方由盛而衰,主因係文化唔同、對氣候反應唔同結果。1941年係西方盛極年,開始步入衰退;東方則衰極,開始興盛。第一個五十五至六十五年循環周期,西方國家將盡一切努力去保持本身經濟繁榮(例如美國借到盡);反之第一個五十五至六十五年周期,東方情況十分混亂,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被美國打敗;中國則出現國共之爭、文化大革命;印度出現印巴之戰等。2007年起西方經濟已完成第一衰敗循環周期,東方經濟亦完成第一個興盛循環周期,步入第二個大循環周期。西方經濟將迅速下滑、東方經濟將迅速冒起。作為投資者,宜向東望,而非向西走……。

循環周期朝着一個方向

年紀漸大,經歷多次盛衰循環後,發現周期之外,亦有一個方向,即循環周期唔係重複再重複,而係朝向一個方向──即人類內心深處嘅渴求。每一循環之後,人類皆向一個正確方向走出一大步。

大部分人嘅思想每二十年改變一次。例如二十歲後諗法往往同二十歲前唔同;四十歲後諗法又同二十歲時唔同;六十歲諗法又同四十歲時唔同。例如自己二十歲時,最有興趣追女仔(當年寫稿目的亦係為咗賺錢追女仔,唔係為各位提供服務);四十歲起才認真追求財富;六十歲便改為追求快樂。各位要到達上述年齡,才了解別人嘅諗法,此亦係2009年1月起我老曹開始半退休嘅理由。

以《貨幣戰爭》一書成名嘅經濟學家宋鴻兵喺《證券日報》發表文章,估計金融危機第二波响2009年3月出現。參考1929至32年大蕭條,當政府救市策略失敗後,便出現第二波衝擊,其破壞力較第一波更大。估計今年10月至明年2月係緩衝期,當人們發現政府嘅救市策略解決不了問題,第二波便出現。佢認為,美國房價至今已下跌30%,約二百一十五萬棟房屋被銀行沒收並進行拍賣,美國人開始顯著減少消費。宋鴻兵認為,美國經濟喺2012年前好難復甦,而金融危機正向債市擴散。

中國比較美國好,家吓正面臨結構調整,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响美國面對第二波衝擊時,中國經濟也好唔到幾多。中國只能喺金融危機下擔遮——擔遮唔保證喺暴雨中不被淋濕,但總較乜都冇好。結構轉型不能完全阻擋金融風暴衝擊,至少可減低損失。

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認為,2009年商品房供過於求嘅局面不變,加上經濟商用房衝擊,2009年中國房價繼續全面調整。2008年開始,政府分三年投入900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年新增經濟適用房一百三十萬套,形成2009至2011年供應量大增,商用房價格更難止跌回升。

2008年6月起國內鋼鐵價大幅回落,到10月底已下跌30至40%。首十個月鋼鐵業平均銷售利潤率5.58%,10月份已降為負3.23%。造船板價10月份更跌穿6000元,因很多造船廠面對撤單;機械業跌幅少一D,基建跌20%左右,房地產跌20到30%,家電、汽車減少10%。雖然11月份政府擴大出口退稅,但作用唔大,恐怕更大嘅傷害喺2009年出現。面對車市不景氣,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三度上書,响11月9日建議國家:甲、放寬汽車貸款條件;乙、實施同房地產消費信貸利率相似嘅政策;丙、可用公積金購買汽車。12月9日再上書,建議降低購置稅率。12月25日第三次上書,要求汽車貸款利率同物業睇齊,為基本利率零點七倍(依家係一點四倍),即減息50%。由於全球70%汽車係貸款購買,2004年中國只有16%,2008年更下降至8%。最近乘聯會透露,中國發改委已接納第二份建議書,即降低車輛購置稅稅率可能喺2009年實行(依家內地買車嘅稅率較香港仲高)。

工業股春江水暖鴨先知

《人民日報》12月30日一篇名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東莞〉嘅報道,認為倒閉潮被放大;一方面有工廠倒閉,另一方面新註冊企業1月至10月高達一萬四千八百八十九家。估計2008年東莞GDP仍可上升14%。關閉嘅企業中,70%投資金額喺100萬美元以下、90%員工人數少於三百人,唔少仍停留喺「三來一補」式經營。《人民日報》認為,「這個冬天不太冷」,估計訂單只會減少20%,大部分都係低檔次。上述係經濟轉型下必須承受嘅痛。

從前東莞鞋廠一雙鞋可賣12美元,隨住鞋廠愈開愈多,一直壓價到9美元一雙。呢類惡性競爭必須停止,因為利潤全畀別人拿去,自己卻承受環境污染。依家一部分劣質企業倒閉後,生產資源集中响一些優質企業,便有更大嘅議價能力,一雙鞋售價又升上12美元;加上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調,對生存下來嘅優質企業而言,呢次倒閉潮反而係利好因素!嗰D抓技改、重研發、做品牌嘅企業不但未受倒閉潮影響,反而壯大起來。《人民日報》認為,只要捱過2009年第一季,東莞便有更美好嘅明天!

