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
平凡人
平凡人

回來了

2009/10/12 13:12:09 網誌分類: 未分類
12 Oct

我今天剛回到深圳,這次遠行13天,其樂無窮,可惜頭條還是沒辦法上傳照片,不能與大家分享啦。

最後一站是在欽差那裏,喝完了他珍藏20多年的寳酒以後,再喝他的彭彭聲100全大補酒。

還在欽差那裏爆格成功,掠奪一把上好的紫砂壺  +  一餅10年陳普洱茶  +  2盒上好的綠茶,簡直是在欽差的心窩裏面扎針啊!

啊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應 (13)
我要發表
2009/10/13 23:08:51 回覆

期待相片分享 ...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10/13 18:32:46 回覆

 

 

香港(道瓊斯)--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 Ltd., 0175.HK, 簡稱﹕吉利汽車)週一稱﹐公司9月份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逾一倍﹐創歷史最高單月水平。

吉利汽車稱﹐旗下5家汽車生產子公司9月份總銷量為32,053輛﹐其中出口2,612輛。吉利汽車未提供上年同期數據。

吉利汽車稱﹐1至9月汽車銷量為217,334輛﹐較上年同期增長42%﹐已經完成了今年250,000輛目標的87%。

去年7月與母公司完成交易後﹐吉利汽車在旗下五家合資汽車生產企業的持股比例全部由46.8%升至91%。這五家合資公司包括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Co.)和上海華普國潤汽車有限公司(Shanghai Maple Guorun Automobile Co)。

吉利汽車母公司是總部位於浙江省的吉利集團(Geely Group Ltd.)。以銷量衡量﹐吉利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民營汽車製造企業。

-By Jeffrey Ng, Dow Jones Newswires; 852-2802-7002; jeffrey.ng@dowjones.com

2009/10/13 18:16:42 回覆

哈,哈,可以成功上传照片了!

其实是在国内的博客上先写好,然后把整篇文章连照片一起COPY过来的。

反正能做了,钦差,人哥,等看相啊!

2009/10/13 12:18:33 回覆

開心啊!!又玩又飲又食又拎,人哥今次滿載而歸啊.... {#icon26}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10/13 10:31:56 回覆
三億人上網買什麼?

現在全中國可以接上互聯網的人,估計約有三億四千萬【註】。

互聯網的冒起至少造就了兩件事:一是足不出戶地賺錢,二是足不出戶地花錢。我們每年在網上花掉多少錢?再以中國為例,估計國人在網上的交易金額每年已逾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況且互聯網在內地的普及程度,還遠遠沒見底。

這1000億元是如何花掉的?花到哪兒去了?網上付款、購物手續簡便,但背後運作涉及不少考量。再者,內地的網上支付市場也和外國不盡相同,既反映制度差異,也反映買家習慣。

窺探這1000億元網上交易的概況,不失為了解「城市消費國情」的其中一個方向。

註 統計資料源自Internet World Stats,相關圖表可見於 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3.htm。

還記得第一次在網上付款的經驗嗎,那次你買的是啥?請容筆者由個人經驗講起。

個人第一次「忍不住」在網上買東西,是因為在亞馬遜網站看見一本書,那是一本紙藝書,講摺紙的,可能太過冷僻,在香港遍尋不獲。那天在亞馬遜看見,思前想後,最終仍是踏出了第一步:在家中電腦屏幕前坐下,掏出自己的信用卡,小心翼翼在畫面輸入各項資料——尤其是那串信用卡號碼,真是核對了一遍又一遍,才狠下決心按「完成」……之後我呼了一口氣,視線良久離不開屏幕上「確認交易」的信息。

中間人角色

希望大家明白,對那時的我來說,不用親身簽名甚至不用「碌卡」就可以用信用卡付款,是一件十分新奇的事。我事前甚至為此開了個信用額特低的信用卡戶口,確保就算出了什麼差錯,也可隨時抽身而退……現在想來真是「驚青」。

付款後,我每天數着月曆過日子。終於有一天郵包到了——我的「處子下海」網上購物行動成功了。「原來真的可以!」我心中感嘆,就像發現一片新大陸似的。

那次之後不久,我又「進軍」ebay,欲買一張舊CD。eBay也接受信用卡,但那次不同,不是直接付給賣方,而是要經一個「中間人」,叫「PayPal」。

筆者也明白PayPal的存在意義:因為eBay是所謂C2C(客戶對客戶)的購物網站,買賣雙方俱為其客戶;站上每個賣方都是各自分開經營,他們不如亞馬遜般知名,買方基本上不認識他們,要買方把信用卡資料告訴他們,自然是一道極高的心理門檻。再者,對小規模經營的賣方而言,要接受信用卡也不是易事。

所以就出現了「PayPal」這個「公正人」,它像亞馬遜一樣,能接受信用卡之餘,規模完善也令人信任。於是「買方」願意先付錢給它(包括把信用卡資料告訴它),「賣方」也願意讓它先代自己收款。在電子商務(e-commerce)中,PayPal這種中間人角色又稱為「第三方支付平台」(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

說回內地,內地也有第三方支付平台,而且不只一家。以內地著名的C2C購物網站「淘寶網」為例,其第三方支付平台為「支付寶」(Alipay)。

當然不只拍賣網等C2C網站,一般商戶如想透過網站向客人銷售,也可能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箇中原因稍後仍會提到。但這裏就有個考慮,就是「獨立性」。

第三方支付平台

比方說支付寶,它起初是從屬於淘寶網,只為淘寶網服務;後來支付寶自成一家公司,雖然也開始為其他商戶服務,但作為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的主要服務對象仍是同屬阿里巴巴集團的淘寶網。另外,百度旗下也有自己的「百付寶」,是專屬百度的支付平台。還有支付平台「財付通」,則屬騰訊公司所有。就是國外的PayPal也早已被eBay收購了。

於是就出現了另一類支付平台,它們既不屬任何買賣網站所擁有,亦不擁有自己的買賣網站,可以一視同仁為不同買賣網站提供支付平台服務;這類獨立的服務提供者是為「獨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內地,這類「獨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表表者是「環迅支付」(iPS),為內地最早成立的支付公司之一,去年經手的網上交易額超過100億元。

話說回來,在內地辦支付平台,畢竟和外國不同,要花的工夫遠比PayPal多。原因是在內地,「信用卡」這玩意尚不很盛行;在內地更普及的,是所謂的「debit card」,有稱「借記卡」。借記卡的功能和香港有EPS的銀行卡相約——由個別銀行發出,付款時從對應戶口直接扣數,戶口有多少才能扣多少,不存在所謂信用限額。

