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離家出走的女兒

2010/05/02 12:27:33 網誌分類: 閱讀
02 May

這是一本書信體小說,整個故事就是一封母親寫給女兒的信。時間是女兒伊莉莎白的十五歲生日,前夜母女吵架,母親盛怒之下打了她一個耳光,女兒遂憤而駕車出奔,不知去向。

「事情常常不如我們預期,對不對?有時我因為你晚歸而對你大吼,或者批評你的朋友、你穿衣的品味,還有你對家庭、學業和未來的漠不關心,我彷彿聽到母親當年的聲音從我口中冒出來,甚至一字不漏。雖然我一心只為你好,我卻成了她的化身。而你當然變成了我,反應與我當年如出一轍,承受了所有我承受過的傷痛,結果造成了再一次愚蠢的惡性循環。」

母親蘿拉決定終止這個惡性循環。雖然女兒下落不明,雖然過去的母女爭吵、親子關係裂痕已然造成,但她可以做一件當年自己的母親從來沒做過的事:真誠、坦率地給孩子關於成長的忠告。

「別懷疑,你外婆訂的規矩可多了,簡直是源源不絕:坐直、兩腳併攏、不要亂跑、不要叫、不要皺眉、妝別化太濃,免得被男生當成騷貨。可是她從來沒跟我說過我最想知道的事:女孩如何成長?如何撐過那段叫做青春期的痛苦歲月,蛻變成為女人?」

於是她寫下自己青春期的故事,講述自己如何生長於一個充滿種族歧視的南方家庭,如何不顧父母反對和高中學長交往,而這段戀情後來又如何以悲劇告終。她被送進天主教寄宿學校,他則成了越戰的犧牲品。

這是一封母親寫給女兒的懺情之書,一段有著純真的愛、鮮烈的痛,青春的錯誤但沒有絲毫後悔的成長記錄。這是蘿拉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這是女孩成長的真相,生命的真相。

書很短,原文僅四萬字,我一口氣讀完。震撼、感動、落淚,但這都不足以說明這本書的力道。隔天我爸媽來台北,晚上吃飯的時候,我講起這本書,把故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講到最後竟差點熱淚盈眶。

這本書的感人力量已經不必多提,《想我離家出走的女兒》絕對是下一本《我在雨中等你》規格的大書。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種空前強大的、能夠拉近親子關係的力量。近來新品種的教養書大行其道,《想我離家出走的女兒》比起上述二書更具優勢之處在於:它是小說,雖然少了幾分寫實,卻多了真實性,一種人皆可以認同的普世共鳴。這是一個成長故事,也是一段純愛記實,更說盡了天下母親的心底話:其實我也曾經年輕。轉貼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ycf
ycf 2024/05/11

整個香港市場北移,的確是可悲的事實,也告诉你知,你要學習一樣新的事物,才可跟别人競爭。

易明
易明 2024/04/23

天下可憐的孩子何其多!

wongi
wongi 2024/04/22

花姐姐,送上勵志星星。

淺雪
淺雪 2024/04/22

對.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就必敗.

所有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