從在港上市嘅工業股股價表現睇,正是春江水暖鴨先知。資本主義制度下,汰弱留強無法避免。我老曹12月已開始推介各工業股矣。

2009年另一令人關注嘅問題係非牟利團體捐款。代表九百多間慈善機構組織嘅Jewish Funds Network主席Mark Charendoff話,2009年捐款者能捐出嘅款項相信將大減,但須額外增加捐款嘅機構大增,因為無論捐款人或endowments喺2008年皆損失不菲。

上述問題今年9月我老曹已作考慮,近期已為農家女技術訓練學校搞咗個「捐款飯局」及「簽名會」。多謝各讀者支持,2008年農家女多咗上述兩項捐款,已可抵銷其他捐款人捐款減少。至於2009年計劃將「三本書」同內地作者合作,以普通話及簡體字重寫並喺內地發行。希望「三本書」嘅內地版稅可增加農家女學校2009年收入,能夠捱過呢個嚴寒嘅金融冬季。未雨綢繆勝過臨渴掘井。在此多謝天窗出版社捐款2萬元及個別讀者捐款由500元至1萬元不等,上述捐款將於農曆新年前集合起來,一次過滙入北京。並預祝大家新年進步。

回應 (14)
我要發表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1/01 17:05:48 回覆

立冬這碗老山參湯好爺黎伽.

 

謝謝!!!

 

也祝你新年愉快!!!

立 冬
立 冬 2009/01/01 12:33:27 回覆

祝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200811142104301702.jpg}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1/01 11:10:22 回覆
瑞銀禁售期滿 沽中行套63億

中國銀行(3988)獲四位外資策略股東持股的禁售期昨天解凍,傳聞將率先沽貨的「大熱」蘇格蘭皇家銀行今次沒有減持;相反,瑞銀集團卻爆冷悉數出售二○○五年購入近三十四億股中行股份,消息指出,其以近一成二的折讓價進行配售,套現約六十三億零二百萬元,獲利二十四億元。中行昨天下跌百分之三點二,收報二元一角二仙。

每股1.87元 獲利24億

消息人士透露,瑞銀昨天向十五家機構投資者,悉數配售三十三億七千八百萬股中行舊H股,相當於中行總發行股本的百分之一點三三,配股價較昨天收市價折讓一成二,以此計算的配股價約為一元八角七仙,套現八億零八百萬美元(約六十三億零二百萬港元),較二○○五年以五億美元的成本價,獲利三億零八百萬美元(約二十四億零二百萬港元)。

瑞銀發表聲明,確認是次減持,並強調將繼續維持與中行的商業合作關係,以及在內地拓展業務。

外資股東無減持計劃

受有關消息拖累,中行股價受壓,昨天更以最低位收市,收報二元一角二仙,下跌百分之三點二,成為昨天中資六行中唯一下跌的股份,成交金額半日迅速急增至十七億五千二百萬元。

中行在二○○五年上市時,獲瑞銀、蘇格蘭皇家銀行、淡馬錫及亞洲開發銀行入股,後三者分別持股百分之八點二五、百分之四點一三及百分之零點二。中行發言人王兆文指出,對瑞銀是次減持不感意外,強調雙方此前已就有關交易進行溝通,並透露其他外資股東目前無計劃出售該行股份。

根據中行與策略股東之前達成的協議,除淡馬錫外,其他外資股東倘若打算出售部分或全部中行股份,事前都需要提前知會該行,並有義務維持中行股價及市場的穩定。至於沽貨大熱的中行第二大股東蘇格蘭皇家銀行,其發言人Linda Harper向外電表示,昨天沒有出售中行股份。

受金融海嘯衝擊,在「現金為王」情況下,市場憂慮中行及其他內銀股被外資股東減持將陸續有來,明年將是沽貨高峰期,其中工商銀行(1398)及建設銀行(939)被外資股東出售股份的壓力較大。