在外國,信用卡可說人手一張,所以辦支付平台的,只要和VISA、Master等組織「傾掂數」,自可接受信用卡付款,此後萬事大吉。但這在內地行不通。

「內地信用卡的數量遠不及借記卡,比例上,約是一億張信用卡對十三億張借記卡。據2006年數字,撇除沒有卡的人,平均每人有兩張借記卡。」張陽說。他是前述「環迅支付」(iPS)的副總裁,有逾十三年資訊領域工作經驗。

借記卡由不同銀行個別發出,不同銀行的借記卡系統基本不互通。

「內地至少有四十種借記卡,這意味如果要建立人人可用的網上支付平台,你必須逐家逐家和各銀行商談,建立互信,這在初期是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張陽說。至現在為止,環迅支付已經和中國內地二十五家銀行建立支付合作的夥伴關係。硬體方面,iPS的支付系統在今年通過PCI(Personal Computer Interface)認證,顯示其硬體技術已經達到相當水平。

張陽表示,自從2003年SARS後,內地傾向留在家的人多了,對網上購物的需求也躍升,這是內地第三方支付平台發展的轉捩點。

之前說內地一般商戶如想透過網站向客人銷售,也可能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原因正是因為商戶希望自己最終可以接受不同的借記卡,如果由商戶自己跟不同的銀行個別傾談……這對小商號來說太花心神。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價值在於其一早代辦了這過程。

購物衝動稍縱即逝

對各銀行來說,第三方支付平台也不單是攤薄利潤的中間人,因為支付平台為銀行帶來眾多本來不會經其交易的小商戶,「山大斬埋有柴」,銀行最終從交易得到的收益只會增多。

再者就是大商戶,有時銀行也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這個中間人,詳見另文〈防欺詐系統〉。

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希望每次買東西都填好多資料,填表若填至第三頁,基本上會放棄不買。縮短交易流程也是支付平台的工作。「互聯網購物的特徵是『心急』。步驟愈少,需要填寫的資料愈少,交易成功的機會愈大。若不能把握消費者一時衝動,他們大多會說:算吧。然後退出。」張陽說。

每次交易成功,其實就是那個行業多了一個數據,那是事實,不是預測。善用這些數據,可以幫助商戶。例如賣書的,支付平台知道賣書的整體表現,也知道個別賣書商戶的表現。

「如果整個行業營業額升了30%,你只上升10%,那我們可提醒你:其實你跑輸大市。」張陽說。從網上支付所收集的市場數據,對支付平台而言,有好大的附加價值。

獨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為不同商戶服務,好處是平台因此可知道網上支付的分布——人們在網上買什麼最多?另文〈機票、化妝品、網絡遊戲〉即為一個參考。

張陽說他們公司更希望「走出去」,作為海外網站的支付平台,讓海外網站接受中國內地的借記卡付款。

「中國是奢侈品購買力第二大的國家,內地居民每人每年有5萬美元的可用換滙配額,大部分人其實都用不着。」他說。但如果內地人可以用借記卡,安坐家中,直接從外國網站買東西,那就不同了。

截至2008 年12 月,中國網上購物只佔消費商品零售總額的1%至2%,而互聯網的滲透率亦只是22.4%,相比美國(網上購物約佔零售總額的4%;互聯網的滲透率則達74.4%)及南韓(網上購物則約佔零售總額的10%,而互聯網的滲透率更高達76.1%),中國市場的潛力顯而易見。

我這裏有的是富人,就算不外遊,每人也可將5萬美元花到海外去。什麼?你這老外品牌想直銷名牌袋給我?好呀——但我只有人民幣和debit卡,你受不受? 

文 林思華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10/13 10:12:26 回覆
深圳港人子弟班可考港公開試

施政報告宣布發展教育產業前夕,教育局昨公布多項中港教育新政策,包括批准三間深圳民辦中學的港人子弟班,引進本港中學考試,方便三間學校就讀的港人子女日後回港升讀大學。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唐海海透露,三間試點中學分別是:北京師範大學附中、清華實驗中學、耀華中學。三間中學共有七百多名港人子女,預計政策出台後,首階段約一百人受惠,具體內容將於兩個月後公布。

被問到何時讓深圳學童來港讀書,唐海海表示,港深兩地必須先訂出政策,繼而解決簽證問題,深港政府會不斷探討合作。

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說,當局正探討內地高中生來港就讀非官立及津貼學校的可行性,但有多方面考慮,例如簽證及住宿問題等。

此外,港府去年宣布,容許兩間港人子弟學校的小六學生,參與本港中一派位,並自行向心儀的香港中學申請入讀。陳維安表示,深圳教育局推薦三間民辦小學所開的港人子弟班參與中一派位,預計學生最快明年九月可來港入讀中一。

其他跨境政策方面,教育局副秘書長葉曾翠卿表示,將容許本港學校借調英文老師到內地實習,實施初期約有十人。至今累積有七十二名內地老師借調來港,新措施料可達至「雙向」觀摩。另外,當局今年底將批准深圳港人子弟班的英文老師來港受訓,又會鼓勵深港配對的「姊妹學校」,派家長及老師來港進行更多交流。

跨境學童數目不斷上升,由2007年的五千人增至今年的八千人,葉曾翠卿指出,兩地政府會研究如何加密交通,並按需求安排其他配套■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10/12 23:00:20 回覆

好文章,好的討論,大師也能這樣去討論,真的難得啊,

大家有空的話,看看,看看。。。。

平凡人

 