不過,資深股評人黎偉成認為,中行股價目前低殘,外資減持的主要原因並非看低該行前景,而是需要套現自救,相信資金充裕的淡馬錫及亞洲開發銀行減持的動力不大;但由於該行壞消息已出盡,而所做的撥備亦已足夠,相信明年可受惠於美元及美元資產估值回升,故股價有機會再升■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01/01 10:57:04 回覆
蓋保德的樂觀和鄧小平的魄力
練乙錚

昨天談到蓋保德(Albert Keidel)對中國經濟發展樂觀看法的兩點理由,其一為中國出口環節淨增值(value added)只佔GDP的百分之七,本身增幅雖高,但不可能是整體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龐大得多的本土經濟才是中國增長因素的一貫主要來源,故所謂結構扭曲問題並不存在,中國經濟將不受外來因素嚴重影響而能持續高速增長;其二為中國的污染、貪污等現象,和一些已發展或新興工業國家當年在同一發展水平之際相比,並不特別嚴重,不會構成高速增長的障礙。此兩點邏輯上言之成理,但蓋保德考慮的因素不夠全面,因而有修正的必要和餘地;今天筆者集中討論第一點。

以前,經濟學家只簡單看勞動力、資本投入與GDP的關係,知道開放型經濟會帶來較高增長,但未能確切解釋戰後不少對外資開放、採取出口擴大政策的國家,儘管外貿只佔GDP相當小的一部分,卻對整個經濟有強烈帶動作用,引致超高增長率。近年,經濟學家皮瑞斯葛特(Edward Prescott,零四年經濟學諾獎得主)在這方面做了重要工作,以生產力而不是生產要素投入量為着眼點,論證了開放政策和整體經濟高速增長之間的關係。(註) 他用的資料集很龐大,包括了歐洲、拉美和亞洲多國自戰後至零五年的數據,發覺不同梯次、不同程度對外開放的國家經濟,都有很好表現;開放程度愈高,生產力提升愈快,整體增長速度亦愈高。反例是瑞士,因為不開放貿易,其生產力四十年來與歐洲共市國家相比,一直下降,六○年以 1.6 : 1 領先,零五年時則以 0.8 : 1 落後。同期間,亞洲各國因為陸續開放,相對美國的平均生產力卻從六○年的 0.08 : 1 上升至零五年的 0.18 : 1,雖然仍大幅落後,但比例上升了一倍有多。研究還指出,愈大的發展中國家採用開放政策,得益亦愈大,因為規模經濟讓外資的技術優勢在大範圍中發揮得更好;這點對中國而言,有特別意義。這個研究有三點重要啟示:(一)近年中國等地的經濟超高速增長完全可以解釋,並不是什麼神秘的「奇迹」,而增長的最大原動力就是開放;(二)開放的增長影響是全面的,不局限於一般只佔GDP很小部分的出口環節(這點顯示蓋保德的傳統觀點過分狹窄);(三)反之,如果外貿受外來因素打擊而不景氣持續,則負面影響不止於出口環節而必擴及整個經濟,本土環節亦不能倖免。對中國而言,此最後一點將於今、明年得到驗證;筆者不是「末日博士」,但看法不如蓋保德樂觀。

值得留意的是,這個研究並沒有專注發展中國家的管治體制,即無論國家是民主的還是極權的,只要沒有長期戰亂,選擇了開放政策,生產力和經濟增長都會有優良表現。這從側面顯示了自由經濟、自由貿易的強大生命力;遇上管治質素不高甚或「阻住地球轉」的政府,資本主義還是有辦法發揮力量。(當年毛澤東領導中共,亦割不掉「資本主義尾巴」!)佛利民論日本經濟起飛過程中的政府角色,認為高速增長不是 "because of"日本政府那隻有形之手而是 "in spite of" 。由於有上述研究結果,我們可用類似眼光看待中國。不少人把近年中國經濟超高速增長歸功於中共管治,筆者認為那是言過其實。中共近三十年管治缺點甚多,頂多只能說是好壞參半,最正確之處是選擇了經濟對外開放這一條,有這一條,一好頂百醜,那怕教育投資比率還低於一些非洲國家,那怕黨政官員貪污腐敗和其他不少發展中國家不相上下,都阻擋不了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高速發展!