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易中天

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易中天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这句话,过去一般都理解和表述为“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有人还把它和马谡的“攻心为上”、赵藩的“自古知兵非好战”联系起来,甚至认定孙武是主张和平主义的。 对于这种解释,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嘀咕的原因,是不理解这样重要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安排在《谋攻》篇。我们知道,《孙子兵法》的结构,是从战争的策划和预谋开始,一直讲到火攻和间谍。这两个,一个最“残忍”,一个最“卑劣”,都没有和平主义所必须的人道精神。实际上,《孙子兵法》十三篇,从头到尾都在讲战争,讲打仗,没有一篇讲“反战”。其中前三篇,对应的正是当时战争的三个阶段──庙算、野战、攻城,李零先生称之为“战争三部曲”(《兵以诈立》)。如果孙武是赞赏“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的,就应该再写一篇《不战》或《非战》,而且放在卷首。第一句话,仍然可以是现在的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后分析战争的种种不利,比如成本高、风险大等等(这些内容《孙子兵法》中都有),然后再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什么要在讲攻城的《谋攻》篇说呢? 接下来那句话,也很可疑。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之后,孙武说什么呢?他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句话,也应该放在《不战》篇呀(如果有这一篇的话)!而且那次序,似乎也应该是“上兵伐交,其次伐谋”才对。也就是说,先搞外交,再搞阴谋(比如和平演变)。实在不行,就开打。 这些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最近,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读到一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涵义》。作者署名“洛克”,发帖网友为“小园香径长”。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校勘学中的“本校法”,得出一个结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屈”,首先应作“短缺”或“不足”解。也就是说,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接下来,就有可能实现“不战而胜”的目标。但要说清楚,这个目标,只是攻城阶段的战术目标。至多,也只是战役目标,绝非战略目标。 这样一说,就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为什么会在《谋攻》篇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紧接着这句话,孙武为什么会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这句话,过去一般都理解和表述为“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有人还把它和马谡的“攻心为上”、赵藩的“自古知兵非好战”联系起来,甚至认定孙武是主张和平主义的。

对于这种解释,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嘀咕的原因,是不理解这样重要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安排在《谋攻》篇。我们知道,《孙子兵法》的结构,是从战争的策划和预谋开始,一直讲到火攻和间谍。这两个,一个最“残忍”,一个最“卑劣”,都没有和平主义所必须的人道精神。实际上,《孙子兵法》十三篇,从头到尾都在讲战争,讲打仗,没有一篇讲“反战”。其中前三篇,对应的正是当时战争的三个阶段──庙算、野战、攻城,李零先生称之为“战争三部曲”(《兵以诈立》)。如果孙武是赞赏“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的,就应该再写一篇《不战》或《非战》,而且放在卷首。第一句话,仍然可以是现在的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后分析战争的种种不利,比如成本高、风险大等等(这些内容《孙子兵法》中都有),然后再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什么要在讲攻城的《谋攻》篇说呢?

接下来那句话,也很可疑。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之后,孙武说什么呢?他说“”云云了。因为他的意思,就是“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为什么?因为攻城的成本太高。李零先生的说法,叫做“野战是吃肉,攻城是啃骨头”。何况到了攻城阶段,敌人已无路可退,很可能会拼死一战。困兽犹斗嘛!所以,这个阶段,最好是智取。其次,是谈判(洛克先生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黄朴民教授的研究,把“伐交”解释为“观兵”,即耀武扬威,也通)。再次,是把敌人诱出城来,歼灭。最不好的,是硬攻。硬攻的结果,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座死城和世代的仇恨。 更何况,硬攻,也不一定攻得下来,自己的损失倒有一大堆(《孙子兵法》有具体而详尽的描述)。因此孙武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所谓“谋攻之法”,讲的就是攻城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放在讲攻城的《谋攻》篇,正合适啊! 由此可见,孙武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孙子兵法》,也没什么“反战主张”。该书的主张是:打,要打,必须打。剩下的问题,只不过“怎么打”。《孙子兵法》,就是一部讲“怎么打”的书,即不折不扣的“兵书”。 想通这一点,要感谢洛克先生。 另外,洛克先生将《孙子兵法》的思想主脉,概括为“仗不能随便打,要打就得打赢,打赢不能成惨赢”这样三句话,我也很赞成。 不过,洛克先生认为,孙武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云云,要保全的,是“我国”、“我军”,不是“敌国”、“敌军”,这一点我不同意。第一,《谋攻》篇讲的是攻城。春秋的战争,攻城在野战之后。所以《孙子兵法》的次序,是先讲庙算(《始计》篇),再讲野战(《作战》篇),再讲攻城(《谋攻》篇)。野战的地点,多半在两国交界处,所以叫“疆场”。到攻城阶段,双方早就不在“疆场”,“我军”也早已深入“敌境”,而且到了他们的心脏部位,根本不存在保全“我国”的问题。第二,此处之“国”,也非今天所谓“国家”,而是“国都”,即“都城”。春秋时代,诸侯的封域,叫“邦”。邦,才相对于今天的“国家”。所以孔子的说法,是“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这里的邦,就是国家。国,则是都城,是邦的中心。当然,邦和国,这两个字,也有混用的。汉代为了避高祖的名讳,把许多古书的“邦”,都改成了“国”。所以《孙子兵法》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原文究竟是“全国”,还是“全邦”,也不能肯定。但是,《谋攻》篇毕竟是讲攻城的。则此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句话,也应该放在《不战》篇呀(如果有这一篇的话)!而且那次序,似乎也应该是“上兵伐交,其次伐谋”才对。也就是说,先搞外交,再搞阴谋(比如和平演变)。实在不行,就开打。

这些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最近,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读到一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涵义》。作者署名“洛克”,发帖网友为“小园香径长”。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校勘学中的“本校法”,得出一个结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屈”,首先应作“短缺”或“不足”解。也就是说,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接下来,就有可能实现“不战而胜”的目标。但要说清楚,这个目标,只是攻城阶段的战术目标。至多,也只是战役目标,绝非战略目标。