由此,我們或可更清楚看到鄧小平的貢獻:那就是在極困難的政治意識形態籠罩之下,他思想不僵化,看到日本的成功例子,更看到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亞洲四小龍)的更典型例子,不恥下問,選擇了開放政策,大膽「照搬」。論政治創造性,他不及毛澤東;論發展經濟的先見,他不及一些內地五、六十年代經濟學家如顧准,亦不及台灣的蔣經國及其手下一班經濟能臣特別是李國鼎、孫運璿、俞國華(大陸一九七八年走的路,台灣早走了二十年);若論推動政策的勇氣、魄力和一貫性,則其他人瞠乎其後。

註:見 E. McGratten & E. Prescott, "Openness, Technology Capital, and Development",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Research Report #396, July 2008。

2009/01/01 00:26:46 回覆

{#200812312240008413.jpg}

2008/12/31 22:49:06 回覆

平兄,

新年進步,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2008/12/31 22:39:54 回覆

mine167sss.jpg 

祝  平大哥, 2009 新年揾大錢, 新活如意, 事事順心 !

 

2008/12/31 19:23:29 回覆

{#Happy New Year 2009.gif}   {#Happy New Year 青蛙.gif}

Happy New Year !!!

2008/12/31 18:06:26 回覆

I wish you a Happy, Healthy and Wealthy 2009! {#icon0} {#icon9} {#icon55}

2008/12/31 15:05:31 回覆

原來還有個地方可以看老曹的文章,但最近被查封了,就只有在這裡看了。

中國雄起,香港人身居其中,其實只要改變現在的思維,是可以在這個大時代中佔一個重要的位置。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12/31 11:28:10 回覆
我也談談迪士尼的問題;

(1) 迪士尼落腳香港是香港的經濟比較慘淡的時候,港府對她有所求,希望她能增加遊客,例如自由行.其結果是令迪士尼當局高高在上,在香港發生不少不愉快的事件.例如;香港的執法人員竟然被迪士尼的員工阻擋進入園内執法.香港政府由於有求于人,當時給迪士尼的條件給人感覺有點城下之盟,大清割地賠款之嫌.

(2) 近年來數據説話,迪士尼的經營利潤(含人次)竟然不如土生土長的香港海洋公園.數據可以説明:管理,内容,民心所向.....

(3) 香港政府當時不惜代價與上海爭辦迪士尼,中央政府也就政策傾斜香港,這是世人共知的事實.但是,我就覺得香港當局真的有點挾洋自重.爲什麽我這樣說呢?

因爲,他們認爲,迪士尼代表國際化,代表國際大都市,如果香港沒有這個"國際"標簽,香港就不"國際"了,就土啦!

這裡就存在2個嚴重問題;

a. 是否香港有迪士尼就一定“國際”呢?是否自由行的國内遊客來香港都是奔“國際”而來呢?如果上海在明年也來一個“國際”呢?

b. 西方國家的遊客來香港是為“國際”而來嗎?我相信,西方國家遊客來香港更願意看到香港在中國文化方面的特色,例如;長洲的漁民生活,舞獅子,搶包山。

平凡人

應讓迪士尼自生自滅
王岸然

對於香港迪士尼,很想一評,等到年尾各尊貴但無知的議員紛紛放假,沒有政治新聞的時刻,是時候評論香港迪士尼,也是時候批評一下只知享樂、對社會毫無建樹的一眾尊貴議員,特別是泛民的;兩者有一共通之處,就是脫離香港社會的現實。

除了七一之外,每年的年初其實都是政治敏感期,去年就有陳方安生的補選、中央否決二○一二普選及一月十三日的大遊行,政客都在努力工作,但今年呢?距離下次立法會選舉還有三年半,尊貴議員皆靜靜地放長假去也,難道留港與選民共度一個金融海嘯之下不大快樂的聖誕節?放長假到外國享樂探親是中產優皮文化,基層代表自詡的議員也深受這一文化影響吧,總之是政治全無搞作,靜得出奇。

迪士尼已經落戶香港九年,正式開始營運也有三年半,從來受到不少港人有識之士的反對,這當然是香港社會的重要議題之一,現在說要擴建,要香港政府注資,泛民的議員是否應該對這隻大白象的存廢有一個清楚鮮明的立場?是支持政府再注資還是要求政府抽身?甚而主動逼這一個永遠沒有前途希望的美帝文化企業遷離香港?