这样一说,就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为什么会在《谋攻》篇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紧接着这句话,孙武为什么会说“”云云了。因为他的意思,就是“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为什么?因为攻城的成本太高。李零先生的说法,叫做“野战是吃肉,攻城是啃骨头”。何况到了攻城阶段,敌人已无路可退,很可能会拼死一战。困兽犹斗嘛!所以,这个阶段,最好是智取。其次,是谈判(洛克先生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黄朴民教授的研究,把“伐交”解释为“观兵”,即耀武扬威,也通)。再次,是把敌人诱出城来,歼灭。最不好的,是硬攻。硬攻的结果,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座死城和世代的仇恨。 更何况,硬攻,也不一定攻得下来,自己的损失倒有一大堆(《孙子兵法》有具体而详尽的描述)。因此孙武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所谓“谋攻之法”,讲的就是攻城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放在讲攻城的《谋攻》篇,正合适啊! 由此可见,孙武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孙子兵法》,也没什么“反战主张”。该书的主张是:打,要打,必须打。剩下的问题,只不过“怎么打”。《孙子兵法》,就是一部讲“怎么打”的书,即不折不扣的“兵书”。 想通这一点,要感谢洛克先生。 另外,洛克先生将《孙子兵法》的思想主脉,概括为“仗不能随便打,要打就得打赢,打赢不能成惨赢”这样三句话,我也很赞成。 不过,洛克先生认为,孙武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云云,要保全的,是“我国”、“我军”,不是“敌国”、“敌军”,这一点我不同意。第一,《谋攻》篇讲的是攻城。春秋的战争,攻城在野战之后。所以《孙子兵法》的次序,是先讲庙算(《始计》篇),再讲野战(《作战》篇),再讲攻城(《谋攻》篇)。野战的地点,多半在两国交界处,所以叫“疆场”。到攻城阶段,双方早就不在“疆场”,“我军”也早已深入“敌境”,而且到了他们的心脏部位,根本不存在保全“我国”的问题。第二,此处之“国”,也非今天所谓“国家”,而是“国都”,即“都城”。春秋时代,诸侯的封域,叫“邦”。邦,才相对于今天的“国家”。所以孔子的说法,是“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这里的邦,就是国家。国,则是都城,是邦的中心。当然,邦和国,这两个字,也有混用的。汉代为了避高祖的名讳,把许多古书的“邦”,都改成了“国”。所以《孙子兵法》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原文究竟是“全国”,还是“全邦”,也不能肯定。但是,《谋攻》篇毕竟是讲攻城的。则此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云云了。因为他的意思,就是“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为什么?因为攻城的成本太高。李零先生的说法,叫做“野战是吃肉,攻城是啃骨头”。何况到了攻城阶段,敌人已无路可退,很可能会拼死一战。困兽犹斗嘛!所以,这个阶段,最好是智取。其次,是谈判(洛克先生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黄朴民教授的研究,把“伐交”解释为“观兵”,即耀武扬威,也通)。再次,是把敌人诱出城来,歼灭。最不好的,是硬攻。硬攻的结果,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座死城和世代的仇恨。

”云云了。因为他的意思,就是“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为什么?因为攻城的成本太高。李零先生的说法,叫做“野战是吃肉,攻城是啃骨头”。何况到了攻城阶段,敌人已无路可退,很可能会拼死一战。困兽犹斗嘛!所以,这个阶段,最好是智取。其次,是谈判(洛克先生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黄朴民教授的研究,把“伐交”解释为“观兵”,即耀武扬威,也通)。再次,是把敌人诱出城来,歼灭。最不好的,是硬攻。硬攻的结果,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座死城和世代的仇恨。 更何况,硬攻,也不一定攻得下来,自己的损失倒有一大堆(《孙子兵法》有具体而详尽的描述)。因此孙武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所谓“谋攻之法”,讲的就是攻城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放在讲攻城的《谋攻》篇,正合适啊! 由此可见,孙武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孙子兵法》,也没什么“反战主张”。该书的主张是:打,要打,必须打。剩下的问题,只不过“怎么打”。《孙子兵法》,就是一部讲“怎么打”的书,即不折不扣的“兵书”。 想通这一点,要感谢洛克先生。 另外,洛克先生将《孙子兵法》的思想主脉,概括为“仗不能随便打,要打就得打赢,打赢不能成惨赢”这样三句话,我也很赞成。 不过,洛克先生认为,孙武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云云,要保全的,是“我国”、“我军”,不是“敌国”、“敌军”,这一点我不同意。第一,《谋攻》篇讲的是攻城。春秋的战争,攻城在野战之后。所以《孙子兵法》的次序,是先讲庙算(《始计》篇),再讲野战(《作战》篇),再讲攻城(《谋攻》篇)。野战的地点,多半在两国交界处,所以叫“疆场”。到攻城阶段,双方早就不在“疆场”,“我军”也早已深入“敌境”,而且到了他们的心脏部位,根本不存在保全“我国”的问题。第二,此处之“国”,也非今天所谓“国家”,而是“国都”,即“都城”。春秋时代,诸侯的封域,叫“邦”。邦,才相对于今天的“国家”。所以孔子的说法,是“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这里的邦,就是国家。国,则是都城,是邦的中心。当然,邦和国,这两个字,也有混用的。汉代为了避高祖的名讳,把许多古书的“邦”,都改成了“国”。所以《孙子兵法》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原文究竟是“全国”,还是“全邦”,也不能肯定。但是,《谋攻》篇毕竟是讲攻城的。则此处 更何况,硬攻,也不一定攻得下来,自己的损失倒有一大堆(《孙子兵法》有具体而详尽的描述)。因此孙武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所谓“谋攻之法”,讲的就是攻城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放在讲攻城的《谋攻》篇,正合适啊!

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易中天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这句话,过去一般都理解和表述为“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有人还把它和马谡的“攻心为上”、赵藩的“自古知兵非好战”联系起来,甚至认定孙武是主张和平主义的。 对于这种解释,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嘀咕的原因,是不理解这样重要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安排在《谋攻》篇。我们知道,《孙子兵法》的结构,是从战争的策划和预谋开始,一直讲到火攻和间谍。这两个,一个最“残忍”,一个最“卑劣”,都没有和平主义所必须的人道精神。实际上,《孙子兵法》十三篇,从头到尾都在讲战争,讲打仗,没有一篇讲“反战”。其中前三篇,对应的正是当时战争的三个阶段──庙算、野战、攻城,李零先生称之为“战争三部曲”(《兵以诈立》)。如果孙武是赞赏“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的,就应该再写一篇《不战》或《非战》,而且放在卷首。第一句话,仍然可以是现在的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后分析战争的种种不利,比如成本高、风险大等等(这些内容《孙子兵法》中都有),然后再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什么要在讲攻城的《谋攻》篇说呢? 接下来那句话,也很可疑。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之后,孙武说什么呢?他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句话,也应该放在《不战》篇呀(如果有这一篇的话)!而且那次序,似乎也应该是“上兵伐交,其次伐谋”才对。也就是说,先搞外交,再搞阴谋(比如和平演变)。实在不行,就开打。 这些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最近,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读到一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涵义》。作者署名“洛克”,发帖网友为“小园香径长”。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校勘学中的“本校法”,得出一个结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屈”,首先应作“短缺”或“不足”解。也就是说,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接下来,就有可能实现“不战而胜”的目标。但要说清楚,这个目标,只是攻城阶段的战术目标。至多,也只是战役目标,绝非战略目标。 这样一说,就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为什么会在《谋攻》篇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紧接着这句话,孙武为什么会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由此可见,孙武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孙子兵法》,也没什么“反战主张”。该书的主张是:打,要打,必须打。剩下的问题,只不过“怎么打”。《孙子兵法》,就是一部讲“怎么打”的书,即不折不扣的“兵书”。

”云云了。因为他的意思,就是“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为什么?因为攻城的成本太高。李零先生的说法,叫做“野战是吃肉,攻城是啃骨头”。何况到了攻城阶段,敌人已无路可退,很可能会拼死一战。困兽犹斗嘛!所以,这个阶段,最好是智取。其次,是谈判(洛克先生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黄朴民教授的研究,把“伐交”解释为“观兵”,即耀武扬威,也通)。再次,是把敌人诱出城来,歼灭。最不好的,是硬攻。硬攻的结果,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座死城和世代的仇恨。 更何况,硬攻,也不一定攻得下来,自己的损失倒有一大堆(《孙子兵法》有具体而详尽的描述)。因此孙武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所谓“谋攻之法”,讲的就是攻城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放在讲攻城的《谋攻》篇,正合适啊! 由此可见,孙武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孙子兵法》,也没什么“反战主张”。该书的主张是:打,要打,必须打。剩下的问题,只不过“怎么打”。《孙子兵法》,就是一部讲“怎么打”的书,即不折不扣的“兵书”。 想通这一点,要感谢洛克先生。 另外,洛克先生将《孙子兵法》的思想主脉,概括为“仗不能随便打,要打就得打赢,打赢不能成惨赢”这样三句话,我也很赞成。 不过,洛克先生认为,孙武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云云,要保全的,是“我国”、“我军”,不是“敌国”、“敌军”,这一点我不同意。第一,《谋攻》篇讲的是攻城。春秋的战争,攻城在野战之后。所以《孙子兵法》的次序,是先讲庙算(《始计》篇),再讲野战(《作战》篇),再讲攻城(《谋攻》篇)。野战的地点,多半在两国交界处,所以叫“疆场”。到攻城阶段,双方早就不在“疆场”,“我军”也早已深入“敌境”,而且到了他们的心脏部位,根本不存在保全“我国”的问题。第二,此处之“国”,也非今天所谓“国家”,而是“国都”,即“都城”。春秋时代,诸侯的封域,叫“邦”。邦,才相对于今天的“国家”。所以孔子的说法,是“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这里的邦,就是国家。国,则是都城,是邦的中心。当然,邦和国,这两个字,也有混用的。汉代为了避高祖的名讳,把许多古书的“邦”,都改成了“国”。所以《孙子兵法》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原文究竟是“全国”,还是“全邦”,也不能肯定。但是,《谋攻》篇毕竟是讲攻城的。则此处 想通这一点,要感谢洛克先生。