議員風花雪月

筆者再簡單一些質疑,議員對迪士尼認識了沒有?當然不是指到此一遊甚而是到各國迪士尼一遊的經驗,而是香港迪士尼這九年的發展過程,對香港社會經濟的影響,議員有沒有比較深入詳細的看法?筆者肯定是未有,只要看他們問問題出發點的淺薄就可以估到。泛民議員對什麼議題皆只是即興的誇誇其談。

本月中香港迪士尼行政總裁金民豪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到立法會開會,議員關心迪士尼何時擴建(因為市民關心就業機會),特別有興趣追問樂園盈虧問題;當迪士尼表示要送門票予有需要的家庭之時,基層議員竟然急急拒絕,說這是利益輸送。人家只是叫你轉介而已,不願接工作,也不應說是不想接受利益輸送這樣刻薄及不尊重人吧?

政客就只知在這些表面議題上吹水,逼問政府應否檢討香港迪士尼的存廢問題,才是大方向之所在,議員只關心微枝末節,令人失望。

再注資愚不可及

月初有一宗十分發人深省的新聞,英國西薩塞克斯的修院院長點名批判迪士尼毒害兒童的靈性,指迪士尼的兒童故事表面上傳遞道德訊息,實質上是協助建立一套着重物質主義的文化,宣揚以消費主義代替在傳統道德之中尋找快樂。院長指責迪士尼令孩子變得貪婪,而電影、書籍、T恤及主題公園的背後訊息令兒童渴求迪士尼的消費。

不單是宗教領袖,文化社會學者早就批判迪士尼概念的表面天真之下,是大美國主義的文化侵略;例如獅子王操純正的美式英語口音,奸角土狼操西班牙口音,「阿拉丁」塑造了中東人陰險奸詐形象,隱藏了種族歧視,還有男性中心主義等。

講道德文化陳義太高,以此判定迪士尼的死罪,未免令人譏笑有義和團心態,但迪士尼的數百億元投資卻是入場人數不及年年有盈餘的海洋公園,是鐵一般事實。這事實並帶出清楚的訊息,代表美國文化的迪士尼不敵代表本土香港人文化口味的海洋公園,而若然迪士尼的發展要依靠大陸遊客的話,這說明迪士尼根本是一個失敗的項目,翻身無望之時,港府的思維不應是擴建,而是壯士斷臂,讓其自滅,收回土地作其他用途更符合港人利益。

港府若然為了顧及前特首董建華的面子,還有當年對迪士尼也大聲叫好的曾蔭權的面子,而勉強再注資,只是逃避現實於一時的短視,終必面對更大的虧損。議員其實有責任指出這一點而非依循擴建注資,如何增加人數這個思維提意見。

從來政府做生意,皆一定蝕本收場。當年的不平等條約,更保證了政府一定賠本的下場。今天任何形式的注資,亦只是為更大的賠本埋下伏線,愚不可及。若然不信,政府不妨出讓股權,作大折價也無妨,看看深懂經營之道的商人會否接手。

政治上,迪士尼更是奸詐,手法與九年前一樣,就是故意傳出迪士尼會在上海浦東落戶的消息,以此逼香港政府重複注資做賠本生意。若消息是真的,上海迪士尼比香港大八倍,香港無論怎樣擴建也必敗無疑,筆者就很奇怪香港政府如何可以拿出令港人信服的方案。

若然所謂上海也建迪士尼的消息只是子虛烏有,則證明上海商人與政府皆比香港人醒目,而且頭腦清醒。上海可沒有香港那麼多政客提意見,沒有香港人那麼多元的言論自由;香港人對此應慚愧,還是引以為傲?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12/31 11:04:49 回覆
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些樂觀看法
練乙錚

力排眾議的觀點,一般都值得留意。在「盒子裏」想問題多了久了,外來的聲音,或可振聾發聵;在羊群心態或威權壓力之下,一士諤諤,動搖一些基本假設,更有助把問題想深想透。就算這些與眾不同的看法最後證明不能完全成立,其言之成理部分,起碼也應予以適當重視;唯其如此,才可以增加對事物複雜性的認識。比方說,現時討論中國經濟發展問題,必重視宏觀結構扭曲(國民消費和出口比重失調),而微觀方面,必強調環保、廉政、穩定、財富分配等因素對經濟發展步伐的影響。不僅持一貫負面批判態度的論者如此,中國官方本身,亦常常把這些因素的重要性提得很高,如中央領導人經常以「亡黨亡國」或其他類似講法,形容黨政官員貪腐行為的危害性,便是最明顯例子。不過,筆者近日讀到一篇有趣文章,持的卻是十分不同看法,不僅認為中國多年來的經濟發展主要是由內需市場帶動,出口環節並不重要,根本沒有所謂結構扭曲問題,而且還強調,污染、貪腐、貧富懸殊等現象,都是發展過程中常見,既普遍又正常,不會影響經濟高速增長。(註)文章立論的確與眾不同,邏輯和表面證據皆無問題,故結論亦可謂言之成理。此文作者Albert Keidel,中文名字蓋保德,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當過官,現在是卡尼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不少他的文章在中國內地都有翻譯,非泛泛之輩。下面介紹此文概要,並附一些討論材料,給讀者參考。