另外,洛克先生将《孙子兵法》的思想主脉,概括为“仗不能随便打,要打就得打赢,打赢不能成惨赢”这样三句话,我也很赞成。

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易中天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这句话,过去一般都理解和表述为“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有人还把它和马谡的“攻心为上”、赵藩的“自古知兵非好战”联系起来,甚至认定孙武是主张和平主义的。 对于这种解释,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嘀咕的原因,是不理解这样重要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安排在《谋攻》篇。我们知道,《孙子兵法》的结构,是从战争的策划和预谋开始,一直讲到火攻和间谍。这两个,一个最“残忍”,一个最“卑劣”,都没有和平主义所必须的人道精神。实际上,《孙子兵法》十三篇,从头到尾都在讲战争,讲打仗,没有一篇讲“反战”。其中前三篇,对应的正是当时战争的三个阶段──庙算、野战、攻城,李零先生称之为“战争三部曲”(《兵以诈立》)。如果孙武是赞赏“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的,就应该再写一篇《不战》或《非战》,而且放在卷首。第一句话,仍然可以是现在的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后分析战争的种种不利,比如成本高、风险大等等(这些内容《孙子兵法》中都有),然后再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什么要在讲攻城的《谋攻》篇说呢? 接下来那句话,也很可疑。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之后,孙武说什么呢?他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句话,也应该放在《不战》篇呀(如果有这一篇的话)!而且那次序,似乎也应该是“上兵伐交,其次伐谋”才对。也就是说,先搞外交,再搞阴谋(比如和平演变)。实在不行,就开打。 这些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最近,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读到一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涵义》。作者署名“洛克”,发帖网友为“小园香径长”。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校勘学中的“本校法”,得出一个结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屈”,首先应作“短缺”或“不足”解。也就是说,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接下来,就有可能实现“不战而胜”的目标。但要说清楚,这个目标,只是攻城阶段的战术目标。至多,也只是战役目标,绝非战略目标。 这样一说,就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为什么会在《谋攻》篇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紧接着这句话,孙武为什么会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不过,洛克先生认为,孙武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云云了。因为他的意思,就是“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为什么?因为攻城的成本太高。李零先生的说法,叫做“野战是吃肉,攻城是啃骨头”。何况到了攻城阶段,敌人已无路可退,很可能会拼死一战。困兽犹斗嘛!所以,这个阶段,最好是智取。其次,是谈判(洛克先生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黄朴民教授的研究,把“伐交”解释为“观兵”,即耀武扬威,也通)。再次,是把敌人诱出城来,歼灭。最不好的,是硬攻。硬攻的结果,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座死城和世代的仇恨。 更何况,硬攻,也不一定攻得下来,自己的损失倒有一大堆(《孙子兵法》有具体而详尽的描述)。因此孙武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所谓“谋攻之法”,讲的就是攻城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放在讲攻城的《谋攻》篇,正合适啊! 由此可见,孙武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孙子兵法》,也没什么“反战主张”。该书的主张是:打,要打,必须打。剩下的问题,只不过“怎么打”。《孙子兵法》,就是一部讲“怎么打”的书,即不折不扣的“兵书”。 想通这一点,要感谢洛克先生。 另外,洛克先生将《孙子兵法》的思想主脉,概括为“仗不能随便打,要打就得打赢,打赢不能成惨赢”这样三句话,我也很赞成。 不过,洛克先生认为,孙武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云云,要保全的,是“我国”、“我军”,不是“敌国”、“敌军”,这一点我不同意。第一,《谋攻》篇讲的是攻城。春秋的战争,攻城在野战之后。所以《孙子兵法》的次序,是先讲庙算(《始计》篇),再讲野战(《作战》篇),再讲攻城(《谋攻》篇)。野战的地点,多半在两国交界处,所以叫“疆场”。到攻城阶段,双方早就不在“疆场”,“我军”也早已深入“敌境”,而且到了他们的心脏部位,根本不存在保全“我国”的问题。第二,此处之“国”,也非今天所谓“国家”,而是“国都”,即“都城”。春秋时代,诸侯的封域,叫“邦”。邦,才相对于今天的“国家”。所以孔子的说法,是“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这里的邦,就是国家。国,则是都城,是邦的中心。当然,邦和国,这两个字,也有混用的。汉代为了避高祖的名讳,把许多古书的“邦”,都改成了“国”。所以《孙子兵法》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原文究竟是“全国”,还是“全邦”,也不能肯定。但是,《谋攻》篇毕竟是讲攻城的。则此处”云云,要保全的,是“我国”、“我军”,不是“敌国”、“敌军”,这一点我不同意。第一,《谋攻》篇讲的是攻城。春秋的战争,攻城在野战之后。所以《孙子兵法》的次序,是先讲庙算(《始计》篇),再讲野战(《作战》篇),再讲攻城(《谋攻》篇)。野战的地点,多半在两国交界处,所以叫“疆场”。到攻城阶段,双方早就不在“疆场”,“我军”也早已深入“敌境”,而且到了他们的心脏部位,根本不存在保全“我国”的问题。第二,此处之“国”,也非今天所谓“国家”,而是“国都”,即“都城”。春秋时代,诸侯的封域,叫“邦”。邦,才相对于今天的“国家”。所以孔子的说法,是“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这里的邦,就是国家。国,则是都城,是邦的中心。当然,邦和国,这两个字,也有混用的。汉代为了避高祖的名讳,把许多古书的“邦”,都改成了“国”。所以《孙子兵法》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原文究竟是“全国”,还是“全邦”,也不能肯定。但是,《谋攻》篇毕竟是讲攻城的。则此处所谓“”云云了。因为他的意思,就是“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为什么?因为攻城的成本太高。李零先生的说法,叫做“野战是吃肉,攻城是啃骨头”。何况到了攻城阶段,敌人已无路可退,很可能会拼死一战。困兽犹斗嘛!所以,这个阶段,最好是智取。其次,是谈判(洛克先生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黄朴民教授的研究,把“伐交”解释为“观兵”,即耀武扬威,也通)。再次,是把敌人诱出城来,歼灭。最不好的,是硬攻。硬攻的结果,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座死城和世代的仇恨。 更何况,硬攻,也不一定攻得下来,自己的损失倒有一大堆(《孙子兵法》有具体而详尽的描述)。因此孙武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所谓“谋攻之法”,讲的就是攻城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放在讲攻城的《谋攻》篇,正合适啊! 由此可见,孙武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孙子兵法》,也没什么“反战主张”。该书的主张是:打,要打,必须打。剩下的问题,只不过“怎么打”。《孙子兵法》,就是一部讲“怎么打”的书,即不折不扣的“兵书”。 想通这一点,要感谢洛克先生。 另外,洛克先生将《孙子兵法》的思想主脉,概括为“仗不能随便打,要打就得打赢,打赢不能成惨赢”这样三句话,我也很赞成。 不过,洛克先生认为,孙武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云云,要保全的,是“我国”、“我军”,不是“敌国”、“敌军”,这一点我不同意。第一,《谋攻》篇讲的是攻城。春秋的战争,攻城在野战之后。所以《孙子兵法》的次序,是先讲庙算(《始计》篇),再讲野战(《作战》篇),再讲攻城(《谋攻》篇)。野战的地点,多半在两国交界处,所以叫“疆场”。到攻城阶段,双方早就不在“疆场”,“我军”也早已深入“敌境”,而且到了他们的心脏部位,根本不存在保全“我国”的问题。第二,此处之“国”,也非今天所谓“国家”,而是“国都”,即“都城”。春秋时代,诸侯的封域,叫“邦”。邦,才相对于今天的“国家”。所以孔子的说法,是“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这里的邦,就是国家。国,则是都城,是邦的中心。当然,邦和国,这两个字,也有混用的。汉代为了避高祖的名讳,把许多古书的“邦”,都改成了“国”。所以《孙子兵法》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原文究竟是“全国”,还是“全邦”,也不能肯定。但是,《谋攻》篇毕竟是讲攻城的。则此处”,就应该是“国都”,即“都城”。谁的都城?当然是敌人的。兵临城下的,是“我军”嘛!

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易中天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这句话,过去一般都理解和表述为“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有人还把它和马谡的“攻心为上”、赵藩的“自古知兵非好战”联系起来,甚至认定孙武是主张和平主义的。 对于这种解释,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嘀咕的原因,是不理解这样重要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安排在《谋攻》篇。我们知道,《孙子兵法》的结构,是从战争的策划和预谋开始,一直讲到火攻和间谍。这两个,一个最“残忍”,一个最“卑劣”,都没有和平主义所必须的人道精神。实际上,《孙子兵法》十三篇,从头到尾都在讲战争,讲打仗,没有一篇讲“反战”。其中前三篇,对应的正是当时战争的三个阶段──庙算、野战、攻城,李零先生称之为“战争三部曲”(《兵以诈立》)。如果孙武是赞赏“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的,就应该再写一篇《不战》或《非战》,而且放在卷首。第一句话,仍然可以是现在的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后分析战争的种种不利,比如成本高、风险大等等(这些内容《孙子兵法》中都有),然后再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什么要在讲攻城的《谋攻》篇说呢? 接下来那句话,也很可疑。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之后,孙武说什么呢?他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句话,也应该放在《不战》篇呀(如果有这一篇的话)!而且那次序,似乎也应该是“上兵伐交,其次伐谋”才对。也就是说,先搞外交,再搞阴谋(比如和平演变)。实在不行,就开打。 这些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最近,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读到一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涵义》。作者署名“洛克”,发帖网友为“小园香径长”。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校勘学中的“本校法”,得出一个结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屈”,首先应作“短缺”或“不足”解。也就是说,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接下来,就有可能实现“不战而胜”的目标。但要说清楚,这个目标,只是攻城阶段的战术目标。至多,也只是战役目标,绝非战略目标。 这样一说,就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为什么会在《谋攻》篇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紧接着这句话,孙武为什么会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那么,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如何解释?我认为,这里的“全”,可以理解为“完整”。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攻破这座城市,活捉或杀死其国君,是下策。让他们举城投降,让“我军”得到一座完好无损的城市,才是上策。这不是洛克先生讥笑的“维和”,而是真正的“全胜”。

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易中天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这句话,过去一般都理解和表述为“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有人还把它和马谡的“攻心为上”、赵藩的“自古知兵非好战”联系起来,甚至认定孙武是主张和平主义的。 对于这种解释,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嘀咕的原因,是不理解这样重要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安排在《谋攻》篇。我们知道,《孙子兵法》的结构,是从战争的策划和预谋开始,一直讲到火攻和间谍。这两个,一个最“残忍”,一个最“卑劣”,都没有和平主义所必须的人道精神。实际上,《孙子兵法》十三篇,从头到尾都在讲战争,讲打仗,没有一篇讲“反战”。其中前三篇,对应的正是当时战争的三个阶段──庙算、野战、攻城,李零先生称之为“战争三部曲”(《兵以诈立》)。如果孙武是赞赏“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的,就应该再写一篇《不战》或《非战》,而且放在卷首。第一句话,仍然可以是现在的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后分析战争的种种不利,比如成本高、风险大等等(这些内容《孙子兵法》中都有),然后再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什么要在讲攻城的《谋攻》篇说呢? 接下来那句话,也很可疑。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之后,孙武说什么呢?他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句话,也应该放在《不战》篇呀(如果有这一篇的话)!而且那次序,似乎也应该是“上兵伐交,其次伐谋”才对。也就是说,先搞外交,再搞阴谋(比如和平演变)。实在不行,就开打。 这些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最近,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读到一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涵义》。作者署名“洛克”,发帖网友为“小园香径长”。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校勘学中的“本校法”,得出一个结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屈”,首先应作“短缺”或“不足”解。也就是说,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接下来,就有可能实现“不战而胜”的目标。但要说清楚,这个目标,只是攻城阶段的战术目标。至多,也只是战役目标,绝非战略目标。 这样一说,就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为什么会在《谋攻》篇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紧接着这句话,孙武为什么会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其实,在孙武那里,所谓“全国”,恐怕从来就不是发慈悲。作为伟大的军事家,他也绝不会愚蠢到把战争看作慈善事业。所以,一旦不能“全国”,多半还是要“破国”的。只不过,那是下策,是不得已。为什么?不合算。实际上,正如洛克先生所指出,《孙子兵法》通篇贯穿着危机意识和成本意识,“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被反复强调(《九地篇》和《火攻篇》)。主张在攻城阶段“不战而屈人之兵 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易中天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这句话,过去一般都理解和表述为“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有人还把它和马谡的“攻心为上”、赵藩的“自古知兵非好战”联系起来,甚至认定孙武是主张和平主义的。 对于这种解释,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嘀咕的原因,是不理解这样重要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安排在《谋攻》篇。我们知道,《孙子兵法》的结构,是从战争的策划和预谋开始,一直讲到火攻和间谍。这两个,一个最“残忍”,一个最“卑劣”,都没有和平主义所必须的人道精神。实际上,《孙子兵法》十三篇,从头到尾都在讲战争,讲打仗,没有一篇讲“反战”。其中前三篇,对应的正是当时战争的三个阶段──庙算、野战、攻城,李零先生称之为“战争三部曲”(《兵以诈立》)。如果孙武是赞赏“不用发动或进行战争,就让敌人屈服、投降”的,就应该再写一篇《不战》或《非战》,而且放在卷首。第一句话,仍然可以是现在的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后分析战争的种种不利,比如成本高、风险大等等(这些内容《孙子兵法》中都有),然后再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什么要在讲攻城的《谋攻》篇说呢? 接下来那句话,也很可疑。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之后,孙武说什么呢?他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句话,也应该放在《不战》篇呀(如果有这一篇的话)!而且那次序,似乎也应该是“上兵伐交,其次伐谋”才对。也就是说,先搞外交,再搞阴谋(比如和平演变)。实在不行,就开打。 这些问题,我一直想不通。 最近,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读到一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涵义》。作者署名“洛克”,发帖网友为“小园香径长”。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校勘学中的“本校法”,得出一个结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屈”,首先应作“短缺”或“不足”解。也就是说,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接下来,就有可能实现“不战而胜”的目标。但要说清楚,这个目标,只是攻城阶段的战术目标。至多,也只是战役目标,绝非战略目标。 这样一说,就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为什么会在《谋攻》篇了。同时也就不难理解,紧接着这句话,孙武为什么会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主张“全国为上”,正是这位“精算师”精密计算的结果。他要的,仍然是“产出投入比”和“效益最大化”啊!

当然,有一个问题,洛克先生问得也很好,那就是在说完“全国”之后,为什么还要一路不惮繁缛地从军说到旅,从旅说到卒,从卒说到伍?怎么着,也用不着婆婆妈妈“碎嘴”到这种地步吧?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通,诚望大方之家赐教焉!

2009/10/12 22:12:55 回覆

尽兴差不多两星期,开心啊!

有无留番D百全大补酒比我下次爆格呀?

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 2009/10/12 17:27:17 回覆

哈哈哈~~~有某想入非非啊???无怪得我屋企垃圾桶多做条短裤0既~~~哈哈哈哈哈~~~~

唉,区区礼物,九牛一毛啦!!!!

再住30天都喝不完我地藏一个“转”啦!!

立 冬
立 冬 2009/10/12 16:09:10 回覆

人哥搶到咁多野真羨慕你啊!咁你飲完百全大補酒咁依家米好勁,啊哈哈哈哈.. {#icon26}

慳妹
慳妹 2009/10/12 14:47:41 回覆

搞乜? 還未可以上傳照片,個個變晒長頸鹿!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10/12 13:41:28 回覆
當女助理四十五歲

卿姐姐:「金仔,你對你那女助理有好感,那麼對我是否亦然?」金奶威:「卿姐姐,你年高德劭,我對你的不是好感,而是更重要的敬重。」卿姐姐:「衰仔,你說我年高德劭,就是指我年紀大。可惜你不是我的男助理,否則我必定炒你!」

×  ×  ×

李肥明:「威兄,為何你當初不聘請一個男助理,那就不怕涉及桃色事件呢?」金奶威:「明兄,男人與男人之間也會有分桃之癖的糾纏,難道這與桃色完全沒有關係乎?」

×  ×  ×

桃緊申:「奶威,你當時對女助理說你對她有好感,她可有以言語回應?」金奶威:「申申,那女助理當時是眼波流轉,在神色間似是在說:『甘大哥,我只覺得你為人充滿正義,專向邪惡宣戰,難怪渾身散發着性感!』我和她之間,就似是只在不言中!」桃緊申:「唉,你係衰在一廂情願。我橫睇掂睇,都唔覺得你有任何性感!」