蓋保德首先指出,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增長較快的年份裏,國際貿易一般都是入超,最近幾年總體經濟與出口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現象,是一個例外;而且,就算是在這個例外時段裏,出口增長對總體經濟增長(平均百分之十二)的貢獻,只達五分之一,即不到三個百分點,故其餘差不多八個百分點的增長率,來自本土經濟。(的確,目前中國出口淨增值只佔GDP的百分之七,無論如何不會是總體經濟增長的重要直接推動力。)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今後幾十年都可保持極高增長率,不會很受外來因素干擾。

其次,蓋保德認為,中國現時一切所謂嚴重的社會問題,相對其他新興工業國(如亞洲四小龍)在GDP水平相若的階段而言,其實都並不特別嚴重;一九七七年的一份OECD(國際經合發展組織)報告指出,六十年代的日本,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如以空氣污染為例,當年的日、韓、台,不少污染指數比中國現時還高。零四年,北京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及懸浮粒子含量,都比東京六、七十年代和漢城九十年代低。至於中國的貧富懸殊在發展過程中惡化,蓋保德亦認為是正常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而且,因為中國的社會結構相對開放,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較高,故現時貧富懸殊程度上升,不僅不是壞事,反而反映發展策略正確。(的確,實證發展經濟學裏有所謂庫茲內特倒轉U形曲線——Kuznet's inverted-U curve,顯示當發展中國家的GDP提升之際,其社會貧富懸殊程度通常先升後降。)

官員貪腐又如何?蓋保德認為,中國的情況並不如一般想像嚴重,更不會像中共領導人說的會引致「亡黨亡國」,而且只會愈來愈得到改善;就目前狀況而言,按世銀及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透明國際」)的兩份調查研究顯示,對比各國發展歷史,中國貪污問題和經濟發展水平很相稱——比印尼、泰、菲都好,和印度差不多,比波蘭差一些。最重要一點是,貪腐過去沒構成發展障礙,故無理由相信今後會成為高速增長的絆腳石。

這些無疑都是很樂觀的看法,而且大體上言之成理,問題是在立論之時,作者有沒有充分考慮所有重要因素而已。有關這點,篇幅關係,容後再論,但有一點可以首先指出:蓋保德的看法,很大程度來自相當傳統的發展經濟學。在他看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表現優異,但並不令人覺得意外,因為遵循同一種發展模式,便有差不多同一種結果,因果規律而已,而且,中國有所謂「後進優勢」,晚起步的發展中國家,採取同一發展策略,往往能創出更高增長速度。筆者認為,蓋保德這個觀點,基本上無大錯。

註 :見今年七月份Carnegie Policy Brief No.61,頁1-16。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12/31 10:51:09 回覆
前幾天我說我買了華電1071. 電價有望上調 電企看俏
投資組 方遂蘭

在2009年投資展望中,摩根大通中國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龔方雄表示,較為看好獨立發電企業,他認為雖然用電量下跌,但是煤價下跌較預期大,預計明年1月有機會上調用電價格,特別提高居民用電價格以對抗通縮;另一方面,利率下調對借貸比率高的發電廠也有利。

事實上,雖然今年下半年用電量需求下降,但是一直以來嚴重打擊電企盈利的兩大因素,包括煤價及電價就有了很大的鬆動。至關重要的是,煤價下半年以來大幅下跌。明年的訂貨會還沒有開始,現貨價格現在每噸約500元(人民幣.下同),合同價格則約為400元,如果現貨價繼續下跌,合同價格也勢必要調整。另外,電廠還有約40%是現貨煤的供應,因此受惠煤價下跌。

電與煤企談判破裂

日前全國煤炭訂貨會已在福州結束,由於五大電力集團堅決要求降價未能與煤炭企業達成一致,此次訂貨會,五大電力集團未簽一單合同,這意味着未來五大電力集團用煤必須從市場採購,煤炭價格將跟隨市場價格。有消息指出,電企的底線是2009年的合同電煤價格要比2008年(5500大卡電煤價:490至550元/噸)下降50元/噸。而中國神華、中煤等煤炭企業提出了漲價10%以上的要求。雙方100元差價的拉鋸戰最終導致今年的談判失敗。

相比2008年煤炭訂貨會,電力企業被動接受煤企將電煤價格上漲15%的窘境,如今尚未緩解的電煤價格下滑之勢以及足夠多的電煤庫存,成就了電力企業的談判籌碼。事實上,煤炭合同價格即使簽訂,但供需方也未必按照簽訂的價格執行。從去年的情況來看,在電煤市場價格瘋漲之時,年初簽訂的合同價早已成為一紙空文,除了神華(1088)和中煤能源(1898)等大型央企外,其他中小煤企的合同均是參照市場的煤價。

從9月開始,煤炭價格開始回落,隨着10月電力需求下降,動力煤價格更加是迅速下跌。日前發熱量為5500大卡以上的焦煤價格下跌至580元,依然有超過三成的差距。假設現貨價格維持在這個水平,合同價格並不會大跌,野村料2009年內地合約價將輕微上升5%至10%,整體煤價水平將較今年低28%,一旦現貨價格繼續下跌,合同煤價格更有回調壓力。

合同煤價之所以重要,是由於電企一般會與煤礦簽訂供應合同以保證一定數量動力煤的供應。但是隨着電企的存貨上升,煤企的議價能力也隨之下跌。分析指出,在2009年,預計前二十大企業的動力煤增長量約八千萬噸,這足以保證2009年電廠新增動力煤的需求,煤炭供需緊張局面緩解,煤炭價格進入下跌軌道。

根據目前市場煤炭情況,預計今年合同煤價上漲幅度較小的企業將獲取2009年合同煤價不超過5%的上調,而已實現較大漲幅的合同煤價將下降。假設2009年重點合同煤價格上漲5%,市場煤下降30%。電企還有40%的煤供應來自現貨市場,在合同煤價不太可能顯著上升情況下,電企成本無疑是大大降低。

用電量增長放緩

事實上,電企不是沒有受到金融海嘯影響,今年以來無論是用電量和發電量增速都大幅減慢,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份,內地用電量約為三萬億千瓦時,同比僅增長6.67%;其中,內地工業用電量約為二萬三千四百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7%。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的發電量則約三萬一千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這僅僅是第三季度的數字,分析預測第四季度情況將會更加差。

另外,根據電力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預計2009年裝機增速約為7.5%。需求方面,第一上海分析員參考1997年前後經濟危機時的電力需求與GDP的相關係數,選取最為悲觀的世界銀行對中國2009年GDP增長7.5%的預測,預計2009年電力需求增速為3.4%。

分析員進一步指出,由於高耗能行業電力需求大幅下降,預計內蒙古、寧夏、雲南等地區2009年機組利用小時下滑嚴重,而江蘇、山東等地由於經濟結構不同,預計利用小時表現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因此,電廠集中在中部地區的電企受需求下降影響相對較小,例如華潤電力(836)及華電(1071)。

利息開支隨減息降低

火電機組利潤率迅速下降的同時,水電機組仍然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水電項目的最大成本是裝機成本,因此,表現出較強的穩定性。同時,受益於作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可優先上網政策,水電機組利用小時下降幅度將小於火電機組。水電項目比重較大的公司,盈利穩定性相對較高,例如中國電力(2380)和大唐發電(991)。

另一個讓大家都看好電企的原因是受惠減息效應。由於近幾年裝機加速,電力公司資產負債率逐年提高,財務費用嚴重擠壓盈利空間。今年以來中國大幅減息,進入降息周期,預期降息將延續,電力公司財務壓力將得到極大緩解。

滙豐報告表示,煤價下跌將會抵銷用電量疲弱的負面影響。電企在第三季度已經扭轉惡劣的經營環境,預期2009年將會獲得盈利。分析看好華潤電力和大唐發電,原因是2009至2010年公司上游的業務將減輕煤價風險,比起同業擁有更穩定的盈利能力。花旗的行業首選則是華能(902),原因是公司現金流可見性高,在行業中表現相對穩定,公司2009年市賬率為1.38倍,股息率為2.2%。