×  ×  ×

何俊人:「金兄,萬一有日你面臨退黨壓力,你會否退黨?」金奶威:「何兄,為了黨的最高利益,我絕對不會退黨!」何俊人:「喂,我聽不明白!」金奶威:「若然有一天,我被迫退黨,那麼我只有大爆我黨的大鑊,這肯定會傷害了黨的最高利益!我只想繼續做黨員,不當叛徒。」

×  ×  ×

劉光滑:「姓金的,究竟你有沒有對她性騷擾?」金奶威:「姓劉的,我沒有對她作出性騷擾!」劉光滑:「你講大話!你時時便性騷擾她,誰知卻被對方嚴正地拒絕。你當時已是唇乾舌燥,渾身是火,於是就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發晒爛渣,馬上破口大罵要炒她魷魚。嘿嘿,這是另類的性發洩!」金奶威:「你講得太複雜!既然如此,我為乜唔去召妓啫?」劉光滑:「姓金的,你果然是不打自招。你常常去深圳按摩,難道那些骨女盡是省油的燈乎?」金奶威:「滑哥哥,我求你別再講好唔好?你愈講愈離譜。」

×  ×  ×

譚香香:「金先生,有高官認為,如果你仍繼續做立法會議員,那麼你下次聘請的女助理,其年齡起碼須超逾四十五歲。你明白政府的意思嗎?」金奶威:「香香公主,我索性聘請個八十歲婆婆好了。」

平凡人
平凡人 2009/10/12 13:23:49 回覆
狼又來了。。。

希望中國政府不要再次中招,以儸傑斯爲首的國際大鰐馬前卒鼓其如簧之舌,大肆鼓吹通脹,買黃金保值啊!!!他們還說黃金價格會到1500美金哦。。。

大家還能記得起2006-2007石油價格的陷阱嗎?多少中國國企被騙進去,犧牲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錢阿。。。。

期盼,中國政府這次能夠打一場圍而殲之的殲滅戰。

平凡人

黃金美債競逐 看好看淡爭持

紐約黃金期貨在每盎斯一千美元價格徘徊了一個多月後,上周二開始脫韁上升,一舉升破去年三月創下的一〇三三點九〇美元高位,成為投資市場炙手可熱的寵兒。本報讀者對於黃金走勢及其前景應該不會陌生,本報刊載過的文章不但數量多,而且分析全面,對於黃金利好利淡的因素都有不同根據的評析,讀者大可擇其善者而從之。令我們加入討論黃金前景的原因,是市場上正出現不同的訊號,反映金價走勢未必像「主流派」般一面倒樂觀,在金市氣勢如虹之際,我們認為看好的投資者應該小心審視箇中的風險。

在目前全球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都陷入低迷之際,黃金期貨價格能夠在一年半之後創出新高,主要是基於三大原因,一是美元貶值;二是通脹威脅;三是需求預期。

先說美元滙價。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復蘇,一直推動寬鬆貨幣政策,衡量美元兌其他西方主要貨幣滙價的美元指數自今年三月創下八十九點六二四的三年高位後一直下挫,十月六日跌至七十六點一〇三,跌幅達百分之十五,同日即為金價衝上創出高位的日子,可見美元持續下跌是推動金價上漲的主因,投資者以黃金對沖美元貶值的現象至為明顯。

至於通脹預期,根源也在去年九月各國政府為應付金融海嘯而注入數以萬億美元計的流動性,在乘數效應下,當全球復蘇來臨時,不少人擔心通脹甚至惡性通脹將隨之而至;通脹預期的說法開始受到市場重視始於今年四月,當時金價開始升至九百多美元盎斯的水平,隨後的升勢更逐漸跟通脹預期說法漸成主流而加速。

最後是有關黃金的需求。事實上,黃金的供求並非決定金價上落的主要因素,正如石油供求與油價並沒有密切關係一樣,因為市場出現的投資工具、以及其他非供求因素如上述的美元強弱及通脹預期等,都與「實金」的供求買賣沒有太大關係,但影響金價卻至關重要。當然,中國和印度這兩大新興經濟體的國民都喜歡富而後購金,對黃金需求和價格的確可以造成一股上推動力。

不過,黃金的走勢最近出現令人困惑的現象。從今年八月開始金價上漲了約百分之十,但十年期美國國庫券價格也同步上升,收益卻下跌了近百分之十五。正如上述,黃金價格強勢上升,是由於美元疲弱、通脹預期加劇,但這些因素卻難以解釋美國國庫券價格也為何出現強勢;美國元滙價走軟,會為聯儲局帶來加息壓力,但加息應該會令國庫券價格下跌而不是上升,而通脹預期也應該帶來同樣效果。投資市場發出的訊息,是國庫券價格不相信經濟增長會比預期弱,投資者也不相信未來會發生通貨收縮,換言之,對金價有利的因素,「理論上」對國庫券價格不利,但現在情況剛好相反,金價和國庫券價格同步上升,反映出市場對經濟狀況和投資前景看法有頗大分歧,金價與國庫券價格必有其中之一是錯誤反映,最終結局自然是其中之一會跌回「合理」水平。可以說,當前的市況走勢並非是一面倒看好金價的。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在上月十八日曾宣布會以「不擾亂市場的方式」出售所持部分黃金,現值約為一百三十億美元,消息一出,金價在當日隨即受壓,但從近期金價迅速飆升的現象來看,IMF售金對金價影響微乎其微。中國目前的黃金儲備約一千噸,僅佔國家外滙儲備約為百分之一點六,與歐洲國家和美國超過百分之十比較,中國的黃金儲備屬於偏低,內地智囊機構就建議中國政府可以一次過向IMF全數購入這批黃金,以充實儲備,長遠更可以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儲備基礎。這建議不容易落實,但有中國這個從官方到民間都對黃金有需求的大國在,金價是不會跌到哪裏去的。

user

最新回應

立 冬
立 冬 2018/07/16

怪不得人哥幾年沒上來頭條呢.  {#icons_cat9}

WongHD
WongHD 2015/07/21

平凡兄,我沒有這個情況呀。

住家小男人(政见不同请勿拍砖)

long time no see {#icono0_45},你地可以打牌,吾准食糊 {#icons_boy4}

WongHD
WongHD 2015/06/17

係呀,真係甘,我會守多陣。 之前,我見到1788升到8蚊,所以無追入,後悔中... 你呢個post嘅兩條問題,我未遇過,所以答唔到你,希望有些網友能幫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