中央預留價格改革空間

今年上半年內地有關油價、電價改革的呼聲一度高漲,但最終因為當時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價格市場化並沒有實施。隨着國際油價大幅回落,早前發改委公布內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落實,成品的油價格定價將基於國際原油價格等因素,正式實施價格市場化。

去年下半年開始,礙於通脹壓力,在煤價上升的同時並沒有實施煤電聯動。

專家預測,明年通貨膨脹將可能大幅度降低、甚至有出現通貨緊縮的可能,此時自然是理順扭曲的價格要素,同時可以借着加電價來抗通縮,是加電價的最好時機。龔方雄也認為明年年初居民用電價有可能提高。

另外,有分析員卻認為電價上調可能性很小,且有下調風險。分析指出,11月以來煤炭價格迅速下跌,預期未來下跌趨勢延續,同時,經濟下滑,支持電價上調的理由已減弱。而近日內蒙和雲南均推出特殊電價政策,由於電力行業屬公用事業性質,有分析員認為這種特殊政策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慢慢展開。

發改委日前調高2009年的物價目標,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全國物價局長會議上指出,主要農副產品、勞動力、土地等重點價格和環保收費標準面臨長期上漲趨勢,各地在供電、供氣、供水、供熱等公共事業領域積累的價格矛盾需要及時疏導,並表示為防止通縮發生,2009年國家已經預留了部分行業和領域的價格改革,以帶動整體物價上漲的空間。

 

平凡人
平凡人 2008/12/31 10:44:41 回覆
前幾天我已經說了,我買了3988中國銀行. 企業現金流排名 中行全球第二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企業面臨着衰退甚至倒閉的風險。同時,現金流也成為衡量企業火力的焦點指標。在以市值計算的全球最大一百家企業中,只有二十九家擁有淨現金,其中中國三大銀行進入前四。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顯示,二十家全球最大的上市企業所擁有的現金量總額為5700億美元。而在以市值計全球最大的一百家企業中,只有二十九家擁有淨現金。位居這份名單前列的是四家金融機構。

股神畢非德旗下的巴郡-哈撒韋以淨現金量1060億美元位居首位,緊隨其後的二至四位都由中國的銀行佔據。分別是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淨現金量分別為1010億美元、890億美元和820億美元。分析師認為,這是銀行在囤積現金。

淨現金是指現金加上短期投資或有價證券減去債務。

 

中行境外780億「小非」解禁

今年的最後一天,中國銀行境外股東所持約353億股H股將解禁,市值近780億港元的「小非」股份將自由流通。

同此前建行H股「小非」解禁一樣,H股如果被大規模拋售,則可能通過A、H股的溢價關係間接拖累A股。2005年,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瑞士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入股中行,分別取得209.43億股、104.71億股、33.78億股和5.07億股,合計約353億股,佔中行總股本的13.91%。中行曾與四家股東約定入股後三年內不得出售。該鎖定期最遲在今年12月31日屆滿,這些股份將可以自由流通。

在四家股東中,除淡馬錫曾在中行H股上市時增持外,其餘三家均未增持,持股量三年來沒有變化。中行上市文件顯示,除淡馬錫之外,蘇格蘭皇家銀行等三家股東在鎖定期屆滿後,如果要出售股份,需要事先告知中行。昨天,中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表示,到目前為止,中行沒有接到戰略投資者減持股份的通知。

淡馬錫擁有的自由度更大。它曾與中行約定,只要其出售的股份不超過中行已發行股份的1%,就不需要在出售前通知中行。淡馬錫曾在中行H股上市時增持股份,這部分股份限售期滿後,淡馬錫已於去年11月出售10.82億股,套現約44億港元。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H股限售股解禁並未造成市場大幅波動。中行的四家戰略投資者中,蘇格蘭皇家銀行所持股份最多。該行正考慮是否減持中行股份。本月中旬,一度呼聲甚高的美國銀行最終擱置出售建設銀行股份計劃。

 

user

最新回應

立 冬
立 冬 2018/07/16

怪不得人哥幾年沒上來頭條呢.  {#icons_cat9}

WongHD
WongHD 2015/07/21

平凡兄,我沒有這個情況呀。

住家小男人(政见不同请勿拍砖)

long time no see {#icono0_45},你地可以打牌,吾准食糊 {#icons_boy4}

WongHD
WongHD 2015/06/17

係呀,真係甘,我會守多陣。 之前,我見到1788升到8蚊,所以無追入,後悔中... 你呢個post嘅兩條問題,我未遇過,所以答唔到你,希望有些網友能幫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